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暂 无
主编寄语:朋友,欢迎关注本频道,还犹豫什么?请让你的键盘,借助你的才华,在这里倾诉你的心灵吧!
本版顾问:
本版副主编:
本版编辑:
                  文章信息
当前位置:  诗赋新闻  >>  
◆中华姓氏文化论坛侧记
文章来源:        访问量:2803        作者:薛景春        发布:Zgshifu        首发时间:2016-04-20 23:43:20
关键词:
编语:
                              寻找精神支点 传承文化基因
                                  ---2016丹东·中华姓氏文化论坛侧记
                                        文/薛景春
      在阳春三月的东北边陲名城丹东,万亩桃花盛开,八方贤达集聚。2016丹东·中华姓氏文化论坛在这里举行。论坛主会场设在丹东中华万姓宗祠国学院礼堂,礼堂上方,“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的横幅赫然入目。参加本届论坛的姓氏文化学者、全国各姓氏宗亲组织的代表约500余人,来自东南亚、北美、台湾地区姓氏文化专家学者共30余人。包括: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中国诗赋学会、世界华商联合会、世界孔子后裔联谊总会等65个单位与社团组织;辽宁、河南、山东、湖北、黑龙江等15个省市、自治区的姓氏文化与宗亲组织代表420余人以及包括孔姓、颜姓、曾姓、臧姓、孙姓、高姓、常姓等300余个姓氏;来自北美、东南亚、欧洲等国家以及台湾地区、香港特区等30余位文化名人、姓氏文化爱好者及20余个姓氏宗亲代表;来自全国各地姓氏文化、宗亲文化、谱牒文化、祠堂文化专家与学者80余位;来自汉族、蒙古族、满族、回族、朝鲜族、锡伯族、达斡尔族等15个少数民族代表30余位;另外,还有来自各地的企业家、楹联家、学者80余位,及丹东本地的党政领导、企业家40余位。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国学大师杨年耀分别为论坛题词“允臧克躬”、“中华一统,万姓归宗”。
      论坛由姓氏文化学者、著名辞赋家孙五郎先生主持。四月十一日八时三十分,国歌奏响,论坛开始。
      孙五郎先生进行了深刻而精彩的开场道白。他说:
      为求得国人信仰的趋同,党中央提出了实现中国梦的发展总目标,并为之确立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流媒体及各级党政机构也在不断地宣传教育,引导人们找到自己的精神支点。但是,这个教育目前还缺乏公众发自内心参与的自觉性,部分人群尚缺乏自信。那么,是否有一种文化元素能够使每一个炎黄子孙找到自信并自觉参与呢?那就是姓氏。无论你信奉什么,只要你是龙的传人,有着中华民族的血脉,你都离不开老祖宗留给你的姓氏。所以说,姓氏文化,是中华民族所有文化元素的最大公约数。
    按照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个方面的建设需求,因应目前中国经济建设中叫声甚响的“互联网+”(当为“+互联网”)口号,经过对中华文明脉络的基本梳理,我提出了解决当前精神文明建设一揽子问题的“承祖+”概念(述略)。
      “承祖+”的核心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姓氏文化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习近平主席指出,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对姓氏文化全方位地深入研讨,恰恰可以达成“两个讲清楚”目的。
      中国梦是一个目标、一种信仰,民族魂是实现这一信仰的基石。从世界各地人们的宗教信仰层面看,有一个承载其交流、传播等活动与修习的场所是必不可少的。基督教有教堂,伊斯兰教有清真寺,佛教有庙宇,道教有宫观,而对于中华民族来说,长期居于正统主导地位的是儒家文化,两千多年来,儒家文化已经以宗教意义深深根植于中国人心的土壤里,其主要的承载场所便是祠堂。祠堂在许多传统村落中已成为一些族姓的人文地标,祠堂文化也以其在城乡间影响最久远、最广泛、最接地气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重要支撑。
