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会员姓氏检索 :
                  杂文
本栏所称的杂文,主要指现代散文中以议论和批评为主而又具有文学意味的杂体文章。包括随感、短评、杂说、闲话、漫谈、讽刺小品、幽默小品、知识小品、文艺政论等短小的文艺性社会评论。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惜若
主编寄语:散文是融汇了作者真诚个性及深层人生意蕴的文学样式,表达方式自由洒脱,其本质特性是形散神凝。
本版顾问:
                  本版精品文章
                  文章信息
当前位置:  散文日记  >>  杂文
善良需要“土壤”
文章来源:原创        访问量:381        作者:褦襶子        发布:褦襶子        首发时间:2017-06-09 21:24:52
关键词:中国诗赋网
编语:
道德是用来律己,强迫或要求他人做道德的事本身并不道德。道德,必须是一种主观行为。才能形成稳定的社会公德水准。

  这几天驻马店遭遇车祸身亡女孩的信息始终在不间断地刺激着笔者尚未完全麻木的心灵。刚刚又看到一则帖子,介绍一个澳洲女孩,在伦敦恐袭中,面对凶恶的歹徒,忘我地救助被歹徒砍伤的人,遭歹徒残忍杀害的信息。于是,笔者将此帖转发给自己过去与现在的学生们,并附上了如下嘱托:“老师没有让你们冒着生命危险去救人的意思,但是只要你们在自身安全有保障,有了防范被讹诈措施的情形下能够对需要帮助的人施以援手,你们就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光,这个民族的希望!人自私不是过错,但人性的宝贵是在私心的旁边给善良留有位置。因为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别人帮助,只有大家努力往善良银行里多多储存善心,就会给我们的民族集聚希望。大家力所能及的点滴善举,都是伟大人性的反映,这点滴助人的善良是在给我们的社会积攒希望,这希望属于包括我们自己在内的每一个人。也许你助的人不一定会给你回报,但这种善举影响力积聚的希望,会在你需要帮助时回报你!”随后把这则帖子与嘱托一同转发到几个公共群里,希望与各位群友同共勉。可是在一个群里发现一个质疑回应:“难道,有生命危险就不去救人了吗?……”。
  笔者深思良久,决定放下手头的工作,为广大网民奉献如下拙见。
  几十年了,笔者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始终立足于有血有肉,贴近生活,切实影响弟子们的灵魂。经过长期观察,笔者门下的弟子,常有人对他人视而不见的“需要帮助”施以援手,毕业的弟子反馈了许多笔者曾经的学生助人的善举。说句实话,有些忘我的举动在感动笔者的同时,也让笔者这个曾经的老师为孩子们捏把汗。许多孩子们援手的被助者,就如同当前新闻里频频被披露的受漠视现象的当事人。
  笔者几十年来,对于学生的道德教育从不把助人与私心对立起来。那种“高大尚”的道理理念,中看不中用。宣传这种境界道德理念的多系在做道德秀。许多情形让宣传者自己遇到,会如何对待都还只停留在其设想层面。
  社会公德,应该是种底线道德。中国传统道德观,始终让世人感受“善良”在国人当中属于稀缺资源。因此,几千年来中国人世代不断地提倡道德,不间断地树立榜样,可是社会平均道德水准始终徘徊在一个较低的层面。在“绝对平均主义”盛行的时代,社会平均道德水准曾有过短暂显升,可是随着社会贫富分化的加剧,我们社会的平均道德水准直线滑落。以至于到了让人触目惊心的地步。
