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会员姓氏检索 :
                  新诗
本栏所称的新诗,是指五四运动前后产生的、有别于古典诗歌的、以白话作为基本语言手段的自由诗,形式上分行排列。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江东心音
主编寄语:诗是语言的活性物质和情感的活性元素。在人性的豁然中灵光一闪,精神破茧后,感应着持续抽丝。
本版顾问:
                  本版精品文章
                  人气排行
                  文章信息
当前位置:  现代诗歌  >>  新诗
再谒孔庙(齐鲁屐痕之七)
文章来源:原创        访问量:635        作者:温屿        发布:落霞阁主人        首发时间:2017-11-04 07:57:36
关键词:孔庙 孔子
编语:

再谒孔庙[1]

     ——齐鲁屐痕之七


喧哗与骚动隔在青砖高墙之外

护城河静静不起一尾漪澜

过万仞宫墙[2],古柏森森而立

荣枯都在同一枝干

千载不褪色的长调吟哦

风之和声仍漾起漠漠春寒

金声玉振坊以及

棂星门巍巍向南[3]

该是工匠不识飞白[4]

新漆的油彩板结飞动的气韵

苍劲浑朴凋零仅有的顾盼

柱顶那辟邪矫首

远天,不问这语词的哗变

此刻,怀旧情绪虽酽酽一盏

每一步却迢递成万水千山

向西道冠古今坊岿然不动

向东德俟天地坊危立无语

角棱环绕,八兽威严相对[5]

这是一个腹稿一千零一次的时刻

那帧谙熟的背影从插图走到身边

让中年不惑的心仄仄平平

睽违数千载,我们

终于走进这风云长卷……)

过了这条河,河两岸的野哭与荒田

子贡说,就到曲阜了,夫子

在那儿,柳荫下,就是河,静静的护城河

过河,就到家了,阔别十四载的家

季氏的车仗早已守候多时

策划“币迎”的冉求正拜倒路旁[6]——

夫子,

再经过萧索横着的村落

仍未冷却的烽火

我们就将踏上故土,陈旧

一如那年告别时的模样

我们的马车已近支离,人有些菜色

远迎的旗帜兀自烈烈

百姓夹道喋喋尽

疑问一串串挤满大街小巷

碰壁之后,我们

终于回到家乡

卫国开始,又在那里结束

我们用十四年完成悲壮的谢幕

(圣时门[7]油彩斑驳

帝子早成历史名词

衍圣公[8]仍在列国周游

我们入仰高门

鱼贯的游客呼朋引伴,惊醒后

神祗们攒眉不语

冷脸听导游臆说前尘往事

当暗河涌动啮食河床

黛瓦红墙沦为最后一方坚守的圣土

只有《诗经》中那些植物

仍在千年时光里幽幽绿着

夫子,

你繁体且竖版的理念

那些自劫波萃取的者也之乎

被称作古文

被定格在遥远的古代

横版解读文字丰沛如豪雨

滂滂沱沱洗净宿苔

瘦骨嶙峋,被柏油与彩砖拘囚的老树

焦渴的根系一寸寸枯槁……

春服既成,沂水清波鳞鳞

孩子们嬉戏在舞雩台上

风是春阳明媚的滋味[9]

把雾霾的天命之年托付一驾马车

把马车托与风沙古道

把风沙古道付与兵戈寸磔的浩茫天地

与闻国政未及在竹简落笔

齐人已读出风云涌动的气

三月之前那喜色是莫大的讥嘲

在微服之后,在辍政之余

歌罢亦只一声喟叹,丝竹

仍萦回宫阙。这一去

奋身不顾,似昨夜那只赴火的灯蛾

已经停留了三天,夫子

我们真的要从此告别家乡?

去秋郊天之礼的笙歌犹然在耳

祭肉却不循惯例分享

难道一切早埋下伏笔,只是

我们执著先王之道

不曾洞悉这些迹象?[10]

难道落幕或开场,一切

都仰赖那支没有生命的权杖

芸芸众生始终走不进高高的宫墙?

