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会员姓氏检索 :
                  游记
本栏所称的游记,主要指作者通过描写游历、旅游、游玩、游览、参观、访问、考察等旅行见闻,来记事、抒情、说理的散文。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惜若
主编寄语:散文是融汇了作者真诚个性及深层人生意蕴的文学样式,表达方式自由洒脱,其本质特性是形散神凝。
本版顾问:
                  本版精品文章
                  文章信息
当前位置:  散文日记  >>  游记
雨后森林静悄悄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访问量:1080        作者:故乡的星空        发布:故乡的星空        首发时间:2014-06-26 13:50:36
关键词:中国诗赋网
编语:
 

雨后森林静悄悄

——大王沟穿越大地森林公园记行

 

我的目光,在蔚蓝的尽头

被一团雨云惊得跌跌撞撞

我没有面对世界复杂多变的勇气

也没有置身黑暗成为明星的思想

或许,一扇门足矣自闭

亦或许,一朵绽放也可自慰

然而,一切都没有面对来得坦坦荡荡

    

原野没有阻碍,山峦也不是屏障

冥冥中,我被一片绿色牵引

走入晨露点缀下的蜿蜒林荫

啊!一伍踏破寂静的奔涌

每一颗心灵都很清晰,跋涉

没有尽头,努力要有方向

      

一轮蓬勃,紧贴层叠的连绵起伏

一朵浮云,高挂在峻峰的一角

一目远逝,贪婪吞噬明媚艳丽的色泽

一心清悠,悄然容纳广阔无垠的世界

一支神笔,轻轻书就无拘无束的篇章

    

我的内心,在专注的深处

被一个细节搅得凌凌乱乱

我没有应对生活艰辛的准备

也没有解决社会复杂的技巧

或许,一个忽略足矣治疗

亦或许,一个无视也可麻木

然而,一切都没有磨砺来得荡气回肠

     

锐利没有杂质,无暇也不是勉强

冥冥中,我被一个羁绊牵扯

踏入缠绵纠结下的杂乱无序

啊!一腔沸腾灼热的奔流

每一寸方圆都显明净,融合

没有条件,对象会有选择

      

一双明镜,紧贴着内心闪烁

一目灿烂,深入到灵魂照耀

一弯新月,书写进思想镌刻

一心挂牵,拴系在角角落落

一方世界,融入所有的岁月

——题记

    

经过半个月的休整,沈阳百公里毅行的尾声渐渐淡去。我们又恢复到正常的运动状态。从自身喜好来说,这个季节正是我最好动的时候,喜欢在山间穿行的感觉,喜欢在水边漫步的情怀,喜欢沿路采摘野果的欢乐。

大地森林公园我走过两回,一次是冬季,一次是春季,夏季却没有走过。所以,对这次出行,内心充满了期待。

     

〖一〗

     

六月二十一日,我较早的赶到了集结地(名单在我手里)。可还是有很多更心急的队友早早的等在了那里。简单和相熟的朋友们打了招呼,便匆忙登车安排座位。

对这次出行,我的内心压力大了些,由于报名人数达到两车,而随队出行的管理又远远不足,这对队员们的自身素质要求就高了,对我们管理的能力也是一种考验。

为了尽快熟悉队员,我不得不一直在车内来回走动,以求尽量记住自己的队员。

得益于沈阳百公里毅行,我记住了一些面孔,也在很多不相识队员的内心留下了印象,这对我有一定的好处。

车一启动,眩晕立刻袭来。我尽力克制着,等待药物发挥作用。所以,对于某些管理应当做的事项,我很难实现。随着药效的来到,我慢慢镇静下来,却也因此变得萎靡不振,很快就进入到了半睡眠状态。因此,我也错过同天涯客、立峰、风信子等老朋友交流的机会。不过我并不担心,我坚信他们对我的信任。

