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踏访红崖,寻访掉龙湾... [绿染秋情]
- 让我好好陪着你... [史春培]
- 晚安,旧时光... [惜若]
- 紫玉生烟... [莫小仙]
- 再梳妆... [莫小仙]
- 闲话大维... [史春培]
- 蓦然回首间... [云木欣欣]
- 明朝一哥王阳明(续)... [蓝色小妖]
- 年少不识爱滋味... [徐姜清]
- 浅析甲午战争期间一封日... [云木欣欣]
- 广西浦北县恢复建县45... [韦志远]
- 《白鹿原》读书笔记--... [谭长征]
- 《白鹿原》读书笔记--... [谭长征]
- 《白鹿原》读书笔记--... [谭长征]
- 人性的丑陋没有底线... [醉玉如雪]
- 《白鹿原》读书笔记--... [谭长征]
- 戏剧人生如梦诗(2)... [韦志远]
- 圆锁庆典家长祝词... [气自华]
- 月窗探骊---文集... [郭有生]
- 试拟长篇小说《平凡的世... [谭长征]
清凉山、石湖记行
我已经很久没和鹰群出队了。自从四月份走金坑穿越台沟受伤以来,我难得和鹰群出队。阴差阳错之下,除了有限的几次活动,一直鲜有机会随鹰群出行,拖到七月份,报了几回名,却又屡屡因工作忙而放弃。还好,七月十四日的清凉山、石湖之行终于找到了机会。
由于变故,这次出队又险些耽搁,好在我坚持原则。七月十三日走金坑、核伙沟、朝天背到南芬,多少影响到十四日的出队。不过这种影响却因为十四日出行是A餐而降至最低,当然,写游记肯定要受影响的,因为从十五日开始,我又要紧锣密鼓的忙上几日。
十三日晚上,虽然我很想抓紧时间把游记写出来,可白日里过于疲劳,不断的嗑睡,这种状态写游记当然不成。除了整理照片之外,也做不了什么了。勉强撑过了午夜,便上床睡眠。毕竟十四日出行是要早起的。
十四日凌晨五时匆忙起床,略做了准备,便赶往集结地。行至半路一检查,忘了不少东西,连毛巾都没带。
五时四十五分,我提前赶到集结地。下车一看,人真不少,整整两辆大巴车。熟悉的队员很多,有原虎群的等等姐夫妻和海柔姐夫妻,有驴群的旧识闹闹等,有后来鹰群结识的众多朋友,也有探路者的同伴,还有高格群时队友,连昨日未能实现金坑、核伙沟、朝天背到南芬穿越的路漫期远都来了。当然,大部分人是不相识的,毕竟我已经很久没和鹰群出队了。
六时,聚齐了队员的大巴车启动。我因为照顾初次出队的队员,把座位换到了最后一排。这对我这个出了名的“晕”驴极为不利,幸好力拔山兮把前面的座位换给了我。
我和闹闹同座,彼此都是晕得七荤八素的类型,往座位上一坐,立马闭上眼睛眯着,全力对抗眩晕的侵蚀。
很快,我便进入了半睡眠状态,在时睡时醒中,大巴赶往目的地……
〖一〗
或许这阵子极少长线出队,在车上感觉特别的煎熬,即使有药物的作用,也避免不了晕车的迹象。车至中途的休息站,立即跑到车下放风。路还长着哩,况且司机说最后一段路是我最为惧怕的盘山路。不转都晕,转起来我会变成什么衰样,想都不敢想。
一路辗转折磨至近九时,我们到达第一目标——清凉山白云谷。
岫岩清凉山风景区位于鞍山市区东南约九十公里,岫岩县城北约七十公里,汤沟镇清凉山乡境内,属辽河群系隆起带。这里树木葱郁,湿润凉爽,鸟语花香,属国家A级景区。
我们所游览的白云谷又称为头道沟,充满了传奇色彩。景区以石怪、水清、峰秀、松奇、崖险闻名。
我们全队在景区门口合影之后,便沿着游人便道上行。因为以休闲为目的,我并不急于赶路,更多拍摄一路之上的美景。
