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新韵... [程奎]
- 平水韵与新韵... [沈其安]
- 对联知识大观... [佚名]
- 古诗词中励志诗词精选... [清茶淡蕊]
- 平水韵... [网络]
- 我整理的现代诗歌... [沈其安]
- 七律 大清王朝皇帝... [王志伟]
- 辨别四声和平仄以及韵的... [渔舟唱晚]
- Mr.... [1]
- 《天知道》... [康乾]
《诗歌韵律学》笔记12
《从古诗和民歌中借来诗的韵律,从口语和白话文中借来诗的语言》
江湖夜雨写的《且看旧瓶装新酒-----我的拟古新诗实践》我读了,他的拟古诗的创作方法我很赞成。这种借古而创新的方法我是和高亦涵先生一样倡导的,他对此有个命名叫简体诗词。
我以为,诗,无论古今,其本质是一致的,也就是它们都是用韵律语言表情达意。我们从古典诗歌中可借鉴到它韵律的使用方法和规则,我们从民歌和其它优秀诗歌中吸取的也是这同一样东西,唯一的不同处就是语言的文言或白话成分分布的多少有别,韵间距的大小有些不一样,如此而已。世界上所有的物种都十分聪明地从父辈那里继承而遗传它的核心染色体,一代代传递下去,从而保证了物种的特性并一代一代地有所发展。大自然尚且对此道运用自如,作为人在继承和发展它的文化时,它也一样会较为智慧地把祖先创造的最合理的文化成分保存并传递下去。诗歌中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是什么作为它的本质,象细胞中的DNA一样重要可自我复制并保持它最基本的核心遗传物质的相对稳定?就是体现在现有诗体中共同的成分:韵律和由韵律控制的音律!
有人就强烈反对把韵律作为诗歌的基本特征,认为“句子的回落”“情感的起伏”是诗歌的本质。
有人说:“就诗歌而言,有音韵方称诗歌,不然就是一篇好的散文(—朱光潜)。但是纵观世界诗歌,我们却又会诧异的发现,在近代的美国却出现了一个异类,那就是惠特曼,他的诗歌里,除了那首名作——《哦,船长,我们的船长!》是格律诗之外,其他的诗歌似乎根本就没有押韵。但是我们认真的读了他的诗歌后,我们又会发现他的诗在名式上形成了一种音韵,而这种音韵有别于传统的按音步押韵.在中国有一个大诗人叫艾青,他的诗歌也几乎如此,比如他的成名作——《大偃河,我的保姆》从头到尾就没有押过韵,而且各种图像繁杂,但是当我们读了之后,又会发现,这首诗还是有音韵的,而这种音韵即是句子与句子,段与段之间,形成了一种情感上的回落,像潮汐一样起伏就这不谈,当我们回过来,再去读中国的最原始的诗歌著作——《诗经》,它是由大圣人孔丘收编而成的。读久了,我们就又回发现几千之后,美国的惠特曼的诗歌,在某种形式上竟与几千年前的中国诗歌经典形成了巧合。虽然《诗经》上的诗歌有音韵,但是我们是否发现这种音韵除了音步之外,是否还有句式之间形成的回落呢?因此我们在谈论诗歌之时,不要盲目地形成争论,有争论虽然很好,但是争论过了头即是狭隘了。”