  导致道德堕落的客观因素较多,此文只谈国人观念上的的愚昧。这方面的论述笔者已经写过很多,其中一个核心主旨就是质疑“高尚公德观”,提倡“底线公德观”。
  当我们树立一个一个道德楷模时,愿望是好的。希望我们的社会道德水准能够有个显著提升。可是否想过,“高尚的公德水准”与国人的人性理念的客观距离。 “真实的道德高尚楷模”让人景仰,应该是一个社会的文明发展取向。可客观结果却因为与私念高度对立,让绝大多数人“可望不可及”。尤其是盛行“高大尚”的时下中国大陆社会,在宣传道德楷模时,往往为了完善人物形象,人为地添加了许多“修补”,结果当世人发现“修补”不存在,就对楷模的全部善举产生质疑,久而久之世人嘴上说一套,行为另做一套,不再相信道德楷模行为的真实性。其实树立一个楷模(我们姑且不说这种做法是否合理),最具说服力的就是“真实”,楷模的善举与其不足共同示世人,让国人感到有血有肉,是真实的客观存在,不是那种天国道德【这是指中国传统理念中完美无懈可击不切实际的道德观与西方的“天国道德”理念没有半毛钱关系。】让凡人可望不可及。
  一个社会绝大多数人的道德修养是维系在一个较低层面。提高一个社会平均道德水准,需要为其提供土壤与客观条件。几个道德楷模是解决不了全社会文明发展需要的。只有提高全社会的公共道德水准,才能使整个社会的文明得到发展。那么既然是旨在推动全社会的公德水准提高,一个社会所倡导的公德观就必须面对全社会大多数人的道德修养水准。底线道德观就是这样的理念,它所倡导的道德水准,普通人很容易稍加努力就能够达到。人人都有被周围人肯定的愿望,试想,如果一个人稍加努力就能够凭借道德之举,得到社会的肯定与赞誉,正常的人难道不会从主观上自愿接受这种公德观?
  所以西方社会从不吝啬对任何道德之举赞誉,媒体也从不吝啬赞誉道德之举的溢美之词。《庄子•人间世》:“夫两喜必多溢美之言,两怒必多溢恶之言。”助人者与受助者,只有“两喜”才能让这种行为被整个社会广泛接受。受助者得到帮助,助人者得到社会的普遍肯定,满足了精神需要。我们常常慨叹时下国人不知道感恩,这与“高尚公德观”不无内在的关联。因为,用“高尚公德观”一衡量,几乎没有多少善举是够得上“恩”,自然也谈不上什么感恩。国人不是不知道感恩,而我们的社会没有让国人懂得“恩”在何处!
  笔者曾经不只一次提到过美国校园枪击案中那个听到枪声顺手把学生塞进壁柜里的女教师。也许她不把这个孩子塞进壁柜,孩子也不一定就必然被害,可是她的此举,的确帮助那个学生躲避了危险。事后,孩子的父母隆重到学校感谢这个老师,称这个老师是个伟大的人,许多媒体也极尽溢美之词赞誉这个女教师。读者试想,如果此事要是在当下的中国大陆社会,其行为能被赋予“伟大”之举。在我们常常嘲笑西方人的道德水准不如我们的社会高时,可曾面对我们社会道德楷模的“寥若晨星”,与西人社会平凡善行的不胜枚举!“高大尚”的道德观害死人,除了让我们的舆论炒作炫耀,有多少善行真正惠及国人?
  健康的教育,应该让孩子们懂得道德的方向。在底线道德观下引导孩子们将道德的种子埋进平凡善举的土壤里,激活孩子善良的本性,为孩子们善念创造适宜的生长条件(对孩子善举给予切合实际的充分肯定),引导孩子追求被社会认同的更高境界。高尚道德才能茁壮成长为相应修为者的一种主观理念。
  笔者不是否定高尚道德,并非拒绝接受不顾人安危,舍己救人的壮举。而是要提醒国人,这种壮举不只是楷模影响的结果,而是人心理修为提升产生的一种主观意识。道德是用来律己,强迫或要求他人做道德的事本身并不道德。道德,必须是一种主观行为。才能形成稳定的社会公德水准。
【收藏此页】    【关闭】    【本有评论 0   条】
文章评论
目 前 还 没 有 此 文 章 的 相 关 评 论 信 息 !
在线评论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