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会员姓氏检索 :
                  其它文论
本栏目所称的其它文论,主要指除版块道诗论和赋论内容以外的其它评论。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隔岸听箫
主编寄语:
本版顾问:
本版副主编:
本版编辑:
                  本版精品文章
                  文章信息
当前位置:  诗赋文论  >>  其它文论
墨石斋画说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访问量:1626        作者:翰海扬帆        发布:翰海扬帆        首发时间:2020-01-17 16:38:27
关键词:诗赋网
编语:
墨石斋画说 (十八篇) 序: 中国画博大精深,渊源流长,自立于世界绘画之林,自成体系,特色鲜明,是东方文化的重要标志符号之一。本人是国画业余爱好者,本篇是我自学中国画过程中的一些理论心得体会,记录编辑而成,不足之处在所难免,还请读者斧正。
墨石斋学画说 (十八篇)



一   道法篇


天地,起于道,造化,源于自然也。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而后三生万物。 一者何?太极也,太素,鸿蒙也,阴阳未判之先,故混沌而为一。 二者何?阴阳也,两仪,对立也,混沌为分,万物理法所居之两端也。 三者何,两仪负阴而抱阳,折而为中,冲气而为三。而万物万理万法于此生焉。 故鸿蒙判而生天地,天地和而生人。人者,道之所赋,自然之造化所成之也,故其心,其知,皆源于道,皆归于道。道运乎天地物人之间,我用而为心智之觉,之悟,之知。故人者,以道为心,与物为友,和而为三,则神妙能之事备,游于物而观于心,而复归于道也。是三才备而万事作,而画为其万一者也。 心者,神之本源也,万象映之,万理入之,万法出之,和则生气,气生力,力运腕,腕运指,指使笔,笔受墨,而万物生于手下,复归于自然也。 故万物秉以为理,我秉则以为法,故法理同源,本于道之两端,犹镜之于物,虚实相映。 太古无法,物顺其自然,各行其道而无惑。自人之生,万为有作,以意理相求,以人之神巧而造自然之所有,造自然之未有,故理,法生而巧妙形矣。 故以其客者观之,则天,地,物,质,形,势,力,之理也,必以动静,虚实,高低,大小,远近,向背,明暗,凸凹,藏露,疏密,曲直,斜正,长短,方圆,之二仪求之,而以三才中之,以度量之,以数秤之,则其理,其真,如镜之映物于心,无所匿。 故于其主而论之,则,心,手,气,韵,思,意,力,法也,必因其清浊,盈枯,静躁,强弱,多寡,厚薄,深浅,正邪,慎忽,专散,周缺,敏钝, 阔狭,奇正,巧拙,之二仪求之,以三才中之,以度量之,以数称之,则其法,其神,如水之动与疾风,无所止。 故于其客者而论之,大至天地,广原,峰峦,峻岭,江河,森林,湖海,日月,风雨,四季,晨昏,树木,花草,果蔬,飞鸟,走兽,游鱼,虫介,宫室,屋宇,楼阁,亭台,路,桥,车,船,以至器物,衣服,人物,男女,老幼,古今,中外。无不可以一二三得其理。尽其奥,而明于心。 于其主而论之,置笔,调砚,笔法,筋骨气肉,墨法,立意,布局,勾斫,皴擦,染点,敷彩,题款,无不可以一二三得其法,尽其妙,而彻于性。 故人生于道,物生于道,心亦生于道, 道生于自然。心游于物人之际,复于道,而全于自然矣。    

二     气韵篇

人之气韵,所受于赋质,质者所受于道,道者所受于天。天者,天然也,自然也,不待我,不待人而然也。 人之气韵,所受于识。识者,必自悟来,必自学来,必自思来,学而思,思而学,以理明之,以习畅之。有规矩,以实验,则知学之至,思之得。 人之气韵,所受于人,为人者,必身修,物齐,事泰,人和为准,而后依道,据于德,安于仁,游于艺。则浩然之气生,清逸之韵成。 故知其衣食住行,远近左右,皆道之所在。 人之所赋受,有质,学,人,之不同,其气韵之状自然千变万化,不一而足。 有质受而学不受者,而学受而人不受者。质识人俱得者,神韵自生焉,气韵自成焉。

