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会员姓氏检索 :
                  游记
本栏所称的游记,主要指作者通过描写游历、旅游、游玩、游览、参观、访问、考察等旅行见闻,来记事、抒情、说理的散文。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惜若
主编寄语:散文是融汇了作者真诚个性及深层人生意蕴的文学样式,表达方式自由洒脱,其本质特性是形散神凝。
本版顾问:
                  本版精品文章
                  文章信息
当前位置:  散文日记  >>  游记
【散文游记】木瓜香
文章来源:原创        访问量:1023        作者:薛扬        发布:末飏        首发时间:2022-08-23 18:47:26
关键词:秦咸阳城 木瓜
编语:
木瓜香 
  
       初冬的古城傍晚来得早,车还没停好就看见了家里的灯光。    
       孩子斜躺在沙发上专注听手机音乐,妻子剥好桔子恨不得替他吃。“作文是你的强项呀,怎么期中才考了三十分?”我一进门就迫不及待地问。“你说呢?”孩子头也没抬。    
       象往常一样,需要妻子调整气氛后谈话才可以继续。“主要是时间没控制好,只写了一半,我用你们上次讲的经历作素材,老师说想法是值得鼓励的。”“记得没有?村民、瓦当、秦宫,还有木瓜,建议您抽空补写一篇日记或散文吧!”    
       这一刻,我隐约感觉到了孩子还想说的话,心里比中学家长会上看课桌上孩子给父母留的信时舒服多了,甚至有点欣慰。说的上次是一个月前的星期六,孩子去校外辅导班全天补课,我和妻子就到几十公里外的窑店镇算是自驾游了。    
       久居都市,事务缠身,周未难得掏空自由些,想了想秦咸阳城遗址在出城不远处,可一直是路过未专程去过,真是灯下黑!    
       还得打开手机导航,左拐右拐总算出了城,行驶在乡间公路上。絮云当空,无风无尘,树叶泛黄,麦苗青,菜棚白。手机语音很专业地把车引到了半塬上一个略显陈旧的单位小院落跟前,路边有一块一九八八年立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秦咸阳城遗址石碑。    
       小院落朝南的铁栅栏门用生锈的铁链锁着,门前是一条有点凹凸,宽度刚够会车的石子路,对面是苹果园,用老树枝作的栅栏和底下的水渠合围着,木门同样上着链子锁;果园再往东是一个小树林。先把车停好在路边大树底下,心想就是不进院子在这一带转悠也不错,空气、泥土、树木、野花草和清净,感觉有原始的味道。又不甘心地走到铁栅栏前朝里观看,里面似乎是个后院的小花园,女贞树以及不知名的花木居多,人工做的一些简陋花坛高低错落摆放着。我们被两株长满肥大叶片和大黄果子的树吸引了,猜测是黄梨吧,底下还散落着七八个,品相不错,觉得可惜。      
       忽然听到后面有人来了,大约四十多岁又低又廋又黑的中年汉,边挥手比划边费劲喊着,我示意听不懂,他就拉住我的胳膊让朝西走,明白了,是个哑巴哥!拐过百十米南墙就是刚才经过的公路,原来小院落的正门是朝西开着的,有写着秦咸阳城遗址博物馆的小牌子,大概南栅栏门是很早前的正门吧。哑巴哥用手比划了个十字,我刚准备致谢时,他却转身走了。    
       在大门外先拍了几张照,买了十块钱的门票,二十多岁姓姜的小伙子撕完票领着我们进去了。博物馆里相当冷清,感觉象一个农家的四合院,还有四五间小房子,门牌子上标着某某科或某某人,有三个展室标牌。我心想不知道有多少代人正在或毕生在这里默默无闻地研究着古董。小姜说让我们稍等,他去拿展厅钥匙。妻子说想到后面小园子转转顺便拣地下的黄梨,小姜笑了笑说:“那不是黄梨是木瓜,随便去吧!”我们很好奇也有兴致,还没到小园子就闻到了淡淡謦香,进去转了一会,拍了几张照,装了一小兜木瓜,手上还留有余香。    