车行至小市,我们略停了一小会儿,给队员们一个休整的时间。和往常一样,我把这个时间留给了那些老朋友们。

车再次启动之后,我完全沉浸在睡梦中,迷迷糊糊中感觉车停了下来,大约是会齐来自铁岭“山之翼”户外群的朋友。

大约九时三十分的样子,我们到达了起始点——大王沟。

由“大王沟进,从大地森林公园出”这条线路并不是我所熟悉的,所以,我的内心也没什么底。不过我对水哥和萧峰他们很有信心,他们都具备了那种向导般的敏锐感觉。这一点明显比我这种“一上车就晕,空有一副好体能”的人强得多。不过内心的压力还是存在的。

我们两辆车,加上来自铁岭“山之翼”的队员,全队人数接近一百五十人,其中来自我们本溪探路者的队员有一百人,而管理只有八人,其中还要包括像天涯客这样临时抓来的“劳工”,管理难度可想而知。

我们全队略做准备,由萧峰任领队向导、由天浪和听风看雨任收队管理,沿着乡间土路开始进山。

我已经很久没承担过开路先锋的任务了,这次仍然选择跟在中队,按照全队整体的节奏徒步。

我们的起始路段是路程有几公里的乡村土路,由于少有人迹,路上长满了野草,再加上昨夜的大雨,草上缀满了雨露,我们走得很辛苦。

没走多久,队员们的体能强弱便显现出来,体能差的速度逐渐变慢,很快就和前面的队友拉开了距离,而后面体能好的又因为路况的原因,很难超到前面去。这一下子就成了煎熬,整支队伍开始变得离离散散。

不久,我们在进山口处遇到了大门阻隔,整支队伍给拦在了大门外。经过交涉与公关,我们费了些周折,才算过了这一关。

本质上来说,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这些驴友是很气愤的。哪怕漫山遍野与某些人没有关系,他们也要想方设法的开关高卡阻拦我们,力求从我们这些穷酸身上挤出些利益来。哪怕我们再三解释说明都无济于事,不过只要付出了利益,所有的问题便不是问题了。

过了“关卡”,我们仍按原计划前进。在合影准备分路的时候出了问题(原计划分AB线),众多原计划走B线的队员因为走B线的人过少,而全都选择了A线。我不得不劝说那些队员“量力而为”,然而却无济于事。为此,我担心着。一方面担心那些队员的体能无法适应A线的强度,另一方面我更担心多变的天气会把队员们阻隔在山上。

在劝说无果的情况下,我们也只能勉为其难,力争把所有的队员安全顺利的带完全程。

随后的路程相对容易,全都是平缓的乡间土路。间或,也有溪流伴同山路向前延伸。等到进入了植被茂密的深处,人迹渐罕,溪流的迷人之处也多了。

伴随着路的右侧,溪流蜿蜒而下,绿苔映石,而显青碧。行走未几,溪流与路穿插变动。

在溪流横贯路面后,一座铁桥承接了路面,桥下也有碧石间或铺于路间。队友们不辨路况,或走桥,或穿石而过。

我明白这起始路段最容易混淆了思想,便建议队友穿高桥而过,以免跋涉未曾开始,便“湿”了身。

显然,队友们对我的话并不重视,很多人依然踏石跳跃而过。对于老驴不必担心,自有应对之术,一些新驴则让人心惊胆颤。还未适应,便有队员“噗嗤”、“噗嗤”的跌入水中。

“哎!这才刚刚起步,便遇挫折,路上艰辛也可想而知。

过了桥,队友们并没有受到个别队员失足的影响,依旧前行,只是队伍中的好“摄”之徒已经给路边的溪流牵扯了精力。

也难怪队员们溜号,景色也确实美丽。溪流潺潺流淌,水质清冽见底,间或有鱼蛙在水间嬉戏,偶露的奇石皆青苔遮覆,呈现出一种特异的青碧或翠绿。

有经验稍欠的队友贪恋清溪与绿石,企图镌刻下美丽的影子,结果时有失足报应的结局,要么落水,要么滑跌。

对此,我们这些管理全无办法,除了不断的大声提醒和拉扯身边的队员顺利通过之外,也就听之任之。还好气温不低,不会出现大的事故,当然受浸泡之苦的连带作用也不是我们所能控制的。

