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会员姓氏检索 :
                  娱乐杂坛
针对诗友趣园话题,指以幽默的笔法、通过杂议随谈表达自己见解的议论性文字。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暂 无
主编寄语:朋友,欢迎关注本频道,还犹豫什么?请让你的键盘,借助你的才华,在这里倾诉你的心灵吧!
本版顾问:
本版副主编:
本版编辑:
                  本版精品文章
                  文章信息
当前位置:  诗文游戏  >>  娱乐杂坛
《难悟的坦坦荡荡》连载之二 难得的子孝
文章来源:原创作品        访问量:863        作者:诚实成诗        发布:诚实成诗        首发时间:2010-11-04 07:26:18
关键词:难得的子孝
编语:
难得的子孝

《难悟的坦坦荡荡》连载之二
    
                 难得的子孝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从古至今,年迈的父母们都以子女的孝顺而感到幸福、自豪和荣耀。有儿女绕膝尽孝的老年人也都会受到周围其它人的羡慕。

孝敬父母不仅在民俗上始终被人们所崇尚,而且在现代的法律上也作出了明确规定。这是子女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当人们随着岁月的流逝步入老年期之后,其体能、智力、意志等都会逐渐衰退。而且,他们思维的思虑也会逐渐地向某一点上集中,缩小范围,减少顾及面。此时的人,最需要人们给予各方面的关爱。

应该说,父母倾注给儿女的关爱与子女们回报式的孝道相比较,永远都不可能形成对等。那些所谓的加倍回报父母的说法,其实不过是子女们自己的感受罢了。让年迈的老人欢渡晚年,从宏观上讲,是一项社会责任,从家庭的角度讲,更是子女们的义务。在当今社会新的尽孝模式体系没能系统地形成,旧的孝敬父母传统习俗和现代的孝敬父母新理念发生着严重冲突之时,若想达到让年迈父母满意、欢欣的目的,确实非常难得。制约子女们尽孝效果的大致分析,有以下五种原因:

1、尽孝内容的转移。随着时代的迈进和社会的发展,今天的子女孝敬父母已经同过去以农业经济为主导模式和以男耕女织、守家待业为主要生活方式形势下的尽孝,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和延伸。传统民族尽孝的主要内容和焦点,是让老人们吃得好,穿得暖。而今天,随着工业的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现代老年人关注热点的变化,子女尽孝的内容已经由简单的冷暖、饥饱、居住等经济上的重点内容,向子女的出息、子女与父母的沟通、子女对父母的精神支柱的维护、子女对父母的尊重等方面内容延伸。如果到了今天这个时代,子女仍然认为,只要让老人们吃得好、穿得暖、住得舒适一点就算是履行尽孝的义务了,达到尽孝的目的了。那就大错而特错了。必须根据每个家庭不同的特点,因人而宜,因事而宜。

2、尽孝重点的转移。应该说在我国解放以前,子女们对父母尽孝的重点是解决老人们的经济生活问题,重要是如何安排好他们晚年的吃、穿、住等难题。这个难题带有大范围的普遍性。但今天不同了,我国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许多老年人不缺吃、不缺穿,也居住得很舒适,但却依然思想压抑,老年痴呆症的发病率正在悄然提高。我的大舅现已八十五岁,生养了七个儿女,他不愁吃,不愁穿,住的房子也十分宽裕,青年和中年时,十分善谈,记忆力惊人的好,从古至今可以娓娓道来。我特爱听他海阔天空的闲聊和过去如今的回顾。但前些年他却得了小脑萎缩症,现在连自己的女儿都不认识了。有一次大连表姐回家去探望他,他竟问女儿,你是哪个屯子的。我去看他,问他认识我不,他说认识,就是想不起来了,我说我是鞍山来的,他说:鞍山我有个外甥,你认识不?,经常出现他把女儿说成是自己妹妹的现象。尽管如此,家里人还是把他打扮得整整洁洁,每餐都有荤有素,搭配合理,晚餐还要按他的老习惯,给他倒上一盅酒,在衣食住行问题上,舅舅没有任何困难。我妻妹夫的父亲,过去在家里说话一言九鼎,十分威严,我那妹夫都不敢和他说话,可前几年老伴去世后,子女们都有自己的工作,很少坐下来和他沟通闲聊,不知何时也得了老年痴呆症,家里的所有东西都拿出去换钱买酒喝,到了子女家,见什么拿什么,装到自己包里打算卖钱。在我的身边这样的例子很多,究其原因,就是他们缺少沟通,缺少尊重,精神支柱过早地垮掉了。长期的思虑压抑,使他们由孤独,最终引发了小脑的萎缩。