       展厅是一排长长的平房,有些昏暗,展柜顺着墙曲折延伸,存放着已做完研究备好标签的出土文物,大门进口亦是出口,有前言和后记,里面不时有满墙的文字或图形介绍。小姜领着我们边看边讲解,说秦咸阳城是战国晚期秦国和秦代的都城,位于咸阳市东面的窑店镇,南临渭水,遗址面积约二十万平方公里,已发现有宫城墙基和外面的阿房宫、兰池宫、望夷宫、六国宫等遗址;秦陆续灭六国而统一天下,据史记记载每灭一国即在咸阳北坂上仿建一座该国宫殿。他说平时周末来的人较少,他和所长两个人值班,这个馆是几十年前政府投了三百多万元,用来研究和陈列出土文物,有砖瓦、陶器、铜器、兵器、排水管和货币等,其中不少砖瓦和陶器上戳印有篆、隶体陶文。几代考古人员已经研究画出了秦咸阳城的详细图集在大厅展示着,投资六个多亿的综合性博物院正在几公里外建着,它以“北斗七星”的总体布局呼应秦朝宫殿“象天法地”的浪漫主义思想。“别看这里冷清,有不少大师呢,几十年来关于秦遗址的权威考古成果展示都在这里,全部工作完成还早着呢。”    
       我们很有兴趣认真听着,他很专业也很自豪地讲着那些久远的故事。当年秦始皇十分迷信神仙方术,多次派遣方士到东海三仙山求取长生不老药无果,于是在园林里挖池筑岛,建兰池宫摹拟海上仙山;为登高了望北方少数民族防止入侵建造了望夷宫。后来项羽入关,刘邦也打到了武关,丞相赵高深怕秦二世降罪于己,便先发制人与郎中令赵成、女婿咸阳令阎乐,带吏卒千余人里应外合,逼迫二世自杀于望夷宫,秦帝国走向瓦解。    
      书本上的历史和传说中的故事活生生地展现在眼前,就在脚下的这块土地发生!而眼前这些古旧物件承载着先人和历史的信息,就象遗落在地上的木瓜一样謦香,回味无穷。两个已经对外开放的展厅参观完了,小姜说,栅栏门东南边的牛羊村田野里有宫殿墙基,你们可以去看看,他要去接待几个刚进来的游客。我们道了谢又朝刚来时停车的地方走去。      
       从石子路往东走二百多米就是刚来时看到的小树林,其实是只有几亩大小的简陋园林,清一色修剪整齐的常绿灌木,有外国友人载植的友谊树,人行道铺有粘土砖,中间是写着一九八八年公布二零一一年立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秦咸阳城三号宫殿遗址石碑,这里地面上看不到遗迹,可能只是个坐标位置吧。正有些失望时,看见小树林东面有个土梁,上面长着野草和酸枣树等,底下有一块写着一九八八年公布二零一一年立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秦咸阳城一号宫殿遗址石碑。应该到宫殿夯土的遗址了,天气好景色也不错,先上去再说。此处台塬向南缓坡延伸到渭河,远处底下正在建设的大型错落有致的建筑应该就是小姜说的正在建设的咸阳博物院了;北面是平整的土塬,有村落散布,当地载种以果木居多;东面有南北向浅沟道。      
        从土梁准备下来的时候,有两位中年男子擦身而过,一个本地口音,一个南方口音,他们站在土梁上边望边讲,妻子提议去听听,于是我们又走上去打招呼。原来这个当地人是牛羊村的干部老刘,南方人来窑店镇寻找商机,对这一带历史文化非常感兴趣。老刘讲起来如数家珍,几个人所站的土梁正是一号宫殿夯土台基,只是上面覆盖了保护土。它位于牛羊村北塬上一百二十米处,横跨南北向沟道两侧,东西长一百七十七米,南北宽四十五米,东侧已被水沟冲毁,经考古钻探得知,东侧建筑形体与西侧相对称,西侧现存夯土台基长六十米,宽四十五米,高六米,一九七三年至一九七五年发掘。殿堂以夯台为核心营建,环绕主室四面分别有标高不等、用途各异的十室,分上下两层,四周环绕一圈回廊。    