走吧,已经停留三天了

接淅而行,离开齐国我们说走就走[11]

此刻行道迟迟,夫子

我们知道您更舍不下这父母之邦

然而,执戟的士卒拧紧眉头

发硎之刃滑落一抹骄阳

戒备的眼神在我们身上反复打量

城外,人潮涌动

我们行色匆匆一去如此凄惶

(现在我们来到弘道门[12]下四棱碑前

只是文字漫漶,拓墨斑驳

读不全曲阜城历史沿革

周围一波波涌来

是声浪叠叠追问价值几何

指尖触及那些剥蚀的文字

青铜的温度  瞬间

冷彻那根尚懵懂的神经

在被人们擦肩而过的地方

遥远的记忆

都从那里扎根成长

青砖步道殷勤接引

一直向前

便是大中门默默看游人来往

东西角楼戍卫了千年

我们一步迈过又岂能不偏不易?[13]

步行,向前

沿着老柏树的队列

成化碑[14]已隐约可见——)

黄河浊浪滔天,横在西去的路上

洋洋之水流进一曲《陬操》

每一枚音符都泪光闪烁[15]

受上卿之禄,这“带甲之士八万”的卫国

为何将战阵一提再提

重礼轻刑之说却似一枚石子

投向深潭再无消息?[16]

“庶、富、教”[17]是不及物动词

兵甲昼夜环伺之下

没有了下文

夫子,沿着西南方向

我们经匡地到蒲邑

在那里,虞舜后裔繁衍生息……[18]

可是,匡人误认阳虎

拘囚五日,我们险成替罪羔羊[19]

初抵蒲地,公叔叛卫[20]

杀伐鼓角四面

围来,惊碎浅浅旅梦

若非血战夺路

这途中,又扬起更多劫灰

好在高城[21]城门洞开

迎我们疲惫归来

只是,卫都是伤心地

岂堪重游?即使

劫后这羸病之躯挺过风雨

熙攘街头与谁习礼?

更无一字是家乡鲁地

黄水滔滔,这咫尺异国

盼不到一尾
东来的红鲤

南子[22]召见

隔帐再拜还礼,那妇人

朝服环佩叮当

所有美丽都被罂粟劫持

于是,风雨朝一个方向凄迷

子路一腔怨气

“矢之”演义诸多话题[23]

没有根的语词是没有节制的水浮莲

阖上整片湖面

最后一尾涟漪被迫终结

这些已教人无法生受

何况那宦者同载首车,夫子

次车之上你驰过市集[24]

爱贤之名鹊起,一如

纷纷扬扬那车尘漫天

这里,终非行道之地

蓝图我们须重新设计……

柏树枝柯交错

龟趺螭首,成化碑[25]伤痕赫然

昔年断裂坠地之声依稀轰轰在耳

永不愈合,那伤口

在春阳下血流不止

伤口血流不止

只是我们痴迷刚劲书法

大明帝子评说石破天惊

更诱我们一再咀嚼

而那群孩子正纠结负重的赑屃[26]

为何不肯开口

过同文门,再到奎文阁[27]

木制的藏书楼

每一步

都因为踏在饱餐古今屐音的青砖路上

溅不起一丝回响

五十五块碑[28]

在第六进院落立着

展开唐宋

展开金元明清

展开一卷安静的疼痛

而我总是无法释怀

那些残损的碑文

在春阳苍白的注视下无声哭泣

而我总是无法释怀

那些璀璨的思想

成为没有恶意的货摊上的商品

而我总是无法释怀

那些于此汲取却又蓄意的背叛

滋生诸多不可名状的菌类

一寸寸饕餮生命的矿脉

我总是不能释怀


东走曹国,紧闭的城门是冷漠的脸

冻结整个季节未及缤纷的颜色

不知道此去宋国是春风习习,或秋雨淅沥

我们跋涉许久

在不断塌陷的思路里,时常彷徨……


“靡费是套在颈上的绳索

随时都会窒息华丽的生命——”

未及卸下仆仆风尘,树下

演礼也刚刚开始

一伞绿荫亦被伐去

无奈对权臣冷眼

宋国之行草草终篇[29]


——会不会是我们走散的夫子

东门外独自一人?

