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会员姓氏检索 :
                  历代诗选
本栏所称的历代诗选,是指选转清朝以前的各朝代诗词散曲等作品,以供文友查阅、欣赏。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尤俊峰
主编寄语:续写国学经典,遍寻网络情缘。风花雪月惹人怜,静守心香一瓣!
本版顾问:
                  本版精品文章
                  文章信息
当前位置:  古风雅韵  >>  历代诗选
【屈原列传】
文章来源:        访问量:2434        作者:        发布:司马迁         首发时间:2009-03-20 09:15:00
关键词:
编语:

 

屈原贾生列传第二十四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正义屈、景、昭皆楚之族。王逸云:“楚王始都是,生子瑕,受屈为卿,因以为氏。”为楚怀王左徒。□正义盖今左右拾遗之类。博闻彊志,明於治乱,嫺◇集解史记音隐曰:“音闲”。於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索隐属音烛。草谓创制宪令之本也。汉书作“草具”,崔浩谓发始造端也。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正义王逸云上官靳尚。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索隐蚲,亦作“骚”。按:楚词“蚲”作“骚”,音素刀反。应劭云“离,遭也;骚,忧也”。又离骚序云“离,别也;骚,愁也”。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正义上七感反,下丁达反。惨,毒也。怛,痛也。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正义寒孟反。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正义诽,方畏反。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絜,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絜,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索隐上音浊,下音闹。汙泥○索隐上音乌故反,下音奴计反。之中,蝉蜕於浊秽,□正义蜕音税,去皮也,又他卧反。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集解徐广曰:“皭,疏净之貌。”○索隐皭音自若反。徐广云“疏净之貌”泥而不滓者也。○索隐泥亦音涅,滓亦音淄,又并如字。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正义言屈平之仕浊世,去其汙垢,在尘埃之外。推此志意,虽与日月争其光明,斯亦可矣。
    屈平既绌,其後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正义上足松反。惠王患之,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原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於丹、淅,○索隐二水名。谓於丹水之北,淅水之南。丹水、淅水皆县名,在弘农,所谓丹阳、淅。□正义丹阳,今枝江故城。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索隐屈,姓。匄,名,音盖也。遂取楚之汉中地。○索隐徐广曰:“楚怀王十六年,张仪来相;十七年,秦败屈匄。”□正义梁州。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於蓝田。魏闻之,袭楚至邓。○索隐按:此邓在汉水之北,故邓侯城也。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楚王曰:“不原得地,原得张仪而甘心焉。”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於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於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索隐按:张仪传无此语也。
    其後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眛。◇集解徐广曰:“二十八年败唐眛也。”□正义眛,莫葛反。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索隐按:楚世家昭睢有此言,盖二人同谏王,故彼此各随录之也。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柰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後,因留怀王,◇集解徐广曰:“三十年入秦”。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於秦而归葬。
    长子顷襄王立,○索隐名横。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睠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柰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人君无愚智贤不肖,○索隐此已下太史公伤怀王之不任贤,信谗而不能反国之论也。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於郑袖,外欺於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於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易曰:“井泄不食,◇集解向秀曰:“泄者,浚治去泥浊也。”○索隐向秀字子期,晋人,注易。为我心恻,◇集解张璠曰:“可为恻然,伤道未行也。”○索隐张璠亦晋人,注易也。可以汲。○索隐按:京房易章句言“我道可汲而用也”。王明,并受其福。”◇集解易象曰:“求王明受福也。”○索隐按:京房章句曰“上有明王,汲我道而用之,天下并受其福,故曰‘王明并受其福’也。”王之不明,岂足福哉!◇集解徐广曰:“一云‘不足福’。”□正义言楚王不明忠臣,岂足受福,故屈原怀沙自沈。
