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会员姓氏检索 :
                  诗词集
本栏目所称的诗词集,主要指会员出版的以诗词作品为主的文学作品专集。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暂 无
主编寄语:朋友,欢迎关注本频道,还犹豫什么?请让你的键盘,借助你的才华,在这里倾诉你的心灵吧!
本版顾问:
本版副主编:
本版编辑:
                  本版精品文章
                  人气排行
                  文章信息
当前位置:  网络书馆  >>  诗词集
《苍茫九歌》
文章来源:        访问量:3115        作者:王鸣久        发布:Zgshifu        首发时间:2011-03-03 22:22:48
关键词:苍茫 九歌
编语:

产品类别:   诗词类
参考价格:   15
本站报价:   15

[作者简介] 王鸣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新诗三剑客”之一。男,汉族,1953年12月10日生。吉林梨树人,中共党员。1972年应征入伍,历任班长、排长、副指导员、新闻干事、宣传处副处长,武警部队某部纪检处处长,上校警衔。1972年开始发表作品。199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我是一片橄榄叶》、《东北角》、《东方小孩》、《宁静光芒》、《梦厦》、《青铜手》、《最后的执灯者》、《苍茫九歌》,长篇随笔《永恒的生命之光》,散文集《落鸟无痕》,小说集《蓝桥》等。《青铜手》、《蓝桥》分别获武警部队第一、二届武警文艺奖一等奖,《青铜手》还获全军第二届文艺新作品奖文学一等奖,《最后的执灯者》获第二届辽宁省文学奖诗歌奖。

《苍茫九歌》目录

让一种疼痛穿骨而来(代序)
落日·背影
哭泣的藏羚羊
高原菊与一只鸟
坐在纸里的灯
黄河九章
听桑卡弹筝
都市闻鸡
谁能幸免于罪
西藏之门

 

让一种疼痛穿骨而来(代序)

