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会员姓氏检索 :
                  书法
本栏目主要用于展示各类书法作品。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寄南
主编寄语:
本版顾问:
本版副主编:
本版编辑:
                  本版精品文章
                  人气排行
                  文章信息
当前位置:  书画影廊  >>  书法
也谈书文相谐——郭有生
文章来源:自创        访问量:515        作者:郭有生        发布:郭有生        首发时间:2018-02-08 20:15:26
关键词:也谈书文相谐 郭有生 张胜伟
编语:

                               也谈书文相谐

                                   文/郭有生


      今天有幸欣赏了著名书法家张胜伟先生的《书法回归传统的核心是回归书法的人文性》一文,很有感触。

      他提到一个观点,即“书文相谐”。对此,许多书法家也在探讨。
      书文相谐,历来有两个层次,一曰形态相谐,一曰神韵相谐。
      形态相谐的路很窄,常见的是独字书法作品,比如写一个龙字,形态就像龙,那拖长的竖弯钩,很像龙身;写一个鸟字,从甲骨文找出其象形字的底本,写的分明就像鸟。这种写法更多的见于民间书法,但倘若要写一首诗,这种方法就很难了。一些书法家于是从其它角度来考虑。曾见徐利明一竖幅草书作品,写五个字“离天三尺三”,一竖行字向左倾斜,而且上大下小,“离”字的笔画已冲出纸幅上端边沿,下端却留出大片空白,整体看有“上天入云”之感,很明显考虑到文字的内容。金学智在《中国书法美学》中举例说:“费新我所书的‘春风柳上归’,系摘李白诗句(《宫中行乐词》)入书,书法家在原来风格的基础上,更强调了线条的轻、柔、飘、动,,特别是‘柳’、‘归’的两竖,其提按行驻都表现了有意味的‘曲’,还有‘风字的轻拂徐振,左牵右绕以及‘春风柳’三字之间的牵丝萦带,通幅章法的曲势动律,如此等等,组成了‘春风柳上归’的意象,然而这又受规范于书法的历史传统和汉字的‘第二形式’,迥然不同于那种‘书法画’。在这一作品中,书法家妙思孕于胸中,巧态发于毫端,既离象以求,又尽形得势,颇能令接受者浮想联翩,引物连类地想起着春风骀荡,柳枝飞舞,如萧衍《草书状》所说:‘婀娜如削弱柳••••••斜而复正,断而还连••••••’再如涂廷多所书的‘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系摘孟浩然诗句(《夏日南亭怀辛大》)入书。在文学内容影响下,通幅借笪重光《书筏》的话说,是‘磨墨欲熟,破水用之则活;蘸笔欲润,蹙笔用之则浊’,颇见‘墨分五色’之韵。就说第二行五个字,也是破水用墨,淡润渗化,水分足,变化多,再加两个‘三滴水’旁的衔接,这些都能逗发接受者的‘竹露滴清响’的视听意象。”这些显然,都追求形态相谐。有书友说,一首咏溪的诗,书法当有蜿蜒流动、轻盈缓和之感,咏山的诗,书法当有挺拔雄劲、嶙峋厚重之感;一首咏鹰的诗,书法当有飞动雄强、跌宕起伏之感;一首咏春之诗,当有柔和妍美、生机勃发之感,无不是形态相谐。
    神韵相谐,是追求书法文字内容与书法形式二者在思想情感、精神内蕴的和谐一致。唐代孙过庭在《书谱》中所说,正反映了这一点:“羲之写《乐毅》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寰奇,《黄庭经》则怡怿虚无,《太师箴》则纵横争折,暨乎《兰亭》兴集,思逸神超,私门戒誓,情拘志惨,所谓涉乐方笑,言哀己叹。”《泰山石峪金刚经》也是一个极好的例子,这是书法史中一个有名的摩崖刻石,刻于五岳独尊的泰山南麓斗母宫东北一公里处的花岗岩溪床之上。刻石南北长五十六米,东西宽三十六米,约计两千多平方米,是汉字刊刻面积最大的作品,因此从整体的章法上就显示了佛教震撼人心的力量。而结体扁平宽大,笔画粗硕稳健,看来如同八百罗汉安详打坐,有一种静穆祥和的意境;字体似隶似楷,又有几分篆意,又似乎展示佛家包容万物的气度。
      但要达到神韵相谐,要考虑到不同书体的表现功能,也要考虑到笔法、字法、墨法与章法不同处理的表现特点,甚至文字的大小也有不同的表现域限,如小楷更适宜表现平静淡泊、安详柔和类的情感,榜书更适宜表现大气磅礴、豪放伟岸类的情感。而不同的书法风格,更是和文字内容结合的视点,比如陶渊明的田园诗,适合质朴类风格的书法;孟浩然的边塞诗,适合雄浑类风格的书法;李清照的婉约诗,适合绮丽类风格的书法,等等。 我们常说的诗歌意境与书法意境的和谐,实质和这是一致的。
    在这种理论下,我们会有许多构思,写文字内容情绪跌宕的情感,可用欹侧多变的结体;写 虚静淡泊的内容,可用平静疏缓的书法语言;写严肃深邃的文字,可用庄重肃穆的楷体。再如,写白居易《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我们随着琵琶节奏的忽缓忽急,也让书法节奏忽缓忽疾;随着琵琶声音忽低沉忽高昂,也让书法字迹忽小忽大;随着琵琶乐感忽空灵忽密实 ,也让书法对比忽疏忽密。这样整幅书法作品,也就有了起承转合的变化。
