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会员姓氏检索 :
                  日记
本栏所称的日记,是指作者对某天发生与处理的事务或观察的东西写下来的记录,一般为能体现个人活动、思考或感觉的文字。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惜若
主编寄语:散文是融汇了作者真诚个性及深层人生意蕴的文学样式,表达方式自由洒脱,其本质特性是形散神凝。
本版顾问:
                  本版精品文章
                  文章信息
当前位置:  散文日记  >>  日记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访问量:1540        作者:冷林熙        发布:冷林熙        首发时间:2021-03-02 10:52:17
关键词:诗赋网
编语: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冷林熙)

             
---为恭庆党的百年华诞而汇报入党誓言之终身践行
                     世界大党百寿诞,恰似春雷惊地天。
                            入党誓言激襟怀,初心使命逐梦愿。
                            终身奋斗绘宏图,浴火淬炼成涅槃。
                            生命不息当奋蹄,一代老骥效春蚕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作为一个老三届初中毕业的回乡知青,在相继经过东灌水利工程锻炼和团区委,工商所局,县党校等单位党的培养,并积极申请,加入了党的组织。虽然,当时既无新党员预备期,也没举行宣誓仪式。但自从恢复入党宣誓程序。我便因自己所从的事党务政治工作和自身修为的需要,把入党誓词,牢牢铭记在心。以致常常尤饶心耳,警钟长鸣,受益匪浅。我不仅取得了所爱所喜的诗词文章的显著长进。先后荣获过《赵君陶简阳革命活动纪实》报告文学,全国党史文献二等奖。再暨评为四川电大优秀学员后,我的毕业论文《新时期党员发展工作改革初议》又获优秀论文奖,并被中央组织部选载于《组工通讯》书籍。1983年,我参与中央组织部在简阳莲花公社整党试点,撰写的《整党试点报告》及《简阳基层党组织建设意见》等文件文章,因受到省委组织部和中组部转发,为助推简阳获得全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单位起了积极作用。而我个人,也多次历年获得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四好班子主要领导等各级各类殊荣与表彰。
       特别是,历经基层党政,体改,县、地组织机关磨砺,正值自己耳顺之年,担任司法局长,党组书记,踌躇满志,年富力强,意欲大展雄图之际,不幸遭遇癌症,生死难料。手术化疗,多方救治,侥幸活了下来。但面临为年轻人让路腾位,提前因病退休的现实。让我不得不深感生命太短,贡献太少,心有不甘。一个是“从此赋闲休息,归家养老,坐等死期;还是生命不息,奋进不止,退而不休,老有所为,的严酷难题,摆在眼前。纠结、考验,挑战,选择的关键时刻,正是在入党宣言的警醒提示。使我很快决定:坚决与恶魔抗争,退休之后,绝不陷入,诺诺无为,游手好闲,听天由命,无所事事等待老死的生活状态。而必须依托自身,擅长喜爱人文诗词歌赋写作著述的优势。效学先师,前贤。把写照社会实践,讴歌好人好事,好山好水,好制度,好理想的健康向上追求,变为积极热情的自觉行动,继续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献计献策,不忘初心使命,在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再度发挥共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于是,我便一面坚持化疗,一面抓紧与癌魔争抢生存时间,积极投入以下三个主要的方面,老有所为,而又乐在其中的奉献实践之中。
