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会员姓氏检索 :
                  游记
本栏所称的游记,主要指作者通过描写游历、旅游、游玩、游览、参观、访问、考察等旅行见闻,来记事、抒情、说理的散文。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惜若
主编寄语:散文是融汇了作者真诚个性及深层人生意蕴的文学样式,表达方式自由洒脱,其本质特性是形散神凝。
本版顾问:
                  本版精品文章
                  文章信息
当前位置:  散文日记  >>  游记
河北大山记行(——出队“歪嘴砬子”)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访问量:691        作者:故乡的星空        发布:故乡的星空        首发时间:2013-05-23 14:23:01
关键词:中国诗赋网
编语:
 

河北大山记行

——出队“歪嘴砬子”

                                  

春上枝头花怒放。

山满翠,连绵如浪。

谷崖岩壁又相联,疑无路,心飘荡。

                  

登越附攀豪气壮

高远眺,辽源宽广。

峰峦环顾拥轻波,坝横卧,涛悲怆。

——题记

                          

在我的出队经历中,还从来没有如此的纠结与犹豫。周五夜行小市对我体能的消耗非常大,睡眠严重不足,双脚又打了泡;最主要的,歪嘴砬子也是一条强度较大的驴行路线。

一日的锻炼与忙碌,一夜的行走,再加一上午的录像任务,一个半小时的睡眠缓解。不过我还没到真正的极限,以我往日较好的恢复能力来看,相信经过几个小时的睡眠和调整,完全可以恢复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体能。

经过衡量和计算,觉得我可以支撑,只是需要在出队过程中保持平缓的节奏。

零时二十分上床睡眠,五时三十分起床,然后做简单的出队准备。为了保证持续的体能,早餐必不可少;为了防止晕车,眩晕停片吃得也非常及时。

六时五十分,我提前到达集结地。这毕竟是我首次参与“本溪探路者”户外群的包车出行,提前认识队员对出队全程有好处。

七时零五分,大巴车启动,赶往目的地。

感觉了一下自己的状态,经过一夜的恢复和精心的准备,我的感觉还算不错。

                            

〖一〗

                    

由于缺少主持人一类的队员,大家在车上显得很沉闷。全程中,我差不多全和同座的漫步人生闲聊。

大约八时三十分,我们抵达目的地,在做了简单的准备之后,开始沿山路徒步。

我所认识的驴友中,强者差不多全集中在“本溪探路者”户外群内。虽然这次出队很多强手并未随队出行,但仍然有好几个强者存在。在刚开始的较短的山路缓坡行进中,大家都在适应;不了解内情的人,并看不出哪些人更强。只是,一进入到满是植被的较陡山坡,强者与后面的队员就迅速的拉开了距离。

我脚上的泡虽然做了处理,但仍然很疼痛,也不敢发力。双腿的相关部位也一直酸痛着,对运动有很大的干扰。好在底子还行,依然跟得上最前面的队员。当然,相对来看,前面队员的速度虽然很快,但与他们自身实力相对比,也并没有用最快的速度前进。

爬坡虽然是最能拉开队员之间距离的地段。不过我们前面的队员并不想和后面拉开得过远,毕竟我们不能准确识别路径,走起来显得底气不足。

二十分钟后,最前面的队员只剩下纸片、路漫期远、萧峰和我。周五参与夜行的感恩快乐可能消耗过大,并没有跟得上;水哥则需要照应全队,也没有及时跟上。

我观察了一下,纸片和路漫期明显未尽全力,只是为了维持一个完整的小组状态。周五的夜行对萧峰同样消耗很大,只是并未严重到影响今天状态的地步。

说实话,我也未尽全力;当然,为了保证双脚的伤患不加重,也不敢用尽全力。总体感觉,从两个脚板传来的轻微阵痛说明,我依然受到周五夜行过度消耗的影响。从另一外角度看,我还显得很嫩,并不是那种常年奔波的类型。

九时二十分左右,我们第一组四名队员成功登上第一个山峰,并开始做简单的休整,以等待后面的大队。

五分钟之内,体能优势相对明显的蓝色天空、后塔、山峰和欲望等到人也先后到达第一个休整点。

十几分钟之后,包括感恩快乐、三十七度、漫步人生、水哥等体能出色的队员也开始陆陆续续抵达(这是我们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相遇)。