 三 境物篇

有人可为而地不可为者,有地可为时不可为者,有时可为而我不可为者。有我可而物不备者,可则可,不可则不可。不可以不可为可,亦不可以可为不可,是知可矣。 故必天时地利人和我得物备,譬如五行相生,而后可至乎矣。 非其地,非其时,非我心,非其人,不可为。


四   立意篇 

立意者,意在笔先,定其主旨,审其寓义,辟如,定其中心,则取物,布景,布局,用笔,用墨,必以此围绕,一以贯之,则思过半矣。 或所讽咏,或所感叹,或所寄托,或所规劝,或景足悦目,或物足怡情,或人足记颂,或事足思省,或诗中有画, 或文中有景,或史中有迹,或传中有实。如此等等,举一反三,触旁类通,则意之堪立者,俯仰皆是,不可胜数者矣。 有画简而意深者,有画繁而意浅者。有画未尽而意己尽者,有画有尽而意无穷者。有笔尽意不尽者,有笔未尽而意已尽者。 画本无声,而观者得其意而移其情,动其思,此不言之教也。 

五  源流篇

源流者,生发之源泉。 观夫海湖之浩荡,溯流而上,途转千里,而必于高山溪泉,而究其原。 观夫树之参天,缘干而下,寻根而查,掘壤而视,必于根稍纤末,而查其本。 故书画肇始于古符划。初无笔墨,为刻痕迹。后有笔墨,而画于器物帛素纸张。初则简,后则繁,初则易,后则难。犹江河之由狭浅泉溪,融会万千,而至阔深浩荡。 树芽之由弱芽细根,生发无限,而至苍翠挺拔。 故宽其源者流长,深其根者叶茂。


六 形神篇

形者,目之视物而成象。 以理观之,则依于物之质,之状,之大小,之尺度,之光影,之颜色。 以法观之,则依于笔之轮廓,刚柔,轻重,疾徐,粗细,转折,中侧,则墨之浓淡,干湿,厚浅,黑白;色彩之清浊,生熟,多寡,深浅。 形者,本于时空物理,神者,本乎气韵悟思,形本乎客而神本乎主。形受于外而神生于内,主客内外相得,而形神具焉。 故神本乎形,而成之于思,如鸟之双翼,共振而一者致之。失于形者,则高韵妙思无所措笔。失于神者,徒事雕镂,而无生动自然之气。失于形者,犹可以格物研理,度量计算补之。 故内外主客理法兼顾,而形神俱得,而气韵自然生动。 故学者,敏而悟之,谨而思之,慎而行之,融会于理,贯通于心。则源流无塞,水到渠成。


 七  笔墨篇


笔墨,法之一体而两端。在形廓者为笔,在块面者为墨。 笔者,管、毫,墨者,水、颜。冲而和之,施之于纸素,为笔墨。 笔墨者如唇齿相依,不可分离。一笔下来,既是笔,又是墨,墨中有笔,笔中有墨。 笔者,物之形象轮廓纹理,墨者,物之向背明暗黑白。笔者以点线,墨者以块面。 故笔者常用笔锋,墨者常用笔身。 笔法者,执笔,运腕,用力,用势,行笔之间,必循以笔理,起止有节,顿挫行转有序,笔笔有理,划划是道,多一笔则赘,少一笔则不足。形简象真,划少意足。 笔法之妙,妙在在善用纸上空白,笔上之腕力。于虚实之间求神妙,与刚柔之间得逸韵。 墨法之妙,妙在善用缸中之清水,笔头之墨水。于浓淡之间求其生动。于枯润之间求其自然。 笔法为体,墨法,为用。故无墨法,笔法犹存,若无笔法,墨法何来。故先明笔法,后求墨法。 故墨分五彩,明暗之阶。墨分干湿,水度之异。 笔墨两融相成,茵蕴生矣,法理隐矣,气韵出矣。 有有笔无墨者,有墨无笔者。有笔无墨者白描也,有墨无笔者,没骨也。 有笔显墨微者,重其形而略其色。有墨显而笔微者,重其色而略其形。 惟有笔有墨者,其形色俱得矣。