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

然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

更像落拓潦倒的丧家犬

郑国受阻,彼此走散

这消息是麦子久旱后突然破土

龟裂的心田霏霏一夕甘霖

我们奔向东门,奔向夫子身前

却忘了瞒下郑人满是奚落的比方

而夫子欣然,道:

然哉!然哉![30]


危邦陈国虽是有心学礼

吴楚虎视,旦夕便成案上鱼肉

向善好仁如何抵挡铁马践踏

迷路蔡国,长沮、桀溺不肯指津[31]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丈人责之甚切[32]

诚意求见,遁世者

不见影踪

那楚狂方城拦路,追而狂歌[33]

倒是以凤为喻

还能稍稍隐括乱世高蹈的初衷


桧树挺拔,曾毁于兵火

复发新枝,历三枯三荣,今日

万历年的题字点明身份[34]

再向前,汉画碑刻以及玉虹楼法帖

我们一一看去

薄薄灰尘覆着古来寂寞

 

当年讲学的土台已无从稽考

环植杏树的杏坛引我们伫足大成殿脚下[35]


拾级而上

殿庑巍巍在望

香火在锈迹斑斑的炉中明灭

异乡咸涩的口音不敢吱声

默默在人群背后礼敬。

前廊滚龙柱双龙上下对翔

二十条龙神态各异

夭矫徽州工匠的敬意

而另外十八根雕龙柱

一千二百九十六条龙栩栩如生

在早春午后的阳光中听风在墙外引吭[36]


夫子,且受我深深一礼

当学问不再是畏途

践行成为一种优雅的习惯

教我以礼,诲我以仁

熙熙天下任浮云舒卷

踏歌而行,陋巷中忘食忘忧[37]

因此,请受我深深一礼

当长久以来所固守的

方向,饥馑的旅程被悬崖终结

要三省吾身[38],要讷言敏行[39],我们

要讲信修睦携幼扶老一齐投身大道之行[40]

因此,请受我深深一礼


岁与月变迁

善与恶交替

我们懂得有些方向

颠仆不移

一只蚌呈献出剔透的珍珠

我知道  这一刻

储藏了多少彻骨的疼痛以及

幽幽暗暗中多少濒临崩溃的渴望

因此,请受我深深一礼


人生途中遇见风雨要内心坦然

有时一片叶子就能遮蔽整片天空

再清澈的眼神也因此忽略了一脉青山

因此,请受我深深一礼,夫子——


疲命在洪水猛兽的围剿之中

向乌云最厚重处找寻晴空

纵横的驰道、山蹊、仄径,没有标识的歧路

究竟哪条通向“大同”之乡

我们很冷,很想歇在避风的山谷

趁夕阳还不曾在山岬老去

我们点燃被退稿的竹简

暖暖四面紧逼的寒气


已经七天了

粮草罄尽,我们在陈蔡两国之间

被困七天了,夫子

弦歌依旧,您莫责大家的非议

天地厄于晦明,日月厄于薄蚀

帝舜厄于历山,大禹厄于洪水

成汤厄于夏台,文王厄于[41]

莫非,君子在困厄中拔不出泥足?


“来来来,”裹在灰色长衣里

额头皱纹里蛰伏着早春的雷鸣

眼神是冶炼过的星辰

在深邃夜空亮起火焰的温度

夫子终于开口

“遭受厄运,首阳山薇菜被历史命名

比干剖心而死,路有千折

又如何畅通无阻?

