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会员姓氏检索 :
                  诗论
本栏目所称的诗论,主要指对本站除辞赋骈文、书画影廊发表的作品外的文艺评论,评论内容包括作品与作者。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隔岸听箫
主编寄语:
本版顾问:
本版副主编:
本版编辑:
                  本版精品文章
                  文章信息
当前位置:  诗赋文论  >>  诗论
关于《是名如来》的阐述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访问量:2940        作者:吴晓华,韦树定,塞宾的左手        发布:吴晓华        首发时间:2011-04-11 21:58:38
关键词:中国诗赋网
编语:
原文首发于“好心情原创文学网·谈诗论道”栏目,去年发于精英博客,今重发,笔者注。
编者按(即塞宾的左手):晓华的文章我细细看了,还纠正了几个小错(指把韦树定误为“小华”改为“晓华”)。当然,文字写得很好,首先有引述,其次很简短,最后要点突出。晓华说的话,让我想到了自己。我曾很自信于自己的文风,又一度很怀疑自己,是否如晓华所言,是“自为樊笼,以幻说觉,自得其乐。甚者牢笼他人,不可一世”了。我一度觉得我就是这样的,所以便对自己很厌弃。但如实地评价,我的文风是有其存在价值的。而我想,虽然我们都不想樊笼自己,但谁都免不了会有界限。我觉得,有界限不可怕,界限不可能不存在。怕的是你看不到界限的存在,这就是最为危险的事情。好为人师也不可怕,好为人师是对旁人的负责。怕的是,别人给你不同的反馈意见后,你不能及时总结。而树定的这一篇文章,我觉得说句实话,非常有现实意义和对于晓华的文章的针对性。但如果要拿它来作为教材,我看恐怕不行。因为你说一些笼统的东西,总是不会错的。而你一旦具体了,就往往会有疏漏。我总觉得,树定还有些东西是没有说到的。比如微观要与宏观结合,我觉得树定解释了什么叫开阖和对比,却没有点出什么叫乾坤与妙用。我觉得树定是一个传统型的天才,很有天分,但模式却很传统。我觉得案例分析要和理念相结合。晓华有自己的理念,而树定也需要针对这个理念本身作出解读,一些宏观性的解读,而不是用案例来解释。你需要用准确的话语来解释简洁的话语,而我对“开阖之中见乾坤,对比之中有妙用”的解释就是,诗歌中的对比,是用来制造文字间的差距的。开阖是一种差距,从中文字就有了空间感。虚实是一种差距,从中文字就有了真实感。呼应是一种差距,从而文字就有了联络感。因为对比所造成的这这种差距,便使得文字形成了一种由长度、深度、广度、厚度、精度组成的立体坐标。所以我想对树定说,你举再多的例子,如果没有一个有力度的总结,文字也会显得缺乏质地。
附:吴晓华原文《是名如来》:
        混沌初开,乾坤乃现,浩瀚太虚,阴阳二气。然天地之大,存乎一心,开阖之枢,维之一气。是故往来生息,万类荣衰,绵绵不已。