        一是,从事家教写作。编撰儿童写作范文和工 具书籍。《我的快乐家教》,《笔耕新天地》,《家教家教启导系列丛书》共十二册。并先后无偿将两千多本,价值三万余元的新书,分别送与成都锦江、简阳、双流。特别是川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家庭。由此获得了受益各地的学生儿童及其家长与社会各界的广泛欢迎和赞誉。
       此事起因是,我去成都川医手术结肠癌症时,医生建议,还需要三年化疗时间,我便只好迁居成都。欣逢我的早年恩师的赵克伦先生,来家探望我的病情。由此,知道身怀文学绝技的赵老师也因退休后,来成都从事名师家教,已有十余年之久。其手下积累了几千万字的学生儿童在他启导下。习作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记载和作品展示的原始资料。我便提议并与赵老师一起共同整理出来。为撰写学生儿童范文和写作工具书。由此开启了为广大青少年与学生儿童成长献计献策,出钱出力为主旨的公益文学写作活动。正如2005年7月,我60岁生日,为祝福闯过五年关键康复期,我老师们送的"自度曲”贺词,那样写道:“民中学子,校园精英,勤学苦读,杵成针------千般月色砚边过,无限风光笔下生。学业有成,事业有成。祖国建设虎跃龙腾。蜀中兴建大工程。钻隧洞,引甘霖,福及东山千万人。鼓舞士气造舆论,投身建设献青春,美哉冷君,壮哉冷君。” "-----退而不休雄风犹存。抗击病魔续长征。研家教,育新人。满腔热情献纯真。集思广益新篇谱,著书立说传后人。一片爱心,一片真情。”
         二是,在与恩师共同开展公益写作活动的同时。我逐步产生了全面发展提升写作各类文体的欲望。通过查古阅今的研探比较。发现,史称千古美文的辞赋华章。由于大多充满生僻、晦涩、陈旧、浮华、空泛的文字风气。且长期多为帝王将相,豪门官贵,附庸风雅所用。因而总是避免不了风雨飘摇,时兴时衰的历史命运。作者难写、读者难读,问津者越来越少,长期陷于小众文学,甚至一度频临绝境的地步。为了振兴曾经风靡天下,倾醉朝野世人的古典美文华章。我一边发表“我的辞赋观”,坚持反复论述辞赋改革的必然趋势与创新路径的现实办法。一边亲自着手,开始从我故乡起步,积极探索示范创新辞赋的实践。          
       2002年春节期间,我示范写出开天辟地的《高滩坝赋》第一篇创新辞赋。在获得第一读者赵克伦老师的惊赞之后。不仅使我大增了信心。也让赵老师从此积极热情地参与到了辞赋写作的行列之中。在他为配合当时资阳、简阳兴起的新农村建设高潮提议下,在简阳市委宣传部领导带领下,于简阳家乡展开了首建“两镇一乡十村”。“辞乡赋市的试点”。直到2008年,我们以与时俱进,骈散结合,古今兼容,灵活变通为主旨的创新辞赋,先后见之于全国各地网站文坛。赵老师,与我,以及简阳跟进参与的苏文杰,巫银木老师等等。都相继当上了中华诗词论坛,知青网战论坛。香港风雅颂,湖南红网,宁夏诗词论坛等论坛版主。而赵克伦,苏文杰老师和我本人,也从此,获得了“简阳三赋家,辞赋香天下”的赞誉。为进一步广泛常态地传播“适时,便写、便读,亲民众,接地气,大气磅礴,纵横捭阖”的新型辞赋美文华章,打造简阳为“中国辞赋第一乡"。起到了无可替代,众皆公认的促进作用。
        2008年,我的《百花赋》获北京写作艺术赛一等奖,《锦江赋》获成都锦江区家庭文化艺术赛一等奖,《古蜀东道遗篇荐》获全国散文赛一等奖。2013年,我出版的《赋韵天府》一书”冷林熙文集上卷’’。其“天府蜀都赋”缩写本在参赛“中华魂,赋王杯”中,评获优秀奖。并选载于《赋苑琼葩》二部一书。由此,我被聘为中华辞赋家联合会副理事长。还相继评选为2013年度全国优秀辞赋家,2014年度优秀文艺家。同时,因为我在从事家教公益中的综合成果,大量作品获得区市省国一二三等奖,《核桃赋》《乐至赋》《荣县赋》《资阳赋《宝庆乡赋》等,受到当地民众热烈欢迎,要求上报或勒碑使用等等,而先后获评为资阳“老有所为之星”。成都市“学习型家庭示范户”的表彰奖励。