仲由,仁德智谋不是免疫困境的理由。


“播下种子,收成仍是待求证的未知数

手艺无论如何精巧,亦未必满足

所有挑剔的眼神,子贡

若不坚守理想,随俗媚世迎合口味

那我们的志向将在泥沙搁浅

永不能开始远航。


“回,天寒既至,霜雪既降

吾是以知松柏之茂

穷通否泰,我们初心笃定

不容然后乃见君子,善哉,回也

吾为尔宰——”


返瑟而弦,远天行云止步聆听

子路执干而舞,子贡颔首喃喃[42]

所有的困境都在磨砺信念

乱世祸患中提炼一份尊严

坦然面对这个节令中任何一个情节的逆转


空气里也有子曰诗云的味道

那场暴雪之后老柏树蓊蓊郁郁

仍在线装书里沉默着

往来的南腔北调读不准《论语》千载的回声

拜倒阶前的是求名问利的世人

屐音杂沓,更有谁来求洗心之道?


转过大成殿,五圣十二先哲[43]身后

从这望去

寝殿的凤凰振翅欲自柱上飞起

夕阳盘桓遥忆那些发烫的岁月

风游走院落,又

翻过重檐而去

莫非吟罢了先民日落的谣曲[44]


被时光发酵过的故事在圣迹殿守着

院内柏树引颈张望

故事里所有角色都已永生

即使青苔总试图开出艳羡的花朵

经传衍生冷僻的偏旁

即使冷色调的风景留不住不谙雪意的回眸……


楚军兴师来迎,蔡大夫“徒役”散去

书社七百里是一根刺

梗喉的楚臣百计剔除  卜辞不吉

楚王用贤的心思止步于城父[45]


肆虐的风沙戏谑着彳亍在古道的车马

呼痛的枝柯等不及一只新燕

只有思想的头颅仍紧咬牙关

我们回到卫国,回到周游的起点

那是哀公六年,夫子六十有三[46]


踏上故土,江山未改

景物已殊。

一低头竟已白发三千

十四年完成悲壮的谢幕


位尊国老是最冠冕的借口

仁也好礼也罢一一都睡在

蛛网尘埃封印那高阁

一卷更一卷饱了那蠹鱼

偌大鲁国只余一方杏坛驰骋思想[47]


亲人病殁,白发送黑发[48]

防山前,颜回早早睡去[49]

不迁怒不贰过[50]的颜回为《易》咯尽了热血

卫国内乱,子路又丢了性命[51]

夫子,死亡的脚步不断逼近

您是怎样做到云淡风清?[52]


一星火终结了灵魂的万古长夜

数千年仰止  一座山

巍峨起一座不朽的丰碑

无论向西向东  百川

最终都汇入海的呼吸


历史长河在淘漉与积淀中

牢牢记住了

你悲伤的身影

千载之下,来到这里

是我今生注定的宿命


赞曰:

周室礼崩,圣诞尼山

幼而失孤,饱尝贫贱

十五志学,老而弥坚

琴学师襄,师从郯子

乐访苌弘,礼问老聃

学问既深,弟子来归

位居司寇,鲁国大治

齐赠女乐,朝政松弛

去鲁适卫,周游之始

误为阳虎,厄而被围

公叔叛卫,复陷险地

演礼于宋,拔树驱之

丧家之犬,累累东门

绝粮陈蔡,讲诵不止

垂老归鲁,十有四年

潜心教化,论道杏坛

删诗三百,歌之以弦

春秋笔削,旨博辞简

晚读《周易》,三绝韦编

六艺既成,以济衰微

四教四绝,一隅而三

循循善诱,教之因材

达者七二,秀出三千

仰之弥高,瞻之在前

诗礼修身,善哉夫子

不辱不降,大哉夫子[53]

泽被后世,伟哉夫子

                              2017年3月7一稿

                             3月9二稿

                             3月10三稿

                             3月21六稿

                                                326稿,春暖花开时。

    后记:此诗以宋体字部分为主,楷体字部分为副。前者从时间上记孔子周游历程,以叙为主;后者从空间上写再谒孔庙游踪,叙议结合。最后归于“赞”,过去与现实交汇于斯。

 

 