我们全队一百零八人挤在不算宽阔的便道上,略显杂乱,多少影响游玩的兴致。但一进入峡谷,一种发自内心的幽静油然而生。我感觉很奇怪,仔细的品味,才发现真的如此。这种幽静是大自然赋予的奇妙感觉,难怪这里被称作道家清修之地,起名清凉山也不足为怪了。
为了体验这种静谧的感觉,我时而聚在朋友众多的人群中,时而刻意与人群拉开距离独行。在这种强烈的对比之下,依然影响不了那种发自内心的幽静淡然之意蕴。
游人便道依山势傍水路在峡谷中修建,两侧峰峦秀美,植被茂密。在便道上漫步,时而倾听到溪泉跳跃和飞鸟鸣啼,时而遭遇到蝶虫飞舞和林蛙趋避。一路之上,队员们纷纷拍摄留影。我因为起步便没有找队友结伴,便少人配合。不过这也符合我拍摄自然的品性。
我们沿便道上行不久,便遇第一处景点“卧象石”。大家纷纷倚石而摄,也猜测“卧象石”的走向与形态。
我只是略做停留,便离开了。已经被人定性的东西没有必要倾注太多的情感,我把更多专注放在了潺潺的溪流和幽静的绿荫。
沿便道继续上行不久,右侧忽现一条小径,原来是罗汉洞的去处。
我犹豫了一下,没有赶奔罗汉洞,而是继续上行,看看主道两侧还有什么好去处。
总体来说,现在我们所看到的,都是清凉山的局部“细”景,需要我们在近处体验。要看到峰秀、松奇和崖险,还需要我们走到高处远眺才行。
便道的尽头忽然向左侧转折,原来前面是白云观和观音阁的去处。这多少出乎我的意料,原本以为“主道会延伸很远,一路景区密布”呢。看来清凉山景区比想象中小得多,或者仅仅开发了极少的一部分。
我们顺着忽然变得狭小的便道上行。没多久,便道成了石阶,而且很高很急。这让大部分休闲的人感觉到不适应。我们这些经常走“强线”的人则基本没什么感觉。
漫长的台阶上面就是观音阁。很多队员克服这段台阶路都感觉为难。这让我很吃惊,看来户外未必就是强者的人群。
由于是景区,这处出名的景点聚集了较多的队员。我不得不放慢速度,等待前面的队员游览完毕再登景点拍摄。
观音阁是一处险峻的景点,好在上面早已修筑了台阶和栏杆,把危险性降至最低。除非外力作用,或者胆怯而心理受到干扰。意外基本不会发生。
走到这里,我才感觉到,缺少同伴的帮助,真的很麻烦。看来游览时,还是和同伴搭配才更恰当。好在我群里的朋友很多,A车、B车都有,随时都可以抓到“垫背”的。
观音阁的顶峰可能是个好去处。只是听下来的队友说上面太小,一次停留不下太多的人。为此,准备登顶峰的队员只能在半山腰的台阶或者在周围的石上等待,等上面的游客下来一批,下面等待的人再登上一批。
我相对灵巧也瘦小一些,狭小对我从来不是问题,山顶又有护栏的保护。我比别人更容易也更早的登上了山顶。上来一看,难怪队员们趋之若鹜;这里确是值得专注和流连的地方。
观音阁顶峰平坦,面积近二十平方米,中间坐着一尊高五六米的观音石像。为了保护游人的安全,围绕顶峰还修建了一圈铁栏杆。游人可倚栏拍摄。
观音阁近处再无高峰阻隔,视界极佳,四周秀美峰峦可尽收眼底。
远眺,四面高峰耸立。峰峦表面,尽为茂密植被覆盖。山峰间,多有陡峭峻险的悬崖绝壁,隐约可见。或许清凉山溪河遍布,峰峦之间,有薄雾微微笼罩;眼前似轻纱曼妙,轻遮虚蔽。再加上盛夏白阳,悬于蔚蓝天空;霞光透射,泛起淡淡彩晕。
视线下移,山间小径蜿蜒曲折,时隐时现于绿荫与山势之间。又有三三两两的游人结伴而走,或寻机留迹,或呼应相携。侧耳倾听,竟无山风呼啸;虽有游人喧闹于耳畔,却又似遥远至极;那种入山便有的幽静之感始终相伴。
收回眼界四顾,尽收一幅幅陶醉神情。有微笑弄姿而摄者,有扶栏远眺相询者,有攀爬后心惊胆战者,也有强拉伙伴相助者,还有如我这般旁观侧目者。