    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於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集解离骚序曰:“迁於江南”。
    屈原至於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索隐音甫。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集解离骚序曰:“三闾之职,掌王族三姓,曰昭、屈、景,序其谱属,率其贤良,以厉国士。”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於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索隐按:楚词作“滑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索隐按:楚词此“怀瑾握瑜”作“深思高举”也。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集解王逸曰:“己静絜。”受物之汶汶者乎!◇集解王逸曰:“蒙垢污。”○索隐汶汶者,音闵。汶汶犹昏暗也。宁赴常流○索隐常流犹长流也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索隐蠖音乌廓反。温蠖犹惛愤。楚词作“蒙世之尘埃哉”。
    乃作怀沙之赋。○索隐按:楚词九怀曰“怀沙砾以自沉”,此其义也。其辞曰:陶陶孟夏兮,草木莽莽。◇集解王逸曰:“陶陶,盛阳貌。莽莽,盛茂貌。”○索隐音姥。□正义莫古反。伤怀永哀兮,汩徂南土。◇集解王逸曰:“汩,行貌。”○索隐王师叔曰:“汩,行貌也。”方言曰:“谓疾行也。”眴兮窈窈,◇集解徐广曰:“眴,眩也。”○索隐眴音舜。徐氏云:“眴音眩。窈音乌鸟反。”孔静幽墨。◇集解王逸曰:“孔,甚也。墨,无声也。”□正义孔,甚。墨,无声。言江南山高泽深,视之眴;野甚清净,叹无人声。冤结纡轸兮,离愍之长鞠;◇集解王逸曰:“鞠,穷。纡,屈也。轸,痛也。愍,病也。”○索隐离湣。湣,病。鞠,穷。抚情效志兮,俯诎以自抑。
    刓方以为圜兮,常度未替;◇集解王逸曰:“刓,削;度,法;替,废也。言人刓削方木,欲以为圆,其常法度尚未废也。”○索隐刓音五官反。谓刻刳方木以为圆,其常法度尚未废。易初本由兮,君子所鄙。◇集解王逸曰:“由,道也。”□正义本,常也。鄙,耻也。言人遭世不道,变易初行,违离光道,君子所鄙。章画职墨兮,前度未改;◇集解王逸曰:“章,明也。度,法也。言工明於所画,念其绳墨,修前人之法,不易其道,则曲木直而恶木好。”索隐章,明也。画,计画也。楚词“职”作“志”。志,念也。馀如注所解。内直质重兮,大人所盛。◇集解王逸曰:“言人质性敦厚,心志正直,行无过失,则大人君子所盛美也。”巧匠不斫兮,孰察其揆正?玄文幽处兮,矇谓之不章;集解王逸曰:“玄,黑也。矇,盲者也。诗云‘矇瞍奏公’。章,明也。”离娄微睇兮,瞽以为无明。◇集解王逸曰:“离娄,古明视者也。瞽,盲也。”□正义睇,田帝反,眄也。变白而为黑兮,倒上以为下。○索隐音户。凤皇在笯兮,◇集解徐广曰:“笯,一作‘郊’。”骃案:王逸曰“笯,笼落也”。○索隐笯音奴,又女加反。徐云一作“郊”。按:笼落谓藤萝之相笼络。□正义应瑞图云:“黄帝问天老曰:‘凤鸟何如?’天老曰:‘鸿前而麟後,蛇颈而鱼尾,龙文而龟身,燕颣而鸡喙,首戴德,颈揭义,背负仁,心入信,翼俟顺,足履正,尾系武,小音金,大音鼓,延颈奋翼,五色备举。’”鸡雉翔舞。○索隐楚词“雉”作“鹜”。同糅玉石兮,一■而相量。◇集解王逸曰:“忠佞不异。”夫党人之鄙妒兮,羌不知吾所臧。◇集解王逸曰:“莫昭我之善意。”○索隐按:王师叔云“羌,楚人语辞”。言卿何为也。□正义羌音彊。
    任重载盛兮,陷滞而不济;◇集解王逸曰:“言己才力盛壮,可任用重载,而身陷没沈滞,不得成其本志也。”怀瑾握瑜兮,穷不得余所示。◇集解王逸曰:“示,语也。”邑犬群吠兮,吠所怪也;诽骏疑桀兮,固庸态也。◇集解王逸曰:“千人才为俊,一国高为桀也。庸,厮贱之人也。”○索隐按:尹文子云“千人曰俊,万人曰桀”。今乃诽俊疑杰,固是庸人之态也。文质疏内兮,众不知吾之异采;◇集解徐广曰:“异,一作‘奥’。”骃案:王逸曰“采,文采也”。材朴委积兮,莫知余之所有。重仁袭义兮,谨厚以为丰;◇集解王逸曰:“重,累也。袭,及也。”重华不可牾兮,◇集解王逸曰:“牾,逢也。”○索隐楚词“牾”作“⺮”,并吴故反。王师叔云“牾,逢也”。孰知余之从容!古固有不并兮,岂知其故也?○索隐楚词作“莫知其何故”。汤禹久远兮,邈不可慕也。惩违改忿兮,抑心而自彊;离湣而不迁兮,原志之有象。集解王逸曰:“象,法也。”进路北次兮,□正义北次将就。日昧昧其将暮;含忧虞哀兮,○索隐楚词作“舒忧娱哀”。娱音虞。娱者,乐也。限之以大故。◇集解王逸曰:“娱,乐也。大故谓死亡也。”
    乱曰:○索隐王师叔曰:“乱者,理也。所以发理辞指,撮总其要,而重理前意也。”浩浩沅、湘兮,○索隐二水名。按:地理志湘水出零陵阳海山,北入江。沅即湘之後流也。□正义说文云:“沅水出牂柯,东北流入江。湘水出零陵县阳海山,北入江。”按:二水皆经岳州而入大江也。分流汨兮。◇集解王逸:“汨,流也。”脩路幽拂兮,○索隐楚词作“幽蔽”也。道远忽兮。曾唫恆悲兮,永叹慨兮。世既莫吾知兮,人心不可谓兮。◇集解王逸曰:“谓犹说也。”○索隐楚词无“曾唫”已下二十一字。怀情抱质兮,独无匹兮。伯乐既殁兮,骥将焉程兮?◇集解王逸曰:“程,量也。”人生禀命兮,各有所错兮。◇集解王逸曰:“错,安也。”定心广志,馀何畏惧兮?○索隐楚词“馀”并作“余”。曾伤爰哀,永叹喟兮。◇集解王逸曰:“喟,息也。”世溷不吾知,心不可谓兮。知死不可让兮,原勿爱兮。明以告君子兮,吾将以为类兮。集解王逸曰:“类,法也。”□正义按:类,例也。以为忠臣不事乱君之例。
    於是怀石遂自汨罗以死。◇集解应劭曰:“汨水在罗,故曰汨罗也。”○索隐汨水在罗,故曰汨罗。地理志长沙有罗县,罗子之所徙。荆州记“罗县北带汨水”。汨音觅也。□正义故罗县城在岳州湘阴县东北六十里。春秋时罗子国,秦置长沙郡而为县也。按:县北有汨水及屈原庙。续齐谐记云:“屈原以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每於此日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汉建武中,长沙区回白日忽见一人,自称三闾大夫。谓回曰:‘闻君常见祭,甚善。但常年所遗,并为蛟龙所窃,今若有惠,可以练树叶塞上,以五色丝转缚之,此物蛟龙所惮。’回依其言。世人五月五日作粽,并带五色丝及练叶,皆汨罗之遗风。”
    屈原既死之後,楚有宋玉、唐勒、景差◇集解徐广曰:“或作‘庆’。”○索隐按:杨子法言及汉书古今人表皆作“景瑳”,今作“差”是字省耳。又按:徐、裴、邹三家皆无音,是读如字也。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其後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端午节简介】