      祠堂作为族人祭祀祖先的场所,是我国乡村建筑中的礼制性建筑,是乡土文化的根,是家族的象征和中心。以忠孝为主题的祠堂文化既蕴涵淳朴的传统内容,也埋藏深厚的人文根基,彰显着中华文明的特色。传统祠堂的功能,主要包括祭祀祖先、议事正俗、礼制教化、族规订立、道德司法、瞻仰名人、供奉神灵以及修谱、兴学、抚恤、丧庆、社交、文娱等。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特征的中华民族家教家风伦理和实践,借助祠堂文化的助推,业已积淀了家庭和谐、亲邻和睦、幼承德润、老得善养、做人诚信、为官清廉的优良传统。但是,传统祠堂还存在着许多与时代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我提出了“新祠堂建设”理论并尝试性予以践行。
      新祠堂除了保留传统祠堂的积极功能外,主要是倡导建设非单一族姓的地域性祠堂,并使其成为承载寻根活动、民俗活动、乡村文化活动的精神依托场所。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及中央倡导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势影响,城乡族姓文化、祠堂文化的热起已成为一种不可回避的客观现象,其已经渗透并影响到社会文化建设的各个层面。在正负两种意义并存的族姓文化现象中,应科学引导人们的寻根诉求,对传统祠堂文化合理扬弃、充分利用,赋予新的内容与功能,积极地培育与传播社会正能量,借力助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教育、家庭建设、农村文化产业建设、殡葬改革、农村社区建设(尤于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法治建设、乡俗文化活动、公益性服务等)更加趋于健康。
      中华万姓宗祠,只是一座尝试性建设的祠堂,对该祠堂功能的进一步完善与相关活动的开展,我们将逐步实施。为把握方向,拓宽视野,利用本次祭祖大典的机会,我们举办了这次论坛。本次论坛的口号是:讲好家庭故事,讲好家族故事,讲好家国故事——传递中华民族正能量。
      论坛第一个发言的是本次论坛的主办方——辽宁姓氏文化研究会姓氏文化促进会会长、丹东克隆集团董事长臧克先生。在热情洋溢地向大会介绍了万姓宗祠及国学院建立、发展和取得的可喜成果,深刻阐释了儒释道三教合一、中华万姓同根的文化内涵之后,臧克先生说,我们同为炎黄子孙,同为龙的传人。中华五十六个民族世代共生,血脉相融。我们有着中华民族的共同基因,姓氏家族是社会的细胞团,五千年的繁衍生息,不仅壮大了我们的族群,同时也创造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其中姓氏文化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与之相关的祠堂文化、寻根文化、谱牒文化、地名文化、家庭文化、考古文化、宗亲文化、殡葬文化、节庆文化、祭祀文化、祖训文化以及传统民俗教育、传统道德教化等,都有其即独立又紧密联系的体系。我们要把中华万姓宗祠,建设成一座弘扬正能量的精神平台。
      农工党中央姓氏宗亲文化调研组组长、泰国东盟国际《中华姓氏宗亲文化与经济研究》贡献奖获得者聂振强先生是姓氏宗亲文化研究的专家,他以《谱牒传承中华姓氏文化,构建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为题,精彩论述了家谱文化在维系社会德治建设中的作用,他的研究成果博得与会代表热烈的掌声;姬传东是著名姓氏文化研究专家,中国先秦史学会周公思想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洛阳姓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他编著的《黄帝后裔五千姓》在当今中国姓氏文化研究中产生着深刻影响。《传承姓氏文化,助推中华梦想》是这次论坛演讲的主题。他从周公制礼到建立延续千年的文化传承,其独到了研究视角,让人更丰富地了解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脉络;中国东方传统文化研究院院长杨钟越多年来倾心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与传播。在本次论坛上他就《宗庙的儒家思想内涵》进行了深刻阐述:儒家“敬鬼神”不是迷信。它具有独特的思想内涵:儒家把推动历史进程、为民族发展建立不朽功勋的伟大历史人物奉为“神”;把逝去的先人视为“鬼”。将三皇五帝请进庙宇,把列祖列宗供在祠堂。我们在庙宇祠堂供奉的鬼神,不是虚无的神灵,他是我们民族的英雄和膜拜的先祖;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副会长、北京颐和书苑董事长袁青鹏先生,激情阐述了姓氏文化、家训文化、孝心培养、家庭教育与全民道德教育等方面的问题,让与会同仁们为之振奋和赞叹;河南省华夏姓氏文化博物馆是一所专门搜集和研究中华姓氏文化的专业机构。