       宫殿遗址搞清楚了,与他俩道了别,顺便在土梁上摘了些已经熟透的,真正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秦咸阳城一号宫殿遗址夯土上长的酸枣,边吃边心满意足回到车上。这时不由得情怀满满,搜肠刮肚,赋诗说此地:过往苍塬撷像素,铜书半两砖瓦当。鸾翔凤集泾渭辅,一城六国山水阳。始皇兰池求仙寿,二世望夷殒佞帮。秦业繁宫参北斗,终归窑店焦土夯。    
       眼看时间已经过了中午,计划着开车去附近生态农场或镇上品尝当地小吃。 汽车点火、倒车、调头,意想不到的事却发生了!车前轮滑进了果园边不算深的干水渠倒不上来,车横在不宽的石子路上。    
       看到旁边有果园主家整放的砖堆,心想,这砖应该能派上用场,要是来人说事就给点钱。于是就动手,先搬几个砖垫一垫车的前轮防止再下滑。回过头来发现前面遇见的哑巴哥过来了,他也帮着来搬砖了,一边搬着嘴里还在蹦着一个个听不清的字。也顾不得说客气话了,再上车试试倒车,还不行,我悲观地估计得叫专业救援队了!      
       这时候听到汽车开过来的声音,心想在这偏僻地带可别挡了人家的路,一估摸,擦着大树和车尾之间的距离应该能过去。来车是个档次不错的越野车,却在跟前停下来了,下来两个人,正是刚才土梁上遇见的村干部老刘和南方人。    
       老刘看了看困住的车,说大家一起推吧。于是我打了倒档,轻放离合器并踩油门配合,但车只是动了动,打滑,还是不行。我急得头上冒汗,忐忑不安,真是胆小怕事!平时过着应该归类小资的闲适生活,有这么多陌生人主动帮忙,虽然心存感激,但一时还有点不适应。      
       又有一辆机动三轮车停了下来,还有一辆摩托车载着一个平头青年摇晃了一下就过去了。老刘朝着机动三轮车喊到:“马头,你是咱村的能人,你有办法,这事交给你,我要送朋友去车站先走啦!”我连忙道谢,目送老刘他们驾越野车离去。

       马头五十来岁,脸又黑又长,典型的关中大汉,但看起来很有心机。他围着车转了转,深思着说:“这前轮管驱动,打滑吃不上劲,把车顶起来垫砖最好,你车上应该有千金顶,也恐怕放不进去,这样吧,咱在轮箍上绑上铁丝,垒砖块用撬杠抬起,再在轮子底下垫砖块,再铲个小斜坡就倒上去了。”我一想这是好主意,但得有铁丝、钳子、撬杠、铁锨,这里离村庄还有几里路呢!妻子想了想说她去刚才的博物馆看看。      
       一会儿,有两个人一起跟来了,一个正是博物馆的小姜,手里拿着钳子和铁丝;另一个近六十多岁的老者拿着撬杠和铁锨,他说他姓冯,在博物馆对面种菜种苗木,田间修了一间平房住着;东西借来还跟来了两个人,我感到一下子有了希望!马头指挥着大家干活,哑巴哥也没闲着,从旁边不停地搬砖,老冯向哑巴哥摆手示意叫别添乱,哑巴哥嘴里嘟哝着好象很委屈。      
       终于按马头的安排准备停当开始操作,我和小姜压撬杠,马头和老冯手里拿着砖块准备车轮抬高后垫砖,好不容易车动了几下,没想到却向前滑动了一下,整个车腹扎扎实实躺在渠沿上了,马头的脸色一下子由幽黑色变成了酱紫色,我也感到很懊恼,聋子治成了哑巴!这一下前轮应该连打滑都不是了,变成空转了。沉默了一会,马头与我商量说,只能想别的办法了,可以把车前身底下石子路挖出个小斜坡,但工作量很大,除过铁锨也没更好的工具。      
       事情的走向到这一步,尽管我心里觉得也怪不得谁,但真正是遇到了麻烦,惯常于都市日常生活的人情世故,不免有些小算盘和戒心,陌生人之间平常的举手之劳可以,熟人之间你来我往也好,要大点的事多少会有说法。乡民们很自然的义举倒让自己不自在,我当时竟无耻地有马头可能趁机想多要些工钱的想法;又一想,反正总比叫救援队来要少得多吧。于是说:“各位乡亲,今天既然遇到这麻烦了,再过一两个小时天就黑了,还请大家帮我把车底下挖开,我出工钱!”      