 

 作者:秭归县文化旅游局  


发布时间:2006年5月11日 9时59分

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

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事实也正是这样的。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俗说屈原投江以后, 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一提到端午节,人们都会马上想到粽子。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前者是由于形状有棱角、内裹粘米而得名,后者顾名思义大概是用竹筒盛米煮成。端午节吃粽子,在魏晋时代已经很盛行。西晋周处《岳阳风土记》中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可见这种食品是在每年端午和夏至两个节日里食用。

粽子还是一种节日往来的礼品。到了唐宋时期,粽子已极为有名,市场上常有粽子卖。现在,我们过端午节仍然免不了要吃几只粽子。粽子有不少花样,有南北之别,东西之分。南方常用红枣、花生、咸肉等混在糯米中制成,也多见不杂别的食品,而去品味粽叶的清香的;北方多以枣、果脯等作为粽子的馅心。小小的粽子,似乎已经成了中国传统的象征,在人们心中占据着一定的位置。

 

【屈原故里每年都过三个端午节】

作者:秭归县残联 郑承志 


发布时间:2006年5月11日 9时57分

请安装Media player 内有歌曲欣赏

在神州大地,几乎处处都过端阳节。秭归作为屈原的故乡,过端阳节自然大有不同。

 五月日日闹端阳

 端阳又称“端午”,因时逢五月初五,故又称“重五”。秭归人过端阳,却不局限于五月初五这一天,几乎是整个农历五月一个月。《荆楚岁月时记》称“屈原以五月五日投汩罗江死”,《隋书·地理志》却说屈原死于五月十五日,两个日子,谁为准?秭归乡亲们不去硬性考定,却凭情感以为屈公在五月初五赴汩罗江,十五日才得报丧消息,二十五日得丧事结束,因此认定初五为“头端阳”、十五为“大端阳”、二十五为“末端阳”,成了一个月的“端阳节”。

 挂艾悬蒲磨雄黄

 悬吊艾束、昌蒲,砺磨雄黄调酒饮用是秭归人过端阳节必不可少的内容。

 艾,是一种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有直立的茎,叶羽状分裂,背面覆盖白色丝状绒毛,有香气,生于较潮湿的沟边、溪边,全株可以入药。割艾时一般在五月初五,待梗茎长到一尺多高时,连梗割田,分成半握粗细一小把,扎成一束,悬挂门框边上。若用以驱蚊、蝇,则长晒至梗叶蔫软,然后辫成艾辫,任其阴干备用。妇女和孩子喜欢用蚕茧和艾叶,作成虎形,谓之“艾虎”,戴在头上,用以驱瘟疫,避邪气。

 悬吊的菖蒲,是一种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叶扁平似剑,上尖下宽,带状叶脉,碧绿。根茎可作香料,亦可供药用,花、叶均有观赏价值。采来之后,分成小束,捆扎后吊于门框边,说是因此任何邪气鬼魅便不敢进门骚扰,故有“菖蒲剑,斩邪佞”之说。

 端午饮食,另有一项:碾磨调兑雄黄酒。上层兑酒饮用,中层兑酒涂沫儿童的头部(点额)、耳朵和胸部;下层用雄黄块压住加酒磨细后,洒到墙角、床下等背僻、阴暗、潮湿处,可以扫虫,避邪鬼。

 巧捏粽子酬端阳

 秭归人过端阳,少不得的食品就是粽子。

 捏粽子有很多技巧。一巧在取蓼叶要老嫩适度,宽容相宜;蓼叶取来,置阴湿处保鲜。二巧在捏粽子。制粽子时两叶交叉,置左手中松握如角杯,然后填充,填毕,用丝线缚扎如菱角状。握的松紧与填的疏密都与粽的成形有很大关系。三巧在缠粽与解粽,缠时要各方缠到,使叶不松,又要疏而不漏。手巧者,或一粽一缠,或二粽一连,或多粽一串,使这单一食品呈现多样性。解粽更需手巧,由结至头,细心解开,解一食一。若粗心浮气,生拉硬拽,则会叶破米散,满脸溅珠。

 粽子本为祭品,后成为端阳食品,现已成为一种熟食商品。一到端阳,大街小巷、小吃店里、大餐馆里都会有人包粽子。吃粽子的人更多,亲友之间也有以粽子作为节日礼品馈赠的。尤其是大街小吃摊点,买上一串,或为亲友送上几个,由孩子提着,跑跑跳跳,分明为节日的热闹、五月的风景增加了一个十分醒目的亮点。

 全年天天划龙舟

 秭归划龙舟与其它地方不同。一是要祭江,划龙船前所有队伍都要举行游江招魂仪式,向江中抛洒粽子,告慰屈原;二是赛法多,两舟赛、三舟赛、多舟赛、对江直划单边赛、来回赛、上下不渡江赛等等;三是历时长,初五划了十五划,二十五还要划一场。不止水上划,还扛旱龙舟在平坡上划,不单五月划,一年到头都有人划。在老县城,游客可以天天划龙舟,时时划龙舟。今年7月在秭归举行的“屈原杯”全国龙舟锦标赛,将秭归龙舟划向了神州大地。

