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会员姓氏检索 :
                  散文
本栏所称的散文,是指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表达,不讲究韵律的现代散体文章、随笔等。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惜若
主编寄语:散文是融汇了作者真诚个性及深层人生意蕴的文学样式,表达方式自由洒脱,其本质特性是形散神凝。
本版顾问:
                  本版精品文章
                  文章信息
当前位置:  散文日记  >>  散文
爷爷的货郎人生
文章来源:2016.3.18        访问量:783        作者:绿染秋情        发布:绿染秋情        首发时间:2016-03-22 11:54:10
关键词:中国诗赋网
编语:
                                            爷爷的货郎人生        
     我的祖辈是跑关东来到东北的,老家是山东黄县的一个庄子。清朝同治年间,连年大旱,饿殍遍野,许多饥民靠野菜树皮充饥。野菜没了,树皮扒光了,人们无路可走。于是,曾祖父跟随村里人一起,加入了跑关东的行列。都是乡里乡亲的,一有什么事儿相互间好有个照应。听说,关东外的土是黑色的,土地肥,攥一把都能冒出油来,撒下种子秋天保准能丰收。俗话说“人勤地不懒”。只要肯劳动,老天爷是不会亏待你的。这就驱使着大量的关里人跑到关外来。就这样曾祖父一头挑着刚刚两岁的我爷爷,一头挑着仅有的家当,飘洋过海。许多人经不起路途的折腾和风浪的颠簸,最终被大海吞噬了。我家乘坐的那条船还算是幸运的。虽然被大风掀起的浪吹断了桅杆,吹破了帆,船在大海中漂泊着,颠簸着,游荡着,就像一只小瓢一会儿浪尖一会儿浪底,上上下下地漂浮,随波逐流,最终还是在西南风的驱使下刮到了大孤山(今丹东西南)一带上了岸。
     之后,乡亲们一边走一边乞讨,在从前来过的人引导下,到东边道(今丹东到通化一带)的木场给东家伐树抬木头,维持生计。有的进山去剜野菜,采蘑菇,挖棒槌(人参),也有的参加了打猎的队伍。许多年过去了,太爷(曾祖父)去世了。爷爷跟着太奶一边打工,一边辗转,和本家一起来到了铁岭东山,最后落户熊官屯。爷爷想:不能光靠本家长辈人接济照顾过日子。后来,爷爷经人指点做点儿小买卖,卖些生活用品,养家糊口。又经过一些年月,爷爷挑起了货郎担,拿起了货郎鼓,这一挑就是几十年。     
    
一根竹扁担,挑起两个货郎筐。那货郎筐我小时候还见过,三尺见方,有三层,上面有盖。筐是用竹子编的,外边涂有一层黑色桐油漆,既防水又耐磨。筐里分门别类地装着日用杂货。有针头线脑、顶针、烟袋锅、烟袋杆儿、烟袋嘴、胭粉、雪花膏、擦手油、火车头牌牙粉、痒痒耙、木梳、各式发卡、裤腿带、纽扣、纽襻、猪胰子(中国老式肥皂)、肥皂、香皂、启灯(火柴)、红白洋蜡、磕头了(红色小洋蜡)、香荷包、手镯、奶头嘴……不仅品种多而且样数全,光是线除了青(黑)、白、蓝三大色,还有红、粉、黄、绿、灰、紫、金、天蓝、豆绿、桔黄、橙红、绛紫、藕荷、水绿、蛋青、银白等各式各样颜色。线有粗细丝棉之分。针有大小粗细之别。纽扣有铜的、贝壳的、硬木的,也有用各色布条编制的。烟袋嘴有铜的、瓷的、玛瑙翡翠的、汉白玉的,翡翠烟嘴的花色又有白里透粉红的、青绿丝伴纹瑕的。真可谓家常日用品样样俱全,应有尽有。
     挑着货郎担走村串巷,一边吆喝,一边摇动手中的货郎鼓。爷爷用的货郎鼓是由两个小铜锣和一个小鼓串联着手柄组成的,铜锣和鼓的外侧有金属圈,其两侧栓有绳,绳头系着小木球,摇动手柄,小球左右撞击铜锣和小鼓。于是货郎鼓也就称作拨浪鼓了。随着手臂摇动的快慢急缓,发出清脆悦耳的响声。“当啷啷噔,当啷啷噔,噔噔”,好像奏起有节奏的打击乐。时而高昂,时而低缓,节奏优美的乐曲声,自然会引来无数人光顾。常常围上两三层人,个矮的常常插着人缝往里钻,个高的伸长手臂往筐里够。上至老太太下至小媳妇,你一言我一语,品评哪个东西好,我想买哪个,价钱真不贵,争相选购自己心爱的东西。
     铁岭、开原的山山水水几乎都被爷爷走个遍。不管路途多么遥远,山石土路多么崎岖,遇河或淌水或乘船,从不耽搁。春天风沙抽打,夏天日晒雨淋,秋天严霜冻手脚,冬天大雪冰封,都是日复一日,定时前往。人们已经熟悉了这位货郎的身影,执着,守信用。有时没有人们所要的货,下次就捎来。说下次捎来就捎来,不含糊。还可以赊账,等秋后有了钱再付。货郎鼓的响声一进村,人们早早就等候在那里了。爷爷常说,要做老实人,说老实话,货郎鼓一响就得讲信用。他说,做小生意,诚信最重要。我想,这就是爷爷做人原则吧。
     爷爷已经四十一二了。因为穷,又到处颠簸流浪,没有固定住处,娶不上年轻的媳妇。有那么一天,货郎鼓摇到开原西南一个叫三家子的屯子(今开原三家子镇)。村里人看这位货郎很老实,很诚恳,守信用,真的有人上前提亲保媒了。后来就和那个村的一位范姓姑娘成了婚。这就是我的奶奶。我的奶奶没有名字,只知道小名(乳名)叫小英子。这事大概发生在清朝末年,因为跟我讲过,那是刚刚跑完大鼻子(躲避日俄战争)不久的事。
     爷爷青壮年时期长期奔波于挑货郎担,直到老年才在铁岭北关北箭场安顿下来,有了自己的小院,算是真正有了自己的家。有了自己的儿女,也有了自己的孙辈。爷爷通过自己的汗水终于获得了成果,成了家,有了住处,不再漂泊余生了。
     爷爷到了老年有时还摆地摊卖货。还记得,我十来岁的时候,曾跟随爷爷到东大街天德亨绸布店门前左侧(今铁岭龙翔路西头福祥居饭店门前)摆地摊呢。
     我十来岁的时候,见过爷爷的货郎筐、货郎鼓,就摆正我家西屋的西墙边。爷爷已经离开我们69年了,对爷爷的印象十分深刻。爷爷的一生是挑货郎担的一生,是勤劳的一生。
                                  (原载《铁岭日报》)2016.3.18)
【收藏此页】    【关闭】    【本有评论 1   条】
文章评论
惜若 评论 (评论时间2016-03-23 22:33:24)  

爷爷的勤劳赢来了幸福的一大家!小时候也在货郎担上买过糖吃,很回味!

拜读了,问好,春安!

在线评论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