“句子与句子,段与段之间,形成了一种情感上的回落起落”?这怕是所有的文体都是的特征吧?惠特曼以英语语种为工具创作他的诗歌,而英语的节奏特点是轻重音显明,可由此而形成显明的强劲的节奏,其实英语最早是没有尾韵这个概念的,它的诗人们也不用以韵律来行文,韵律是在后来从东方引进去的,所以它的诗人们用韵也好,不用韵也好,并不妨碍它诗歌的表达。汉语则不是这样,它的语言特征是每一个音节所发的音没有明显的长短、轻重、高低的分别,无法象希腊语、英语那样借助轻重律、长短律来形成自己的诗歌,但它具有富韵、同义反义词丰富、语法灵活这些特点,所以,汉语只有借助自己的这一特点,把韵律这一节奏形式赋予诗歌,这已为几千年的古典诗歌所证实,也更被民间多少万年的歌谣所证实。艾青就是模仿惠特曼,但他却错了,语言特点不一样,洋为中用在诗歌语音上就完全行不通了,但他却又给自己找借口,说是诗歌的散文美先天地就比韵律美更和谐!实际上,准确地说,他创立的那种“诗”不叫诗,而只是散文而已,因为是分行排列着,我们不如就称之为分行散文就叫人更明白一些。而如今流行在诗坛上的也大多为这种就是这类分行散文而已。汉语诗歌的本质是什么?从有文字记载以来也几千年来,从口语上算恐怕也多少万年了,但在这期间它无论怎么变化,却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韵律。
而句子与句子之间无论多少整齐,最多也不过形成骈体或对联体,即使他说的有“句式之间形成的回落”,怎么就能如此断定说这“回落”的特征就是诗歌的本质呢?“句子的回落”、“情感的起伏”,这难道不是所有的文体都共有特征吗?马有四条腿,从而把有四条腿的动物都叫马,这仿佛就是他的逻辑。特殊是一般的一个特例,但把一般视为特殊,就彻底地错了。
也还有人这么说:“诗歌的节奏韵律是不可少的,而节奏和韵律源于生活。一般思想感情的表达为文,强烈思想感情的释放为诗。故诗更为凝练,凝练便离不开节奏和韵律。我们通常赞一些散文有诗意或诗一般的语言,就是因为这些散文读起来铿锵入耳,所谓铿锵入耳靠什么?靠的就是节奏和韵律。”这里面别的暂且放过不论其正误,只最后一句,也可能是他的中心观点,就明显错了。
“散文读起来铿锵入耳,所谓铿锵入耳靠什么?靠的就是节奏和韵律。”散文所用的节奏是自然节奏,也就是语言的语法语气和普通说话一样,这应该叫做散文的自然音律节奏而不是韵律。韵律指的是一组临近语句的语尾音同韵引起的共鸣共振现象。同韵尾语音流的同频共振是产生韵律回环效应的声学基础。散文就是散文,它不是韵文,怎么会有韵律美的声学基础呢?!
江湖夜雨先生说他也曾写过好多“分行散文”式的作品,可喜的是他有自我批评精神,在学习和创作中开始怀疑它了。他为什么研究古诗词并把它与现代语言融为一体创造近似现代白话文的拟古诗?原因就是他在探索与分行散文相对的具备韵律节奏的诗歌模式,而且还创造了完全建立在白话文基础之上富有显明韵律特征的诗歌来。比如他的《瞬间的月光》:
在云羽缓泛里打开纱窗
月亮矜持的开始了弹唱
被目光攫取是出于必然
她的眼神清润中有忧伤
也许遍野的轻烟是迷惘
回忆往事也是一种彷徨
那遍地浮游的白色花瓣
会让充满灵感的人歌唱
我听见月亮低低的柔喃
柔喃带来的声音也感伤
当一闪而逝的星辰夭亡
瞬间滴落成花上的泪斑
月亮于我是想念的姑娘
她的眼神仿佛温柔磨难
当月光在纸上化为惆怅
我嗅到一种清苦的芬芳
以下谈谈我对此诗的看法。
我先对部分诗句中字词句的看法。
第一行“在云羽缓泛里打开纱窗 ”中的“缓泛”不知是笔误还是怎么的?如果作者真把它作为一个词用就不大好,因为它属于生造词,可否改成“在云羽弥漫中打开纱窗”?