八 时序篇


物之理不过阴阳。阴阳者,必以动静之序而形之。
故无动静者无阴阳,无阴阳者无动静,故阴阳之道,不可离与动与变。
一点之动,而虚实生。一划之动,而左右形,而上下现,先后序。无先后,而阴阳无以立之,事则无存。
非独此然,故知万为必以时则之序而存。
时则,求于先后之序,缓速之变,疾徐之节,往来之复,行止之间。而阴阳之道,万法于此备矣。


九 敷彩篇


彩者墨之分,墨者彩之合。 一体两端。 墨即是彩,彩即是墨。 彩法即是墨法,墨法即是彩法。 知墨而用彩自通。 古者以彩代墨,近世以墨代彩。彩墨之变,理法之变。 有墨主彩辅者。有彩主墨辅者,有笔隐彩焕,有笔显彩约者。有墨彩无笔者。有笔墨无彩者。是皆异名而同源者,简淡而不失绚丽,繁复而不失古雅。与墨相洽而不失其明净,与笔相约而不失韵致,得其法矣。

十传移篇


有自人传移,有自物传移。 传移者,先入之基,犹步之于跑,声之于唱。 必先根基牢固,而后生发创造。 传移于人,称之临摹,临摹者,得古法也得古意也。得古法而后变我法,立我法,精于一家,转益多家。 传移于物,称之写生,写生者,得造化生机,得生机而后得神韵,得自然。 彻乎一地,转乎多方。 故知传移者,妙理之津梁,万法之途径。  


 十 一 经营篇

为作品之先,立意之际,先作思虑谋划。匠心安排,布置周密,而后 六法,六要,八法遂行。 有心腹经营,有笔墨经营 。 心腹之经营,此渭心法。未动纸素,而运思于心。取何格调,用何形式,作何布局,笔法若何,墨法若何,起将何处,合在何处,何虚何实,孰宾孰主,取何景致,用何形势,用何皴法,用何墨彩,作何题款,用时若何,务必先成竹在胸,而后意定气华,神韵自生。 纸素之经营,即草稿样本。胸稿既成,局势初定,可先作一简略稿本,观其形,察其势,布白列黑,尽于目下,补其不足,去其有余,剪栽得当,比例恰当,详略适中。 必先惨淡经营,而后萧洒挥毫。方如水到而渠成,瓜熟而蒂落。自然也。


十二 题款篇


题名题字与署名,押印之谓。 款要与画相甫相成,相得益彰,而有画龙点之妙。 题款位置,因画之虚实形式,度量其位置,大小,长短,宽狭而定。 题款之书法,内容,当与画之内容,格调相一致。是则气象生辉,景义相成。 工细笔,以楷篆隶工整之笔题之。 意笔,以行,草放逸之笔题之。 要之,以神韵气象意境融会浑沦为宗,不可以拘求之于形迹之内。 其义,有书画名,有书画理,有书事由,有书感兴者,不一而足,要之以名字古雅,画理精彩,感兴高迈,寄意深远为准则。必先经营安排,不可率意下笔。 有画面精彩题之不力有损者,有画有微瑕而题之得宜而添美者。 押印,或于画角间隙,或于画名款下,大小错落,位置得当,则生倍觉古风雅韵生意盎然。 故题款者,关乎满幅,笔不可妄下,印不可轻押。 采句命体。可以采前人成句,也可以自造新句。必晶莹剔偷,空灵韵籍,可采可用, 而后为画境添光。 印章者,方圆大小,红白不同,字意万殊,各备周全,随时取用。