       几个人仿佛有些疑惑,但老冯二话没说,拿起铁锨,弯起老腰开始掏土和石子;马头收拾着刚才套上的铁丝和砖块,若有所思;小姜则有电话叫他去接待游客去了;妻子收拾着车里东西,看着在博物馆拣的一袋木瓜发呆;我给哑巴哥发了一支香烟,他则比划着刚才他的一盒烟弄丢了,我说给他补上一盒更好的烟,他朝我竖起了大拇指。      
       老冯挖了一会停下来了,说不行,主要是土和石子都硬,底盘低,干活使不上劲,马头也同意他的说法。我觉得得下决心叫救援队了,否则天黑了更麻烦。于是说谢谢大家帮忙,一会儿请各位在附近饭馆吃饭并给辛苦费。马头摆了摆手说,你这人看着倒实诚厚道,但不应该这样想人,谁出门在外还没个三急两热,何况这事出在了我们地界,搭把手是应该的事,只是没给你处理好,回去让老刘小看呢。说得我倒有点不好意思了。      
       我正准备找救援电话,忽然一辆摩托车停在了车边,下来个平头年轻人,说道:“我刚才路过这里,急着办事没有停,估计你们现在还弄不出来,回来看看。”大家注视着他,他观察了周围,说:“你这车运气还算好呢!我不是说遇见了我,是旁边有这棵大树。”大家不明白什么意思。他说只要有个导链挂这树上一拉,车就上来了,并指了指车尾的小挂钩。一听就是行家对路子!问题是这导链上哪里找?附近没汽修厂呀,我觉得太为难大家了,就说我出钱叫他帮忙到镇上请汽修厂来。平头小伙说,他这会再没别的事,可以到附近村子亲戚家去借,二话不说开着摩托走了。      
       此刻,我同这几位素不相识的乡亲好像已经成了患难与共的兄弟,都已经是满身灰土,浑身冒汗,但说话干活还是这么在心起劲。马头说现在村里年轻人大都在外面,他的子女一个在做生意,另一个上大学进了央企;家里房子盖得不错,政府也组织把社保办了,生活没负担,自己经营几亩地,水果蔬菜都有;孙子上学跟着父母,人家说要找好的教育资源怕讲不好普通话还怕惯坏孩子,不让祖辈长期带;这一带规划成了文物保护区但建设开发还得好多年,看这辈子能赶上不能。老冯说他自己以前是民办教师教语文,市上某某某都是他的学生,到处都有熟人;退休后在外县包种过果园,家里也过得去;儿子在城里工作还不错,买了房,孙子也上高中了;儿子在家里的地里胡乱种了些树对付将来可能的征地赔偿,树没长好却长满了荒草,他看不过眼,于是回来种自家的地了,不图换多少收入,主要是经常干活身体好,精神好,该吃啥不吃啥现在也讲究了。      
       特别是老冯一席话触动了我,早年同为民办教师的母亲何尝不是这种心态,在农村学校教书几十年,落下不少职业病,后来苦学备考终于享受政策转成公办教师,退休了也不象城里的教师落得有房有户,就很自然有了乡村老干部、文艺宣传员、养生咨询员角色,默默发挥着余热,乡亲们对她也是很敬重。      
       我说我在市上环保部门工作,每年夏秋庄稼收获时开展禁烧秸秆巡查,有时路过或到这一带来。他们一听很感兴趣,说在环保方面,政府给农村投了不少钱进行垃圾收集处理,群众现在也支持禁烧秸秆,还有好的综合利用办法,接着问了不少环保方面的事,说了不少想法,说这里的农村什么都好,就是冬季取暖和生活卫生不如城里。     平头小伙回来了,把车往旁边停下,踢了一脚车撑子。我帮他从摩托车上卸下导链,把一头连到车挂钩上,另一头绑在大树上。我在车上轻轻倒车,他在前面用导链拉车,导链发出嘶嘶嘶声响,老冯照看着指挥方向,很快车就上来了。大家都松了口气,直夸年轻人脑子好用。      