 

【郭沫若与屈原的不解之缘】

作者:秭归县扶贫办  谭家斌


发布时间:2006年5月11日 9时56分

 请安装Media player  内有歌曲欣赏

“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个伟大的诗人要 推数屈原”。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历史学家和楚辞学家郭沫若,对屈原情有独钟,称“屈原不仅是一位热爱人民的诗人,同时也是一位有远大抱负的政治家”。屈原与郭沫若都是很有影响的作家、政治家,虽然相隔时代较远,但郭沫若始终如一地热爱屈原,崇尚屈原,学习屈原,研究屈原。郭沫若坚信地说:“我国的屈原,深信有一,不望有二”。

研究屈原的著述最多

纵观郭沫若的历史人物研究中,著述最多的是屈原研究。他自己曾说:“关于屈原的东西写得大概过多了一点”。郭沫若对屈原的研究始于20世纪三十年代。1926年,他参加北伐路过汩罗 时,赋《过汩罗江感怀》一诗凭吊屈原。1935年,身居异国的郭沫若写下一部长篇学术论著《屈原》,由开明书店出版发行。本书论述了屈原的作品和屈原的艺术思想。40年代是郭沫若研究屈原的鼎盛时期,连续发表出版了《革命诗人屈原》、《屈原考》、《屈原的艺术与思想》、《屈原时代》、《屈原:招魂·天问·九歌》、《屈原研究》、《屈原不会是弄臣》、《从诗人节说屈原是否是弄臣》、《屈原的幸与不幸》等论著。郭沫若认为,屈原的确是一位伟大诗人,在中国文学史上彻底创立了骚体。另外还创作了著名的戏剧《屈原》。50年代,郭沫若研究屈原的主要著作有《人民诗人屈原》、《评离骚的精神》、《评离骚以外的屈赋》、《屈原简述》、《屈原赋译及后记》等。认为屈原热爱祖国,坚持真理,固守正义,诗才卓越,感情充溢。得出屈原从“革命诗人”到“人民诗人”再到“伟大的爱国诗人”的论断。

捍卫屈原的思想最深

从古到今,对屈原其人、屈原作品、屈原评价等,可谓百家争鸣,异说纷纭,但郭沫若始终如一地捍卫屈原。针对一些异说,郭沫若广征博引,缜密考证,有理有据地进行反驳。一是批驳“屈原弄臣”说,论证了屈原的伟大人格;二是批驳“屈原思想的秘密”,肯定屈原是一位伟大的民族诗人;三是批驳“《楚辞》秦作”说;四是批驳“屈原没有这人”说;五是批驳“屈原作品刘安作”之说。

《屈原》史剧的影响最大

郭沫若在1942年的12日至11日,仅用10天时间,创作了气魄宏伟的五幕历史剧《屈原》。剧本完稿后,在国民党办的《中央日报》上连载发表。金山、白杨、张瑞芳等艺人日夜排练。42日,《新华日报》头版刊出别具一格的“空前”广告:“屈原明日在国泰公演:中华剧艺社空前贡献,郭沫若先生空前杰作,重庆话剧界空前演出,音乐与戏剧空前试验。”43日,重庆的“国泰”大戏院如临暴风骤雨,台上台下热血沸腾。连续公映了17天,产生了少有的轰动效应。演出期间,场场爆满,观众如潮水般涌入剧院,出现了万人空巷的局面。重庆各新闻媒体称“上座之佳,空前未有”,“堪称绝唱”。周恩来、董必武、柳亚子、黄炎培、田汉、茅盾等人观看后给予了高度评价。

对于屈原的感情最深

1978年,郭沫若因病在北京医院住院时,特别嘱咐夫人于立群将他的《屈原》剧本带到病榻前多次重阅,爱不释手。他对于立群说:“我风风雨雨几十年,是个即将就木的人了,我也要生得光荣,死得磊落”。在即将别世时,又一遍遍地低声咏诵屈原的《离骚》。他还让于立群代他记录了吟《离骚》后集原句构思的一副对联:“集芙蓉以为裳,又树蕙之百亩;帅云霓而来御,将往观乎四荒。”当年621日,郭沫若与世长辞,留下的这副集字联是他一生勤奋笔耕写作生涯的绝笔。可见郭沫若对屈原的挚爱之甚,崇拜之深。当今,在屈原的故乡秭归县尚留有郭沫若很多题字。196510月,当他得知秭归县要修缮屈原庙和屈原牌坊时,欣然挥笔,题写了“屈原庙”、“屈原故里”几个遒劲有力的大字。1977年,郭沫若虽然身体欠佳,病情日趋严重,但他得知秭归县修建屈原纪念馆时,仍抱病翰墨,题写了“屈原纪念馆“几个苍劲的大字。他还托夫人于立群为屈原诞生地秭归县乐平里题写了“读书洞”、“楚大夫屈原故里”等隽秀的隶体字。

 

【将屈原高贵人格薪火相传】

作者:北京大学教授 褚斌杰  


发布时间:2006年5月11日 9时54分


 

每当旧历五月端午,用竹叶、 苇叶包裹着的米粽,南国水乡划龙舟的鼓声,都令我再次记起一个古老的故事,那就是我国的“诗人之父”、伟大的爱国志士——诗人屈原的出现和他那永不泯灭的光辉事迹。