       三是,利用当年首批上山参与都江堰东灌,龙泉山水利最艰巨的主体工程建设,并担任工程指挥部文艺宣传队首届队长。因撰写表演工地话剧,相声,歌词、对口词等等,掌握了大量主体工程中生动感人的英雄故事和工程起源,艰苦卓绝的广博资料。当我发现,在对这一千秋伟业丰富多彩的历史典籍、精神文化的发掘传承中,有过“以流代源,以次代主,以游乐至上,代替精神文化,”的倾向时,便首先带头,参与组织“东灌人团队”,并带头撰写了近百余篇,反映上世纪70年代“打通龙泉山,引水灌良田”“东灌除大旱”的诗词歌赋文章。及时扭转了,忽视甚至丢掉最为艰巨,最多牺牲英烈的主体工程精神文化发掘纪念宣传的偏颇失误。为弘扬传承”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公而忘私,不怕牺牲,造福子孙”的东灌精神,扫清了思想障碍;也为新一届党政组织,号召全市人民,尽快更好地融入成渝双层经济圈,掀起改革建设第二春高潮,开启了一道新窗户,送来了一股新空气。

         虽然,在我整整二十年的公益写作著述岁月里,因为没日没夜,没休节假,带病操劳,无偿付出,而常常遭到妻子儿孙的唠叨、谩骂与埋怨干扰。但由于我的太执着,不回头,永向前。不仅并没有影响我的癌症疾病疗治,取得了身体康复如初,每天能坚持“二十年如一日”的打两个小时乒乓球,步行5一一6千米的体育锻炼。最终获得家人对我公益写作的谅解支持,使我文学写作水平不断提高,诗词歌赋,各类散文篇章,常常见之于全国各地网络上下媒体及读者口碑传扬。看到这些始料不及,有目共睹,令人惊叹的效果。知情的人们,尤其是老朋友,老同学,老前辈,老乡亲,都在赞叹笑言之间,不禁诗情画意,妙趣横生,且有道之:“老夫再发少年狂,斜阳余辉照四方。癌魔也无藏身处,传奇故事写华章。”

                                                     2021年3月6日于容城锦江菱窠斋


附:                                 中国“辞赋第一乡”创生记
                            ----(此文原为《蜀赋新篇》代 后 记)
       山水不言,可著诗书万卷;文化无形,却藏魔力千钧。天府蜀西,遍藏奇珍异宝;中川丘野,亦是人杰地灵,古名故土,先贤文脉源远流长,文化积淀广博悠深。既知春秋芳华长驻,扪心自问咋传承嘞? 余以此之记,作答自问。命笔当起于生之根基,长之故地;撰文须念,养我之家乡父老,教我之师长先辈。由是可自知,辞赋之人何以跋涉、探索;“辞赋之乡”怎样艰难创生也!
       简阳坛罐家乡,地处川中丘陵;与古蜀文化名城成都,仅一山之隔,阡陌紧连,唇齿相依,故尔深得蜀宗汉祖遗脉之神传;秉承“天府之国”人文之化育,而素来先业光烁,文明昌扬,人才汇聚。亘古灵地之间,既能指点江山,又善激扬文字,挥毫抒臆,笔铸华章,美文者不乏其人。然,鉴之种种原因,或疏于展示更张,荟萃发掘,而致成孤芳自赏,斗室玩味之类;或散失民间角落,悄然隐匿,无人问津;或环境逼迫,胎死腹中,不曾杀青面世,则遭厄运,无以传播继承等等。
       不才生于坛罐乡两河村,贫困之家,世代缺书少文。两上初中,均因天灾人祸而无终夭折。所幸家有叔父冷开华,自幼苦读诗书,甚为发奋,忍饥挨饿,矢志不移,终至中专毕业,就职龙泉驿区。因其擅长写作,并于我等晚辈之读书学习都很是关心。每有上报文章、作品,则书寄于我,并现身说法,教之以写作、为文之技能、要领。而我先后所在之贾家、坛罐民中校内,又有恩师卿逢润、唐仕福等爱好文学之才,早年从事新闻,见多识广,才思锐敏,语文教学,潇洒自如,十分了得。天助我 等学生之辈尤鱼之有水,虎之添翼也!