早已经等得心焦的纸片和路漫期远已经没有耐心和后面的全队聚齐。在和水哥打了招呼之后,我们先导小组再次前行,沿山脊穿行,直奔目的地——歪嘴砬子。

行进不久,距离再次拉开。我们四人小组依旧处在最前面,后面依稀有着蓝色天空、欲望、后塔和山峰等队友的影子。这个状况也没能维持多久,在攀爬上一座悬崖后,我们四人便彻底的孤立了。

我担心处在后队的欲望等队员迷失路径,便放慢脚步,同时呼喊联络。很可惜,后面队员没有任何信息反馈过来。这说明我们四人已经与后面的队员拉开了相当远的距离。

在呼喊与拍照的简单动作里,我便与前面三人拉开了一定的距离。这个距离刚超过三十米,我便无法认清前面的人影了。原来我们前面四人选择的都是军用迷彩装,只要拉开一定的距离,便无法寻找。我只好加快步伐,以免孤立。在植被如此密集的山林里,和队友失去联络,又不识路径,是很危险的。

跟上队伍没多久,我们四人冲上了一个缓坡,并选择在坡顶做短暂休整,以汇合跟在我们后面的几名队员。

七八分钟之后,蓝色天空、欲望、后塔和山峰先后和我们汇合。汇合后,我们彼此间做了简单的了解,因为在后面的行程中,我们很可能会成为一个临时小组,共同完成全部的行程。

休整之后,我们又一次前行,不久又很快分散。纸片和路漫期远一直在前面领路,我和萧峰亦步亦趋,另外四人则甩在后面。刚开始,我还能听到从欲望和蓝色天空的数码音箱中发出的音乐,后来渐渐消失。

后面的山脊路相对险一些,不时碰到断崖。这时在山脊上,由于植被茂盛,又不是最高峰,根本看不到前方的山势。走过这条路线的如路漫期远等能稍好一些,内心不会有什么干扰。我是没走过的,又看不到头,也只能默默跟随在后面,以免迷路。

我们在一个山脊的尽头转向左侧,下了一个陡坡,然后停下,研究如何进行后面的行程。很显然,等待后面的大队是不现实的,也等不起,最多是汇集跟在我们后面的几名队员。再往前走,我们全都不认识准确路径,多说有一个大致的方向。研究之后,我们一面有意放慢了脚步,以防止后面队友在转弯处迷向;一面向着大致方向继续沿山脊行走。

又过了七八分钟,蓝色天空和后塔远远跟来。我们才稍微放开脚步。不久,眼前豁然开朗,一串秀丽青山出现在眼前;而前面的山脊路段变成了一线立陡断崖。

这一路山脊断崖并不难翻跃,却需要我们极度小心,因为狭窄的崖脊两侧均是深渊。由于植被茂盛,看不出深浅。

为了等待后面的几位队员,我们前面四人破天荒第一次聚到一起照相(纸片和路漫期远很少照相,大部分出行都片影皆无)。后面的后塔和蓝色天空追上来后,我又做了更多的停留,帮助他们照相,直到欲望和山峰出现,我才转身前行。

此时前面三人已经和我拉开了有百十米的距离,如果不是山崖上植被较少,我估计根本看不到他们了。

虽然拉开了一些距离,我并不急着追赶。因为攀爬山崖和走崖脊小路非常危险,我必须经过仔细观察和精确计算才行,任何失误都是致命的。

后面的后塔和蓝色天空同样明白这个道理,和我的距离也在逐渐的拉开。

大约经过了二十几分钟,我克服了这一连串的山崖和崖脊小路,并和前面的三人汇合。汇合后,我们的速度略缓(等待后面的几位队员),继续沿陡坡向上攀爬;不久,后面的蓝色天空、后塔、欲望和山峰先后追至。等我们攀上高峰之后,眼前又是一亮。远近山峦河流尽收眼底。原来我们已经成功登上了一千零三十余米的最高峰,这便是我们本次出队的终点为——歪嘴砬子。

                        

〖二〗

                    

最高峰顶的面积狭小,植被又很茂密,感觉到我们八人在上面都难以施展。最高峰前面是深渊,无路可去,对面一座耸立山峰与这里相对而望,面向我们这一面同样是悬崖峭壁。根据对面山峰悬崖判断,我们这里想来也是如此。

聚集在峰顶的几人也有不同内心。路漫期远和纸片沿山崖边缘观测,计算爬下或者绕过悬崖的可行性;蓝色天空和后塔则时而近瞻,时而远眺,边欣赏美景,边找机会拍摄;欲望和山峰刚刚攀上峰顶,边喘息边环顾,估计是以恢复体能为主。我和萧峰算是没有主见的,反正不准备冒险爬下悬崖,绕行或许可以考虑。