对于这样的路上故事,队员们倒也觉得有趣,并没有丝毫的情绪干扰和波动。只是我们这些过走线路和了解地形的人都明白,现在还只算是休闲阶段,等一会进入了爬坡路段,队员自然会失去这种轻视与嬉闹的心绪。

开始的这段路,我一直很专心,尽量不受环境的干扰和影响。也没有如后面队友那样胡乱照相,毕竟我是管理,要以身作则,过多的照相会影响整体行进的速度。当然,做为一同跋涉的伙伴,我们深刻理解队友们那种寄情山水的内心,我们也会尽量配合大家,给队员们一个拍摄的时间,只是这个时间不宜过长,毕竟我们要为全队考虑。再说现在的气候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我们都极为担心突降的大雨,那样会增加难度。

在前面担任领队向导的萧峰节奏控制得很好,全队始终保持适宜的速度。只是在前面总有一些体能较好,心情又过于急躁的队友,不断的干扰着领队的节奏。

我以前经常担任领队向导,明白那种难度和无奈。

总体来看,队友们的体能参差不齐,这还仅仅是平缓的路段,前后之间已经拉开了接近一公里的路程,幸好后面有天浪和听风看雨,这让我们少了很多担心。

和我们共同出队的铁岭“山之翼”的队员表现非常出色,组织性和纪律性都很强,也没有太弱的队员。

我对铁岭“山之翼”户外群算是比较熟悉,和他们有过交集,去年冬季极限山地行的穿八峰活动中,我和萧峰曾任他们的领队向导。在之后不久的千山二十七峰活动中,再次联合出队。只是在本次活动中,并未看到熟悉的面孔。

大约一个多小时的样子,我们顺利完成了第一路段大王沟的缓坡穿行,进入到最艰难的部分——大地森林公园的崎岖山路和最高峰摩天岭的爬坡路段。

     

〖二〗

     

大地森林公园位于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东营坊乡境内,属长白山系余脉的丘陵地带,景观面积二千五百零五公顷,森林覆盖率达百分之九十三。至今还保存着原始次生林,森林植被茂密,林相复杂,生物种类繁多。水体景观丰富,溪涧遍布,潭瀑突出,峰奇石怪,山峰峻峭。太子河源头隐匿于此处。

我们这次出行的路线起点是大王沟,最终目标是登上海拔一千二百九十九米的摩天岭或者登上比摩天岭低几十米的另一座山峰,然后从大地森林公园的正门出山。

海拔一千二百多米的山峰并不算高,但对一些休闲线路的队员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在已经徒步一个多小时之后,更考验他们的意志和心理。造成这种难度的关键是那些原计划走B线的队员改成了A线。这对后面的听风看雨和天浪的影响极大,他们的位置显得至关重要。

雨后湿滑的山路并不好走,队员们需要更专注的控制,体能消耗也比平时快。同样是因为雨后的原因,大量长达半尺甚至一尺左右、筷子粗细的蚯蚓钻出了土层,遍布的山坡、石下、山路之上。我们这些神经大条的老驴没感觉到什么,那些胆怯的新驴,特别是那些女性新驴,则感觉心惊肉跳。眼睛紧紧盯着路上的蚯蚓,绕行、躲避的身影随处可见。对此,我们全无办法,有些心理问题不是靠开解才能解决的。

