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会员姓氏检索 :
                  报告文学
本栏所称的报告文学,是指采取文学手段反映真人真事的新闻文体,包括人物和事件的速写、特写、文艺通讯等。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惜若
主编寄语:散文是融汇了作者真诚个性及深层人生意蕴的文学样式,表达方式自由洒脱,其本质特性是形散神凝。
本版顾问:
                  本版精品文章
                  文章信息
当前位置:  散文日记  >>  报告文学
中国“辞赋第一乡”创生记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访问量:836        作者:冷林熙        发布:冷林熙        首发时间:2013-07-19 06:48:24
关键词:中国诗赋网
编语:

                                                  中国辞赋第一 乡创生记        
                                                   冷林熙
                      ----选自中华辞赋家联合会常委辞赋专集          
     
       山水不言,可著诗书万卷;文化无形,却藏魔力千钧。天府蜀西,遍藏奇珍异宝;中川丘野,亦是人杰地灵,古名故土,先贤文脉源远流长,文化积淀广博悠深。既知春秋芳华长驻,扪心自问咋传承嘞? 余以此之记,作答自问。命笔当起于生之根基,长之故地;撰文须念,养我之家乡父老,教我之师长先辈。由是可自知,辞赋之人何以跋涉、探索;“辞赋之乡”怎样艰难创生也!      

       成都高新东区(原简阳)坛罐家乡,地处川中丘陵;与古蜀文化名城成都,仅一山之隔,阡陌紧连,唇齿相依,故尔深得蜀宗汉祖遗脉之神传;秉承“天府之国”人文之化育,而素来先业光烁,文明昌扬,人才汇聚。亘古灵地之间,既能指点江山,又善激扬文字,挥毫抒臆,笔铸华章,美文者不乏其人。然,鉴之种种原因,或疏于展示更张,荟萃发掘,而致成孤芳自赏,斗室玩味之类;或散失民间角落,悄然隐匿,无人问津;或环境逼迫,胎死腹中,不曾杀青面世,则遭厄运,无以传播继承等等。          
      不才生于坛罐乡两河村,贫困之家,世代缺书少文。两上初中,均因天灾人祸而无终夭折。所幸家有叔父冷开华,自幼苦读诗书,甚为发奋,忍饥挨饿,矢志不移,终至中专毕业,就职龙泉驿区。因其擅长写作,并于我等晚辈之读书学习都很是关心。每有上报文章、作品,则书寄于我,并现身说法,教之以写作、为文之技能、要领。而我先后所在之贾家、坛罐民中校内,又有恩师卿逢润、唐仕福等爱好文学之才,早年从事新闻,见多识广,才思锐敏,语文教学,潇洒自如,十分了得。天助我 等学生之辈尤鱼之有水,虎之添翼也!      
       尤其卿逢润老师,因其多年有感即发,常写诗文,而遭致文革抄家关押,批成“牛鬼蛇神”而“九死一生”。但于学生之影响教益,却反而有增无减,至今尤深。与我同班同学,西师大博导教授毛远明,77年仅凭此卿老师所教初中学历,即在当时之内江全地区以语文成绩第二名考进师范大学,便是最鲜明之例证。    
      而于本人,如斯各位师长,家校兼备,左右帮衬,身心示范,耳提面聆,亦岂不令我钝刀莽力,笨鸟先飞,与写作结下不解之缘,乃致大有须叟难离之情分欤!  
      斗转星移,荏苒光阴,弹指挥间,十年寒窗,几年农民,三十余年从党政,昏然过五旬。无须红头文件,一刀切下退二线;回首岁月蹉跎,可叹一事无成;不免心生遗憾,无颜家乡父老,有愧天地良心也!    
      紧接,又因天降横祸,身患癌症。生死关头,阴阳临界,更觉人生苦短,时日如金。恨晚尤须争分夺秒,知耻后勇而奋不顾身。报效家乡父老,奉献社会,当为今生最终之使命矣!     于是,家乡修桥补路,不忘捐资出力。回乡探亲养病,奋笔抒怀,寄情山水风貌,结集诗歌、散文,鼓呼开拓创新。然则久而久之,又感势单力薄,杯水车薪,叹自回天却乏力,前头新路,何以探索得觅寻耶! 迷盲之间,甚幸老天再显圣灵,助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    
      于成都养治期间,与早年坛罐民中校长赵克伦先生不期而遇,久别重逢。先生德才,早己深深领略,先生退而不休,蓉城家教,硕果累累,亦有耳闻。欣然加盟先生之家教写作,文来书往,情艺兼长,笔力日增,十年家教,起早贪黑,忘食废寝,自费著书,奖赠学生。不论同在成都,还是分身蜀京;两心、两笔“不曾一日闲过。”先生、学生、勉励、切磋、点评,日日通电话,书信亦频频。家教新书,五易其稿,十数余册,百炼千锤,卧薪尝胆,殚精竭虑,不惜衣带渐宽,鬓白身轻;终成捐赠家乡儿童、家长望梅止渴之学习佳品。克伦先生,年过古稀,一生奉献教育,且不懈诗文之笔耕。百卷书稿,上千诗作,苦心孤诣,碧血丹心。教学有良方,教子获大成,事业家庭皆优秀,飞声腾实,有口皆碑,名扬乡县市省。先生之功德,如星月照胸,激励我奋进不息;先生之诗文书卷,似甘泉入口,开启心脑,润泽胸襟;鞭策我不懈研读,勤炼勤写,苦中有乐,其乐无尽。读书写作,助我驱除病魔,体健如初,老当益壮更精神;写作读书,助我心志笔力双丰收,不断创新屡获殊荣。文章得首奖,老协评明星,区、市、省首家示范,新时代学习型家庭。先生之榜样,无不使我奉献家乡、社会而信心百倍,无怨无悔,永无止境也!          
      共先生之朝夕相处,耳濡目染,为文写作,更加顺心顺手,富于文采激情。当于长期写作实践之中洞见出,集诗歌散文优势之辞赋,千百年来“束之高阁,合者盖寡”,尤需发展、创新之时,是先生关于“厚积薄发”之多次提醒,使我在大量优秀传统辞赋之阅读中,确立了效学古蜀先贤司马相如,左思、苏轼,运用辞赋文化,助阵家乡建设发展之思路与决心。而当提笔赏试写作之时,先生《蹒跚集》之百千诗词,尤其那文彩飞扬,金相玉质之《都江行》、《任教》等精美佳作,则更加清晰地浮现眼前,而成为我最直接,最现实之范文、模本。古圣前贤,恩师先生,楷模在胸,典范于心,我之第一篇以家乡山水为题材,充满眷恋、赞叹深情而又不乏历史鉴诫道理之《高滩坝赋》,便于2002年秋正式诞生。以致07年克伦先生提出“打造中国辞赋之乡”倡仪之时,一再将此赋文作为这一宏大创想之发端、起始、标志与象征。    
      虽之,先生所言,并非不是事实。亦更展示,先生之高风亮节、美德品行。然而,令我之不安与愧疚之下,才专此记文加以说明之。综我上述之所言,前因后果,来龙去脉,以辞赋等文集形式反映、赞颂家乡风貌,远不止始于新世纪之初,也不仅仅是我个人之先知先行。家乡父老,师长,前辈,其思想、品行、精神。其诗文、作品,智慧等等;于我等之培养、支持,尤其如克伦先生大量诗词文章之启迪、铺垫,都无一不是这一构想、创思之基础、先导先例先声矣!      
     时至05年秋,先生将离蓉移居北京。为与当年乡友,师生会聚,共商以文抒怀,养怡身心,助阵家乡改革建设。先生提议,并为我六旬寿庆日夜奔忙,以致一再推迟进京程期。共间,先生与逢润、仕福、诚心、顺智、杨波等多位恩师,学友之深情致贺,更令我没齿难忘,成为于我不懈读书写作之终身动力。同时,恩师、学友们致贺诗文之优美辞章,绝妙技艺,又为我习作辞赋给予了极好之启示与导引。 当我仍在成都,选以川蜀之颇具示范性意义之题材,写下20余篇赋文,准备单独集成《蜀赋新篇》之时,克伦先生又高屋建瓴、审时度势,为配合家乡坛罐之新农村建设典型示范,及时提出以三卷辞赋新书,合力打造坛罐“辞赋之乡”的倡仪。并以电话方式牵头,串联仕福、勤昌、子培等师生、乡友,迅速写出近二十余篇辞赋,集成《坛罐赋歌》(第一集书稿,后改名《坛罐新乡赋》)。同时,远在北京的克伦先生,经过两年的多点选材,涵盖全国而收集撰写了230余篇赋文。此之《中华新赋》①又在他手中很快成形。拟于08奥运前,作为迎庆奥运,打造“中国辞赋第一乡”之盛大献礼。为近现代大型、大众辞赋新作新书之稀缺填补了空白。克伦先生在为辞赋,这古老而年轻的传统文化之创新发展,所作出之艰苦努力,真是难能可贵,无人企及也!    
       而今,家乡人民举旗务本,奋发有为,经济腾飞,事业升平,新人新事,春笋勃发,与日剧增;文化旅游,呼之欲出,葵藿相倾;佳美际遇,千载难逢,精神激励,赞颂文化,自当大用,应运而生。值此时节,更觉克伦先生之高瞻远瞩,打造“辞赋之乡”尤如春风化雨,水到渠成。为表达对先生之这一创想之无限感激,我几日里彻夜难眠,不能自己。在撰写出《坛罐乡赋》、《雄鹰赋》、《辞赋之乡创意策划方略》等等之间,又写下了“辞赋之乡楹 联集萃”:                                    
       其一,横批是:斗南一乡            
金宝坛罐,新村建设,典型示范,迎来天下宾客,福到川中丘野,催开文化旅游之花;            
古雅美文,神韵拓展,首例探索,请出庙堂书斋,喜进百姓人家,创建中国辞赋之乡。                
     