       收拾好所有工具,我说请大伙们一起去吃个饭,略表心意。平头小伙说他还有事要走,我递上烟还想留电话,他说抽支烟可以,蹬腿加油很快消失了。马头也说时间长了要回去听秦腔不必客气,驾上他的三轮机动车走了。老冯让我们到他的地头房子去洗洗手,休息一会,妻子很高兴说行啊。我让老冯上车,老冯坚决不上去,说身上脏,只有三百来米远就走过去吧。于是我开车慢慢跟随着他,车停到了博物馆对面他的房子旁边。    
      太阳正在西沉,博物馆已经没有游客了,村落、楼群和远处的南山影影绰绰,脚下的黄塬更显得肃穆神秘。    
      老冯的房子里放着单人床和简单的生活起居及炊事用具。他拿走小凳子上的红色收音机调了调,苍凉的秦腔《三滴血》弦律立刻弥漫,他一边打水,一边不分男腔女腔地跟着哼唱:    
     (女)未开言来珠泪落,叫声相公小哥哥。(男)你不要把我叫哥哥,我把你叫姐姐得行。(女)空山寂静少人过,虎豹豺狼常出没,除过你来就是我,二老爹娘无下落,你不救我谁救我,你若走脱我奈何,常言说,救人出水火,胜似焚香念弥陀。    
       老冯端上一盆水过来递上毛巾,“你们先洗手,到吃饭时间了,我给你们做手工面,这周围的人都知道我这手艺。”“这怎么好意思呢,家里孩子也快回来了,我俩得回去看住做功课,要不咱们一起到附近饭店吃个便饭吧。”老冯这时候却说他讲究养生,一般不吃肉,晚上很少吃饭。在我再三请求下,他说好吧,提议就到附近镇上,哪一家饭菜好坏老板人怎么样他很清楚。    
       老冯的房子外面是绿油油的一块菜地,妻子说很喜欢,想拔点小青菜,老冯爽快地说这些菜很环保随便拔,长得又稠又快,也不指望卖钱什么的,还帮着拔,装了满满一塑料袋,“以后想来拔,什么时候都可以。”      
       哑巴哥就在房子外的马路边蹲着抽烟,似乎一直在等着我们。我招呼着让哑巴哥上车一起去镇上吃饭,他很兴奋,却被老冯挡住了,说他不能去,不懂礼貌,怕给你们丢人。还说哑巴哥从小就成了孤儿,政府定为低保户,有点保障金,是吃百家饭长大的,经常在他这儿吃饭、抽烟、干活,跟他没大没小的,再说,跑丢了也不好。我说我开车送回来呗,他说不用,你们也挺累的。我把哑巴哥拉到一边,硬要塞给他一百块钱,他连忙摆手要跑,我忙拉住,边比划边哄着说你去帮我把刚才的场地砖块整理整理,他连连点头,但还是不要钱;我接着给,他却用手指了指车里的木瓜,妻子马上拿出几个,而他只拿了一个转身就走了。    
       我忽然意识到他为何对掉落的木瓜这么在意了,他可能经常或者多年都能透过栅栏看到博物馆小院里的木瓜瓜熟蒂落,早想要仔细闻一闻哪怕仅仅一个它的謦香;但就是一个栅栏、一个残疾器官成了他无法逾越的障碍;他应该也是这片饱经沧桑的古老遗址的一丁点化身或者符号,他离不开也走不出这里,甚至以他的家为半径仅仅一两公里范围;也许他自然而然接受或习惯了各种不公、障碍或歧视,但社会特别是这块土地和这里的人并没有抛弃他,他生于此长于此将来更会长眠于此。