[1]2017215午后初瞻孔庙,次日,再谒孔庙。

[2]万仞宫墙:原名仰圣门,是明代曲阜城的正南门,也是孔庙的第一道门,上悬万仞宫墙四个大字,系清乾隆皇帝的御笔。《论语·子张》: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3]金声玉振坊、棂星门:金声玉振坊,建于明代,为表达孔子学问精湛而完美,如同奏乐的全过程,自始至终完整无缺。古乐是以敲钟开始,钟起始条理也,是击磬告终,玉振为磬落的声音,称终条理也,赞扬孔子的学问是集先贤先圣之大成,所以称金声而玉振也。金声玉振是明代大书法家胡缵宗题定的。棂星门。明代所建,公元1754年重修,由木制改铁石的。棂星门系乾隆御笔。相传天上星系有二十八宿,其中,有个掌管文化的星叫棂星,又名文曲星、天振星,把孔子与天上管文化的星联系起来,说文化方面他是最高的,如过去祭天,要先祭文曲星,有尊孔如尊天的说法。

[4]飞白:指在书法创作中,笔画中间夹杂着丝丝点点的白痕,且能给人以飞动的感觉,故称其为“飞白”。也叫飞白书。

[5]德侔天地、道冠古今坊为东西对衬的牌坊,木制角棱环绕,千头万续,下有八个怪兽,叫天龙神狮,相传它威严灵感,可驱除邪恶,匡扶正义。东边牌坊上书:德侔天地,说孔子的思想主张给人类的好处如同天高地厚,功德能同天地相比。西边的牌坊上书道冠古今,赞孔子思想、办法古今都是盖世之冠。

[6]484年,冉求率军迎战齐师获胜,乘机让季康子“币迎”回归鲁国。68岁的孔子终于结束了颠沛流离的周游列国之行。

[7]圣时门:三门并列,四道台阶同上,中央盘龙。此门命名来源于孟子,孟子将古代四位圣人伯夷、伊尹、柳下惠、孔子的圣迹归纳为四句话: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圣时极赞孔子思想主张经久不衰,是适合时代的圣人。皇帝来曲阜朝孔要行三跪九叩大礼,走圣时门;历代衍圣公出生时打开圣时门,除这两种情况外,此门不轻易开启。都走快门、仰高门。

[8]衍圣公:为孔子嫡长子孙的世袭封号,始于1055年,历经宋、金、元、明、清、民国,直至1935年国民政府改封衍圣公孔德成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为止。

[9]《论语·先进》: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10]497年秋,鲁国郊祭,未按惯例分祭肉,表示孔子被解聘。孔子去卫国(濮阳),开始了周游列国之旅。

[11]语出《孟子·万章下》:孔子之去齐,接淅而行。不用于齐,孔子捞起正在锅里煮著的米,头也不回就毅然决然地离开了(“接淅而行”)。

[12]弘道门:过金水桥是明代皇帝钦定的弘道门,取《论语》中“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之意。弘道门下有两块石碑,东边的四棱碑是曲阜历代沿革志,记载了曲阜沿革变迁的历史,元代所立,史料价值很高。西边的是处士先生墓志,具有很高的书法价值。

[13]大中门:大中门是宋代孔庙的大门,称中和门,意为用孔子的思想处理问题都可迎刃而解。明代扩建庙改称大中门,赞孔子的学问是集人类知识之大成,中,取中庸之意,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不偏,庸不易。离开中者,就不是正道,成了邪道、歪门。就是说不左不右,公平正道,向前为中庸。大中门东西两头有角楼两座是守卫孔庙用的。

[14]成化碑:明代成化皇帝朱见深所立。一是成化碑正楷字写的好、规范化、标准化,精湛引人,字体笔法有著称于世的评语;二是对孔子评价最高,历代皇帝对孔子都有评说,评价最高的是成化皇帝,他把孔子的思想、办法比作吃饭、穿衣、花钱,一天也离不开,有了孔子的道理和办法,就能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地尽其力。说有孔子之道则有天下,没孔子之道则无天下,反孔子之道则失天下。如碑文称:朕唯孔子之道,天下一日不可无焉,有孔子之道则纲常正而伦理明,万物各得其所矣……孔子之道之在天下如布帛粟菽,民生日用不可暂缺……天生孔子纵之为圣,生之安行仁义中正,师道兴起,从游三千,往圣是继。