  诗人是这样的人:他以万事万物作背景,为自己的灵魂画像。
  好的诗里,站着一个人。
  譬如湘水边徘徊的屈子,银月下醉舞的李白,秋风里憔悴的杜甫,愁满黄花的李清照,以及弹剑悲歌的辛弃疾、谭嗣同和女侠秋瑾……他们在他们的千古华章里欢欣着,痛楚着,行走着,诉说着,那弥散在字里行间的体温和气息丝丝可辨,仿佛是相熟多年的长辈或老友,古老而生动地活在我们的精神边上。
  好诗是一个灵魂的全息摄影,它以文字的超清晰放映穿越时空。
  这是因为,诗是高度心灵化和个性化的产物。它是一个诗人人格气质、思想呼吸、精神血肉的独一性结晶,也是人生历程中喜怒哀乐、吟咏歌哭、音容笑貌的形象化展示,这就决定了,真正的诗,必然葆有真实、丰满、栩栩如生的生命特征,是一个可触可感,可亲可近,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心灵世界。
  诗人用诗把自己翻译成另一个生命。这个生命,或刚健博大些,或薄弱渺小些,或丰富饱满些,或干瘪单调些,或日月恒在些,或流星一闪些,全凭天与人的双向契合与共同造化。由得自己,也由不得自己。
  灵魂画廊的位置有限,它喜欢挂独一无二的人。
  被儒米道泉喂养了两千多年的中国人,忍受苦难的能力特别强,遗忘苦难的速度特别快。
  前者是惰性使然。
  后者是惯性使然。
  于是,在一部民族精神史里,就无法不活着诗人的身影,在苦难之中保持清晰的姿态和醒世的呼喊,在苦难之后保持深沉的反思和尖锐的追问。
  所谓千人诺诺,一士谔谔。
  诗人是最具痛感的人。
  思想的尊严,精神的高标,文字中的骨头和声音中的独有立场——真诗人用人格的卓然独立逆向而行,与千年的惰性和惯性作着艰苦的斗争,以期避免我们的民族一而再、再而三地变成神的奴才或兽的奴隶。
  苦难中的唤醒,尚容易些,而苦难后的遗忘,却常是顽症。
诗人总想为生命多开几扇窗子,但谁愿意在阳光灿烂的季节里,解剖伤痕,翻阅痛苦,捣腾那些陈年老账呢? 诗人不弃,必然当众孤独。
  大夜叩星,渡天无岸。
  已不在于能否拯救世界,而在于能否坚守自己。
  诗的堕落,向来来自两个方向,一是权力的“阉割”,一是物欲的“销蚀”。
  前者表现于骨头被抽走,后者表现于精血的耗散。
  被抽走了骨头的诗,了无阳刚之气,虫儿般呈软体状态。它缩起头来以示其卑,摇着尾巴以示其媚,常常虚张声势以示其堂皇与显赫,而华丽衣裳下,却是人的空洞。
这是诗的奴性化。依附性决定了人格的丧失和诗格的低下,这使它更类似皇宫大内的太监,主子生则其生,主子荣则其荣,主子一崩,它也便灰飞烟灭了。时间拒绝这些没阳气的东西,它是诗的羞耻。
  被耗散了精血的诗,则和诗的“无道德纵欲”有关。它蔑视信仰,漠视担当,忽视对文字的虔诚与敬畏,兽儿般被欲望所驱赶,忽而奔窜在市场主义的狩猎场中,忽而喘息在自我主义的沼泽地里。
  在苍白、琐碎、枯燥和飘浮中耗损着创造的机能,却沾沾自喜。
  在病态般的自恋里自狂自大,自我暴露,自我满足,却自以为是。
  在物欲泛滥里随波逐流,消弭着向善的动力,放弃了提升的使命,却浑然不觉。
  诗的物性化,比诗的被阉割更普适也更具快感,它少了惊心动魄痛心疾首而多了时尚气息甚至表演意味。
  然而,文学是一个民族的元气。诗有大道,则天行健;诗无大德,则人心浊。
  温柔的“销蚀”与惨烈的“阉割”,两种堕落一个结果,那便是阳气的丧失和精神的疲软。
  诗必孤独。在物质的眼睛豁然打开而各种感官空前解放的情势下,孤独已成为思想者的前提,并为空谷足音提供了苍茫独步的漫长时空。
  春花秋月是可以的,幽怨闲愁是可以的,轻歌曼舞是可以的,把意识、意念、意象等现代碎片放在语言的试管里搅拌出一些怪怪的情感流体也是可以的,然而,诗在孤独时却不清醒,不能孤而卓然,那便真是诗的悲哀了。
  从大太阳下看到不平,从满目繁华里看到堕落,从云水嬗变中看到丑恶和危机,我们唯一不可丧失的就是忧患之心和敏锐之气。
深情独具。有时,我们的诗必须像一粒子弹,以巨大的穿透力穿透千丈红尘,穿透混浊的灵魂与肉体,使自己的血液疼痛,也使世界的血液疼痛。
  诗的魅力来自诗人的精神魅力,诗人的精神魅力又往往来自诗人的人格魅力。诗人以人格顶天立地,他诗的灯盏,才可能有风雨不可熄、日月不可夺的璀璨光芒而高悬在永恒的深处。
  大人格是内在高贵和外在自然的统一,是正直深沉的人类关怀、宽厚博大的精神世界、真诚善良的情感特征和无私无畏的热血气质的有机整体。唯有禀赋了这样的大人格,诗人才能创造出惊天地,泣鬼神,传于耳,植于心,穿透千年时空而犹音色响亮的经典华章,才能书写出真诗、大诗和不死的诗来。
  当代诗坛,不乏才华才气,但寻之寥寥,普遍稀缺的是诗的大人格和这种大人格所产生的精神魅力。天不予造,地不予设,人人半斤八两,呼之奈何? 我们没有灵魂的高度,便也没有了精神的广度和思想的深度;我们缺乏终极式的大爱,我们也就缺乏大恨大痛和大的忧伤;我们过多注重于个体的冷暖得失、琐碎生活的情绪把玩,过多迷醉于语言的魔方变幻和小鼻子小眼睛的沾沾自喜,尤其在周遭的物质喧嚣中,我们惶惶然、茫茫然、愤愤然地丧失了应有的定力,已使心头放不下一张超然物上,宁静如针的纸笺,那么,还能指望我们的诗能有多大的感召力、感染力,又何谈永恒的精神魅力和艺术魅力呢? 诗人的大人格,就是置于中心岿然不动,置于边缘卓尔不群。它既在人群之中,又在人群之外。它是可遇不可求,还是可求不可遇,唯有待之以时间中的倾听和历史里的守候。但无论怎样,在一个空前变化的时代,伟大人格的缺位和精神魅力的失踪,都应是全体诗人的悲哀和羞愧。
           ——摘自长篇诗话《诗悬》

【收藏此页】    【关闭】    【本有评论 0   条】
文章评论
目 前 还 没 有 此 文 章 的 相 关 评 论 信 息 !
在线评论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