十三 通变篇

通变,借古开今,借人以变己。借昔之己变今之己。 以不变应万变,以万变应万变,不变者心,万变者法。 天变,地变,人变,法亦变。 通变,变前人之成法,变前人之不足。故 故三五曰,三十年一小变,五十年一大变,三百年一小 变,五百年一大变,三千年—小变,五千年一大变,其一犹若早夕之间。 观人之长处,变而补己之短处,观己过去之不足,变而成今日之进步。 先有所承后有所变。承之而愈周,变之而愈彻。变不足者蹈人前矩,变有余者立己门户。不知变者,路无所由。 小变者为小匠,大变者为大匠。故知出入大匠之门者,皆善通变者矣。


十四 师法篇 


师者,有师于造化,有师于人,有师于古,有师于今,有师于图画,有师于理论。 
师于造化,得其境,得其象,得其理,得其真,所谓心有丘整,胸有成竹者。移身于境,移情于物,移象于目,移理于心,所以心物相得,物我为一,而以道法相贯焉;有手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者,有搜尽奇峰打草稿者;此真知所以思造化者也。  师于人者,师其学识,师其传授,师其理法,师其立身。故能于彼此互为表理,互为支持,互为补益,互为源泉;所以传道授业,代相传承,而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冰生于水而寒于水,此真所以知师人者也。 
师于古者,所以师其源流,师其根本,师其肇始,师其通变,所以尽理尽性,详究原委,把握全局,执掌关键。 莫不广搜博览,眼追手摹,以得前人成法为要焉。 师古者,必以神通于千载之上,而以理遇于旦暮之际, 此真知所以师古者也。
  师于今者,师其创新,师其开拓,师其继承,师其发展。师其所以借古,所以开今,所以知来。能师今而知古,复缘古而知来, 此真知所以师今者。 
师于图画者,师其气韵,师其形神,师其笔墨,师其意趣。师其布置,师其经营,师其所以去塞发蒙,令我顿然而明,豁然而解处。师其所以醐醍醐灌顶,慧光照目,令我洞然而顿悟处。此真知所以师画者也。 
师于理论者,师其所以尽理,所以尽法,所以明心,所以见性,所以知古,所以知今,所以知中,所以知外,所以澄怀,所以观道,所以清纯之韵常得,所以浩然之气常存,此真知所以思理论者也。 
故究天人之际,察古今之变,明性理之分,彻物心之源,皆我之所以师者。 
故善者,不善者之师,不善者,善者之资,既得其师,复得其资,此真知所以师者矣。  


十五 四宝篇


四宝,笔墨纸砚。如旅者之车,渡者之船。舍此不可行也。
人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故非如其物者,不可为也。非不可为也,其为损于法也,非损于法,损于道。故两不相损,而理法存矣。
四宝之好坏,以身心目手验之为别,适意与不适耳。
笔墨之会于纸砚,不阻不滞,不乖不戾,得心应手,象如我心,成之,则恰如我意,或尽于我法,如此四宝,纵无名姓,我珍而用之。
反则,心手相戾,不畅不行,心手不应,象不随心。成之,则不如我意,则不尽吾法。如此四宝,纵然名贵,我去而不用。
为者,尽法也,尽法者,适意也。尽则可,不尽则不可。