[15]孔子既不得用于卫,将西见赵简子。至于河而闻窦鸣犊、舜华之死也,临河而叹曰:“美哉水,洋洋乎!丘之不济此,命也夫!”子贡趋而进曰:“敢问何谓也?”孔子曰:“窦鸣犊、舜华,晋国之贤大夫也。赵简子未得志之时,须此两人而后从政;及已得志,杀之乃从政。丘闻之也,刳胎杀夭则麒麟不至郊,竭泽涸渔则蛟龙不合阴阳,覆巢毁卵则凤皇翔。何则?君子讳伤类也。夫鸟兽之于不义也知辟之,而乎丘哉!”乃还息乎陬乡,作为《陬操》以哀之。

[16]卫灵公给孔子很高的礼遇,让他享受上卿之禄。但是卫灵公并不是大有作为之君,他优待孔子不过出于“爱贤”美名,并不真是对孔子的学说感兴趣。孔子重礼轻刑,他却问战阵之事。

[17]庶、富、教:《论语》说:子适卫,冉有仆(驾车)。子曰:“庶(人口稠密)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子路》)

[18]此处指陈国,西周至春秋时期的周朝诸侯国,国君妫姓,是虞舜后裔。

[19]公元前497年,孔子决定前往陈国,经卫国蒲邑(长垣县)再到匡地(张寨乡),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阳虎曾经未打招呼,擅自带兵过匡人之境去郑,因而得罪了匡人。孔子周游列国至匡(即陈蔡)时,被匡人误为阳虎,“拘焉五日”。后经人再三解释,消除误会,孔子才“得去”。

[20]497年,从匡邑解围出来,到了蒲邑,遇公叔氏叛卫,孔子与弟子又被围困。后又返回卫都。

[21]高城: 据《左传》记载,卫国国都帝丘自公元前629年始到公元前232年迁出,计388年,历二十位国君。帝丘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国都。而它所记载的古时之帝丘,便是今日之濮阳。卫国故城遗址,位于濮阳县的五星乡和胡状乡交界处。

[22]南子:南子(?-前481年),春秋时期女政治家。南子原是宋国公主,后嫁卫灵公为夫人。史学界认为其“美而淫”。

[23]事见《史记·四十七·孔子世家第十七》:灵公夫人有南子者,使人谓孔子曰:“四方之君子不辱欲与寡君为兄弟者,必见寡小君。寡小君愿见。”孔子辞谢,不得已而见之。夫人在帷中。孔子入门,北面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环佩玉声然。孔子曰:“吾乡为弗见,见之礼答焉。”子路不说。孔子矢之曰:“予所不者,天厌之!天厌之!”

[24]史记·四十七·孔子世家第十七》:灵公与夫人同车,宦者雍渠参乘,出,使孔子为次乘,招摇市过之。孔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于是丑之,去卫,过曹。

[25]碑额高约160厘米,宽228厘米,浮雕云龙,碑身高约460厘米,龟趺高125厘米。碑文为朱见深御制,为修庙而立。“文革”动乱,北京师范大学学生谭厚兰带着红卫兵到孔庙造反,砸断了这块石碑.中间有段明显的裂痕,是后人修复的。

[26]赑屃:古时民间有“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的传说。老大囚牛,喜音乐,蹲立于琴头;老二睚,嗜杀喜斗,刻镂于刀环、剑柄吞口;老三嘲风,形似兽,是老三,平生好险又好望,殿台角上的走兽是它的遗像。也有人一直认为它是有着龙脉的凤;四子蒲牢,受击就大声吼叫,充作洪钟提梁的兽钮,助其鸣声远扬;五子狻猊,形如狮,喜烟好坐,所以形象一般出现在香炉上,随之吞烟吐雾;六子霸下,又名赑屃,似龟有齿,喜欢负重,是碑下龟;七子狴犴,形似虎好讼,狱门或官衙正堂两侧有其像;八子负,身似龙,雅好斯文,盘绕在石碑头顶;老九螭吻,又名鸱尾或鸱吻,口润嗓粗而好吞,遂成殿脊两端的吞脊兽,取其灭火消灾。