屈原的出现,在我国文化史上、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有人说“中国是诗的国度”,而屈原乃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出现的一颗诗国巨星。我国文学历史悠久,并有着丰富的优良传统,而诗人屈原正是人文主义、爱国主义,以及主张道德文章并重,人品与文品相统一的这些中国文学优良传统的缔造者和体现者。他还是我国诗骚传统中,“骚型”艺术的开创者和奠基人。古人称“屈平词赋悬日月”(李白),当代诗人称“蓝墨水的源头在汩罗”(余光中),这些赞誉实不为过。诗人屈原的巨大影响,实不仅在文坛,他也是最具有民族性、群众性的。纪念屈原的端午节的粽子、划龙船,两千年来已成为普遍的民风、民俗。这在我国以至世界上,还没有哪一个诗人、作家,享有这样普遍的敬仰和永久的悼念。

几年以前,我曾怀着朝圣的心情,到诗人的故乡秭归参加一次“屈会”,在朴素而庄严的屈子祠内,矗立着一尊由诗人家乡人们塑造的屈子雕像。他高冠巍峨,长铗陆离,面带沉思,低首前行。我仰视好久,不觉地想到:两千年过去了,而至今仍倍受敬仰的诗人,究竟为我们民族、为人类留下了什么样的精神财富,以至使后人如此地念念不忘呢?这,如前所述,我们可以从思想上、文化上、以及文学上谈出很多很多,但最主要的,我想还是他给我们带来了一种人格的榜样。诗人生当混浊不堪、国运岌岌可危的楚国怀襄之世,但他一生坚持理想,保持操守,崇尚高洁。他把公正高洁的品德,比做香花美草,把贪婪、偏私、嫉妒及经不住考验的变节者,比做荒秽和恶臭。他面对当时楚国朝野中追名逐利、物欲横流的污浊现实,说“忽驰骛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揭露朝廷那些群小是“凭不厌乎求索”,“各兴心而嫉妒”。他说“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他在遭受排挤,身罹迫害的境遇中,仍一心求美,一心向善,严持操守,好修不懈。正是体现在诗人身上的这种美的思想和健全、完整、高贵的人格,至今仍令我们无限感动,并使我们得到精神的升华和道德上的激励。

作为当代的文化人、古文化研究者,我想我们应该承担起做桥梁的任务。古文化无疑带有明显的地域性和隔代性,那么我们就要架起两座桥梁,一座是古今之桥,即把古代宝贵的精神财富,薪火相传给当代人、当代社会,有人说过“文化最终的沉淀是人格”(荣格),那么,我们就通过传递古文明,张扬屈原的伟大的人格,让社会群体可以增加一点高贵的因素;二是搭建一座使中华民族文化通向世界之桥,通过弘扬民族文化,宣传伟大诗人屈原的崇高思想境界,造成一种世界性的感动,使世界通过屈原了解中国,树立我们中华民族的高贵形象和尊严。

 