为了给后面的队员留下更多的机会,我在观音阁顶峰停留时间不长,便循陡梯下撤。未想,下面台阶与石上站满了人,全是等待登观音阁顶峰的;我根本无路可下。无奈之下,我手扯扶栏,从台阶的侧面爬下(其实这样比较危险,我也是确定扶栏稳固才敢为之)。
下撤过程中,路遇不少等候的相熟朋友,连路漫期远这样经常走在前面的人,也“窝”在了那里(是和朋友一起来的,为了照顾朋友,便落在了后面)等待。
和路漫期远打了招呼,我便不再前行,在峰下等待路漫期和他的朋友。期间我又到左面不远的“财神庙”去了一趟,原来是武财神关公庙。看起来破败不堪,少有游人来游玩。其实这才是最能体现文化底蕴的地方,简洁朴实而又内涵深刻。
路漫期远的朋友明显不是户外强者的形象,留在观音阁顶峰很久。后面的队员陆陆续续离开,我的周围慢慢的缺少了人的足迹。等到路漫期远和他的朋友跟上来时,我们已经差不多是最后的一批人了。
离开了观音阁,我们沿着难行的小路继续向前。
看到朋友的速度过慢,路漫期远干脆把朋友们留下,让他们在后面漫步游览。然后和我加快速度,继续游览后面的景点。
我们跨过了一个幽深的山坳,延山坡攀登对面的山峰。对面山峰有古松等三处景点,大约会占用我们更多的时间。只是我们前面耽搁的时间太久,等到我们登至半山腰,走在前面的快乐等人已经下山回返了。
考虑到后面有很多行动迟缓的队员,快乐把对讲机交给我,让我帮助收队。有了责任,再游览就不能太随意了。所以,三个景点我们只游了两个,古松只是远远的看上一眼,便急急忙忙下撤。毕竟时间很紧,山下的队员已经开始呼唤回撤午餐了。
我一面计算着留在后面队员的人数,一面循路下山。结果路遇罗汉洞时,因为收队,不得不放弃去罗汉洞的计划。
留在后面的,仍然是那些好摄之徒。我是A车的管理,此时在后面踟蹰的十几个人大多是B车的队员。幸好,这些人除了来自高格的老朋友,就是以前相熟的队友,到也不为难和寂寞。
等到我们磨蹭到大门前的停车处,两辆大巴早就做好了出发的准备。我们登车没多久,大巴车就开始启动,赶往午餐的饭店。
〖二〗
午餐之后,我们稍做调整,便乘车赶往下一站——石湖。
由于午餐时多喝了一点酒,车上一颠簸,眩晕的劲头儿又上来了,我只能眯着。正应了队友的那句话,我“上山是驴,上车就虫”。
迷迷糊糊中,车又上了盘山路。开车的司机也是我们的驴友,开车技术很好,急弯窄路,照样轻松而过。原本以为距离不会很远,未想车开了许久没到地方,晕车的感觉越来越重,只能继续“闭目养神”。
到了石湖水库,老远就看到一瀑飞泄,顺崖壁而下,景象颇为壮观。只是要攀上崖壁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那些以休闲为主的队员。我们只能在崖壁边上坠绳,毕竟整支队伍还是休闲的队员多。
我背起绳子,飞快的攀上崖壁(角度七十多度,只要控制好,非常容易攀爬),并借机让自己快速出汗,以驱赶烦闷和眩晕。
还好,山风吹拂,水息缓解,外加出汗,眩晕感和烦闷很快过去。
鉴于清凉山白云谷的教训,我不再独行,而是找到搭配的伙伴,以方便拍摄。等等姐夫妻和海柔姐夫妻与我都很熟,往日出队也没少搭配。我就临时和他们组成一个小组,一边游玩,一边拍摄。
他们都是好拍摄的类型,休闲时,速度往往很慢。而我也恰好担当着收队的任务,这样配合起来相对合理。
崖壁上面是阶梯状流瀑,景色可观。长期投身于繁重工作和社会与家庭生活中的队员们,也难得这样放纵和释怀,全都展现出自己最愉悦的一面。只是在这河道里玩耍同样需要倍加小心……