一时无着的情况下,我也开始用相机拍摄美景。

对面,一座座秀丽山峰远近相连,如同一串明珠熠熠闪烁。

右侧是一片群山环抱下的辽阔地域,内含别致山城和如镜如玉一般的观音阁水库。一条如龙巨坝横卧,将水库山城隔离。大坝左面远远河流如线,蜿蜒汇集,末端忽然膨胀,成就水库整体;面积庞大到成为山城小市的主体。大坝右面宽阔晶莹忽然急速收缩成一线,纤细,比大坝左面远远汇集来的河流还要纤细,且短小,最后消逝。整个了阔地域又笼罩在微微薄雾中,给人以一种如梦似幻般的感觉。说是仙境却有无比真实;说是现实却有缥缈朦胧。

左侧为延续的山脉走势形成的一道道山沟,又在山脉尽头汇聚中,突现一处处乡村小镇;在小镇的之中,又好似有河流存在。此时为干涸季节,便无水;如果雨季,想必也是碧波流逝。

回望后面,是我们来时的连绵群山。

季节好像给我们开着玩笑,春秋两季变得无比短小,我们还没来得及对春暖花开有所感受,便匆忙由冬季倏忽至炎热的夏季。虽然我们的衣衫已经很单薄了,只是在这样的季节与剧烈的运动中,个个变得汗流浃背了。

众览连绵的群山,全是一望苍翠青碧,偶尔闪现的山崖峭壁也隐匿着所有凶恶憎狞。

这与我上周走的医巫闾山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在医巫闾山,也有队友找寻采摘野菜,却无甚收获,甚至怀疑人比菜还要多。而我们这一路上,识得野菜的如纸片等队友,仅是一路奔走一路了随意采摘,却依然收获颇丰。由此可见,我们本溪确为一块难得的富有宝地。

观赏间,猛听得雷声隐隐传来,天地间忽而显得阴暗。抬头一望,便见远天滚滚雨云遮蔽了原本明媚的艳阳,为天地间披上了一层沉甸甸的色彩。

我们几人各有所想,拍照自然少不了。却因此而忽略了最重要的一个问题,这山上应当有高度石碑的。我们竟无人想起去找寻,也因此错失于标准碑处留影的机会。

我们在峰顶仅停留了几分钟,在确定无法爬下悬崖的情况下,循左侧一处陡坡借助树木下行。下行几十米之后,再次向右上折返。

为了防止后面的队员走冤枉路,我们采用二至三人的小组前行探路的方式。非常幸运,我们选择了一条正确的路线。没有见到前导小组返回,我们后面的队员开始跟在后面沿陡坡上行。

我准备加快速度,赶上先导小组,却不料,双脚传来一阵钻心的疼痛。原来坡度过陡,双脚上的水泡外皮正在一点点的从肉上撕离。我立即放慢速度,再不敢在脚上加力了。

放慢了速度之后,我的感觉好多了。其实我现在状态一直没有恢复到最佳,疲劳一直都在,双腿酸痛和伤痛一直干扰着我。最糟糕的是胸肋伤痛的影响下,我一直不敢做最深度的呼吸;而且在前面的登山时的攀爬中,我一直借助双臂的力量,已经牵扯了伤处。只是我一直很专注,没有注意到罢了。

我们很快就绕过了悬崖。绕过悬崖之后方才发现,刚才的陡峭悬崖并不是很高大。

绕过了悬崖,我们并不肯停留,依然循路攀爬对面的悬崖,以登上对面的山峰。

这后面的山路极险,要注意力高度集中才可以。我们每名队员的速度都慢了下来,只是因为个人能力都很强,并不需要彼此之间的帮助与配合。这样不存在牵绊的情况下,整体推进速度实际并不慢。等到攀爬上对面的山峰远望,却发现根本没刚才最高峰那样的美妙了。

此时已经近午,大家的体能消耗殆尽,便不再攀爬,而是选择一处安静的地方午餐,然后再跨过最后那两座山峰。

要找到一处恰当的午餐地点谈何容易,我们一直找不到平坦之处,甚至大一些的地方都没有。最后不得不又攀爬了很久,最后在一处小山脊处找到一个勉强可以坐下几个人的“大”地方。

由于环境的限制,我们八人不得不一字排开的分三处地方午餐。好在我们的准备比较充分,支起两套炊具做饭。内容算不上丰盛,吃起来却很温暖。因为时间比较充裕,饭后我又为大家煮了点咖啡。