根植于血脉的文化传统是不可能抽象臆造,那些遗址、文物承载了诸多的历史信息和脉络,从而从大的方面发现、求证、昭示、传承着历史和未来;而正是这些古道心肠的普通民众由于各种原因无法脱离或根本就不想脱离,从而通过厮守一方故土客观上保留或传承了最底层的活的人文精神,诸如友善仗义、敦厚大气、吃苦耐劳、尊老爱幼、忠诚担当、甘于奉献等等,并自觉不自觉对冲着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社会的浮躁和泡沫。古老的传统文化基因就象那木瓜一样,即便跌落在偏僻角落照样散发着謦香,沁人心脾。对我个人而言,诸多惯常有的闲适、清高、情怀或者迷茫、消极的思想和情绪,通过一方古老残缺的遗存、一个偶然的事件、一些陌生质朴的人们简单自然的心语交汇,竟被点化得如此深入透彻。历史文化的根源和基因注定散落在不断变迁的乡野,所幸的是它以顽强的生命力在各个角落以多种方式、多个时段自然闪烁和世代传承。      
       老冯把我们领到了两公里外的窑店镇主街道,选了一家干净整洁口碑不错的餐馆,看墙上还装裱有不少字画,有锦旗,老板非常热情。我们要了几样喜欢吃的家常菜和手工面,老冯说他晚上很少吃饭,不用勉强,只是尝了尝就放下筷子,嘴里不停点地与我们聊开了。    
      老冯讲得绘声绘色,还很专业呢,说他们窑店镇位置好,能人多,文化底蕴深厚,经历过商鞅变法、荆轲刺秦、焚书坑儒、统一六国等历史事件;有一座保护完整的三十米铁塔,是全国最高的;政府正在打造美味经济,有奶牛基地,还有葡萄、鲜桃、黑皮冬瓜、清水莲菜、苗木花卉等;有时间可以去上五陵塬看周陵博物馆、汉阳陵和许多朝代历史人物的陵墓。谈起他儿子和女儿的时候显得很满足,说每年都自驾带他们外出旅游,有很多趣事。我们也讲了许多关于父母亲和我们之间的事,说自己在外工作多年了,看到了他就象看到了他们,不知不觉过了一个多小时。    
       吃完饭给孩子打包了一份手工面就出来了。看到有不少本地生产的蔬菜在路边批发,就挑了一大捆葱和一大袋红萝卜,妻子说可以给过冬做准备。老冯坚决不让我开车送他回去,还不放心地又指了指方向,说:“一拐弯就上兰池大道啦,我晚上习惯去镇上老朋友那里串门,刚才就当是搭你们顺车吧!”      
      与老冯道别后回家已经傍晚了,孩子补完课正在看电子竞技直播。然后一边吃着我们带回来的手工面,一边心不在焉地打听着我们的出行踪迹。我认真讲着当天的所见所闻,孩子后来听得很仔细,说有机会想去体验一下。妻子收拾着带回来的东西,特别是几个木瓜一拿出来就满庭芳香,在家里分几个位置分开摆放。孩子也很喜欢,在他枕头边特意放了一个。      
      当时我是说过要写一篇日记或散文,发到QQ空间或微信群里。
      (声明:真实经历,但文中人物姓名均为虚构)



【收藏此页】    【关闭】    【本有评论 0   条】
此文章已经被修改 2 次         最后一次的修改时间为:2022-08-23 19:03:32
文章评论
目 前 还 没 有 此 文 章 的 相 关 评 论 信 息 !
在线评论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