[27]奎文阁:原为藏书楼,是收藏御赐书籍的地方。建于宋天禧二年(1018),金章宗重修时改为奎文阁。这座独特雄伟的建筑完全是木质结构,在中国楼的建设上称孤例。经过几次地震,奎文阁没有震毁。清康熙五年地震十间房子倒者有九,存者有一,奎文阁巍然不动。明代吏部尚书李东阳专写了奎文阁赋,赞奎文阁的建筑研究价值。就是廊下东头这块碑。

[28]即十三碑亭所在,这是孔庙的第六进院落,亭内立有55块碑,是唐、宋、金、元、明、清等朝代所立,其内容都是皇帝、钦差拜孔、对孔子的追谥、评价,历次修孔庙的记载,有汉、满、蒙、八思巴文等文字。南八北五,所以称十三碑亭,因为都是经皇帝批准立的碑,因此又叫御碑亭。东起前排第三、六两个亭子是金代所建,是我国现存不可多见的建筑。

[29]493年春或秋,孔子离开卫国,前往陈国。这次没走西线,而走东线。首站曹国,没人接待。第二站宋国,路途看到宋司马桓造石椁墓穴历时三年未完,发议论说靡费,桓闻说,“拔树”相威胁。事见《史记》:孔子过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桓伐其树,孔子去。弟子曰:“可以速矣。”子曰:“天生德于予,桓其如予何?”遂之郑。

[30]《史记·孔子世家第十七》: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

[31]《史记·孔子世家第十七》:去叶,反于蔡。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以为隐者,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彼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然。”曰:“是知津矣。”桀溺谓子路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子,孔丘之徒与?”曰:“然。”桀溺曰:“悠悠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与其从辟人之士,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而不辍。子路以告孔子,孔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32]同上:子路行,遇荷莜丈人,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以告,孔子曰:“隐者也。”复往,则亡。亦见《论语·微子》。

[33]《论语·微子》: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34]师手植桧。大成门里左边这棵挺拔苍劲的桧树,是孔夫子手植的。据记载:孔子在这里裁过三棵桧树,金贞佑二年(1214)毁于兵火,树枯而又发新枝,曾三枯三荣,有桧树日茂孔氏日兴的说法。明万历年间才子杨光训题写了“先师手植桧”五个大字。

[35]杏坛:为纪念孔子讲学建的。孔子当初是在土台上大杏树下给弟子们讲学。宋代公元1018年,孔子45代孔道辅监修孔庙时,将正殿后移扩建,在正殿旧址建亭,环植以杏,名曰杏坛。杏坛二字,是金代著名文人党怀英篆书。亭内有乾隆皇帝御笔杏坛赞,这是他第一次来曲阜写的。乾隆题写的匾、对联、条幅等在曲阜有50多处。

[36]大成殿:孔庙主殿,和故宫太和殿、泰安岱庙天贶殿并称东方三大殿。价值高历史长的是大成殿。殿高24.8米,阔45.7米,深24.89米。四周环有28根用整个石头雕成的龙柱,工艺精湛。尤其殿前廊10株深浮雕的滚龙柱实为世之罕见,10棵柱子20条龙,上下对翔,升腾盘绕戏一颗珠子,神态各异,无一雷同,越看越有动意,跃然石上栩栩如生。这是徽州工匠的杰作。皇帝来曲阜朝孔时,孔家都用黄绫把龙柱裹起来,不让皇帝直接看到龙柱,因为超过了金銮殿,怕皇帝不高兴,加以责怪。其余18根柱是八棱的浅浮雕龙柱,一个棱面刻九条龙,每根柱子八个棱,共计雕刻1296条龙。这是罕见的石刻艺术瑰宝。