【屈原:三峡最古老的“移民”】 

作者:湖北日报 陈剑文 


发布时间:2006年5月11日 9时52分


    三峡以屈原为骄傲,纪念屈原的胜迹很多。外人一踏进秭归,就会与屈原“碰面”。
    最出名的古迹集中在3个地方。一是屈原诞生地乐平里,在屈原镇境内。据介绍,那里至今还保存在屈原庙、乐平里牌坊、屈原宅基,以及读书洞、照面井、玉米田等“三闾八景”及“屈原新八景”,风景秀丽,人文景观独特。二是屈原故里牌坊,位于原归州古城迎和门外,1884年建,为重檐木结构,颇有特色,其右侧并立“楚大夫屈原故里”、“汉昭君王嫱故里”。“屈原故里牌坊”是郭沫若1965年书写的。牌坊因在135米淹没线以下,已同归州古城一道被拆除了,有关部门正在规划复建。三是目前位于归州镇向家坪的屈原祠。至于以屈原及其文学作品命名的街道、村镇、地名、船名企业等,更是数不胜数。
    当地人称屈原又要搬家了,他将是峡江最古老的“移民”。他们指的是屈原祠。5月2日,我们十分虔诚的拜谒了将要动迁的屈原祠。
    一座屈原祠,承载一个民族千年的景仰和追思。据《秭归县志》介绍,公元820年,唐归州刺史首建屈原祠于归州城东屈沱。1080年,宋神宗封屈原为清烈公,归州百姓集资在屈沱建清烈公祠。1324年、1344年、1597年、1781年、1820年,元明清6任知州和一位湖北学政对其进行过7次大规模的维修。建国后的1963年和1965年,人民政府又进行过两次维修。葛洲坝水利工程兴建时,屈原首次“移民”,屈原祠迁建至现在的向家坪,并被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今天的人们都是从《离骚》、《九歌》等诗篇和司马迁的《史记》中认识屈原的。读那些作品的时候,记者脑海里出现两个屈原的形象:青年屈原博闻强记,聪颖超群。他峨冠博带,腰佩长剑,助楚王内举贤能,外御强秦,是一个有生气、有作为的政治家形象;自受权奸排挤而被楚王放逐,晚年屈原一夜白头,形单影只,浪迹江湖,破衣烂衫,披发行吟,为楚国的前途和命运忧心如焚。及至汩罗江畔,他已耗尽精血,瘦骨嶙峋,风吹欲倒,哪里还经受得起故国灭亡的打击。
    屈原祠里的屈原会是怎样的神情呢?
    进入院门,迎面耸立着17米的牌楼,气势逼人。牌楼盖琉璃瓦,三级屋角分别为鳌鱼、卷龙、草龙造型;牌楼正面中为天明堂,左右为二龙盘柱;牌枋和门匾分别题“孤忠流芳”和“光争日月”。工作人员介绍,屈原祠依山势而建,从下往上由牌楼、屈原铜像、纪念馆、屈原墓等四部分组成。
    在牌楼通往铜像草坪的石级中央,工作人员精心培育了篆体“求索”二字植物造型,体现屈原一生的精神状态。三峡大坝蓄水达到175米时,刚好淹到“索”字的末笔。爬上石级,屈原铜像就矗立在草坪中央鲜花丛中,有花岗岩基座,通高6.42米,须仰视。走近细细瞻仰,屈原好像迎风徐步,沉浸在深深思索中。瘦削的面庞,宽大的前额,突出的颧骨,深陷的眼窝,眉宇间透出深深的忧虑,他还是在为楚国的前途忧虑吗?见此情形,我们不自觉地屏声息步,生怕惊扰了他的思绪。
    穿过展览屈原生平事迹的纪念馆,后山坡便是屈原墓。墓门三层,青石盖瓦,墓门后为石穴,内中一巨型莲花台上置红漆楚棺,隔墙有小孔,供游人瞻仰。相传,屈原投江后,有神鱼将他的遗体驮回故乡,乡人具衣冠礼葬。但那只是寄托追思的传说,墓铭证实曰“实衣冠之冢,乡里父老之情”。
    在屈原祠东碑廊里,有《离骚》、《九歌》、《湘君》等作品碑刻,那些千古文字配上插图,再辅以充满美感的书法,更加熠熠生辉。在这个特殊的环境里吟诵熟悉的诗篇,记者再次为伟大的诗人感叹,他一生为之心忧、曾经强大的楚国终究未能逃脱山河破碎的结局,为秦所灭;他披发行吟的诗篇,却成就一个诗的国度,并被称之为楚辞,成为民族诗体文学的渊源而百世长存。
    从屈原祠出来,正遇橘农熊家中在为橘树施药。他是老归州的移民,在新县城茅坪买了房子,全家本来都搬走了。但他和老伴都舍不得屈原祠下暂时还淹不着的3亩橘园,便又搬回了果园小屋,养着一猫一狗百余只鸡,守护着果树,陪伴着屈原祠。他说:“屈原祠搬到哪里都可以,它是全国人民的,只要能纪念屈原就成。
    是的,屈原祠搬到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不能断了、忘了屈原精神的血脉。据介绍,文物部门已决定将屈原祠迁建到三峡大坝上游凤凰山。那真是一个好的选址,将来更多的人都能拜望中华民族的屈原,而伟大的屈原面对今人创造的高峡平湖壮观景象,也定会愁眉尽展,颌首称许。

 

【屈原简介】


发布时间:2006年5月11日 9时41分




 名人姓名:屈原
 出生年代:前339-前278
 名人职称: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名人国家:中国(战国末期)

相关介绍:

  屈原(前339?~前278?)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出身楚国贵族。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www.365zn.com上有更多资料]
生平   [www.365zn.com上有更多资料]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楚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   [www.365zn.com上有更多资料]
怀王十五年(前304),张仪由秦至楚,以重全收买靳尚、子兰、郑袖等人充当内奸,同时以“献商於之地六百里”诱骗怀王,致使齐楚断交。怀王受骗后恼羞成怒,两度向秦出兵,均遭惨败,于是屈原奉命出使齐国重修齐楚旧好。此间张仪又一次由秦至楚,进行瓦解齐楚联盟的活动,使齐楚联盟未能成功。怀王二十四年,秦楚黄棘之盟,楚国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   [www.365zn.com上有更多资料]
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怀王遂被秦扣留,最终客死秦国,楚襄王即位后继续实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楚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汩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屈原话剧介绍】

 

沫若以10天时间完成的5幕话剧剧作《屈原》于1942年4月由中华剧艺社在重庆国泰大剧院公演,陈鲤庭导演。此后曾在苏联和日本上演。1979年在日本第四次公演时,演出500余场。这部作品被公认为是郭沫若历史剧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

剧情:屈原给弟子宋玉讲自己的《桔颂》一诗,赞美桔树“独立不倚”、“至诚一片”的品格,告诫宋玉在这大波大澜的时代“生要生的光明,死要死得磊落”,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这实际也是屈原光明磊落、爱国爱民伟大襟怀的诗意概括和自我抒发。秦为破坏楚齐联盟派使者张仪游说楚王,诡称秦以商于六百里之地与楚,条件是楚齐绝交。左徒屈原识破秦国虎狼之心,从维护楚国独立和关东六国人民利益出发,力劝楚王坚持联齐抗秦。张仪阴谋受挫,转而与楚王宠姬南后勾结。南后郑袖是个狠毒自私的女人,楚王长子正在秦国作为人质,南后为了固宠便接受张仪奸计,以离间楚王与屈原关系,破坏楚齐联盟换取秦国对立稚子子兰为王位继承人的支持,二人共同设下宫廷“构陷”的阴谋。南后以帮助指导“九歌”为名,把屈原骗入宫廷,当面吹捧屈原:“文章又好,道德又高,又有才能,又有操守”,待见到楚王回宫时,便诈作头疼,倒入屈原怀中,反诬屈原调戏她。昏庸暴戾的楚王,不辨真伪,便以“淫乱宫廷”的罪名,免去屈原左徒官职逐出宫廷,并宣布和齐国绝交,同秦国修好。屈原悲愤满腔,告诫国王:“要多替楚国的老百姓设想,多替中国的老百姓设想”。痛斥南后:“你陷害了的不是我,是我们整个儿楚国呀!”“是我们整个儿的赤县神州呀!”屈原被贬,谣诼四起。无耻文人宋玉叛离屈原,投靠贵族集团。屈原愤而出走,路遇楚王、南后、张仪,情不可遏,痛骂张仪,怒责南后。楚王大怒,下令把屈原关进东皇太乙庙。侍女婵娟坚信屈原是纯洁和正义的,不为南后威逼和宋玉、子兰利诱所动,也被囚禁。屈原身陷囹圄,眼见祖国陆沉,一腔悲愤喷涌而出。他呼唤雷、电、风,“把这黑暗的宇宙,阴惨的宇宙,爆炸了吧,爆炸了吧!”他渴望雷电化作他胸中的长剑“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壮美的“雷电颂”把屈原光辉品格升华到最高峰。这时庙祝郑太卜受南后之命,以毒酒与屈原,婵娟和救她的卫士赶到,婵娟误饮毒酒代屈原而死。卫士刺杀郑太卜,焚庙。熊熊火光中,屈原展读《桔颂》,祭奠婵娟,并随卫士潜往汉北,和人民一起继续坚持斗争。