在崎岖的山路上,溪流依旧伴随,并时时与山路交叉而过,这说明溪流的源头在更高的山上。

不久,我们沿崎岖山路进入到一个峡谷。这是我们全程中最险的路段,也是景色最美的路段。

峡谷两侧山峦耸立,山峦上的植被茂密,根本看不出山的本色,甚至很难看到蔚蓝的天空。

奔涌的溪流顺峡谷而逝。向上游远眺,则蜿蜒曲折,于峡谷的石间和树木中时隐时现;回望下游,则忽而在绿石间往复穿峻,忽而在高端而泄,又在低洼处汇聚成潭。

我们走过的崎岖山路在雨水的冲涮下变得又陡又滑,再加上队员们反复的踩踏,又险上了几分。

我们一些能力强的队员,分别停留在险处中途的几处要点,帮助那些内心胆怯或者负重过大的队员越过这处险地。然而一个人又不可能长久的停留在那里,这当然难不住我们这些户外老驴。自有身体强壮的队员接替着,采用接力的方式,保证所有的队员安全顺利的通过那里。这或许就是户外运动中,队友之间最荡气回肠的部分,无分老幼,勿分男女,过者皆为兄弟。

我接替了前面的队员,停留在中途,帮助队友们,又被后面强壮队友接替。我才得以追上等在前面的女友,继续跋涉,迎接新的险地。所有的一切,我们做得是那样自然,那样顺畅。因为我们一路上,都是这样走过来的。

踏过了险地,我和女友继续前行,并准备加速,回到我们原来的位置,继续承担管理的任务,以保证全队能够安全顺利的完成全程。

然而,我们帮助的队员中,很多是经验不足的,连装备都不齐全,甚至有的队员穿的是徒步鞋和溯溪鞋。这在登山过程中是非常不利的,我们今天的全程又大部分是崎岖的山路,经雨水“洗浴”过的山路格外难行,也相对危险。很快我和女友就给前面慢慢往前“蹭”的队友阻隔在了路上。

我一面呼叫后面的管理,注意那处险路,一面寻机超过队友,尽快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一直等到前面的队友“蹭”过了峡谷,我们才找到机会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过了峡谷之后,溪流才逐渐远离崎岖的山路。不久,崎岖的山路再次变成最消耗体能的“闷”坡路段。

我没有带测高仪,不过从路上的植被判断,我们应当已经过了海拔六百米高度。

此时,路已经变得很窄,树木高大,我们根本看不到前面的地形地势,也看不到更广泛的天空。只是感觉到后面全是艰难的陡坡路段和连绵起伏山脊线路,天气也依旧晴朗。

进入爬坡之后,队员们的体能差异体现的极为明显。体能消耗过大、过于急躁和负重更大的队员终于吃不消了,开始放慢速度或者停下休息。

我提醒路上的队员尽量不要停下,如果停下休息也要选择倚靠树木休息。尽量不要停下是因为在这样的坡路上,哪怕站在那里也同样要消耗体能;倚靠树木休息是防止队员坐下休整之后站立引起头晕和黑视。

为了保持住我们目前的位置,我接过了女友的背包,并拉着她一起爬坡,帮她减小体能的消耗。女友的体能并不是特别好,为了跟上我的速度,她一直在努力。过往的几次强线出队中,她一直苦苦的支撑着自己,力求随时陪伴在我的身边。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煎熬,顶峰依旧遥不可及,很多队友已经深受打击。

其实在刚爬坡不久,就已经有队员因为体能消耗殆尽,准备回返。这当然不行,这个时候,只能咬牙苦撑,哪怕速度慢一些,也要完成全程。因为这时返程已经不可能了,回返的路程很危险,又会拖拽走本来就远远不足的管理。

给艰难爬坡折磨得难以忍受的队员不断的询问,还有多久能到达峰顶。

我们有经验的队员都会告诉他们:“快了,马上就要到了!”因为很多强悍的队员都是给我们这样骗出来的。

个别没有经验的队员则告诉他们:“还早,还有很远……”