[37]陋巷中忘食忘忧:《论语·雍也》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雍也》)。

[38]《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出自《论语·里仁》篇。意为夫子说:“君子的修养要尽力使自己做到话语谨慎,做事行动敏捷。”

[40]《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41]见宋代王禹《厄台碑》。弦歌台,又名厄台、绝粮祠,是纪念孔子当年厄于陈蔡绝日弦歌不止而建造的。

[42]以上情节源自《论语·卫灵公》: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史记·卷四十七·孔子世家第十七》: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子路出,子贡入见。孔子曰:“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43]五大圣人。至圣孔子,意为圣人中的圣人,至高无上。孔夫子在中央,头戴十二旒之冕,身穿十二章王服,手持震圭,威严肃穆。两侧为四配:东边是复圣颜子,述圣子思;西边是宗圣曾子,亚圣孟子。东、西各六位,称十二先哲,有子贡、子路、冉求等11位孔子的弟子,另一位是宋朝著名理学家朱熹。

[44]《国风·王风·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45]《史记·孔子世家》昭王将以书社地七百里封孔子。楚令尹子西曰:“王之使使诸侯有如子贡者乎?”曰:“无有。”“王之辅相有如颜回者乎?”曰:“无有。”“王之将率有如子路者乎?”曰:“无有。”“王之官尹有如宰予者乎?”曰:“无有。”“且楚之祖封于周,号为子男五十里。今孔丘述三、五之法,明周、召之业,王若用之,则楚安得世世堂堂方数千里乎!夫文王在丰,武王在镐,百里之君率王天下。今孔丘得据土壤,贤弟子为佐,非楚之福也。”昭王乃止。其秋,楚昭王卒于城父。

[46]公元前484年,齐国派师讨伐鲁国,孔子弟子冉求帅鲁师与齐战,获胜。季康子问冉有指挥才能从何而来,冉有说是向孔子学来的。68岁的孔子在其弟子冉求的努力下,季康子派人以币迎孔子归鲁国。孔子周游列国14年,至此结束。

[47]对于孔子,季康子同样是叶公好龙似的尊贤。他一不采纳孔子的政见,二不委任孔子以要职,而是尊之为“国老”,丰爵厚禄,冠冕堂皇地将他束之高阁。

[48]鲁哀公十年(前485年),孔子在卫国,孔子的夫人亓官氏去世了。鲁哀公十二年(前483年),孔子继续从事教育及整理文献工作。这年冬天,孔鲤去世了。

[49]公元前481年,颜回先孔子而去世,葬于鲁城东防山前。孔子对他的早逝感到极为悲痛,不禁哀叹说:“噫!天丧予!天丧予!”归鲁之后,颜回除讲学外,便是帮助孔子整理古代典籍。颜回在整理时,着重于考证及校对,把周游列国时所获得的不同古籍互作参证,去伪存真。在整理过程中,颜回呕心沥血,以致劳累而死。

    [50]《论语·雍也》: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51]鲁哀公十五年(公元前480年),孔子另一得意门生子路死于卫国内乱。

[52]孔子病,子贡请见。孔子方负杖逍遥于门,曰:“赐,汝来何其晚也?”孔子因叹,歌曰:“太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因以涕下。谓子贡曰:“天下无道久矣,莫能宗予。夏人殡于东阶,周人西阶殷人两柱闲。昨暮予梦坐奠两柱之闲,予始殷人也。”后七日卒。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

[53]以上内容是《史记·卷四十七·孔子世家第十七》中摘录相关语句联缀而成。

【收藏此页】    【关闭】    【本有评论 1   条】
此文章已经被修改 2 次         最后一次的修改时间为:2017-11-12 12:35:55
文章评论
江东心音 评论 (评论时间2017-11-06 14:59:15)  
怀其宝而迷其邦,老先生为官不易,归来讲学,周游列国,陈蔡国里可断粮?
在线评论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