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会员姓氏检索 :
                  古今诗话
原创或转发古今诗坛趣话,转文需注明出处、作者。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诗人雪珂
主编寄语:
本版顾问:
本版副主编:
                  本版精品文章
                  文章信息
当前位置:  佳作诗话  >>  古今诗话
隆重推荐于连胜诗论
文章来源:《诗歌月刊》        访问量:5050        作者:于连胜        发布:赵凯        首发时间:2009-03-26 12:56:00
关键词:好诗如桥、雷、山
编语:

隆重推荐于连胜诗论
作者:于连胜
[来源:《诗歌月刊》][发稿人:赵凯][本页面已被访问348次][发表日期:2009-1-20 22:16:58]
程奎老师推荐于连胜老师的诗作二首,我在评论中提到于老师的诗论,有川歌朋友问我在哪里能读到于老师的诗论,经于老师同意,把精彩诗论转载到诗赋网上来,与爱诗的朋友一起分享。----赵凯(下面是于老师的文章)
 
 
 
        在第十届国际诗人笔会上我作了一个发言,这个发言是在用我创作和读诗的体会,回答什么是好诗,只是一家之言。诗中提到了好诗如桥,能在诗人和读者的心灵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好诗如雷,短而具有震撼性;好诗如山,具有山一样的永恒性。这个发言在会后被《诗歌月刊》全文刊发。文友赵凯在留言中提到有网友想查看这篇诗论,这里将网址告之,点击我的精英博客,在评论里即可找到,网址:
 
 同时,这里向赵凯及各位关注的网友致谢!
 
      并附原文:
 
          好诗应有“桥、雷、山”效应
 
                    ——也谈新诗的困境与出路
 
   
 
           一、好诗应是一座“桥”,其贵在“通”。
 
    好诗应具有“桥效应”,能在作者和读者之间,搭起心灵沟通的桥梁。这头是作者,那头是读者。桥的功能是能通过,它必须是双向搭接的。某些诗走入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过于自我化。只有作者自己知道在说什么,找不到任何同感和共鸣的诗,走向社会的路必然面临困惑。诗需要隐,但隐不是无。新诗的路的宽与窄,是历史和社会对诗的社会和历史艺术价值的选择。选择的前题是诗本身必须是具有可选择的社会艺术价值。当然,诗离不开诗人的个性,但不能过于自我。写出的诗的内容,隐含的意义,外在形式,都仅仅是为了满足作者个人的诗,只适合于给诗人自己作为日记。这种过于自我化的诗,不是属于读者的,仅仅是属于作者自己的。诗和任何文学作品一样,是作者凭借自己的灵感和艺术创造力,在自己和读者之间搭建的桥梁。自己举块板,就说这是桥,想让读者认可,甚至以为会有读者去走,结果必然事与愿违。当然自己很看中,自己当作什么珍藏着,也无可非议。好的作品只能产生和存在与作者和读者的双向交流之中。难以交流,甚至不可能交流的作品,是不可能有出路的。其欣赏和理解价值仅限于作者自己的诗,其发展的路必然是越走越窄的。
诗缺少读者,实质上是因为相当多的诗,本身不具有“桥”效应。诗是文学中的文学,文学是时代精神的结晶。诗人在展示自己内心秘密的同时,也应揭示许多读者共有的生命秘密。完全不具有社会性的诗,其读者群必然十分有限,更难以持久。诗的生命在诗中,是在诗人个性的艺术化同社会读者群共性的艺术需求相统一的诗之中。好诗不只是有诗人独有的身世感,还必须具有强烈的社会和时代感。
 
        二、好诗应是一个“雷”,其贵在“短”。
 
    特别好的诗应具有使读者看了或听了之后如雷贯耳的“雷效应”。如古代大诗人所追求的“语不惊人死不休”。“雷”声很短,却具有震撼效应。好诗应是一个无声的雷,在读者的心中产生震撼效应。人生命的短暂性,决定了时间的珍贵性。现代社会,人们对各种社会活动,不论是经济的,还是文化的,都不能不考虑其时间成本。写与读的时间越来越显得珍贵,不论是作者还是读者都只能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去创作或阅读。作者期望自己能以相对较短的时间创作出有震撼力的作品,读者期望自己能用最短的时间读到使自己终生受益的文学作品。这种“人生有涯与知识无涯”之间的矛盾,是每个读者和作者都要面对的。社会越发展,可写可读的越多,人们用于读与写的时间越显得珍贵。从这一点上来说,诗这种文学形式,具有其他文学形式不可比拟的优势。好诗应使读者于无声处听惊雷。读者可能在很短的时间读到一首好诗,终生难忘。
一首好诗的份量,是因为它深邃,因其有深度,才有震撼人心的力度。因为这首诗可能是用诗人一生几十年的酸甜苦辣而悟酿出来的。生活中的诗味往往是分散的,诗人的功夫在于浓缩、提炼。好象数学里的约分。诗是文字的一种系统组合。其本质是一种艺术思维的系统组合。因而它能产生一种系统效应,这是一种超整体效应。如果一般文章的系统效应的表达式,可以表示为1+1大于2的话,那么,一首好诗的系统效应的表达式,应该是1+1大于20。经过精巧的创作性组合,一首好诗的表达力,可以达到无穷大的效果。
 
       三、   好诗应是一座“山”,其贵在“久”。
 
   好诗应具有“山效应”。这种效应来自于诗内在的“山”一样的内涵和份量,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笔会期间,我看到大理的风景,大理的山水,想到了诗和诗人的命运。我想用一首题为《风景线》的诗,来说对“山”的感觉:
 
太重了
所以
寸步难行
 
太轻了
所以
飞上了天
 
然而
有山的喜悦
有云的遗憾
 
山的落脚
总是长远
云的来去
总是短暂
 
终于清醒的云
才化作雨
来装点
山的壮丽
 
属于永恒的山
才穿过云
去俯瞰
云的变幻……
 
    山与云同在构成了风景,这也是现实。诗和诗人的现实也是如云如山。诗是形与魂的统一。诗性相当于人性。人体模型,再漂亮,也不是人,它没有灵魂。诗是分行的,但分行的不一定是诗。诗是有节韵律或节奏的,但有韵律或节奏的不一定是诗。不是人们不想读诗,是难读到想读的诗,更难读到百读不厌的、真正有份量的诗。看到的不值得一读,值得一读的难以看到,结果必然导致双向困惑。作者困惑,读者也困惑。好诗如山,而“山”不在高。关键在有诗“魂”。有诗“魂”的诗,才可能以少胜多,以短胜长。即以较少的文字,胜过较多的文字;以较短的篇幅,胜过较长的篇幅。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诗是一种意识形态,诗不仅要有自我性,更要有社会性。只有那些能够被社会和历史所肯定的诗,才可能是有出路,有前途的。
 

         这是作者在第十届国际诗人笔会诗歌论坛上的发言

         原载《诗歌月刊》2005年第9期

 

【收藏此页】    【关闭】    【本有评论 15   条】
文章评论
尘落心清 评论 (评论时间2009-07-28 11:42:00)  
问候![赞啊]
惜若 评论 (评论时间2009-05-15 09:06:00)  
十九弟推荐于老师的文让人受益匪浅,如果能够把诗写到如桥、如雷、如山,那需要不懈的学习和对文字提炼才能达到这样的境界!
匿名 评论 (评论时间2009-04-08 21:33:00)  
说的透彻,论的精当。马培国
匿名 评论 (评论时间2009-03-26 05:43:00)  
深刻 精辟
匿名 评论 (评论时间2009-03-03 15:36:00)  
同意楼下冰花点评意见,顶!
在线评论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