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会员姓氏检索 :
                  散文
本栏所称的散文,是指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表达,不讲究韵律的现代散体文章、随笔等。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惜若
主编寄语:散文是融汇了作者真诚个性及深层人生意蕴的文学样式,表达方式自由洒脱,其本质特性是形散神凝。
本版顾问:
                  本版精品文章
                  文章信息
当前位置:  散文日记  >>  散文
走近“阿里郎”
文章来源:原创        访问量:993        作者:醉玉如雪        发布:醉玉如雪        首发时间:2014-05-06 08:28:23
关键词:中国诗赋网
编语:


  从没想过一部电影里只有一个人会是什么样。

  《阿里郎》就是这样一部只有一个人的电影。

  在静寂荒凉的山野之间,在城市喧嚣的遥远一隅、在简陋冰冷的屋檐下,一个人,面对镜头,用自说自话的形式,将内心的挣扎和苦痛,层层盘剥,淋漓尽致地倾诉。让灵魂深处流淌出来的呐喊,倚着看似已经脆弱的外表,发出强大而原始的声音。

  这就是金基德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阿里郎》。

  在一百分钟的时间里,将积淀三年的所思所想,毫不保留地一一呈现。一如他向戛纳电影节递交《阿里郎》的故事梗概时所表述的那样——这是一部关于金基德的影片……我想知道令我身边的一切都变得颓废破败的执着究竟是什么……在这部电影里,我将杀死还记得你的我自己。

  永远告别过去。

  一切重新开始。

  这样的电影怎一个好字了得。

  将一个人的内在给完完全全地放大、扩展。特立独行又剑走偏锋。通过自我认知的判断,将人性至深的力量给变换成对过去的尊重及对未来礼赞。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救赎,也不是简单层面上的所谓赎罪。

  不怪有人说金基德是用生命燃烧电影的导演。

  或许,《阿里郎》也可以有另外一种解释。

  一个频频获取国际大奖的电影人,站在事业巅峰之处,一览众山小时虽有无限风光在眼前,却怎奈高处不胜寒的人烟稀少。更有摆脱不了的红尘牵绊。与生俱来的自卑和自恋,不与俗世合谋,又不能融入其中。久了,即便是鲜花和掌声也无法改变独酌自思的形单影只。

  大作为里的大寂寞,怎能随意挣脱。

  越过一个高坡的不满足,转瞬又成为继续上路的新动力。

  或许,可以做这样一种假设,金基德在拍摄《悲梦》女主角在监狱上吊自杀的那场戏时,及时地喊了cut,或许就不会有《阿里郎》。但金基德没能及时喊cut,虽然长时间悬吊在半空因缺氧而晕倒的女主角在醒来时依然记得刚刚发生的一切,其结果必定是皆大欢喜的万幸中的万幸,只是,现实,让金基德的内心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金基德从此放弃了拍摄电影而选择了离群寡居的生活。

  一切,便如同在电影《阿里郎》中的所见所闻。

  我终于明白,人生,抑或是人性,都是相通的。

  能战胜别人不证明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战胜自己。

  最初看到金基德的电影应该是《空房间》。也许是《呼吸》。虽然记不得哪一部在前,印象极其深刻的记忆里,金基德三个字,一如他的电影本身,早已在我的生命中成为一个永远都不可能忘记的艺术符号。

  很美好。

  且一路至今。

  《空房间》不过是展现一对陌生男女之间的婚外恋情,这样的电影随处可见,但金基德的《空房间》却有着极其特殊之处。默片一样的电影,始终靠着画面说话,七十多分钟后才出现的一句对白,让人不得不慨叹,有些情感,真的是无需语言的表达也同样能够丝丝入扣且层层深入地完美演绎现代都市的真情实感。

  无声却胜过万千言语的表述。

  我牢牢地记住了金基德的名字,并将他的十多部电影一路追看过来。无论是《漂流欲室》还是《坏小子》,乃至于《时间》和《弓》,每看完一部他的力作,都会让我得出不同结论的思考,但我更惊叹于金基德究竟是怎样一个人。