中国文化管理协会姓氏文化委员会会长、华夏姓氏文化博物馆馆长朱国林先生很具学者风范,他系统介绍了博物馆建设与发展的情况。参加论坛的各地专家学者高度赞扬博物馆为姓氏文化的发掘与传承所做的巨大贡献;河南省常氏文化发展研究会对论坛非常关注。常海涛会长带领十多位常氏宗亲光临。就《联络友谊,增强互动,与时俱进,共谋发展》的论题作了专题演讲;中国管理科学院,历史地理学学者张勇作了《姓氏文化与地方志研究》的主题演讲;台湾林氏宗亲会负责人兼任空大讲师林睿宏概要论述了中华传统文化在台湾的传承;中国教育电视台《人文中国》栏目组制片人杨丽《至乐莫如读书,至善莫如教子》的亲情演讲,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家庭教育与美德传承;全球龙商会会长、全球母亲文化促进会会长王泽华把孝道文化融入到当今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中来的重大意义进行了激情论述;深圳前海亲和力家族集团董事长、八零后企业家杨健潭,就“守时、守信、守业”的“三守精神”在杨氏企业的发展与传承的亲身体会作了精彩演讲,博得全场热烈掌声;著名传统文化学者翟杰以评书表演式发言激情讲演了鬼谷子的纵横捭阖、海纳百川的文化内涵;胡雪岩五世孙、北京高校教育出版社副社长胡巍简要介绍了胡雪岩的商道文化。
      论坛汇集了一批用传统方式和现代手段研究谱牒文化的专家学者。河南省家谱研究会会长、中国家谱编印基地主任魏怀习先生,将自己这些年编印数万套家谱的经验坦诚与大家分享,让人增长了知识,开拓了视野;鞍山市谱牒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甲龄在论坛发言中说,“先人不修谱,后人不知祖。”家谱与国史、地方志被称为中华民族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乃国之瑰宝。中国的谱牒文化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传承文化遗产,建设和睦家庭,构建和谐社会是谱牒文化研究的宗旨;湖北华夏炎黄统谱网文化公司总经理张志昂年轻帅气,睿智机敏。按照互“联网+”的模式,他把传统谱牒文化安上了网络的翅膀。他们成功地创办了炎黄统谱网,开发了专业的家谱体系。他研究开发了统谱网的“5大系统”:以精准的“家谱搜索系统”、全面的姓氏“联谊会家族管理系统、“家族云”家谱资料收集整理系统、“一件打印”在线录谱生成系统、“千里之根”同姓云端链接系统为支撑,形成一海量数据管理、靶向定位、云计算等互网上数据库,正在建设以同姓互动、个人传记、电子商务、商家广告、网络祭拜、姓氏团购等特征的全新的家族互联网体系;和谐中国网总编,《弟子规》现代修订者李耀君先生代表全民学习《弟子规》工作委员会向大会赠送新修订的《弟子规》1000册。他系统论述了弟子规和儒释道的理系同源,他认为:中华文化是人生幸福社会和谐的法宝。他的和谐中国网“道德教育报告团”已在全国巡讲数百场。为宣传中华传统文化不懈奔忙。他的《明道歌》给论坛留下了深刻印象:“人生之志在明道,做人之道根在孝,生财之道在于合,健康之道平心造。” 姓氏文化自愿者、关东薛氏宗亲代表薛景春以《字辈谱是家族传承的文化基因》为题作了专题论述。
      姓氏文化志愿者高淑明女士,不但是本次活动的副总指挥,也是本次论坛的主讲人。她提出了依托中华万姓宗祠、成立中国姓氏文化志愿者联盟的倡议,得到了热烈的响应。她践行和倡导姓氏文化的传播高度热情和扎实工作,受到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
      到会的还有著名姓氏文化专家王大良、王万江等。
      在论坛结束之后,又用半天时间在万姓宗祠基金会礼堂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中华好家训书法展及晒家谱、赏古琴、品茶及书法专场笔会。参加论坛的专家学者和来自全国各地的书画家一起挥毫泼墨。各姓氏的代表把自己的家谱恭恭敬敬地摆在展台上。几位谱牒文化专家不时地回答参观者的各种问题。各姓代表、文化学者小心翻阅,留心拍照。“摆谱”现场俨然成了谱牒文化融汇交流的大课堂。大家高兴地说,万姓宗祠的姓氏文化论坛不仅有专家学者的高屋建瓴,也有基础普及的落地生根。这次论坛在姓氏文化方面的理论探讨和实践经验交流,中华万姓宗祠将编辑出版论坛特刊。我们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本次论坛将产生的深远历史影响会逐步呈现出来。









































【收藏此页】    【关闭】    【本有评论 1   条】
文章评论
雨晴 评论 (评论时间2016-04-22 10:40:02)  

祝贺!

在线评论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