       尤其卿逢润老师,因其多年有感即发,常写诗文,而遭致文*抄家关押,批成“牛鬼蛇神”而“九死一生”。但于学生之影响教益,却反而有增无减,至今尤深。与我同班同学,现西师大博导教授毛远明,77年仅凭此卿老师所教初中学历,即以当时之全市语文成绩第二名考进大学,便是最鲜明之例证。
      而于本人,如斯各位师长,家校兼备,左右帮衬,身心示范,耳提面聆,亦岂不令我钝刀莽力,笨鸟先飞,与写作结下不解之缘,乃致大有须叟难离之情分欤!
       斗转星移,荏苒光阴,弹指挥间,十年寒窗,几年农民,三十余年从党政,昏然过五旬。无须红头文件,一刀切下退二线;回首岁月蹉跎,可叹一事无成;不免心生遗憾,无颜家乡父老,有愧天地良心也!
       紧接,又因天降横祸,身患癌症。生死关头,阴阳临界,更觉人生苦短,时日如金。恨晚尤须争分夺秒,知耻后勇而奋不顾身。报效家乡父老,奉献社会,当为今生最终之使命矣!
       于是,家乡修桥补路,不忘捐资出力。回乡探亲养病,奋笔抒怀,寄情山水风貌,结集诗歌、散文,鼓呼开拓创新。然则久而久之,又感势单力薄,杯水车薪,叹自回天却乏力,前头新路,何以探索得觅寻耶! 迷盲之间,甚幸老天再显圣灵,助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
       于成都养治期间,与早年坛罐民中校长赵克伦先生不期而遇,久别重逢。先生德才,早己深深领略,先生退而不休,蓉城家教,硕果累累,亦有耳闻。欣然加盟先生之家教写作,文来书往,情艺兼长,笔力日增,十年家教,起早贪黑,忘食废寝,自费著书,奖赠学生。不论同在成都,还是分身蜀京;两心、两笔“不曾一日闲过。”先生、学生、勉励、切磋、点评,日日通电话,书信亦频频。家教新书,五易其稿,十数余册,百炼千锤,卧薪尝胆,殚精竭虑,不惜衣带渐宽,鬓白身轻;终成捐赠家乡儿童、家长望梅止渴之学习佳品。克伦先生,年过古稀,一生奉献教育,且不懈诗文之笔耕。百卷书稿,上千诗作,苦心孤诣,碧血丹心。教学有良方,教子获大成,事业家庭皆优秀,飞声腾实,有口皆碑,名扬乡县市省。先生之功德人品,如星月照胸,激励我奋进不息;先生之诗文书卷,似甘泉入口,开启心脑,润泽腑肺;鞭策我不懈研读,勤炼勤写,苦中有乐,其乐无尽。读书写作,助我驱除病魔,体健如初,老当益壮更精神;写作读书,助我心志笔力双丰收,不断创新屡获殊荣。文章得首奖,年年评先进,区、市、省首家示范,新时代学习型家庭。先生之榜样,无不使我奉献家乡、社会而信心百倍,无怨无悔,永无止境也!
        共先生之朝夕相处,耳濡目染,为文写作,更加顺心顺手,富于文采激情。当于长期写作实践之中洞见出,集诗歌散文优势之辞赋,千百年来“束之高阁,合者盖寡”,尤需发展、创新之时,是先生关于“厚积薄发”之多次提醒,使我在大量优秀传统辞赋之阅读中,确立了效学古蜀先贤司马相如,左思、苏轼,运用辞赋文化,助阵家乡建设发展之思路与决心。而当提笔赏试写作之时,先生《蹒跚集》之百千诗词,尤其那文彩飞扬,金相玉质之《都江行》、《任教》等精美佳作,则更加清晰地浮现眼前,而成为我最直接,最现实之范文、模本。古圣前贤,恩师先生,楷模在胸,典范于心,我之第一篇以家乡山水为题材,充满眷恋、赞叹深情而又不乏历史鉴诫道理之《高滩坝赋》,便于2002年秋正式诞生。以致07年克伦先生提出“打造中国辞赋之乡”倡仪之时,一再将此赋文作为这一宏大创想之发端、起始、标志与象征。
       虽之,先生所言,并非不是事实。亦进而展示了先生之高风亮节、美德品行。然而,令我之不安与愧疚之下,才专此记文加以说明之。综我上述之所言前因后果,来龙去脉,以辞赋等文集形式反映、赞颂家乡风貌,远不止于新世纪之初才算开始;更不仅仅是我个人之先知先为。家乡父老,师长,前辈,其思想、精神、品行、人格,其诗文、作品,智慧之果,汗水心血;他们于我等之培养、支持,尤其如克伦先生大量诗词文章之启迪、铺垫等等都无一不是这一构想、创思之基础、先导、先声、先例、先行矣!
