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会员姓氏检索 :
                  散文
本栏所称的散文,是指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表达,不讲究韵律的现代散体文章、随笔等。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惜若
主编寄语:散文是融汇了作者真诚个性及深层人生意蕴的文学样式,表达方式自由洒脱,其本质特性是形散神凝。
本版顾问:
                  本版精品文章
                  文章信息
当前位置:  散文日记  >>  散文
心系苍生赴国难 笔底波澜撰诗史
文章来源:原创        访问量:981        作者:人淡如菊        发布:人淡如菊        首发时间:2015-10-29 10:49:19
关键词:中国诗赋网
编语:

                                                                 心系苍生赴国难 
                                                                 笔底波澜撰诗史
                                                                                 ——走近诗圣杜甫
      如果说,在琳琅满目的中国文学大观园里,唐代文学是一幅光怪陆离的画卷,那么,勾勒出其中盘根错节的萧萧古木的诗人,就是杜甫。他苦苍生所苦,痛苍生所痛,用手中的笔写尽了颠沛流离中每一寸土地,诉尽了心中每一份哀恸,创造了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人民史诗。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对人民的深刻同情,是杜甫诗歌人民性的特征之一。
      杜甫所处的时代,是唐帝国由盛而衰的一个急剧转变的时代。他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全部过程,当时尖锐而复杂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不仅造成了人民的深重灾难,也把杜甫卷入了生活的底层。他曾经和人民一起逃难,和父老们及送孩子上战场的母亲们一起痛哭;他也曾经亲眼看到胡人的烧杀掳掠,和人民一同感受国亡家破的痛苦,挣扎、同情、愤怒……种种感情交织在一起倾注于诗歌中。其作品“三吏”“三别”(分别为《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就真实描写了特定环境下的县吏、关吏、老妇、老翁、新娘、征夫等人的思想、感情、行动、语言,深刻写出了民间疾苦及在乱世之中身世飘荡的孤独,表达了作者对倍受战祸摧残的老百姓的深切同情。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更是杜甫诗歌中的典范之作。既写出了面对狂风破屋的焦虑,又写出了面对群童抱茅的无奈和遭受夜雨的痛苦,更是发出了最强烈的呼声和愿望——“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宁愿“冻死”来换取天下穷苦人民的温暖,这样的胸襟何等的博大,这样的理想是何等的崇高!
 
                                                      “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对祖国的无比热爱,是杜甫诗歌人民性的特征之二。
       杜甫是一个为了祖国不惜自我牺牲的爱国主义者,他的喜怒哀乐是与祖国的盛衰相呼应的。其传诵千古的五言律诗《春望》就表达了深挚的爱国之情: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国破”和“城春”两个截然相反的意象,存在并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表现了强烈的黍离之悲;感慨时局,看到花开也不禁掉泪。怅恨离别,听到鸟叫都难免心惊,移情于物,以乐写哀,更是表达了诗人忧伤国事的深沉感情。一封家信胜过“万金”,则反映出广大人民反对战争,期望和平安定的美好愿望。
      而当叛乱初定,捷报传来时,杜甫又会狂喜到泪流满面。《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就是杜甫听闻安史之乱结束时惊喜欲狂的佳作,被誉为诗人“生平第一快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忽闻捷报先是“涕泪满衣裳”,继而“喜欲狂”,甚至到了“放歌”“纵酒”的地步,且在弹指之间心已回到故乡,惊喜、欣悦、快慰之情真是流溢于笔端,足可见诗人心系国事之深、之切!
                                                   
                                                    “必若救疮痍,先应去蟊贼”
     “必若救疮痍,先应去蟊贼”——对统治阶级的各种祸国殃民的罪行怀着强烈的憎恨,是杜甫诗歌人民性的特征之三。
      杜甫的诗歌在反映百姓疾苦的同时,也揭露了统治者的丑恶行径。《兵车行》就是这方面有代表性的叙事名篇。诗中借征夫对老人的答话,倾诉了人民对战争的痛恨,揭露了唐玄宗长期以来的穷兵黩武,连年征战,给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是寂冷阴森的悲惨现实,也是发自肺腑的血泪控诉,把统治阶级置百姓于水火而不顾的罪行揭露得淋漓尽致。
      其他如《丽人行》、《冬狩行》、《岁晏行》等诗作或揭露杨国忠兄妹的荒淫奢侈,或讽刺地方军阀只知打猎取乐,或抨击官吏的贪污剥削,或斥责统治者如虎狼般残暴,憎恨之情溢于言表,读之感同身受。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杜甫的一生系于百姓国事,无论穷达皆兼济天下,不愧为令人敬重的现实主义诗人。
【收藏此页】    【关闭】    【本有评论 0   条】
文章评论
目 前 还 没 有 此 文 章 的 相 关 评 论 信 息 !
在线评论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