该剧气势磅礴,充满浪漫主义色彩,把屈原一生放在一天来表现,剧情紧张激烈,波澜起伏。风格刚健悲壮,酣畅淋漓。


赵丹曾主演过话剧《屈原》。


京剧有赵循伯据郭沫若话剧的改编本,奚啸伯在北京曾演出。


芳华越剧团于1954年5月22日首演了该剧的移植本,冯允庄编剧,司徒阳导演,尹桂芳饰屈原、徐天红饰张仪、许金彩饰南后、戴忠桂饰婵娟、尹瑞芳饰宋玉。1954年,该剧参加华东戏曲会演,婵娟改由戚雅仙扮演,剧中“诬陷”和“天问”两折已为越剧经典。


 

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屈原生平

 

作者:秭归县文化旅游局

 

    在距今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在楚国归(Kuí葵,通夔)乡乐平里(今湖北省秭归县屈原镇屈原村)一个名叫香炉坪的地方,诞生了一位伟大的人物,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爱国诗人屈原。
    屈原出身于楚国贵族。在他生活的年代,楚国已经有了700多年历史,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公元前11世纪周成王封楚子熊绎于丹阳,至周平王三十一年(公元前740年)楚武王熊通(一作熊达)僭号称王,大约300年。第二阶段从熊通称王那年至屈原诞生的楚宣王三十年(公元前340年),整整400年。屈原辅佐的楚怀王熊槐是楚国称王后,包括熊艰、熊员(yùn运)两代没有来得及称王便被取而代之的短命政权在内的第20代君王。怀王的父亲楚威王熊商建立的基业被誉为“霸王之资”,堪称楚国发展史上的鼎盛时期。到了怀王这一代,正经历着一个从盛到衰的痛苦过程。
    屈原从小就怀着振兴楚国的远大志向。他博学多才,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塾馆教育,饱览当时能够搜集到的诗书。青年时代走出三峡,步入楚宫,曾做过兰台宫文学侍臣。刘勰《文心雕龙?时序》说:“唯齐、楚两国,颇有文学。齐开庄衢之第,楚广兰台之宫┉┉屈平(原)联藻于日月,宋玉交彩于风云。”这说法大约是有根据的。屈原见闻广博,记忆力特别好,对时代风云变化了如指掌,而且擅长口才,很快成为楚国政坛引人注目的风云人物。
    楚怀王十一年,屈原由文学侍臣晋升为左徒。这职务相当高,仅次于楚国最高行政长官令尹,相当于后来的副宰相。这时候,屈原才22岁。他对内经常和怀王一起讨论国家大事,颁布政令;对外处理楚国与列国的外交事务,接待各路诸侯的来访。楚怀王非常信任他。当时的战国七雄形成东西两大阵营,即西边的秦国想吞并东边的六国,东边的六国联合起来抵御秦国的兼并。屈原审时度势,对内实行联齐抗秦、南北合纵的统一阵线,争取一个和平环境发展楚国,进而统一中国。就在这一年,屈原协助楚怀王邀请齐、韩、赵、魏等五国君王在楚国的郢都聚会,缔结了战国历史上第二次六国联盟,公推楚怀王为“纵约长”。楚怀王早年也曾有过一个革新楚国内政的《宪令》,屈原刚完成草稿,便被上官大夫靳尚发现,要将这部稿子夺去。屈原当然不肯给他。靳尚在职务上与屈原相等,论其品行和才干,却与屈原相距甚远,在怀王心目中的信任程度更差。他之所以敢于夺稿,有着复杂的背景和深刻的原因。
    屈原在楚国政坛的崛起,他的一系列政治主张的提出,在楚宫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老百姓拍手叫好,却引起了贵族势力的一片恐慌。因为屈原的政治主张特别是改革主张,跟楚国早年的改革家吴起有许多共同之处,对旧贵族势力显然不利,对楚国内部的亲秦派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这两股势力的代表人物是令尹子椒、现后郑袖、上官大夫靳尚和稍后的公子子兰。他们结成死党,在怀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用恶语中伤屈原。怀王虽然对屈原十分赏识,但他性格中的另一面却表现为孤傲自大,头脑简单,无一定主见。怀王经不起郑袖、靳尚一伙的挑唆,一气之下疏远了屈原,撤掉屈原左徒职务,任命他掌管王族三性事务,不让他参与国家大事。
    楚怀王十六年,秦相张仪入楚,用重金通过靳尚贿赂怀王宠妃郑袖,怂恿怀王断绝了与齐国的外交关系。楚、齐关系破裂,六国联盟瓦解。怀王受了张仪的欺骗,几次兴兵伐秦,都大败而回,只得再度起用屈原出使齐国,修复楚、齐关系。
    此后,在内外交困的情势下,楚国几乎成了秦国手中的玩物。秦国对楚国采取了又打又拉的两面手法,累次诱骗楚国上当,削弱了楚国的政治、军事实力。楚怀王三十年,秦国一面出兵攻打楚国,连取楚国八城;一面写信给楚怀王,约他去秦国武关与秦昭襄王会晤。这显然又是一个骗局。怀王一意孤行。怀王的小儿子子兰是个亲秦派,极力主张怀王西行。怀王一进武关便被秦国军队软禁起来,把他押到秦国首都咸阳,以番臣礼遇待他逼他割地便放他回去。怀王不堪凌辱,悄悄逃到赵国。害怕秦国的赵国不敢收留他,又被秦兵掳去,三年后死在秦国。太子熊横继位是为楚顷襄王,以其异母弟子兰为令尹。这时的楚国已是政治腐败,经济崩溃,兵无斗志,元气大伤。屈原在政治上累遭挫折,眼见亲秦派已经得势,趁着怀子棂柩运回郢都,举国默哀致祭的机会,拼死揭露了那批祸国殃民的亲秦派的罪行,遭到更沉重的打击。
    屈原被流放了,标志着他的政治生涯的结束。他一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为何“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呢?他百思不得其解。他把满腔愤怒化为诗歌。著《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作品20多篇,抒发了他热爱祖国、同情人民、向往光明、憎恨黑暗的炽热感情。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克楚国郢都,楚国君臣仓皇逃走。消息传到江南,长期在洞庭湖流域过着流放生活的屈原,深知楚国大势已去,他绝无回天之力,只好以身殉国,于当年五月初月怀石投汩罗江而死,终年62岁。
    屈原的一生是一个悲剧,一个爱国者的悲剧,一个改革家的悲剧,一个正义毁于邪恶的悲剧。纵观他的一生,作为一位政治家和改革家,他失败了。他的理想和事业永远为后人所惋惜。但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成功了。他忧国忧民、行廉志洁的人品被誉为后世楷模,他气魄宏伟、辞章瑰丽的作品堪称世界文学殿堂的精品,他创造的“楚辞”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与“诗经”并称“风骚”二体,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积极影响。近代学者梁启超首推屈原为“中国文学家的老祖宗”。郭沫若评价屈原是“伟大的爱国诗人”,一颗闪耀在“群星丽天的时代”,“尤其是有异彩的一等明星”。闻一多评价屈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有充分条件称为人民诗人的人”。《中国文学史》评价屈原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大百科全书?文学》评价屈原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开会,号召全世界人民纪念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其中一位便是中国的屈原。