  大道即成,世理相继,诗词又何能出其外乎?是故诗词,任之笔者一心,豪放与婉约一如开阖之两仪。
  具之以象,其气韵之连贯亦如一心之妙用绵绵。虚实、吐纳、对比,对应开阖之境,犹含一呼一吸之呼应。
  开阖之中见乾坤,对比之中有妙用。
  许浑诗言:吟诗好似成仙骨,骨里无诗莫浪吟。
  常宁欧永孝序江宾谷之诗曰:“《三百篇》,《颂》不如《雅》,《雅》不如《风》。何也?《雅》、《颂》,人籁也,地籁也,多后王、君公、大夫修饰之词,至十五《国风》,则皆劳人、思妇、静女,狡童矢口而成者也。《尚书》言:诗言志。《史记》曰:诗以达意。若《国风》者,真可谓之言志而能达矣”。宾谷自序其诗曰:“予非存予之诗也,譬之面然,予虽不能如城北徐公之面美,然宁无面乎?何必作窥观焉?”
  余观今人之诗词,有性情者,虽巾帼而不让须眉;无性情者,虽力拔山兮仍吭育之歌。
  亦常见我慢我执者,藉言辞之幻,自为樊笼,以幻说觉,自得其乐。甚者牢笼他人,不可一世。孟子言,人之患好为人师。亚圣此言如炬,寂照古今。
  佛言,“无所从来,无所从去,是名如来”。倘若执于一己,天地也为我之牢笼,万物也为我之桎梏,而性情何能洒脱哉!性情不能洒脱,诗文又何能尽善尽美矣。
  是故,天人合一,亦为一开一阖、一虚一实、一呼一应对比之两仪。明于斯,境我两忘,归于太极一同(统),何患不入佳境?而况一诗文耳!
附:韦树定原文:《<是名如来>之我见》,其原文附笔者《是名如来》。  
  上面是吴晓华老师写的一篇古文诗论《是名如来》。吴老师在文中借用道家阴阳学说的思想(准确地说,我用了儒释道三家的思想观点而以性情来谈诗:是名如来,是佛家的;人之患好为人师,是儒家的;阴阳学说才是道家的,吴晓华注)很鲜明的提出来自己的诗歌观点。以及诗词创作的章法问题。就是说诗歌当中要有对比,所谓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就是这个意思。然后又可以从开合、虚实、呼应当中提炼出来起承转合这种常见的作诗方法。下面我就具体作品做具体分析。
  七言律诗可以说是中国诗歌最成熟的一种体裁,也是历代文人最喜欢的一种体裁。其起承转合,也大多是首联第一句起,第二句承,颔联、颈联衬贴,尾联上句转,下句合。前人有把律诗分为六种章法(唐李淑《诗苑》,今佚。此据元范德机《木天禁语》,转引自张健编的《元代诗法校考》,142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有分为十三种章法(旧题元范德机《木天禁语》转引自张健编的《元代诗法校考》,142页)有分为五十一格(见佚名著《杜陵诗律五十一格》,转引自张健编著《元代诗法校考》),还有分为二十格者(冯振《七言律髓》,《诗词作法举隅》,齐鲁书社,1986)。但我想,任何一种划分方法都不可能穷尽诗法。事实上诗法仅仅对于初学者是必要的,真正高明的诗人,最终是要达到“无招胜有招”的境界。
  诗无定法,但还是有秘诀可寻的。郁达夫曾指出,旧诗的秘诀,其一是辞断意连,其二是粗细对称,他说:古人之中,杜工部就是用此法而成功的一个。我们试把他的咏明妃村的一首诗举出来一看,就可以知道了。
  