发生这种现象,不能全怨儿女,而是由父母与子女们之间的关爱关系演变规律所造成的。一般正常情况下,儿女们对父母的关注是:依赖—崇拜—超越—批驳—脱离—赡养。即:子女们出生后,首先是完全依赖于父母来生存的,包括其语音的生成和举动的模式,都会效仿父母,然后是对父母的崇拜,认为自己的父母是万能的,把父母当成了偶像。不论什么难事都会找父母去寻求解决。但随着自己年令的增长,自我生活小圈子的形成,和自己处世阅历的增加,以及一个个事件和事实的证实,他们会逐步发现自己的父母也有不足和缺点,也有比不上别人的地方。于是,开始渐渐形成自己的观点,产生自己对事物的新识别,当自己的观点或判断与父母发生冲突时,他们开始批驳父母或公开反对或在心里抵触,久而久之,使子女与父母之间减少了共同语言,最后发展成在思维理念上完全脱离父母。其实这是一代接一代的进步式的超越,没有这种演变,就不可能形成社会的进步。但是,这种演变过程,导致了父母年迈衰老后,与子女们形成了代沟,此时子女想履行义务,孝敬父母时,他们间已无法进行正常的沟通,儿女们有的难事已经不会再向父母求援了,而那些时刻关注子女成长的父母们却依然无时不刻不在忧虑着子女,但由于没有共同语言,或者主动沟通已经被子女们所厌烦,也只好压在心头了。因此,在现代子女孝敬老人的实施过程中,及时、耐心地与老人去沟通,体现对他们的尊重,维持他们的精神支柱不过早地塌垮,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重点难题。

3、尽孝矛盾的转移。从封建社会到我国解放之前,应该说强调和倡导的孝敬父母,多指的是儿子,对女儿的要求是“三从四德”,要随着儿子去孝敬公婆。对女儿及女婿孝敬女方的父母都没有什么过高的要求,“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只要女人出了嫁,就要追随丈夫一家的习俗,按照丈夫一家的规矩去办。因此,女人们也不用费心去过多考虑自己父母的事,那是自己兄弟的事。包括老人逝去的送葬,都不用女儿去操心。而解放之后,妇女也翻了身,走出了家庭,脱离了家务,开始与男人们平等地从事社会活动分工和社会性工作了。在法律上对子女尽孝的义务也作了平等的规定。那么,女人们也开始关心自己的父母了,要想着自己家庭的事了。这样就又开成了一系列新的矛盾,即:

一是孝敬配偶间男女双方父母的平等问题。由于骨血关系的原因,妻子对自己的父母总要比对公婆了解的多一些,关爱细一些,而丈夫对自己的父母却不会像女人那样细微,那样体贴,于是,形成了婆婆的不满。婆婆也是女人,她会经常的回忆自己一把屎一把尿地把儿子拉扯大,不容易,现在却总是孝敬人家的父母,对自己的需要却是想不到。在这一点上,不仅婆婆存有传统的儿媳就要孝敬公婆,儿子也同样具有这种传统的观念,认为有儿媳在,不用自己去想,她会公平对待的。这样,矛盾就会越来越加重。由此可见,如何处理好配偶之间双方父母的孝敬问题是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新矛盾。特别是在我国“独生子女”已经步入结婚生子、成家立业的年代,这一点尤为重要。