        时至05年秋,先生将离蓉移居北京。为与当年乡友,师生会聚,共商以文抒怀,养怡身心,助阵家乡改革建设。先生提议,并为我六旬寿庆日夜奔忙,以致一再推迟进京程期。共间,先生与逢润、仕福、诚心、顺智、杨波等多位恩师,学友之深情致贺,更令我没齿难忘,成为于我不懈读书写作之终身动力。同时,恩师、学友们致贺诗文之优美辞章,绝妙技艺,又为我习作辞赋给予了极好之启示与导引。 当我仍在成都,选以川蜀之颇具示范性意义之题材,写下30余篇赋文,准备单独集成《蜀赋新篇》之时,克伦先生又高屋建瓴、审时度势,为配合家乡坛罐之新农村建设典型示范,及时提出以三卷辞赋新书,合力打造坛罐“辞赋之乡”的倡仪。并以电话方式牵头,串联仕福、勤昌、子培等师生、乡友,迅速写出近二十篇辞赋,集成《坛罐赋歌》(第一集书稿,后改名《坛罐新乡赋》)。同时,远在北京的克伦先生,经过两年的多点选材,涵盖全国而收集撰写了230余篇赋文。此之《中华新赋》①又在他手中很快成形。拟于08奥运前,作为迎庆奥运,打造“中国辞赋第一乡”之盛大献礼。为近现代大型、大众辞赋新作新书之稀缺填补了空白。克伦先生在为辞赋,这古老而年轻的传统文化之创新发展,所作出之艰苦努力,真是难能可贵,无人企及也!
       而今,家乡人民举旗务本,奋发有为,经济腾飞,事业升平,新人新事,春笋勃发,与日剧增;文化旅游,呼之欲出,葵藿相倾;佳美际遇,千载难逢,精神激励,赞颂文化,自当大用,应运而生。值此时节,更觉克伦先生之高瞻远瞩,打造“辞赋之乡”尤如春风化雨,水到渠成。为表达对先生之这一创想之无限感激,我几日里彻夜难眠,不能自己。在撰写出《坛罐乡赋》、《雄鹰赋》、《辞赋之乡创意策划方略》等等之间,又写下了“辞赋之乡楹 联集萃”:
          其一,横批是:斗南一乡
        金宝坛罐,新村建设,典型示范,迎来天下宾客,福到中川丘野,催开文化旅游之花;
        古雅文章,神韵拓展,首例探索,请出庙堂书斋,喜进百姓人家,创建中国辞赋之乡。
         其二,横批是:赋歌史话
       效学川蜀贤圣,相如东坡,喋血汉宋,写下不朽名赋,光耀中华文明古国;
       俾使坛罐师生,克伦林熙,呕心京蓉,创出无冕习作,续写华夏美文新篇。
   诚然,提出口号、创想,写下辞赋书文,都仅仅是漫漫长途第一步。打造“中国辞赋之乡”还任重道远,而无异于登天探月,万里长征。但在先贤师长,家乡父老精神之鼓舞与感召之下,我等已抱定毕其一生精力之决心,誓让辞赋之花盛开家乡,“辞赋之乡”美梦成真。
                                                              四川简阳坛罐乡人冷林熙
                                                             2007年12月6日于蓉城锦江





【收藏此页】    【关闭】    【本有评论 0   条】
此文章已经被修改 35 次         最后一次的修改时间为:2021-03-06 09:02:38
文章评论
目 前 还 没 有 此 文 章 的 相 关 评 论 信 息 !
在线评论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