对此,我恨得牙根直痒痒,可没有办法,他们没有想到这样会打击士气,会让本来就已经精疲力竭的队友彻底泄气。

对于我们这些经常出队的人,面对没完没了的爬坡时,我们都会采用这样的办法,来给自己积蓄力量。

长途跋涉本来就是一个极其耐心的过程,每一个急躁的、想要尽快结束行程的念头都会引发体能分配不均衡,从而造成体能过早消耗的后果。

而在长久的户外运动中,那些先走完全程的人不是最开始疯狂冲在最前面的人,而是那些“走得并不是很快,但一直凭借顽强的意志,坚韧持续跋涉走的人”。

又经过了半个小时的煎熬,顶峰依然没有影子。后面的天浪和听风看雨不断的要求前面的萧峰降速,可见他们在后面的压力很大。

看到天已经过午,队员们的身体和心理都不适合继续后面的行程,水哥才下达了午餐的决定。

其实这也是无奈之举,我们原计划是在峰顶午餐。因为午餐之后因血液供应消化引起的懒惰期是一个大问题,会影响行程。而且我们目前所处的位置上,很难找到合适的午餐地点,相互要好的朋友也很难围坐在一起。

因为女友的胃不好,我的午餐要挑剔一些,需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烧制,所以,我和女友又向上走了一段距离,直到走入萧峰他们第一队的位置,才找到一个算是合适烧制午餐的地域。

无法和朋友们围坐在一起,我也很遗憾。只能就近给萧峰夫妻送去了一点吃的,而找新认识的朋友“鹏程”时,他却没了影子……

           

〖三〗

         

午餐的时间很短,大约只有十五六分钟的样子,队员们便纷纷启程了。我的午餐时间持续了半个小时,好在已经领先后面很多了,并不会因为这十几分钟影响全程。

启程后,我再次回到了中队的位置,会合就近的队员顺路向峰顶前进。

为了避开饭后的懒惰期,我们午餐吃得并不多,而且我们也没有带太多的水(女友担心我的负重过大)。整个全程中,女友也一直在控制着饮水量。这时并没有队员们那种饭后行动困难的感觉。

我们沿前面队友留下的足迹,在山脊路线上穿行了大约半个小时,顶峰豁然在望。我和女友很快找到了标志性的石碑,在石碑处留了影之后,顺路来到了顶峰下视野辽阔、长满了嵩草的山坡。

这是我们本次出队的最终目标,我们需要在这里聚齐所有的队员,然后下山返程。

这是我第二次来到这座顶峰,只是上次来这里是冬季,夏季不曾来过,景色也大不相同。

此时但见满坡的绿野,这些由半人高嵩草铺就的绿野在明媚阳光的照耀下分外亮丽。四周群山环绕着,连绵起伏又层层叠叠。偶尔山峦间的村舍与人迹如玲珑珍珠般点缀。

回望身后,隐隐雨云滚滚而来。高处压抑着,低处又挂在了山峰的一角,流连不舍。忽而一阵风,雨云便散了,淡了,逝了,天空又重归蔚蓝晴朗。白日挂在了蔚蓝之间,成了巧夺天工般的点缀。

流连在山坡上的队友们蹦着,跳着,呼喊着;在各处角落忘情的队友们则寻觅着,拍摄着,配合着;在坡间草丛中玩乐的队友们嬉闹着,调笑着,相互追逐着。我们这些管理们虽然没有队员那么放纵,却也在笑着,聊着和释放着。

由于后面队员落后太多,我们不断的增加在峰顶山坡上停留的时间,山坡上的人也越聚越多。而最先到达顶峰的队友已经耐不住寂寞,准备下山或者去攀登对面的主峰(确切的说,对面的主峰才是海拔一千二百九十九米摩天岭)。