【屈原】(约前339-约前278) 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名平,字原。屈氏为楚国羋姓的分支,与楚王同宗。屈氏所得姓的屈地,今难确指。据汉以后各家之说来推断,丹阳(今湖北秭归)即楚始封之地,故屈原故里当在此。屈原出生在历世都担任楚国显要职位的贵族家庭。他"博闻强记",熟悉政治情况,善于外交辞令。据《史记·屈原列传》所载,屈原曾得楚怀王信任,委以左徒的重任,对内"选为宪令",即主持国家政令起草、宣布,对外接待宾客,应对诸侯。但是当时楚国内外都有尖锐的斗争:内部,朝廷中佞臣充斥,贵族重臣为保持个人禄位而反对改革;外部,以怀王稚子子兰为首的贵族集团,外交上采取亲秦的投降政策。屈原力主改革,坚持联齐抗秦的路线。为群小包围的怀王昏庸懦怯,听信谗言,疏远乃致放逐屈原,以致内政腐败,外交失策,为秦所败,客死秦国。顷襄王继位,仍取妥协投降政策,在子兰谮毁下,把屈原流放江南。屈原在长篇流放生活中仍心忧国事,苦恋祖国,写下许多爱国忧民的诗篇,最后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有着渊博的学识、干练的才能和高贵的品质。他生活在激烈动荡的时代,怀抱使祖国独立富强的政治思想。他把"美政"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使楚国实现圣君贤相的唐虞三代之治,举贤授能,修明法度。他在左徒任上奔走驱驰,竭力实践自己的主张。为了这一政治理想,他努力培养了一批人才,奋不顾身地同群小作斗争。屈原的"美政"理想还建立在解决民生疾苦、致民于康乐的民本思想基础上,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进步思想。屈原的进步政治理想、爱国情怀和毕生奋斗精神,倾泻在他的诗作中,成为千古绝唱。屈原的作品,据刘向校定为25篇,即《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史记·屈原列传》载,还有《招魂》1篇。另有学者把《大招》也看作屈原所作。此外,也有人疑《九章》的若干篇、《远游》、《卜居》、《渔父》非屈原作。屈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个人独立创作的诗篇,对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对中国文学的优秀传统的形成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他对诗体的解放(从四言转为句法参差的骚体),对比兴手法的发展,对浪漫主义的形成,都有着重大的贡献。正如鲁迅所说,屈原的作品"逸响伟辞,卓绝一世"(《汉文学史纲》)。

【收藏此页】    【关闭】    【本有评论 0   条】
文章评论
目 前 还 没 有 此 文 章 的 相 关 评 论 信 息 !
在线评论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