第二行“月亮矜持的开始了弹唱”中的“的”应为“地”,因为动词“开始”前面的副词做修饰它的状语。
第九行“我听见月亮低低的柔喃”道理也与上面一样,其中的“的”应为“地”。
第三节用的是ABBA韵式,这种韵式可能适合西方有些语种,但不适应我们的民族审美习惯,建议把后两句调换一下位置,如此就可变为正常的ABAB韵式。
倒数三四句象上面的道理一样,可改为“月亮的眼仿佛温柔磨难,月亮于我是想念的姑娘”。
下面我就以标准诗行的诗学观点把此诗重新排列如下:
在云羽弥漫中打开纱窗chuang, /月亮矜持地/开始了弹唱chang//
被目光攫取是出于必然,她的眼神清润中有忧伤shang//
也许遍野的轻烟/是迷惘mang,/回忆往事也是一种彷徨huang//
那遍地浮游的白色花瓣/会让充满灵感的人歌唱/chang/
我听见月亮低低地柔喃,/柔喃带来的声音也感伤shang//
瞬间滴落成花上的泪斑,/当一闪而逝的星辰夭亡wang/
月亮的眼仿佛温柔磨难,/月亮于我是想念的姑娘niang//
当月光在纸上化为惆怅chang,/我嗅到一种清苦的芬芳fang//
如此,这首诗就可看作内含8个相对标准诗行,之所以说是相对,因为第一、三、八行内相对独立的前一句的也是与句尾同韵的语音流。但又由于作者每奇偶二行然形成的标准诗行所含音节一致,如此排列就可让读者马上看出这首诗的几个特点来,一是每20个音节就是一个时间周期,这一时段里含有2个10个音节的句子,前一句结束的地方正好就是半逗节奏点,在此停顿大约2个音节的时值,后一句结束的地方则是韵律节奏点,此处停顿大约4个音节的时值,这里是标准诗行行尾同韵音节结束的地方,有着十分重要的语音学上的意义,在此处人要回忆前一个同韵语音流,又要为下一个同韵语音流做要心理上的准备,是承前启后的关键位置。我们可以把这8个标准诗行看作8个时值相同的旋律,这8个同韵语音流环环相扣,前呼后应,此起彼伏,彼此应答,就象深谷中雷声的回鸣,一波一波地传向远方。半逗节奏点则为整个标准诗行形成的同韵语音流作了稍加缓冲的作用,它略加停顿,这个停顿实际上也没有真正地停顿,只是一个节点,就象球打在地面上略微顿了一下,就反弹回去,这个点说是停顿也只是富有磁性地富有弹性地停了一下,就很快地为把整个标准诗行音程的完成而进入后半句,这前后两句说到底还是连续的语音流,具有独立的连续语音流的完整性。全诗有5处韵间距为20个音节,3处韵间距为10个音节,这3处,也就是第一、三、八行的前半句与后半句之间的韵脚,我们叫它行内韵,它们的出现弥补了20个音节韵间距太大的缺憾,使人感觉不到韵间距太大,从而平平衡了音韵美效果。如果去掉这3处,全诗的韵律美将大打折扣,尤其是第一行的韵是十分重要的,它奠定韵律的基础,告诉诗人自己也同时告诉读者,此韵就是整个诗篇的主韵,这个主韵也相当于乐曲中的曲调。此诗最后一行的行内韵也起到了在诗篇结束时提醒主旋律就要在铿锵声中完成了。总之,行内韵能起到加强韵律美效果的特殊作用。标准诗行尾部的韵脚我们称之为行间韵。此韵象一根根大柱一样支撑在那里,在造成诗歌的韵律节奏时起到了举足轻重的重大作用,没有它们的存在也就没有诗行的存在,整个诗篇就象没有柱子的房子,根本无法站立起来。此诗中的这8个韵律节奏是整个诗篇中最根本的节奏,它们是8个同含80个音节的时值一样的同韵尾的语音流。这8个音段内部那20个音节之间组合而成的节奏,我们称为音律节奏,它帮助、协助韵律的形成,韵律则控制、引导着音律的规则。
我们之所以说这样的文体是诗,就在于这样的作品里含有显明的韵律,而分行散文则绝不会含有这样的韵律。这首诗作者自己以前就受诗坛影响写过不少分行散文式的“诗歌”,也许那些作品是富有诗意的,才被看作诗,但要明白一点,诗意在任何艺术中都存在,散文、小说,绘画,音乐,大自然,如此等等都有可能在某种时候被人感到是富有诗意的。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诗,只要是真诗,就是没有诗意它亦然是诗;散文,无论多么有诗意,它亦然还是散文。因为诗与散文的界限是从语音上界定的,俗话说:“有韵为诗,无韵为文。”《辞源》说:“诗,有韵律可歌咏者的一种文体。”此语不虚。
美学家朱光潜说:“诗是有音律的文学。”哲学家黑格尔则说:“韵在诗里得到发展 并不是偶然而是必然的。心灵要倾听自己的声音这个需要更充分地突出了,它在同韵复现中获得了满足。这种同韵复现 的音质于是就把过去依音律调节的固定的时间尺度的节奏(音步的整齐)推到无足轻重的地位了。通过同韵复现,韵把我们带回到我们自己的内心世界。韵使诗的音律更接近单纯的音乐,也更接 近内心的声音,而且摆脱了语言的物质方面,即长音和短音的自然的长短尺度。”
诗歌,就是用韵律语言创造思想的艺术。在有韵律的地方也必然会有音律的存在,因为音律是由韵律的产生而产生,也是由韵律控制、领导和决定的,它协助韵律完成诗歌节奏进程的实现。
诗歌的基本细胞是标准诗行而不是音节或音步,音节或音步只形成普通的自然的或散文的音律,只有在律韵作用下使这些音节或音步上升到诗歌的音律时,它才具有诗歌音律美的语音效果。可见,脚脚是形成韵律的关键所在,是诗歌的细胞核。
最后我在这里祝福江湖夜雨诗友!因为他从拟古诗中取来了韵律,又从散文或分行散文中拿来白话文这种语言形式,这二者的结合就造就他完成了现代新诗或现代白话诗的形成。不过,我不大喜欢给现代诗歌安上“新诗”或“白话诗”的名字,诗歌就是诗歌,何必要另起新名呢?!
