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暂 无
主编寄语:朋友,欢迎关注本频道,还犹豫什么?请让你的键盘,借助你的才华,在这里倾诉你的心灵吧!
本版顾问:
本版副主编:
本版编辑:
                  本版精品文章
                  文章评论
    悟世居主人 评论 (评论时间2011-05-22 12:16:48)  
    这种借与喻的意境,值得深深思考。
    十五人生 评论 (评论时间2011-02-27 08:49:22)  

    来学习,问好!

    剑魔之剑 评论 (评论时间2011-02-21 11:56:24)  

    有点戴望舒《雨巷》的味道。呵呵。

    寄南 评论 (评论时间2011-02-16 12:29:16)  

    基本同意剑东之见,不再重复,问好柔霞

    崔思军 评论 (评论时间2011-02-15 20:24:02)  
    欣赏好诗,好才情。祝愉快!
    轻柔的霞 评论 (评论时间2011-02-15 03:15:18)  
    大家都在砸啊,我能说一句不,连起来读读,恐怕大家会有另一种想法,美文而非诗,如果都说是诗歌俺没意见,流行呗,反正网络发达,平台搭好了,咱就写,咱就发,去掉“的”还有关联词,好像就没剩下啥了。(*^__^*) 嘻嘻……,柔霞别生气,一家之言
    -----------------------------------------------------------------------------------------------------------
    谢谢剑东的砖头,过去老师批过俺:你的文章用的“了”太多了,以后不要用“了”了。你的意见俺接受。
    剑东 评论 (评论时间2011-02-14 23:03:07)  
    大家都在砸啊,我能说一句不,连起来读读,恐怕大家会有另一种想法,美文而非诗,如果都说是诗歌俺没意见,流行呗,反正网络发达,平台搭好了,咱就写,咱就发,去掉“的”还有关联词,好像就没剩下啥了。(*^__^*) 嘻嘻……,柔霞别生气,一家之言。
    轻柔的霞 评论 (评论时间2011-02-14 19:46:27)  
    还望大家接着砸,我从这厚实的砖头下学到很多知识。诚谢各位了!我想砖家从砸砖中也一样会有所收获的!
    轻柔的霞 评论 (评论时间2011-02-14 19:40:44)  
     
    我这人一看见墙就打怵。在很久很久以前,墙上的诗大凡情诗、反诗居多。而每一种历史的故事大凡两种结果,凄美的爱情或精忠报国的惨烈。现在大不比从前了,诗歌也就花样翻新随着时代变迁而变迁。读这首诗歌,依然不见大的创新,似乎与情诗贴近且没有走出个人小资影子。记得一位诗人剑客说过,美句是鹿之角杈,麝之脐香,是翠盖之间一株红荷。相比之下,柔霞的这首诗歌有点疲软。除标题平平外,一是句式与常人的雷同,二是句子的平淡无奇,三是情感的舒展不到位。我倒是建议每每写此类诗追求写“永恒的一句”,让人能够一见钟情永远记住。也许有人不屑一顾地撇嘴,想做一个真诗人就该视死如归去追求这样的境界。这首诗歌四段,第一段作者很美地带入,第二段打碎了这种美,尤其是碎裂这样的句子运用,显得突兀,美感全无;第三段让我感觉喜忧参半了,喜的是五行字中细琢一下完全可以成为经典,忧的是这样的妙句排列不够精美。最后一段击打一词用得非常糟糕。如果这首诗稍加如盐的哲意,凝练一下我想会更好。唉,俺这人爱胡思乱想,有时候发呆,有时候联想。搞不好还神经错乱,说不到点子上,所以,一家之言,柔霞小妹宽心哦。
    -------------------------------------------------------------------------------------------------------------------------------------------
    本家哥哥放心,尽管砸,不必那么柔柔温婉的。多谢了!我仔细阅读了您的点评,说得很到位,我非常受益。我会根据大家的意见,改之。再谢
    轻柔的霞 评论 (评论时间2011-02-14 19:37:58)  
    隔岸听箫 评论 (评论时间2011-2-14 11:24:12)  