    但在应用中,你也一定会有许多困惑。比如一些表达学术观点的文字,你怎么来写,如写《书谱》“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或者写苏轼的哲理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就很费人思量。前者书写时是否用笔要有起伏,有衄挫,以示其意;后者是否要有各种变化,以蕴其理。再如只写一种书体,或一种风格的书法,在追求“书文相谐”就会遇到困难。如只写欧楷的人,因欧楷剑戟森然、端庄冷峻,要表现“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轻快和悦就是痴人说梦;只写婉丽风格的行书,要表现“乱石穿空,惊涛拍浪,卷起千堆雪”的狂野磅礴,也是不可能的。张胜伟先生还提出“人书一体”的问题,我想就是“书如其人”的不同表述吧,这其实也会困扰我们对“书文相谐”的追求,比如李叔同出家以后的书法,用笔不计工拙,布白空疏虚静,这倒和一个出家人的心定清净、淡泊超脱相吻合,但假设他写其它思想情感的诗,如果“书文相谐”了,必然会影响“人书一体”的表现。
·         我们常说牵一藤万山皆动,一个书法观念,必然会影响书法的方方面面,因此“书文相谐”的观念,自然也是如此。比如要“书文相谐”就必然要精心构思,因为你所写的诗文,你当先认真阅读,揣摩其中的思想情感,精神内涵,然后再琢磨这样的思想情感、精神内涵当用怎样的笔墨才能表现出来,这不仅对书法家的诗文鉴赏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因为你首先得准确的品悟出诗文的意境和内涵,而且其次还要 能深悟怎样的笔墨有怎样的形式意味,能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并且具有高超的驾驭笔墨的奇巧,达到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境地,才能实现这个追求。所以这只有大学者、大书法家多重身份者,才能达到。
·         愿我们,都能全面提高艺术素养,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书文相谐”杰作。
-
                                                 ——2018.02.08写于塞上驼城
·                                                                                                                                                                                                                                                                                                                                                                                                                                                                                                                                                                                                                                                                                                                                                                                                                                                                                                                                                                                                                                                                                                                    
【收藏此页】    【关闭】    【本有评论 0   条】
此文章已经被修改 1 次         最后一次的修改时间为:2018-02-16 20:16:36
文章评论
目 前 还 没 有 此 文 章 的 相 关 评 论 信 息 !
在线评论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