诗情言志 评论 (评论时间2010-12-01 12:26:59) | ||
因为诗与散文的界限是从语音上界定的,俗话说:“有韵为诗,无韵为文。”《辞源》说:“诗,有韵律可歌咏者的一种文体。”此语不虚。 象细胞中的DNA一样重要可自我复制并保持它最基本的核心遗传物质的相对稳定?就是体现在现有诗体中共同的成分:韵律和由韵律控制的音律! 心灵要倾听自己的声音这个需要更充分地突出了,它在同韵复现中获得了满足。这种同韵复现 的音质于是就把过去依音律调节的固定的时间尺度的节奏(音步的整齐)推到无足轻重的地位了。通过同韵复现,韵把我们带回到我们自己的内心世界。韵使诗的音律更接近单纯的音乐,也更接 近内心的声音,而且摆脱了语言的物质方面,即长音和短音的自然的长短尺度 只有在律韵作用下使这些音节或音步上升到诗歌的音律时,它才具有诗歌音律美的语音效果。可见,韵 脚是形成韵律的关键所在,是诗歌的细胞核。 主旨在慢慢思索 才见诗的概念是如此简单 思忖N种现代诗人 真为那N种之人感到难过 物种能遗传 基因是秘诀 中国诗歌能传承 韵脚韵律是秘诀 提醒那些者名人 你连韵文成诗都不认 还在那里扯什么扯 快想做什么就去做什么 快该吃点馍就去吃点馍.......... |
刘聪美 评论 (评论时间2010-11-20 13:33:00) | ||
为方便诗友了解我关于诗歌的中心观点,转文《韵节奏与音节奏的关系》一文。 |
刘聪美 评论 (评论时间2010-11-20 13:32:30) | ||
韵节奏与音节奏的关系 刘聪美 散文的语言节奏主要是自然的由语法及日常习惯的口语体系形成,诗歌的音乐性主要由两种与散文语言不同的节奏引起:一是韵节奏引起的回环往复的韵律作用,这占了诗歌音乐性中绝对的领导地位,是诗歌音乐美的核心;二是音节(或节拍,音步)数量的多少或整齐程度形成一定的等时性节奏(节拍),这担负着诗歌音乐美的辅助地位,但并不是说它不重要,实际上它起到了形成不同诗体的作用。 如《诗经》的标准诗行为八言,中间停顿一下,每八个字、两句话的最后一个音与前行或后行的行末尾最后一音同韵。五言诗实际上十字一押韵,以十个音为一标准诗行,七言诗实际上是十四个音一押韵,以十四个音为一标准诗行。楚辞体,宋词体,赋体,元曲,还有些现代歌剧,戏曲,地言戏,歌词,歌谣,都因其所建标准诗行在音节数上的不同和整齐度的差异而形成不同风格的诗体。所以诗体的不同却主要于音节或音步形成的节奏有关,我称这种节奏为音节奏。 但尽管如此,诗歌的音乐性效果总体讲却还是由于韵节奏引起的,节拍这种音节奏在诗歌的音乐效果的作用上并不大,略微起到了加强音响的作用。不管怎么不同的节拍或音节,或整齐或参差,最后在形成诗歌的音乐效果上总体说来还是音韵这种节奏所起的作用最为强烈、显明、响亮。单从音节或音步不同,却可只要一组组的诗行同韵,这些诗歌所生发的韵律效果却还是十分显明的,只是其旋律的徐缓度有所不同而已。如果没有韵律,如果没有标准诗会的存在,只是一些排列整齐的语句摆在那里,每行音步或音节再整齐,这些的文字亦然难以产生音乐美的效果,给人的感觉还是散文的味道。 音节的多少主要引起诗歌在旋律上或者紧迫急促或者徐缓悠长或者界于这二者之间的某种程度。可以说随音节数的增多,诗歌的音乐性效果在不断减弱。