    对新诗,本人是正宗的外行,本不敢胡言乱语。但一看是柔霞的诗,不说白说不,说了也白说,一咬牙一跺脚,说。基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原理,本人也充分做好了“被砸”的准备。下面的话,没啥依据,只是感觉。但声明一点,态度是认真的。

    “那个填着宋词的  女子,从丝竹的笛音中走来  打着一把小伞”。这里,对“填着”一词持异议。这是一个动态词。不好想象“填着宋词”的女子,会“打着一把小伞”“从丝竹的笛音中走来”。再者,“填着宋词”,只能是宋人。如说今人“填着宋词”肯定是语病。但,也可能作者是在吟咏宋代女子。诗中的描述,与李清照某个阶段的境遇到有些贴切。还有,“丝竹”可以理解是如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从丝竹的笛音中走来”,这个表述,似乎有些不确。

    砸完了。呵呵。

    ---------------------------------------------------------------------------------------------------------------------------------------------------------
    问候听箫大哥!砸得真好!您指出的两点极对,写得时候就一点没注意到这点,还美滋滋,觉得很创意呢。哈,非常感谢,等大家全部砸完,我会综合大家的意见,开始动刀修改。
    天云之骨 评论 (评论时间2011-02-14 11:53:27)  
    我这人一看见墙就打怵。在很久很久以前,墙上的诗大凡情诗、反诗居多。而每一种历史的故事大凡两种结果,凄美的爱情或精忠报国的惨烈。现在大不比从前了,诗歌也就花样翻新随着时代变迁而变迁。读这首诗歌,依然不见大的创新,似乎与情诗贴近且没有走出个人小资影子。记得一位诗人剑客说过,美句是鹿之角杈,麝之脐香,是翠盖之间一株红荷。相比之下,柔霞的这首诗歌有点疲软。除标题平平外,一是句式与常人的雷同,二是句子的平淡无奇,三是情感的舒展不到位。我倒是建议每每写此类诗追求写“永恒的一句”,让人能够一见钟情永远记住。也许有人不屑一顾地撇嘴,想做一个真诗人就该视死如归去追求这样的境界。这首诗歌四段,第一段作者很美地带入,第二段打碎了这种美,尤其是碎裂这样的句子运用,显得突兀,美感全无;第三段让我感觉喜忧参半了,喜的是五行字中细琢一下完全可以成为经典,忧的是这样的妙句排列不够精美。最后一段击打一词用得非常糟糕。如果这首诗稍加如盐的哲意,凝练一下我想会更好。唉,俺这人爱胡思乱想,有时候发呆,有时候联想。搞不好还神经错乱,说不到点子上,所以,一家之言,柔霞小妹宽心哦。
    隔岸听箫 评论 (评论时间2011-02-14 11:24:12)  

    对新诗,本人是正宗的外行,本不敢胡言乱语。但一看是柔霞的诗,不说白说不,说了也白说,一咬牙一跺脚,说。基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原理,本人也充分做好了“被砸”的准备。下面的话,没啥依据,只是感觉。但声明一点,态度是认真的。

    “那个填着宋词的  女子,从丝竹的笛音中走来  打着一把小伞”。这里,对“填着”一词持异议。这是一个动态词。不好想象“填着宋词”的女子,会“打着一把小伞”“从丝竹的笛音中走来”。再者,“填着宋词”,只能是宋人。如说今人“填着宋词”肯定是语病。但,也可能作者是在吟咏宋代女子。诗中的描述,与李清照某个阶段的境遇到有些贴切。还有,“丝竹”可以理解是如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从丝竹的笛音中走来”,这个表述,似乎有些不确。

    砸完了。呵呵。

    寒潮 评论 (评论时间2011-02-14 10:50:15)  
    见文如画!欣赏!问好!
        共有 13  条评论 . 当前第 1  页,共 1  页           
    转到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