经过充分的休息,我们差不多全都恢复了,只是饭后会有一段时间的懒惰期。

这时纸片和路漫期远的状态还好,其他人正在恢复中;原本萧峰的体能很好,只是和我一样,经过了小市的夜行,体能处于低潮,而且腿上的伤已经开始肿胀。所以再次起步后,我们保持着较低的速度。等过了那段懒惰期,我们才开始加快速度。

后面的两座山峰依然险峻难行,攀爬起来颇费力气,只是难不住我们这些人。因为不是最高峰,山上景色也确实不如最高峰更迷人。等跨过了后面的山峰之后,我们面前再无可供挑战之处,而且时间过午;看着天气,颇有下雨的迹象。我们便决定循路下山回返了……

下山路的选择很难,识路的蓝色天空和路漫期远的意见相左,彼此间便受到干扰。纸片因为我平时较稳,便问我的主意。我因为不识路线,当然不能有好主意,只有三缄其口。

从内心感觉来说,其实走哪里都无所谓。因为在最高峰处欣赏时就知道,左右均可下山找到出路,差别在于时间的长短和路的远近罢了。如果一定让我选择,我可能在不识路的情况下,选择水道下山。水向下流,尽头必为河谷,河谷两岸则是山村乡镇所在地。在不识路径的情况下,贸然选择山间穿行,最终结果不知会从哪里出山。可能一个简单的选择,下山处会相距很远。

彼此研究之下,最终我们还是选择顺左侧陡坡下行,因为按照大致方向的判断,我们大巴车的方位应当是在左侧山下。

                               

〖三〗

                       

确定方向之后,大家开始顺陡坡下行。我因为伤患的关系,放慢了节奏,跟在大家的后面慢慢下山。

胸肋撞伤对我的干扰非常严重,每当下陡坡时,都有微微的畏难情绪。这时也不会例外,大大减缓了我下山的速度。我并不想刻意的克服这种畏难,因为小心翼翼的下山对我的伤患有好处,也把危险性降到最低。

我们沿左侧陡坡下行不久,再次向后方折返,以拉近偏出的距离。在连续跨过两个山坡后,我们停下做简单的调整。

见到我的速度放缓,大家错以为我体能到达极限,纸片和欲望都希望替我承担背包重量。其实即使我空手走,也依然会是这个速度。放缓速度是为了防止脚伤加重和减轻伤痛,也是保护自我的一种方式。

见我表示不需要任何帮助,大家再次加快速度。很快欲望和山峰便给甩到后面不知去向。这时丢人是非常不利的,我们只得联系欲望,以免二人迷路。反复之下,终于联络上了,并等候二人和我们汇齐。又走不久,二人再次落后,这时我方才明白,原来二人体能已经达到极限,需要用慢速调整了。

我们向左后方折返大约几十分钟,最前面的纸片告诉我们“找到了路”。等我到了所谓的路上一看,哪里是路,分明是山水冲积成的水道。只是水道的底端必须是乡村,也算是找到了路。

很明显,这条水道是人迹罕至之所。常年积累的落叶厚至小腿,个别深处可及臀部。

这样的路并不好走,我们差不多是滑走下来的。落叶的底层常常隐藏有山石,踩到上面有一定危险,或者会扭伤脚踝,或者会刮伤腿脚皮肉。在有些较厚的落叶层下还隐有冬季未融的冰雪和湿冷的水迹。

为了克服这些不利因素,我并未完全依水道行进,而是依水道为纵线,以S型的方式,不断穿越水道。

一个不小心,我在一处陡坡处滑坐在地;落叶立即淹没至前胸。虽然没有摔到和扭、挫、刮伤,后臀却给冰凉的水迹浸透;如果不是自己的动作够敏捷和反应够快,估计整个后臀和后腿全会湿透。

无奈之下,我只得离开水道,沿水道右侧松软的陡坡下行。虽然给泥土灌满了鞋子,却少了滑倒的顾虑。

不久,欲望跟了上来。他比我还要惨,滑倒和浸湿的情况比我严重得多。

在水道的半山腰,我遇到了等在前面的纸片和萧峰。他们比我和欲望干爽多了。

我们四人离开水道,向右侧山坡上的灌木中穿行。结果遇到了大片的刺嫩芽树,我们一方面收获采摘刺嫩芽的喜悦,一方面忍受带刺灌木的袭击。

我们的好心情没有维持多久,就遇到了从山下赶来的看山村民。

这种被审视与被监督的感觉确实不爽,却也因为遇到了人而心情放松。这说明我们就要成功下山了……

好在那女性村民也并非恶人。攀谈之下方知,原来是看山的,目的就是看守望这漫山的刺嫩芽。其实这首批刺嫩芽已经采摘过了,第二批还要等些时日。女性村民对我们这少许的采摘也全然视而不见。当然,我们也不是不要面皮之人,采摘尝鲜便收手了。