当诗行的音节多到二三十个的时候还勉强能感觉到诗在语音上的音韵效果,但如果音节继续增加,就可能导致其音乐性完全消失,比如一行多到40-60个音节以上的时候,我看就无疑成了朱光潜先生所说的那种“多音散文”了,它不再是诗歌,它已从本质上发生的变化,由25字以内的诗到50字之内的散文诗再到多音散文最后到音韵的效果完全消失至普通的散文。从这方面讲,音节奏起到了调控诗歌韵律密度的作用。韵节奏的跨度愈大,诗歌的韵律性愈差。韵节奏的跨度是由音节奏的变化所导致的。音节奏决定了诗行中音步或音节的多少,从而由它而形成了不同的诗体,或一言,或二言,或三言,直到二十言甚至三十言左右。 节奏就是音的行进与停歇之间的矛盾运动。在诗歌中,有五种停顿最为明显,是每个人都能够感觉到的停顿:一是在标准诗行的韵脚处,在此停顿的时间最长,二是在语法上断句的地方,大多为诗行内的逗号处,这里停顿的时间较短,三是在句中,在句子内部,一个句子成分与刚刚结束的下一个句子成分的开始处的短暂停歇,四是在同一句子成分内部一个词与下一个词之间更为短暂的过渡,五是词或词组中字与字间由前一音到后一音的滑动时轻微的停顿,以便使字与字之间的声音让人能感觉出来。后四种都是除韵节奏之外的每一韵节奏内部的节奏,可称为音节奏,它其实跟散文的停顿已经十分接近了。所以诗歌最根本的节奏还是韵节奏,音节奏协助韵节奏形成诗歌的旋律。 [align=left]我的意思大致是这样的:我视一个标准诗行这样一个整体的语音流为一个诗歌单元,这个语音流的最后一个音引导着它之前的那些音,形成一个旋律,这个旋律就与它之前或之后的那些旋律共同形成诗歌优美的音乐效果。音步学说讲的是诗行内部的音节的布置情况,这种研究有它的道理,但我认为不管每行怎么排列,音节的多少,音步的多少,其实只是起着调控诗体的作用,说得具体些,就是它有两个作用,一是影响诗韵的密度,二是起着增强或消弱韵律的作用。也可以这样说,韵节奏是诗之所以为诗的必要因素,也是诗歌的本质所在,音节奏是是诗味或浓或淡的另外一种调和剂。打人比方,可以把盐视为韵节奏,把水视为音节奏,二者的搭配可使入口的味道或浓或淡。韵节奏就象人的内部结构、生理、机能、精神,音节奏就象人的体重、身高、胖瘦、黑白、头发长短、眼睛大小等外在特征。前者是本质,是人之所为为人的东西,后者是人的外在特征,因人而异,前者却是万变不离其宗的。诗的宗在哪里?在韵律,也就是韵节奏;诗的万变指的什么?就是音节奏在音节或音步上可以有无穷的变化。[/align] 在每一韵拍结束的地方就是一个大顿。行与行之间,也一定有停顿,这里的行是指同韵结尾的语音流。行内,句与句之间,当然也有一定的停顿,但它的停顿一般说来与普通散文的停顿应该是大同小异。至于节与节之间,那与散文的段与段之间也有类同的地方。不过,从诗歌的语音上讲,它也算是一种周期性的循环,尤其在节与节的音节数、诗行数大致一样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
刘聪美 评论 (评论时间2010-11-20 13:26:05) | ||
里面错别字甚至错句都可能存在,观点也中代表我自己的,请诗友们谅解! 关于韵律与音律的问题,有兴趣的诗友可探索我的论文《韵节奏与音节奏的关系》一文。 |
刘聪美 评论 (评论时间2010-11-20 13:25:00) | ||
“漂浮”或“流泛”都不错,可以的! |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