  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头一句群山万壑是何等的粗雄浩大,第二句却收小得只成了一个村落。第三句又是紫台朔漠,让读者想象到了一片辽阔的北国沙漠,第四句的黄昏青冢,又细小纤丽,像大建筑中的小雕刻。这是大小之比。第五句只凭画图约略地想象宫女的容貌,是由实入虚,第六句环佩声响只有魂魄月夜归来,虚实结合,从上句视觉转到听觉。这是虚实视听之比。尾联七八句借典事回到现实,抒怀寄托思想感情。从汉宫到胡地,从汉代到作者当时的情境,是时间空间的对比。
  从杜甫这首诗可以体味出吴老师“开阖之中见乾坤,对比之中有妙用。”另外咱们可以再看看近代诗人龚自珍是怎样擅用这秘法的。
  
  秋心三首其一
  
  秋心如海复如潮,但有秋魂不可招。
  漠漠郁金香在臂,亭亭古玉佩当腰。
  气寒西北何人剑,声满东南几处箫。
  斗大明星烂无数,长天一月坠林梢。
  
  首句用比喻句,用秋心比成海和潮,所以气势就很开阔了,而第二句说道秋魂不可招,又收回到细节上了,两句形成开合之势。第三句写郁金香,用视觉融合味觉放入漠漠的感情中,充分表现了自己的美好品德。第四句古玉佩表明这种品德是坚贞明亮的。三四句对仗工整,相交辉映。第五句写关心西北边情的朋友还有几人健在(作者和好友魏源、程同文早已料出沙俄侵略我国西北边境了,而此诗正是为程同文写的悼诗)。第六句写作者的家乡在当时清王朝的统治下日薄西山却却表现的歌舞升平。五六句也是工整恰切,从气到声,从西北转跃到东南,对比非常明显,思维非常活跃。尾联用健在的群星和逝去的明月对照,哀悼好友的去世。用的是虚实结合、天上地下对比暗示手法。整首诗又在起承转合上衔接的很到位,章法和谐,意境幽远,所以传诵很广。
  从龚自珍的诗中我们不难看出开阖、虚实、呼应的诗歌章法。同样是爱国诗人,郁达夫因对新文学现代派小说的开创而声名赫赫,但他的近体格律诗的造诣很非常深。是那一代新文学作家中旧体诗写的最好的。郁达夫的古体诗对我初学诗词阶段的影响很深,至今受益匪浅。下面试举他的两首诗为例,结合吴晓华老师“开阖之中见乾坤,对比之中有妙用。”的诗词观进一步剖析之。
  
  乱离杂诗其十二
  
  草木风声势未安,孤舟惶恐再经滩。
  地名末旦埋踪易,楫指中流转道难。
  天意似将颁大任,微躯何厌忍饥寒。
  长歌正气重来读,我比前贤路已宽。
  
  这首诗是郁达夫1942年在苏门答腊进行抗日活动时写的十二首最后一首。首句比兴入手,烘衬当时的环境,第二句写到自身孤舟去外国抗日,如文天祥过惶恐滩一样惊险。从外物到自身,从古到今几个方面做对比。颔联和颈联写他流亡以后,不再能公开地工作和写作,失去了战斗的武器,处于日寇统治下的侨区苏门答腊,只能赤手空拳与全副武装的敌人面对面地周旋。以他那样一个早已成型的惯于赤裸裸自由的人,却必须伪装做商人,改名赵廉;面对着多年来痛恨得咬牙切齿、声嘶力竭地口诛笔伐的日本侵略军敌人,却要强言欢笑;已经身为酒厂老板,又是长期嗜酒如命不能一日无酒的郁达夫,为了随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应付一切,竟断然戒绝饮酒;为了保护革命战友和爱国侨胞,硬是克制了豪放任性的名士作风,忍受着屈辱,甚至豁出生命,用机智和决断渡过一次又一次难关。在这国破家亡的最后时刻,独身生活在遍布陷阱的异域,能够倾吐心声、相濡以沫的,就惟有那么几位他费尽心力为之保护安全、接济生活的朋友。每遇紧急情况,坐上火车就跑到胡愈之、沈兹九夫妇住的椰庐去报信。但是,他明知他们有个传递消息研究情况的秘密组织“同仁社”,却没有让他参加……这种难言的辛酸和苦恼,又岂止是寂寞啊!从抗日重任到自身私事(大我到小我),从敌人到友人,种种写法都存在对比。尾联写作者读了文天祥的《正气歌》,觉得自己比文天祥这位前贤的路更宽了,充分表明了对抗日充满了终将胜利的坚定信心。这首诗使用各种对比表现出诗人的所见所感。
  
  钓台题壁
  
  不是樽前爱惜身,佯狂难免假成真。
  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
  劫数东南天作孽,鸡鸣风雨海扬尘。
  悲歌痛哭终何补,义士纷纷说帝秦。
  
  此诗为郁诗中最脍炙人口的作品之一。一九三一年一月廿三日写于上海。原题为“旧友二三,相逢海上,席间偶谈时事,嗒然若失,为之衔杯不饮者久之,或问昔年走马章台,痛饮狂歌意气今安在耶,因而有作”。后收入《钓台的春昼》散文中。按,三一年一月左联五作家被捕,一个月后被杀。此诗戟刺时事,间抒中怀,最能表现郁达夫诗忧伤愤世的特点。尤其次联句,张狂之态毕出,而哀婉之情难掩,实为绝唱。篇末沉痛之中冷然有讥刺之态。鸡鸣风雨:《诗经》中“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之意。海扬尘:用麻姑典故,东海扬尘喻世事变化无常。尾联的义士:指鲁仲连义不帝秦事。借古讽今。其中可见说郁达夫对诗歌章法熟运于掌。
  下面具体再揣摩一首吴晓华老师的七律诗。看看他自己是怎样把自己的理论运用到自己的诗作当中的。
  
