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会员姓氏检索 :
                  散文
本栏所称的散文,是指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表达,不讲究韵律的现代散体文章、随笔等。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惜若
主编寄语:散文是融汇了作者真诚个性及深层人生意蕴的文学样式,表达方式自由洒脱,其本质特性是形散神凝。
本版顾问:
                  本版精品文章
                  文章信息
当前位置:  散文日记  >>  散文
田野与诗意(我的自传之一)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访问量:1024        作者:江湖夜雨        发布:江湖夜雨        首发时间:2012-09-21 22:29:05
关键词:中国诗赋网
编语:
自幼虽家境清贫,谈不上饮甘餐肥,锦衣玉食,但也不曾忍饥挨冻,出常有亲朋扶持,入则有慈母呵护,在此等光景中平顺长大,正如白居易所说:“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但凡此种种厚恩正德,若不记之于笔端,未免有负于苍天待我之厚。
       我出生之时,正是一代扭转乾坤的巨人毛泽东逝世后一年,十年文化大革命浩劫也告彻底结束。恰邓小平复出上台,他老人家精励图治,实行改革开放,遂使致富春风涤荡神州大地,家家户户人民脸上重又绽开了笑颜。值此劫后余生,否极泰来,重现一片太平景象之际,我之出身,也正逢时。自幼虽家境清贫,谈不上饮甘餐肥,锦衣玉食,但也不曾忍饥挨冻,出常有亲朋扶持,入则有慈母呵护,在此等光景中平顺长大,正如白居易所说:“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但凡此种种厚恩正德,若不记之于笔端,未免有负于苍天待我之厚。

 

        自有记忆起,我父母亲刚刚从窝囊散漫的集体所有制中脱离出来,分得几块薄田。又因为田地重归于自己“私有”,多劳多得,父母亲自然不免格外勤扒苦做,这样寒来暑去几载,日夜不息,清贫徒壁的家境终于有了些微暖色,不但口粮无忧,衣装也不落于人后。这样又过了几年,父母倾其薄资,自刨泥土以制土砖,左挪右借,终于筑砌了一两厢平瓦房供一家人居住,自此单门独户,衣食越发无忧。我有一首写于初中年代的《父亲·牛·母亲》,就是写父母亲那时的劳动于我最初的感知的:

 

      “  我不知道父亲是什么时候开始这样劳作

        我只知道那永远沉默的是无声的悲壮的黑牛

        当土阜上风唢呐似呜咽

         吹着我的薄衫父亲亦不知道

        这时黑牛就立在一旁

        如父亲般庞大的躯体的毛发似褐色的细麻

        帘睫掩映着充满野蛮力量的眸光

        有时候又有一层踌躇的眼泪

        似独坐三月的母亲那湿润的秀目流露的彷徨

        ... ... ...”

 

        记得那时候娱乐活动甚少,不像现在卡拉OK、电脑上网、溜冰蹦迪、喝茶聚餐等一应俱全,电视也极少见,只有人工放映的电影看。往往一村放映,四村八方俱惊动,无数精神饥渴的青年男女,响应如潮,如赶集似的,聚拢而来,熙熙攘攘,人声鼎沸,好不热闹。名为看电影,实也是社交、聚会的场所,许多恋人也借看电影之名而行彼此约会之实。当然,寻衅滋事、打架斗殴之事也常有之。往往这村的青年与那村的青年各为壁垒,拉帮结派,厮杀得水深火热。 胜利一方威风凛凛,兀自逞英雄;失败一方含恨而去,暗暗里仍卧薪尝胆,以图他日东山再起。此种种情形,如同武侠小说中描绘之打斗情节,虽甚有趣,但也是那个时代青年们无所事事之余的一种躁动,再加之那时精神生活贫瘠,而港台武侠作家如金庸、梁羽生、卧龙生、古龙等人的武侠小说风靡流行,受了其中武侠精神的浸染,青年之间常仿效之以看电影以遮耳目而作械斗。以上种种习气,随着时代精神文明前进,人们思想意识豁然开朗,时至今日,也不复存在。

 