溪水中的石头在流水的浸润下,往往附着一层浮游生物,上面滑溜溜的,已有队员不小心落水。
落水的人中,闹闹表现得最为出色,整个人都落在了水里面,湿得精透。再过水道时,干脆爬着过。
另一位人高马大的男队员更有意思,前一分钟还摆姿势照相,片刻间就滑进溪流痛痛快快的洗了个冷水澡。
在大家嬉笑之余,我连忙提醒他把相机和手机的电池拿出来,以免造成短路,烧坏机器。
收队其实是一件痛苦的事儿。队员们缓慢的速度,把我磨得彻底没了脾气。唯一的办法就是和大家一起缓慢,一起欢笑,一起投入。
几道阶梯式的流瀑,后面的队员只完成了两个,就到了全队下撤的时间。这些队员们把大把大把的时间留给了最开始的两条溪流,有时一处景致要照上十几张照片才肯罢休。
我们一组五个人还算是快的,不过最后一个阶梯的流瀑和上面的水库还是来不及看了。我虽然沿崖壁爬上了最后一个阶梯,却担心等等姐和海柔姐他们爬不上来,挥手示意他们走侧面的山路。结果因为时间紧,他们放弃了,只剩下我一个人继续走完后面的路。
不看到最后面的水库,我是不会甘心的。而且以我的速度以及后面队员的速度相比较,我相信,即使走完最后的水库,我仍然比后面的队员更快的撤到山下。
少了队友的牵扯,我的速度立即快了起来,欣赏和拍摄到了更美的景致。同样因为少了队友的配合,我无法和这些美丽融为一体。
最后一级,已经没有了那种自然落瀑的奇景,取代的是顺水坝飞泄的水帘。丝丝缕缕的水流倾泄而下,细密连绵。飞泄中,水流相互侵袭,外加风的撕扯,宽广水流外面又团上一层浓密的水雾,好像在飞泄水瀑的外面遮上了一层层棉纱。由于水流激荡和撞击泛起的水沫落下后的残留,在水雾的外层又渐变成了更厚的水息。在阳光的照射下,水瀑的外层时时有五彩的光晕笼罩,或者时现飞架的彩虹。
我顺左侧山路继续上行,不久遇到完成全程后,最后一批下撤的队员。我没有受干扰,继续上行,上到顶端大坝处。眼前豁然开朗,一座面积不大的水库呈现在眼前。
水库湖面绿水如兰,四周青山环绕。山水映照,相互掩映。微风乍起,水面立时波光粼粼。蓝天、白云、青山霎时皱起,碎裂,最后又聚拢,成形,重新构成美丽的画面。
收回目光,沿湖岸逡巡。近岸水质清澈透底,远岸则轻涛荡漾,柔水舐岸。间或有些许芦苇等水生植物点缀,别有一番特色。
陶醉之间,急急拍摄。等到想融入景致,才醒悟,无人配合。忙回顾找寻,哪还有队友的影子。他们纷纷退出阶梯流瀑地带,下撤了。懊悔与遗憾之余,只能胡乱拍些景色。
游览了水库,余处便无更好的景致,我便寻路下撤。此时队员们基本下撤干净,我在角角落落里寻找了一番,确实没有忘情丢失的。忙联络快乐,原来他正在崖壁拴绳处,等候最后的队员坠绳而下。
我加快脚步,发现还有十几名队员在第一层崖壁顶端忘情拍摄,便催促大家回返,以免影响管理收绳。
在这种七十多度的崖壁上,只要不湿滑,我并不需要绳子的保护。原本想帮助收绳,看到快乐守在那儿,便直接顺崖壁下山,在绳子的底端,帮助队员,以防队员在顺绳下撤时出现意外。
队员全部下撤后,我和快乐便急急收绳。但在低端崖壁的瀑布下,仍然有很多队员对这里流连不舍,抓紧最后的机会拍摄。我们也不好扫了这些队员的兴致,耐心的等待一会儿。因为这里确是好去处,我们虽然即将离开,可心已经留在了这里。
聚齐了最后的队员,大巴车开始返程。
我在上交通讯器材后,又开始在车上眯着,在半睡半醒间,完成了最后的旅途……
2013年7月19日下午
——故乡的星空于本溪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