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会员姓氏检索 :
                  散文
本栏所称的散文,是指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表达,不讲究韵律的现代散体文章、随笔等。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惜若
主编寄语:散文是融汇了作者真诚个性及深层人生意蕴的文学样式,表达方式自由洒脱,其本质特性是形散神凝。
本版顾问:
                  本版精品文章
                  文章信息
当前位置:  散文日记  >>  散文
寻觅舜迹回眸舜风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访问量:940        作者:杨志强        发布:我骄傲        首发时间:2016-01-01 11:27:00
关键词:中国诗赋网
编语:
                                                          寻觅舜迹回眸舜风   
    枯叶黄,霜叶红。   
    今秋雨水颇多,一场场秋雨送走了骚动的夏,然后在一阵阵落寞孤寂的雨声里,把一个季节带进了晚秋,霜降过后按说就该冰封的冬登场,许是天公终究斩断了那丝雨幕织就的烦恼,一展笑容,于是天高气爽,于是叶灿如霞,于是一个丰硕的晚秋从悲秋的哀叹里走出,于是敢与二月鲜花斗艳的红叶终于露脸,把秋推演到高潮。
  历山的红叶当然不甘寂寞,早就争先恐后地染燃层林。10月25日,垣曲县作协、舜文化研究会组织回眸虞舜文化采风活动。有幸被邀,和文友们一起重游历山,拜谒帝舜遗迹,回眸虞舜古风,使浮躁的心灵接受了一次洗礼。通过采风,所闻所见,感觉垣曲的舜文化就如同今秋的天气,那一个个,一群群默默为弘扬虞舜文化的奉献者,何尝不是那一片片,一簇簇为秋天而燃的红叶!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记得小时候说书的人,不论说什么内容,大都用这一句开头。因此,那时候懵懂的我就追问父亲,三皇五帝是谁?没有读过《三字经》的父亲说不出个所以然,后来自己慢慢知道了那些上古的传说,知道了三皇五帝,更知道了垣曲为舜乡,就是五帝之一的舜出生在垣曲。
  孟子曰:“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我能读懂这些文字的时候,一直固执地认为上古那些传说是飘渺是虚无,对于众说纷纭地争论舜乡的真伪,甚至感到可笑,完全无视小时候老爷爷老奶奶讲古里那众多的传说。
  当我和文友们一同走过诸冯,走过古负夏,走过舜井,走过舜王坪,站立在“天下第一犁”前,站立在下川文化遗址的时候,我为自己的无知而羞愧。   面对历史浩瀚的长河,也许每个人都是沧海一粟,面对历史浩渺的夜空,也许每个人都如同夜幕中划过天际的流星,而有的人那一闪的生命,却擦出了无数亮丽的火花!那些为了弘扬舜德文化的人,他们就该是划出火花的生命!他们都是些普普通通的人平凡人,而他们所做的无疑是一种壮举,他们为弘扬舜文化不遗余力,他们完全是出于对舜的崇拜,而不是某种外在的利益,例如金钱、名声之类,他们之所以做,只是因为认为弘扬舜文化这件事情本身的美好,被事情的美好所吸引,随而义无反顾。

  还是从头说起吧,我们采风的路线就是沿着舜帝当年的成长的足迹走过,诸冯山是舜的出生地,舜帝当年就是从这里走出,岁月蹉跎,当年的村落早已成墟,就连史书都记载为“姚墟”。但是,石龛依然,遗迹仍存,舜泉为证,握登坟为证,舜的故事不是传说,而是一段远去的现实! 舜迁负夏,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负夏古城就是现在的历山镇同善村,孟子曰:“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同善村的来历就取自于孟子的这段记载。           明时修建的负夏城北门镌刻着“帝舜古里”,我们去的时候,古门楼正在修复中,看着正在修复中的古门楼,同行的舜文化爱好者倍感欣慰和鼓舞。
  凑巧的是舜井亭也在修复中,舜井坐落在神后村中,正如古人所云:“北景历山,面仰诸冯,前临负夏,后依瞽冢。”舜井背依着瞽冢,坐东面西,阔有丈余,深十余米,井水自井中溢出,流入一长方的水池,再从这个水池流入稍远一点的两个水池里,从那两个水池分流到水渠,三个水池呈品字形排列。
  舜井的水从远古走来,见证了小村的盛衰荣辱,据县志记载,舜井亭曾多次毁于战火,多次被修复,至今神后村还存有清顺治18年重修舜井亭的古碑,正是这些点点滴滴的文化记忆,记忆着舜,记忆着舜的故事,证实了舜的真实存在。
  舜王坪是舜帝躬耕垄亩的地方,这里是中华农耕文明的起源,秋日的舜王坪枯草萋萋,放眼望去,远处的山峰五彩斑斓,红的鲜艳夺目,黄的金光灿灿,我们站在海拔2358米,华北最高的亚高山草甸上,听同行的吕东风讲述其父吕辑书先生当年发现下川文化的过程,在他的指点下,我们在探寻着细石器的遗存。
  下川文化的发现,表明远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华北地区的细石器工艺已经成熟。代表了旧石器时代石器制作技术的最高水平。下川大量出现细石器,说明当时已经普遍地使用刀、锯、短剑、弓箭、标枪等复合工具,生产力进一步提高,社会经济开始了新的飞跃。下川文化的发现对于探讨细石器工艺传统的起源与发展有着重大意义。下川文化上承峙峪文化和小南海文化,下开新石器时代早期高度发达的细石器工艺之先河,在华北地区细石器工艺传统的发展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贾兰坡教授说吕辑书先生“唤醒了两万年前的人类”!
  站在舜王坪上,我在沉思,任何事情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远的有曙猿,近的有下川文化,这两个毋庸置疑的科学发现,是不是可以算是垣曲就是舜乡的最好的佐证。
  垣曲县舜文化研究会李道义会长说的好:其实哪里是真正的舜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作为舜的后人做了些什么。
  舜文化说白了就是德孝文化,古代例举的“二十四孝”里,舜孝继母的故事就被列为第一,作为舜的后人,最重要的该是从德孝做起,凝聚人格力量,构筑我们这个民族远去的那段辉煌。
【收藏此页】    【关闭】    【本有评论 8   条】
推荐理由:
底蕴深远,文笔流畅优美!特荐共赏!
李宣章
此文章已经被修改 6 次         最后一次的修改时间为:2016-01-08 10:24:32
文章评论
我骄傲 评论 (评论时间2016-01-07 21:21:18)  
关注老马的建议,我考虑考虑。
老马阿飞大哥 评论 (评论时间2016-01-07 20:57:49)  
感觉应当写个编者按小语为好
老马阿飞大哥 评论 (评论时间2016-01-07 20:56:02)  
历史的沉淀,光阴的浓缩。寻觅在人生。大赞
江东心音 评论 (评论时间2016-01-05 09:28:11)  
舜帝南巡不归  走遍大江南北
诗人福地 评论 (评论时间2016-01-04 16:57:25)  
认真拜读。欣赏。
在线评论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