        其二,横批是:赋歌史话            

 效学川蜀贤圣,相如东坡,喋血汉宋,写下不朽名赋,光耀中华文明古国;        俾使坛罐师生,克伦林熙,呕心京蓉,创出无冕习作,续写华夏美文新篇。          
      诚然,提出口号、创想,写下辞赋书文,都仅仅是漫漫长途第一步。打造“中国辞赋之乡”还任重道远,而无异于登天探月,万里长征。但在先贤师长,家乡父老精神之鼓舞与感召之下,我等已抱定毕其一生精力之决心,誓让辞赋之花盛开家乡,“辞赋之乡”美梦成真。                                                                                                                                                                                                                              
                                                                2007年12月6日于蓉城锦江                                                                          
                                                                2019年1月20日重发有改动
                                     

【收藏此页】    【关闭】    【本有评论 2   条】
此文章已经被修改 4 次         最后一次的修改时间为:2019-01-21 16:45:12
文章评论
冷林熙 评论 (评论时间2013-07-19 17:19:38)  

啊!群岛先生高赞,令在下愧不敢当。先生赐玉鼓励,我则铭记于心。遥祝安好!

幸福群岛 评论 (评论时间2013-07-19 17:05:55)  
先生大才,学生有礼了!五郎站长曰:“会写诗者,是才子;能为赋者,是大家。”先生著作颇丰,让我等肃然起敬!
在线评论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