十六  同源篇


书与画本肇一源,为一体之两端。
上古之初,初有形符,实是书画之共源。
创字之初,书画区别,然象形字与简笔画,实则书画为一体之渊源。
书者以点划结构为用笔墨立形用法之本,画者,以物形光影为用笔墨立形用法之本,非但工具无异,而执笔行笔诸法,亦大同小异,有举一反三,触旁类通之妙。
绘画写形本乎用线点,书法写形亦本乎用线点。
而其妙处,皆因气韵在胸,而以笔法之抑扬顿挫,墨法之酣畅淋漓,参以间架之疏密变化,章法之参差错落,虚实之黑白分布,意蕴之含蓄高远,形神之奇巧兼备,而并称溢美,相辅相成,对映成趣。
若以气韵,学识论,具以识见高广,品类脱俗,怀抱清旷,志向精纯,为要。
若以笔之理法论,则其笔力,笔势,笔理,笔序,自无不同。笔力则要刚柔并济,轻重得宜,气充力到,下笔则规度严密,森森然或如刀剑林立,或如春风拂柳,或如屈铁折股,或如春蚕吐丝,无不得心应手矣。
笔势则欲左先右,欲上先下,躲闪迎让,长短,曲直,参差错落,节奏起伏,渐顿变化,直如人舞蹈武功之态,歌咏弹奏之音,吴道之观舞剑而神,怀素 观飞鸟惊蛇而精,取其势也。
笔理,则其运腕,用锋,则其轻重,粗细,连断,提按,起止,使转折,衔接,开合。
笔序,则其孰先孰后,起承转合。
墨法,则俱以枯润干湿变化。
结构者,则布白,斜正,长短,大小,宾主。
布局,则虚实,黑白,聚散,比例。
书画各列八法于此,其异同于是详矣:
书: 气韵,意匠,经营,笔法, 墨法, 点画,结体,章法, 顺序。
画: 气韵,意匠, 经营,布局,笔法,墨法, 造型,用色, 顺序。
其不同者,书之主旨在意理,而以形载之,画之主旨在形象,而以意理蕴之。
其不同者,书以点画结构为形,画以物象结构为形。书以行列字距分布为章法,画以自然视界分布为章法。
其不同者,书之写形,以笔墨之法理为根,参以点画之形,而画之写形,则以物象之形为根本,而参以笔墨之法。故书法重在理,画法重在形。
其不同者,书以笔法为主,但一笔下去既是笔,亦是墨。画则笔墨并重,笔笔下去,自然笔是笔,墨是墨。
其不同者,书只黑白墨色,画则既能黑白水墨,又能五彩焕发,各尽其妙。
其不同者,书之墨少别浓淡,画之墨则以五墨浓淡分别以象五彩。
 


十七  赏鉴篇


赏其长短,鉴其真伪者。 故真赏者,当观之于理法之下,而求其气韵之间,复得之于意旨之上。 先观全幅,感其气势,味其韵致,先后辨其布局经营,察其法理渊源,究其作者原委,得其意思宗旨,而后论其是非矣。 以时代而论之,则愈古而愈珍,以其作者而论之,则愈品而愈珍;以其意旨而论,远且真为宜,以气韵论,得自然神韵为宜,以理法论,则诸法俱妙为宜。 故神品者,必至气韵理法,物心,意旨俱佳。妙品者,气质不逮,而理法,物心,意旨俱佳。能品者,气质不逮,意旨不远,而理法,物心,俱佳。逸品者,气韵意旨物心俱得,而理法有所不逮。 故神有失而逸,逸有失而妙,妙有失而能。

十八 心法歌

无极太极,泰初道生,
两仪振荡,四象推行。
三极变化,八卦周行。
万物因循,神妙以成。

天人返道,万法归宗。
居中守一,心与玄通。
明镜无埃,万象遂映。
灵府去障,斯理即通。

滌除玄鉴,谓之神明。
朴含真映,象观怀澄。
心与道一,巧机自生。
心与道离,求之难成。

芸芸万物,归根守静。
静动有常,而得其恒。
以一治万,万归一宗。
得于一者,无所不通。

【收藏此页】    【关闭】    【本有评论 0   条】
此文章已经被修改 38 次         最后一次的修改时间为:2020-12-11 17:17:42
文章评论
目 前 还 没 有 此 文 章 的 相 关 评 论 信 息 !
在线评论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