这时我们完全处于带刺灌木之中。在这处处伤害的灌木中穿行是一种煎熬。既不能伤害宝贵的刺嫩芽树,又无法顺利绕行,不得不忍受一些刺嫩芽利刺的报复。最可气的是隐藏其中的一种低矮带刺灌木,对我们的伤害尤其严重。我因为小心翼翼,服装手套备得比较齐全,影响也不算很大。穿半袖和未带手套的欲望则遭了大难,遍体鳞伤的可能性虽然没有出现,刮刺的痛苦估计少不了了。

我们穿过了这片灌木,再次回到水道,才发现落叶已经完全消失,遍布水道的全是平平的巨石,个别石缝处已经有溪水汩汩流动。

我们四人沿水道下行,却未注意有水处的湿滑。等我发现不好要提醒别人时,萧峰那里早已和大地做了“亲密接触”。有了前车之鉴,我自然不会摔倒了,速度却变得更慢了,再加上因脚下变硬,脚因此痛苦不堪,我很快就与前面的纸片和萧峰拉开了距离。

我并不着急,反正我们八人最终要聚齐的,后面的蓝色天空等人还不看见影子。

过了水道便是一条相对宽阔的山路。我开始沿山路加快了速度,因为这时阴云已经很重了,估计雨很快就要下起来了。

到达一处房子处时,欲望和山峰干脆坐在那里开始休整,看来二人确实是疲惫不堪了。后面的路漫期远赶了过来,显得比较急躁。大约是担心全车的人等我们;因为根据路程判断,我们是走得最远的,归队也可能最晚。这样会引来全车其他队员们的反感。

我们后面的人加快速度,很快到达了河谷;并沿河谷下行,最后在一处小桥遇到了早在这里休整的纸片和萧峰。

这里是一处山水的源地,我们全队的饮水早已告罄。

我也因为中午做饭和煮咖啡消耗了过多的饭水。虽然得到欲望的支援,不过剩下的多半瓶水并不敢饮用,万一出现意外,还可用来救命。

这时见到了水源,便不再客气,将余水全部喝掉,又把身上的瓶壶全都灌满。

大家的情况和我差不多,每一个聚到这里的队员都开始补充饮水。

我们休整约十分钟的样子,然后开始沿河谷向下游徒步,找寻来接我们的大巴车。

这时下雨的迹象更加明显了,不仅阴云密布,雷声阵阵,还有少许雨滴掉落。我们开始加快脚步,八人的队伍很快就因体能情况的不同拉开了距离。纸片、萧峰、路漫期远和我的体能还可以,欲望和山峰的情况不太好。我真担心一场大雨之下,把我们这些人浇成落汤鸡。特别是处在最后的两人,受到的影响会更严重。

大约走了二十分钟的样子,我们非常幸运的在前面不远处遇到了来接我们的大巴车。原本以为我们会“跑偏”,而实际上,我们很好的完成了全部行程;并且在原有的基础上,探索出了新的道路。

等我们上了大巴车才知道,我们是回来最早的,其他队友根本见不到影子。

我们首批八名队员聚齐后,在车上车下闲逛与玩闹,等待其他的队友汇集。未几,雨便淅沥淅沥的下了起来。我们真的很幸运,完全没受到大雨的影响,估计其他的队友很难幸免。

半个小时左右,大巴车离开我们所在的城沟,去接其他的队友。

第二批队友在城沟的边缘处,已经受到了雨水侵袭,好在情况并不严重。后面陆陆续续归队的队友则没那么幸运,有人干脆淋得彻底精透。

十七时多,汇齐了全部队员的大巴车启动返程。在小市,扔下了两名来自小市的队员,然后一路飞驰,赶回本溪。

路上,雨越下越大;不过已经与我们没有任何关系了。我们已经赶在大雨来临之前,顺利结束了歪嘴砬子的出队活动。

                         

2013520下午

——故乡的星空于本溪

【收藏此页】    【关闭】    【本有评论 0   条】
文章评论
目 前 还 没 有 此 文 章 的 相 关 评 论 信 息 !
在线评论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