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园忧乐文艺第二期... [向胤道]
- 七律 赋得千古文章意... [气自华]
- 射覆... [一山春色]
- 减字木兰花·红尘一叶... [素心及诗]
- 2011年七夕征文汇编... [众诗友]
- 2011年七夕征文汇编... [众诗友]
- 2011年七夕征文汇编... [众诗友]
- 思念... [诚实成诗]
- 西江月 临屏和北鸿... [诚实成诗]
- 【七夕征文】西江月... [蓝色小妖]
- 七律 赋得千古文章意... [气自华]
- 七律 辘轳体 冷月无声... [莲心蕙蕙]
- 辘轳体七律·人生未解是... [云光潭影]
- 辘轳体诗 何处风吹柳笛... [童心老兵]
- 一张不可不看的照片!... [儒子驴]
- 七律·荷韵悠悠夏日长(... [秋思sy]
- 青楼... [逸卿]
- 七律 三生有幸话书... [气自华]
- 辘轳体七律 一缕清香... [李国安]
- 辘轳体---春城无处不... [大江歌]
浅赏《兰亭序》
东晋永和九年即公元353年,阴历三月初三,王羲之邀请当地名士谢安、孙绰等41人举行了曲水流觞的宴会,宴会的地点就设在现在绍兴郊外的兰亭,这是王羲之一生中举行的唯一一次曲水流觞。曲水流觞是一种源于战国时代的重要活动,曲水流觞就是在弯曲流淌的小河上放置酒杯任其漂流,参加者沿河流席地坐在河边,酒杯流到身边停滞时需即兴作诗,赋诗不成者饮酒一杯。曲水流觞在古代曾经举行过无数次,但是在会稽山举行的这次,因为王羲之的才华和炉火纯青的书法而成为最著名的盛会,后世的画家们留下了许多描绘这次宴会的名画。
文人雅客在这次宴会上所作的诗被集成一册,由德高望重的王羲之在卷头书写序文,这就是被后世赞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又称《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序》等。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序文由此开始,“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一觞一咏,亦足以畅舒幽情” 读到此我们仿佛跨越时空,目睹举行曲水流觞的盛大场面,人们或顿首吟诗,或闭目捋须,或举觞畅饮,或畅舒幽情。人们都不拘小节,尽情欢娱,展现出一副人完全融入自然美景的和谐场景。“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在风和日丽的蓝天之下,有山、有水、又有自己的知己,这样的良辰美景读来让人心驰神往。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自此王羲之笔锋一转,由写景转向写人生,“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向之所欣,俯仰之间,以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表达了情随事迁,岁月匆匆,自己也很快老去的无奈;既而写生死“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固知一生死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则表达了作者正确的唯物主义生死观,在当时“一生死、齐彭殇”虚无主义观念十分盛行,作者能认识到这一点是难能可贵的。在序文最后作者还是表达了深深地失望和痛苦之情,“后之视今,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兰亭序》以此结束。
《兰亭序》这短短的28行,324个字,中间好象有一道鸿沟,所表述的心境也截然相反,让人也“不能喻之于怀”,就连郭沫若都认为后半部分兴感无端与王羲之思想无相同之处,怀疑为隋唐人所伪托。要想理解王羲之我们还得再回到的那个时代,就会明白作者此刻的复杂的心情。
东晋王朝是南逃的西晋皇族所建立的政权,当时匈奴还在北方肆虐,东晋政权也处在风雨飘渺之中,连年的战争已使人民苦不堪言,王羲之也还没有抚平战争给自己带来的创伤,他的父亲因战争失利被匈奴掳到了遥远的北方,再没有回来。从王羲之的《丧乱帖》中也不难看出他的心情,这副名帖反映了王羲之故乡( 山东临沂)祖坟被破坏的愤怒和悲伤,其中写到“丧乱之极”“荼毒”,表明世间的混乱已到了极点,因为对于汉民族来说祖坟遭到破坏是无法容忍的。但王羲之在担任护军将军期间一直没有等到国家北伐的机会。
东晋永和七年,即公元351年,49岁的王羲之请求离开朝廷,要求到地方任职,这时众望所归北伐的军队终于组成了,会稽也成为北伐军重要的物资和人员的后援基地,但由于朝廷的赋税十分繁重,农民的生活很苦,会稽根本没有支援北伐的经济势力,担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在朝廷的地位已变的十分微妙,作者就是在这种空有报国志,也只能翘首望故乡、中年无为的心情中写下了序的后半部分。王羲之面临着如此困难的情况并没有因此灰心丧气,他试图超越这一切永远保持一颗顽强的心。
最卓越的文学艺术品,不仅是她词藻更是她能在极小的空间里蕴含着极丰裕的艺术美。《兰亭序》首推还是王羲之炉火纯青的书法,全文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字字遒媚飘逸,变化无穷,如有神助,充分体现出行书起伏多变、节奏感强、形态多姿、点画相应等特点。在章法、结构、用笔上都达到行书艺术的高峰。看其天然的布白:全篇采取纵有行、横无列,行款紧凑,首尾呼应的方式。凡二十八行。行的疏密大致相等,偶有宽密。字与字之间,大小参差,不求划一,长短配合,错落有致;看其多变的结构:全文的结构可说极尽变化之能事,它不求平正,强调欹侧,不求对称,强调揖让,不求均匀,强调对比。特别是文中字有重复者,则转构别体,无一雷同,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二十个“之”字,写法个个不同,或平稳舒放,或藏锋收敛,或端整如楷,或流利似草,变化不一,尽态极妍;全文无论横、竖、点、撇、钩、折、捺,真可说极尽用笔使锋之妙,每一字都被王羲之创造出一个生命的形象,有筋骨血肉完足的丰驱,且赋予各自的秉性、精神、风仪:或坐、或卧、或行、或走、或舞、或歌,虽尺幅之内,群贤毕至,众相毕现。
书如其人,从王羲之文字强有力的骨架和果断的笔法中,仿佛看见王羲之奋书疾笔,一气呵成序文的洒脱,从他的笔墨中也可以读懂他的人格气度、爱国襟怀、和故乡情愫。王羲之的书法作品是独特展示中华民族精神的世界珍贵文物,他的书法成为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民族精神。王羲之的出现使书法进入了艺术的境界,他也被后人称为“书圣”推崇至今,其书法作品,在历代都被备加推崇。
据传唐太宗在得到王羲之的这篇真迹后,爱不释手,让擅长书法的臣子们临摹,并亲自为《东晋·王羲之传》执笔,称王羲之的字为“古今之冠”、字体“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并颂其为“尽善尽美”。并在临终前下诏让《兰亭序》和自己的尸骨一起埋葬;清朝乾隆皇帝为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建了三希堂,并在帖上提了一个“神”字,既而加了个“神乎技矣”的跋,每年下雪时他都拿出来鉴赏。
《兰亭序》这世界级的民族瑰宝,已蕴含太多的寓义,要读懂她确实不易,在她的面前你会被我们古代文明和伟大民族精神所折服。在这个多元化价值观,经济在社会中唱主角的时代,在世界文化大融合的背景下,如何精心呵护我们的精神家园,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课题。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