这当然不成,我们不得不强制大家,不要私自行动。限制队友是我们最不愿意做的,但为了安全,我也只能黑下脸来。

我们在山坡上和来自铁岭“山之翼”的队友合了影,然后沿着大地森林公园出口的方向下山。我依然选择最开始的位置,随大队按序列顺路下山。

我们虽然到达了顶峰,其实下山的路依然很远。这条路我是走过的,不过是在冬季,而且方向相反。

夏季的植被茂密,给下山带来很多麻烦,很容易迷路。哪怕萧峰专门研究了线路,依然在个别地点需要停下,确认路线是否正确。

在路线方面我要弱一些。或许为人更稳,也就少了进取之心和探索的勇气,这应当是我路线方面差的主要原因。所以,我选择中队管理是很恰当的。

选择路线之后,我们在根本不是路的路上行走,经常需要穿越茂密的植被。这其实也是一种煎熬,也同样会打击士气。幸好,人人都知道这是归程,内心的压力才小了。只是我们这些管理的压力从来没有减轻过。在山上是有时间限制,由于植被与山峰的遮挡,山上天黑得要比山下早很多,如果不能在天黑前下山,那就危险了。

此外,还有一个压力也一直存在。这一阵子的季节很难琢磨,雨水从来没断过,我们都不希望在雨中徒步。今天“老天爷”还是很给面子的,天气一直晴朗着,只有在山上看到雨云聚积时才心惊肉跳起来,谁都不敢保证能否下雨。

大约一个半小时的样子,我们中队走出了山区,进入到了乡间土路。我们长舒了一口气,现在才算是彻底安全了。

由于是下山,前后队伍之间拉得并不算远,至多有一公里的样子,在后面收队的听风看雨和天浪也会很顺利。

进入到乡间土路不久,听到萧峰通告到达太子河源头的消息,这意味着我们会很快结束行程。因为在我的印象中,太子河源头到大地森林公园门前的广场只有几公里,我们很快就要结束行程了。这个时候,我们这些管理的任务也基本完成,大家只要顺路而行,就不会出现意外。同时,我们也应当给大家一个自由拍摄的机会。

大约十几分钟的样子,我和女友也顺利到达太子河源头。之后我们便和周围的队友们走散,他们都滞留在后面拍摄。

我和女友加快了速度,因为我明白,最佳的拍摄景点应当在下面有水的河道里,那里溪流沿河谷叮咚跳跃,绿石掩映,景色非常美。

我和女友在河谷里也没停留太久。过往的经验中,我感觉自己拍摄时候过多了,少了取舍,人也变得嗦和过于细节。其实很多地方,有一个闪光点就足够了。

半个多小时以后,我和来自铁岭“山之翼”的几名队员出山,来到了大地森林公园门前的停车场。在那里我们并没有见到期望中的大巴车。

我紧急联系前面的水哥,原来我们的大巴车并没有如约而至,而是停留在很远的地方,并在那里出了点小故障。铁岭“山之翼”的大巴车同样没有停在那里,我们全都沿公路徒步,去寻找自己的大巴车。

这算是我们今天行程中的附加部分,只是这个附加部分对于那些早已精疲力尽的队员们来说,有点残酷。

我拉着女友,保持六公里的时速徒步。没有多久,看到了铁岭的大巴车,而我们的大巴车仍然不见踪影。我们只能忍耐,继续着公路徒步的煎熬。这个煎熬有点长,女友也难以支持了,幸好铁岭“山之翼”的大巴车帮了我们一段,让我们和萧峰他们变成了一支队伍。

大约近十七时,队员们实在走不动了,纷纷坐在路边休整,等待大巴车来接我们。半个小时以后,大巴车姗姗而至。只是大巴车没停留,而是继续上行,去接上落在更后面的队员。

十七时多,我们终于全体登上了大巴车,开始返程。

在汽车的摇曳中,我慢慢的回忆今天的全程,因为这毕竟是我是时隔很久之后,再一次融入探路都的队伍里,很多故事与过程值得我推敲和深思……

       

2014625

——故乡的星空于本溪

【收藏此页】    【关闭】    【本有评论 0   条】
此文章已经被修改 1 次         最后一次的修改时间为:2014-06-28 07:23:53
文章评论
目 前 还 没 有 此 文 章 的 相 关 评 论 信 息 !
在线评论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