二是男人往往重视虚荣,女人往往重视实惠。在孝敬双方父母的问题上,所展示出来的表现也是如此。作为女婿的男人,总会听到别人如何如何对待岳父岳母,别人家的女婿帮岳父岳母办什么样的大事,弄得自己也总想超越他们。既让自己的岳父岳母感到骄傲,也让自己的妻子感到自豪。于是,孝敬父母的实际行动,就不知不觉地偏重了岳父岳母,而自己的母亲父亲却开始逐步积怨。儿媳却多数不会如此,她们的脑海中即有这种荣誉的要求,只想有了一件穿的,有了一点吃的,有了一样好东西,要让自己的父母先知道或者先品尝,先使用。而对于公婆却会出现经常性的疏忽,而且,大多是站在公婆角度极易进行对比后产生难以原谅的疏忽。如此,婆媳关系越来越紧张,岳母和女婿的关系却越来越融洽。我和同事们分析测算过,在目前的我国大约80%左右的婆媳关系都不和睦,而80%的岳母与女婿的关系则都非常和谐。有人说,这就是两个女性之间容易产生矛盾,一男一女则很好相处。这观点尚须深入探讨。

三是在孝敬父母的问题上,儿子既难做,也不会做。古往今来,好象男人就是心粗,也好象孝敬父母的都是由女人来进行实际操作,如:儿子不会去给父母洗衣、做被、洗脸、洗脚等,甚至端茶倒水,都是由女人去实施。到了今天的社会男女已经在地位上平等了,但男人的头脑中还牢固地保留着旧式孝子的印迹,认为妻子孝顺了,也就等于自己孝顺了。事事往往让妻子去做,妻子和母亲、婆婆之间产生矛盾,却感到为难,站到妻子一边,担心别人说自己娶了媳妇忘了娘,站到母亲的一边又觉得妻子说的也有道理,做得也没什么大错。从男人的角度讲,他们还是希望自己的妻子能够像过去那样,到了自己的家,就完全按照老传统对自己的父母,也像对她的父母一样去关照,但却行不通,地位上的男女平等,使得自己又不能采取强制性的手段去执行,而且,如今的女性也决不会向强制高压手段所屈服。男性又总怕为此事引起争端被周围的人们所笑话,于是一逃避、二妥协。由此,就产生了一种新的潮流,老人们或者那些初为父母的人们,都认为如今的时代养儿不如养女了,其实做为儿子的男人,心中也隐藏着无限的凄苦,都无法说出。

有人说,这种矛盾只要儿子细心一点,亲自操作,自己动手孝敬父母不就行了吗?其实在这一点上,不仅在男人的心理上行不通、在外界舆论上行不通、在男人自己善长上行不通,而且在妻子的心理上也行不通。我过去有个小同事,应该说是一个新时代的女性,她结婚后,婆婆非常守旧,尽管不对儿媳有过高的要求,但却要求儿子每天下班后,先到她的屋里去问安,给她端茶水、打洗脚水、递毛巾、铺被子等。然后,再同她交流一天的情况,晚上不到830分,儿子不敢回到妻子的房间里去。时间长了,我的小同事引起了反感,气得回了娘家,她的丈夫到单位来找我,谈到这种现象时,我曾试图开导他,让他劝劝自己的母亲。可是,这位年轻的丈夫竟然态度强硬,认为自己没有错,他的母亲更没有错,而且也提出了这些事情应该由妻子去做,说这是传统美德。就这样,他到单位来了六次,我也做过小同事的工作,但最后两人还是离婚了。

4、尽孝精力的转移。望子成龙和望女成凤应该说是千千万万个父母的共同心愿。子成龙、女成凤的自我出息,应当是父母的最大回报,也是一种最好的孝敬。每对父母的子女都会长大成人,在跳出男耕女织生活劳作方式之后,每个子女都要有自己的事业和前程,这也是父母们的最大关注。但是,要考虑自己的前途要干自己的事业就会有“忠孝难于两全”的现象发生,就必然要分散大量的精力去考虑事业、考虑前途中的一些大事。在这方面,许多父母都能理解,许多人在这方面疏忽了对自己父母的孝敬后,也能够自圆其说。但随着子女恋爱、婚姻大事的完毕,儿子或女儿的精力又要往恋人或自己配偶方向上继续分散,有的父母则会产生一些误解和不满。当子女们有了自己的孩子之后,精力则更进一步地向自己子女身上转移了,特别是现代社会,孩子上托儿所要接送,上学要接送,读书要补课,饮食要考究营养等等,和过去的家长对待自己的子女完全不同了。有的老人看不惯了,甚至觉得儿女们忘了自己的养育恩。特别是当子女们对自己的孩子的花销从不可惜,而对父母开支却显得有些仔细抠气的时候,他们内心的不满会十分强烈。因而,尽孝的精力如何分布,怎样做到合理,确实应当得引起重视,应该依据自己父母的特点,进行探讨。