  酒缘
  
  醉卧红尘君莫笑,云舒云卷为谁悠?
  一展霞心迎丽日,双飞燕子闹芳州。
  花间客似花间蝶,世上情如世上愁。。
  更饮一杯天地阔,阳关回首再从头。
   
  

  本人自从认识吴晓华老师以来,在诗词创作方面一直受到他的教诲。而这个诗观也影响了我的创作。下面大家仔细玩味以下这首诗,就能看出来了。这首诗也是我读了吴老师的《是名如来》后有感写成的,更请大家指正!
  
  读吴晓华老师《是名如来》有感
  
  轮转机缘梦浩涯,口吟般若偈如麻。
  杜陵几辈真传钵,莲座何人肯散花?
  羿药偷尝奔异域,客星偶犯引长槎。
  料他三昧灵源放,淘尽恒河十亿沙。
  
  列举和分析以上诸作,并不是要初学者在写作时生搬硬套这种种的章法。只是希望这些分析能助于大家的阅读思考。诗无定法,只要通篇浑成就是好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想写好诗词,肚子里没有上千首古人的佳作,也肯定不行。所以大家要多读好诗,然后多总结规律。
  而我想,吴晓华老师的“开阖之中见乾坤,对比之中有妙用。”的诗词创作观,对于我们这些诗词初学者,改掉写诗凑泊拼字,杂乱无章法的毛病,应该是有很大帮助的。
  2010年11月16日星期二于商丘
首望重楼!
wuxiaohua(即吴晓华)于 2010-11-23 发表以下评论
评论人IP:220.175.146.* 
左手和树定的两厢解释,相得益彰。我想说的还有一点:虚实有度、开合有境、呼应有味,这才能形成合力。问好!
韦树定于 2010-11-22 发表以下评论
评论人IP:115.49.198.* 
这篇诗论写的很仓促,后来有没有时间修改。正如左手所说,举再多的例子,如果没有一个有力度的总结,文字也会显得缺乏质地。“诗歌中的对比,是用来制造文字间的差距的。开阖是一种差距,从中文字就有了空间感。虚实是一种差距,从中文字就有了真实感。呼应是一种差距,从而文字就有了联络感。因为对比所造成的这这种差距,便使得文字形成了一种由长度、深度、广度、厚度、精度组成的立体坐标。”这点我也是想到了的,可是却没有很好的表达出来,也是个失误啊
 
【收藏此页】    【关闭】    【本有评论 4   条】
推荐理由:
一篇有指导性的好文,尤其对新进诗词园的朋友,晓华老师的诗词理论和诗词观点很值得借鉴,建议朋友们看一看,不但丰富诗词方面的知识,更有助于诗词创作,故做一推荐!
庄河教师
此文章已经被修改 3 次         最后一次的修改时间为:2021-01-19 09:28:47
文章评论
吴晓华 评论 (评论时间2011-05-27 16:33:36)  
问好纸墨茶香!
纸墨茶香 评论 (评论时间2011-05-12 20:17:40)  
纸墨茶香来向各位老师学习
吴晓华 评论 (评论时间2011-04-12 07:02:51)  
感谢庄河教师的推荐!感谢您把此文提高到哲学的认识高度!我写此文本有此意,但愿我的拙文对初学写诗词的朋友有所帮助,也就不枉韦树定所说,偶尔客星偶犯一回,未尚不可。这也算是我对于继承与发扬传统古诗词所尽的绵薄之力。在写作实践中,更有具体的认识与领悟、体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改日再发《诗词与书法艺术的通性》
庄河教师 评论 (评论时间2011-04-12 01:57:47)  
问好晓华!问好韦树定和塞宾的左手,通篇细细度过,一篇有指导性的好文,最欣赏晓华老师的开阖之中见乾坤,对比之中有妙用。虚实有度、开合有境、呼应有味,这才能形成合力。对初学者有绝对指导意义之言!我把《是名如来》看了看,以前发的,恕眼拙,很有诗歌哲学的的精湛之文!再次祝好!
在线评论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