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会员姓氏检索 :
                  其它文论
本栏目所称的其它文论,主要指除版块道诗论和赋论内容以外的其它评论。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隔岸听箫
主编寄语:
本版顾问:
本版副主编:
本版编辑:
                  本版精品文章
                  文章信息
当前位置:  诗赋文论  >>  其它文论
郭有生:作曲家申飞雪学术思想管窥
文章来源:自创        访问量:2095        作者:郭有生        发布:郭有生        首发时间:2020-07-18 15:21:49
关键词:作曲家申飞雪学术思想管窥 申飞雪 郭有生
编语:

                                    作曲家申飞雪学术思想管窥

                                                郭有生


       记得诗友乔巧林,时常在榆林的一些作家群中发些自己作词的歌谱,于是心生羡慕,就请她把我也邀进了佳县“陕北民歌群”,希望自己的诗也能成为一首首歌词,让歌手唱出来。这让我有幸走近了作曲家申飞雪老师。

      从那时起,大概不到半年的时间,申飞雪老师,就为我写的歌词谱了七八首曲子了。在与他歌词和曲谱的磨合中,让我这个音乐盲渐渐懂得了一点点音乐知识,由此也体会到了他的一些作曲学术思想,于是想和大家交流一下,但毕竟因自己的浅薄,体会的微乎其微,所以就只能说“管窥”了。在《韩诗外传》中说:“譬如以管窥天,以锥刺地——所窥者大,所见者小,所刺者巨,所中者少。” 就是这个意思。再者,说“窥”,是因为好些问题,申老师没有明说,是我自己琢磨出来的。但钱钟书在《管锥编·序》中曾说:“瞥观疏记,识小积多。学焉未能,老之已至!遂料简其较易理董者,锥指管窥,先成一辑。”所以为求“识小积多”,我还是用笔,记了下来。
       申飞雪老师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所以谱曲,力求“尽善尽美”。
可以说,完美人格的人,总是有细腻的思维,敏感的捕捉能力,又非常有耐心,并对有关的艺术创作老是以挑剔的眼光来看,可以说艺术水准要求很高。一般来说,创作过程也比较长,不会提笔一挥而就。申飞雪老师正是这样。他看到歌词,会反复琢磨,一遍又一遍和歌词作者交流,眼看就要定稿了,还要反复推敲,比如是不是因谐音问题,会让大家听错;哪些地方字的声调和旋律发生冲突而出现了“倒字”现象;哪些用词会和整体歌词的风格不合,等等。《论语·八佾》中说:“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美,是从受众感受来说;善,是从社会功利来说,申飞雪老师都不厌其烦的会一一考虑到。但追求完美的人,也有缺陷,就是在一件事上花费的时间过长,会把自己搞得很累。
      
       我时常搞点诗歌、散文、小说和书法的评论,所以对歌词创作理论也是有一点了解的,知道歌词一般要写的通俗易懂,但显然认识不深刻。

       开始写歌词,我已经向这个方向努力了,但歌词给申飞雪老师发给,他总觉的语言还不够大众化。起初有些纳闷,我们祖先留下的《诗经》、汉乐府、宋词、元曲,不都是配乐的,这些歌词有那么通俗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还是觉得自己对“通俗”的尺度,确实把握的不够好。比如歌词《白衣天使赞》中开头两句开始是“冲上第一线,搏浪帆张天;/冲上第一线,斗雷鹰过巅”,他就说语言是不是能变得更好懂一些。也是,一些比喻是联想的产物,所以理解起来总是要绕个弯,那就采用“直言”的方式吧,于是改为“冲上第一线,誓言震破天;冲上第一线,对魔亮利剑。”这样一改,不仅比原来意思显得直白了,而且更能表现一种激情状态。在激情状态下,人总是说话直来直去。
       由此我体会到,语言的通俗不仅和语言风格有关,也和是书面语还是口头语有关,并且和修辞手法的应用也有关。
       看看现代的一些歌词,就像生活中的对话语言,比如反映亲情、爱情的歌曲,用口头语,就显得更生活化,更亲切,更富有感染力,通俗易懂就更不用说了。
       把歌词写成顺口溜,也是这种现象,但要写的有味,实在太难。

