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会员姓氏检索 :
                  散文
本栏所称的散文,是指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表达,不讲究韵律的现代散体文章、随笔等。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惜若
主编寄语:散文是融汇了作者真诚个性及深层人生意蕴的文学样式,表达方式自由洒脱,其本质特性是形散神凝。
本版顾问:
                  本版精品文章
                  文章信息
当前位置:  散文日记  >>  散文
蓬渡风帆话今昔
文章来源:铁岭晚报2016.12.20        访问量:543        作者:绿染秋情        发布:绿染秋情        首发时间:2016-12-21 10:00:09
关键词:中国诗赋网
编语:
                                             蓬渡风帆话今昔            
      千百年来,辽河滋润着辽河两岸的肥田沃野,造福人民,有时也会疯狂咆哮,泛滥成灾。
      斗转星移。如今的马蓬沟变成什么样了?金秋时节,应周总理纪念馆原馆长魏涛之邀,去了趟马蓬沟。眼前的一切是杂草丛生,稀稀落落的树行和几个树墩子。十几米宽的辽河水在陡岸下静静地流淌着,你根本无法想象当年百舸争流的情景。只有一户人家,是自己在高岗上盖的瓦房,房山头还特意写着“蓬渡人家”四个红色大字,大概是怀念已经逝去多年的“蓬渡风帆”美丽景色吧。
      遥想当年,马蓬沟只不过是辽河岸边一个小小的村落。金代,辽河上就有了帆船运输。明代,在马蓬沟建了简易码头,南下营口,北上通江口,一天过往成千上万只帆船,帆起帆落,来来往往,络绎不绝,常常出现帆樯蔽日的情景,是多么壮观啊。无怪乎,明代大学士陈循在《蓬渡风帆》诗里吟咏道:“往来渡口船,风利乃得骋。遥遥数片帆,吹没远天影。”把她列为《铁岭八景》之一。
      马蓬沟的风光不仅壮美,受到人们赞颂。那时没有铁路,没有汽车,辽河水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东北的大豆高粱、米面粮油、豆饼木材、山珍野味、人参鹿茸、皮毛鲜货,需要南运;南方的丝绸洋货、水果沙塘、食盐瓷器、竹藤制品、桐油茶叶,需要北运。咸丰三年(1853),铁岭县令恺榕呈请盛京将军,开铁岭西马蓬沟码头河运。清政府议定开马蓬沟为正式码头。一时间马蓬沟成了南来北往货物的集散地,尤其清朝中、后期,是辽河运输最繁忙最兴旺的时期。马蓬沟有商店,杂货店,外来摊贩也不少,大小饭馆百余家。形成八条街道,两边是商店,顾客拥挤,有成百上千的人在此生活。码头南部还有造船厂、修船厂,每个厂占地十几亩。河边龙王庙前野戏台的二人转一唱就是一两个月。各种服务行业,如船行脚帮、船务管理、船捐局、盐捐局、河防营、水上警察、保镖局,一应俱全。
      马蓬沟全盛时期,带动了铁岭经济。1862年至1904年铁岭商业繁盛冠于全省。到1890年(光绪二十年)铁岭有四十家粮栈,八大船店,十多家麻绳店。各行商号、钱号、银庄、丝绸布店、大丝房、药房、大小买卖、杂货店、大车店、木匠铺、饭店,以及数不清的粮栈。生意兴隆,商贾云集,人烟辐辏,盛极—时。钱商聚集于关帝庙内,当铺聚集西门外,杂货商聚集北关财神庙(今十三小)附近,船店聚集于北关后宫,烧锅、油坊聚集于北关,工业产品聚集于祖越寺。早年县志上曾有“其繁盛程度已不亚于营口、长春等城市”的描述。
      马蓬沟码头大量吞吐百货,运销内蒙古、吉林。由马蓬沟运出的粮食直接运至天津、上海,与外国商人沟通有无。当时,铁岭的繁盛不亚于大连、营口、长春、哈尔滨,马蓬沟码头起了主要作用。沈阳几十万人口吃的粮食、食盐由铁岭运去。1853年(咸丰三年)到1895年(光绪二十年)为马蓬沟码头最兴盛时期。码头上日停船3000只,日输出粮近万石,合225万斤。1897年,由于沙俄修筑中东铁路,1900年铁岭铁路通车,货运逐渐由火车代替,1905年以后河运衰退,1929年帆船绝迹,马蓬沟码头翻去了历史的一页。
      那时,船夫们的生活怎样呢?用一句话说,“生活很艰难”。除了日晒雨淋,还有压在船夫头上的帮会,恶霸流氓。船夫拼命分得的份子钱,不够养活一家老小。春秋水凉,冰冷刺骨,卸货要在齐腰深的水里扛上岸。遇顶风逆水,船夫拉纤。手指粗的绳子二三十丈长,从船头拖到岸上。垫上木板挎在肩上,齐喊号子,向前拉。有时趴到地上,手脚并用。头上烈日晒,脚下荆棘扎,走一步不知流了多少血汗。冬天停运,纤夫无家可归;有的住进“花子房”。当年铁岭南门外、白塔东、东关都有“花子房”。光绪年间流传一首歌谣:
      “辽河水,长又长,千船万船运货粮。
        货满仓,粮满仓,船夫日夜饿肚肠。
        粮满仓,货满仓,船夫住的花子房。
        谁敢想娶妻抱儿郎?”
    这就是当年船夫生活的真实写照。
    浩浩乎辽北大地,巍巍乎“蓬渡风帆”。马蓬沟,业已翻过了她那光彩夺目的一页,她的名字或许会被后人遗忘,但历史是会记住她的,记住她那层层叠叠的帆影,记住她对铁岭经济发展的贡献,记住周总理是从马蓬沟上岸来到银冈书院的。
                                              (原载《铁岭晚报》2016.12.20 )
【收藏此页】    【关闭】    【本有评论 0   条】
文章评论
目 前 还 没 有 此 文 章 的 相 关 评 论 信 息 !
在线评论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