  他有着什么样的人生经历和阅历。

  他有着怎样的价值取向和情感生活……

  《阿里郎》做了一次最好最全面的诠释。

  金基德的苦痛、金基德的欢乐、金基德的歌声还有金基德的眼泪,更有金基德的灵魂……

  一切都是那么真实,仿若他就在眼前,在身边,嘴上说着再也不拍电影了,感觉里,他又离拍电影的日子不远了。

  因为,他在与过去告别。

  像《阿里郎》的结尾那样,不再陈述,也不再唠唠叨叨,拿着自制的那把手枪,开车去一个又一个应该是他熟悉的地方,用枪声,埋葬所有的愤恨,并用《春夏秋冬又一春》的片段,一展他赤裸上身,抱着佛像拖拽圆石在冰天雪地中向崇山行进的坚韧和决绝……

  他在向世人证明,他活着,就是为着某种坚持。

  是电影。

  如同他在《阿里郎》获奖后所说的那样:我是我自己的医生,我不希望被完全治愈。制作电影的过程本来就是一种疾病。

  不怪被称为是好莱坞编剧教父的罗伯特•麦基在他的《故事》书中谈到五幕剧时称金基德的《春夏秋冬又一春》是人类电影史上真正伟大且能打动人的电影。

  只是,在我看来,更打动人心的莫过于《阿里郎》。

  尤其是《阿里郎》中,金基德将吃成骨架的鱼骨吊回到房梁的那一刻。

  他完全战胜了自己。

  尽管谁都不愿意沉湎过去,尤其那些已然没有了价值也没有意义的情绪。之所以没能及时放下,不是因为不舍,而是因为还有些许的留恋。

  果然,《阿里郎》之后,金基德轻装上路,连续拍摄了《圣殇》、《莫比乌斯》、《红色家族》和《阿门》……

  有人说金基德的电影是给垃圾一般的人生重新赋予生命和灵魂,因为那些触目惊心的画面,是人们所不敢面对又不得不承认的事实。这也许就是金基德的朋友看过《阿里郎》后说自己感到很羞愧也很丢脸的真正原因。人们更愿意接受的,常常是那些被粉饰过的美好。

  只是,生活中确实有很多不美好。

  在一篇《揭开情色暴力大师的面纱,人生胜似电影》的专稿里,作者说很多人并不喜欢金基德的电影,但不喜欢还看仅仅是因为好奇心,之所以有好奇心,是因为金基德总是频频扬名于各大国际电影节。

  这个推断很不可思议,仿佛,好奇心也可以理解为无知无识。或许,只能这样理解,满足好奇心和能看懂电影完全是两回事。

  只是这样的推断,我永远都不能赞同。因为,金基德的电影,只有用心看过才能体会得到,那些冷酷和残忍,不只是因为麻木才听之任之,放任冷漠和麻木,只是为了唤醒与重生。

  欧洲人说金基德的电影——幽雅地积淀着唯美的场景,缓缓地舒展开来,不带一点累赘,却满怀忧伤。

  这才是到位贴切的理解。只是,我更惊叹于他的,既不是当初动用了十八部摄影机同时拍摄《真相》的高效率,也不是十六天神速完成的《空房间》,而是他从来不回避政治且直视现实的果敢和机敏。

  揭露,却毫不虚饰。

  像《阿里郎》那样,简单、粗糙、直接。但不过是一种表象,内在的精致与华美才是其真正的本质。

  而作为一名观众,看到了《阿里郎》就看到了电影大师的惊世骇俗。

  看到了《阿里郎》就如同看到了自己的人生。

  一个人在路上,无论什么时候,无论遇到什么艰难困苦,都不能停下也不可能停下从未停下的脚步,即便是暂时停下,也是为了更好地继续前行……

 

 

【收藏此页】    【关闭】    【本有评论 3   条】
文章评论
筱筱白云 评论 (评论时间2014-05-07 15:44:43)  
欣赏老师的精妙评论。
惜若 评论 (评论时间2014-05-06 09:48:37)  
人生,抑或是人性,都是相通的。人可以战胜别人,有时却难以战胜自己,的确如此!
惜若 评论 (评论时间2014-05-06 09:43:17)  
《阿里郎》没看过,看了你的介绍感觉值得一看,呵呵
在线评论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