       申飞雪老师,很注重艺术作品风格的统一性。

       记得《是晴是雨咱一搭里走》有一句歌词“死日头咋就像灰雀雀飞”,这是我当时考虑到人在不同情感和心理状态下的“时间知觉”已经和客观时间长短不同了,有变异,属于“情感时间”,而写的。“一日不见,如三秋兮”,“欢娱嫌夜短,寂寞恨更长”,都是这种现象。但这里歌词中的“日头”,当时是“时间”,申飞雪老师就从语言风格的统一性,建议改作“日头”。咱陕北人不就是这样说吗?
       我在《唱不够的东方红》歌词中原来有一句“咱老百姓跟党步不停”,申老师在定稿吟唱时发现“步不停”,唱时听起来好像“步步停”,所以建议改作“向前进”。我当时想,这样不是不押韵了吗?我曾写过好多诗,所以对一般人写律诗用“平水韵”,写《满江红》等词用“词林正韵”,写“天净沙”等曲用“中原韵”,写戏曲唱词用“十三辙”,写现代诗用“中华新韵”,都有一定的了解。我在这首歌词里用的是“中华新韵”中的“十一庚”韵,而“向前进”中的“进”,属“九真”韵,并不押韵。后来一想,这首歌是唱陕北人情怀的,当然可以考虑陕北人的方言音,陕北人“in”和“ing”等前后鼻音是不分的,唱起来其实是一个音。这样和整体形式内容的风格还是统一的。倘若这样说,人们不能接受,我想用古人“邻韵通押”说来看,中华新韵虽然没有邻韵之说,但这两个音现代人看起来还是很接近的,所以当看做邻韵对待。王力在《诗词格律》中说:"今天我们如果也写律诗,就不必拘泥于古人的诗韵。不但首句用邻韵,就是其他的韵脚用邻韵,[雨梦按:王力已纠正律诗必须一韵到底,而且不许通韵的成见。因为自古有之,并非阿谀名人之故。]只要朗诵起来谐和,都是可以的。"现代人在这个问题上,当然更应当灵活一些。比如古人曾把“声”和“音”看做邻韵来处理,我们难道反而要让规矩把自己囚禁起来吗?
       申飞雪老师不是不懂韵,是有自己的考虑。
       前几天佳县“陕北民歌群”几个朋友小聚,也谈到一首陕北民歌中韵脚字“路”,唱起来不能用普通话的“lu”,而当用陕北方言音“lou”,这样听起来才押韵。也是,陕北方言中的词“lu”,好些读为“lou”,如“炉”不也是这样吗?

       艺术修养高的人,总是有敏感的艺术直觉。我在《我的家乡荷叶坪》这个歌词中有一句“致富的故事有味道”,申飞雪老师就敏感的发觉有些不适当。艺术直觉,是在潜意识中对艺术现象的一种感性判断,有时人们对这个感性判断,慢慢琢磨,会唤醒其理性内涵,有时则会忽略让它沉睡在潜意识中。

       这句歌词,为什么会不适当呢?是因为上下连接有些不貫气。貫气,就是上下句子、段落形式和内容自然连贯的问题。上面既然说了“致富的故事有味道”,下面就应该写有味道的致富故事,但只说致富,而没有故事的影子,所以说不够貫气。
       申老师建议改为“致富的路上传捷报”,这样就和后面的内容环环相扣了。这个问题不仅反映了申老师对艺术作品要求结构上严丝合缝的观点,还让我想到单独看一个词语,没有好坏之分,真正的好坏是由语境决定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传捷报”这个短语,从小到大不知听了多少遍,所以总给人感觉有些俗,不怎么美,就像我另一首歌词中有个短语“桃花美”,申老师一看就说“我感觉一点都不美”,也是因为用的滥了的缘故。鲁迅在《未知》一文中说“唐朝人早就知道,穷措大想做富贵诗,多用些金玉锦绮字面,自以为豪华,而不知适见其寒蠢,真会写富贵景象的,有道: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全不用那些字。”也明显对写富贵用陈词滥调“金、玉、锦、绮”反感。但这里从语境的角度看,有三点好处,一是用词更加贴切;二是能使文脉贯通;三是既然人们经常这样用,就符合歌词当意义鲜明,通俗易懂的要求。
       当然能用一个词语,既有上述好处,而且用词上又有新鲜感,那就更好了。但古人就说“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我实在想不起再用一个什么词语。

       我刚刚写歌词,自然好多问题搞不明白。

       我问申飞雪老师有主歌和副歌的,是不是两段体。申老师回答说:
       主歌与副歌不是二段体,副歌是主歌的高潮。就像《是晴是雨咱一搭里走》,前两段唱完后,第三段另加两句(副歌)进入高潮后结束。
       《我的家乡荷叶坪》是两段体,因为第一部(重复第一段词的前两句)与第二部分(后三段)在音乐上是截然不同的两种风格。
       《船夫曲》出自荷叶坪,为表明这一点,且有些特色,前面用二句高腔吼唱,而后面三段叙述部分是专为女声写的(当然男声也能唱),故写得旋律委婉、舒展,感情细腻,唱的顺口,听得舒服。自我感觉良好,就是不知张越是否满意。一般村歌不像此歌,既雄宏、大气,又旋律优美。
       申老师的这段话,引起我对他《我的家乡荷叶坪》曲谱艺术处理的关注。两段体,前一段用高腔处理,很有艺术特色。艺术作品讲究结构上“凤头、猪肚、豹尾”,这个开头堪称“凤头”。如此开头,既充分反映了歌词的内容与情感,又让我们联想到《船夫调》和荷叶坪位于黄河畔的地理位置,而且悠扬宽广的曲调更表现出荷叶坪人博大的胸怀,大起大落的旋律线表现出黄河大峡谷的气势和人的勇毅。并和后面的旋律形成鲜明的对比,而且符合多样统一的美学原则,衬托出后面反映荷叶坪人平静优美生活的内容。
       “凤头”的价值,就在于引人入胜,申老师完全作到了这一点。
【收藏此页】    【关闭】    【本有评论 0   条】
文章评论
目 前 还 没 有 此 文 章 的 相 关 评 论 信 息 !
在线评论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