5、尽孝能力的转移。过去的男耕女织时代,大多数农业家庭百姓之间,在经济能力上虽有差别,但方式几乎相同。在这方面的矛盾不十分突出。人们对子女的尽孝有比较,但不习惯于迫使子女去攀比。但在今天的大众之中,由于从业范围的扩大,各行各业之间的差异较大,因此,在自己的儿女中也存在着严重的经济实力上的差别。如,有的行业下岗了,自己的生活有了困难,有的行业效益好,收入惊人。事实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扶养老人的义务上却没有差异。老人们往往是特别关注最贫困和最软弱的子女,可是在儿媳或女婿们之中,就不是那么容易行得通了。在他们眼里和心里只要是子女就都是一样的,经济条件不好是自己能力问题或者是命运问题。随着岁月的推移,我国的独生子女已经到了娶妻生子的年令了。这些独生子女之间的能力也不尽相同,但不仅仅双方父母本身会同外界进行比较,就是周围的人也在羡慕那些有能力为自己父母提供各种实惠的尽孝。尤其是在男女平等的社会中,有的时候,女方的收入要远远超过男方的收入,现代家庭中的地位,有许多是凭借创收能力来决定的。但老人们却仍然奉行着男尊女卑的观念,如此,必然会在孝敬双方父母问题上产生一系列的矛盾。

我的一位朋友是一个朴实无华的劳动者材料,在与其妻相恋初期,媒人已把他的朴实做了介绍,并且说了,不会有更大的发展,但是,几年之后,当其岳父岳母看到他身边的人都小有成就,或弄了个一官半职,或收入颇丰,感到自己女儿嫁错了人,曾一度由岳父岳母亲自出马,鼓动女儿离婚,周围的许多人经过许多的曲折,才保住了这对配偶没有分开。我的一位女同事,由于自己收入较高,用自己的钱买了房子、买了车,并支付全部女儿的学费、补课费、生活费,还把公婆接到一起居住,而且经常给公婆买衣物,给丈夫选购高档衣服,她本想公婆和丈夫都会对她另眼相看,会特别尊重她,想不到的是,买了高档东西,公婆说她不会过日子,给老人送衣物时,老人总要说我女儿过几天会给我买,弄得她心理很不舒服。特别是平日里照样对她指手画脚,由于工作忙,任务重才收入高,可是只要回家晚了,她就会听到一些无端的猜疑或指责,最后她终于寒心,再也不去为公婆特意选购任何东西了。

应该说,绝大多数人都是对自己的父母怀有感恩之心和回报之意的。都是有孝敬好自己父母的真情的。但是,在当今社会到底怎样做才能孝敬好自己的父母,才能让自己的父母欢度晚年,确实需要从理念上进行探讨,确实需要依据自己家庭的实际特点,做一些因地制宜的安排。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都不能忘记,父母的晚年安逸更需要我们用回报式的孝敬去关注,给父母一些真真切切的关爱吧,这是父母的企盼,也是每个家庭都应该铭传的最难得的美德。

【收藏此页】    【关闭】    【本有评论 4   条】
此文章已经被修改 1 次         最后一次的修改时间为:2010-11-04 08:16:12
文章评论
诚实成诗 评论 (评论时间2010-11-04 21:58:01)  

感谢争春、七巧、花影三位的支持,问好!

花影 评论 (评论时间2010-11-04 13:07:01)  
读罢诚实兄的这篇难得的子孝,感悟不少,所谓:百善孝为先,我们为人子女,也为人父母,孝敬老人也是为自己的子女做最好的榜样~
七巧 评论 (评论时间2010-11-04 09:06:21)  
严重支持吐艳之观点,如果他连自己的父母都不敬,我是不会和他做朋友滴~
争春吐艳 评论 (评论时间2010-11-04 08:42:32)  
严重同意诚实兄的观点。子女尽孝是天经地义的~~~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能尽孝那是不配做别人的朋友滴~~~赏!
在线评论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