        我那时尚年幼,也心善胆小,虽夹杂着看过打斗场面之热闹,但始终不曾参与。又因是独子,父母怜溺之余常嘱我谨慎。记得有一次我在黑黑的夜里的村头看戏。戏看到中头我便想睡了。一般小孩子回家是要向同行的大人讲一声的,但不知是那时的模糊睡意的催逼,还是幼小童心对自由的向往,我无声无息地从戏屋里蹓达出来,一路施施然地回家,爬上床睡了。睡觉中我做了一个梦。我梦见我一个人迷了路,在黑黑的旷野上,亲人们遍地寻找。找着找着,突然有人将我推醒,原来是父亲!只见他满头大汗,惊魂甫定地看着我,像刚刚做完了一件事而有一个结果要告诉我似的,而又喘着粗气歇在那里。我蓦然惊叫:什么事?他只说:你回家了,为什么不说一声?一切都明白了,我又睡了,梦继续模模糊糊地做着。梦里我发现亲人们依然在荒野上呼天抢地的叫我的名字,没完没了。而我躲着他们。有几次,他们接近我藏着的一个土垛或沙丘了,又失望地走开了。有一次 他们好像明明看见我了,竟然像装着不看见一样继续找远了。许多年来,我一直不明白,是我在梦里寻找他们,还是他们在梦里寻找我?我甚至怀疑,父亲那满头大汗 、惊魂甫定的样子,只不过是在我梦里出现。我时常一个人冥思苦想,以至于它几乎 成为一个没有答案的悬念。------有谁会懂得,那个荒睡的童年的夜晚,亲人们在旷野上找我的时刻,将永远荒凉地失落在他们的一生里,一直空在我的心中,成为多少年来我一个人的内疚。

       

        土地为农村之本,所以每个村落都有大量良田。四面皆村,中围空地,皆田野,遂使环绕如一世外桃源。每到春天,但见绿野无垠,清风拂过,碧涛滚滚,空气中满是草香、花香 。如若油菜花开,如黄金吐华,一片辉煌,又如巨幅油画 ,赏心悦目。田野多田埂,蜿蜒环曲如秋千;田野多农人,遍地草帽移动;田野也多绿堤迤逦,土丘起伏向远,萋萋芳草缀其上,牛儿拂尾啃草其间。草多幽蝉虫吟,许多不知名的虫子。也有湖面,烟水蒙蒙,平坦如镜,时有白鹭飞掠其上,翩若惊鸿。我常光着脚丫在原野上丈量每一寸土地。有时闲来无事,躺在草坡上看云絮散空,冉冉而飞,去留无迹,也常寂寞地想着:为何今日之暂有我?而今日之暂有我,又将向明日何处去?小小心灵俨然体悟到了哲学上永恒的严肃主题。(那时尚不知哲学为何物。)我后来写了一首《忆童年》,回忆那时侯的情形:      

        蓝蓝的天上白云并不总是在飘,

        白云下面也没有马儿跑;

        我记忆中的白云都很平稳,

        我眼里的牛儿都在埋头吃草。

 

        幼稚的心那时深谙寂寥,

        总把那蜜般的稚草咀嚼;

        如同蜻蜓叮破水面的水泡,

        寂寥的心总被一些乐趣打搅。

 

        绿自己的绿 ,  静自己的静,

        自然的一切远离夸饰和喧闹;

        偶尔牛儿的一声响尾,

        惊动蝶翅拂动周边的花草。

 

        黄昏,几座远山青葱似的隐现,

        夕阳淡淡的临照;

        童年的幻想总躺在草坡上,

        划着木桨悠悠荡荡地去寻找.....  .....    

      

       农村自然风光,柔美旖旎。春华秋实之景,常印心底;春莺秋鹤之声,俱鸣耳际。清早雀跃归野,但觉花欣草欢,虫鸟含情;傍晚携牛同归,又看倦鸟归林,炊烟绵延······无数美好印象重叠心上,浓墨重彩,殊难描摹。仅记一幅绝妙图景,至今深刻在印象中:一次我随父母同往,他们因要赶着将活干完,时至黄昏,仍未收工。我独自一人坐在一土丘上,茫然四望。但见夕阳余光的反照,映衬得昏黑的天幕里一排排的瓦鳞云鲜明而栩栩如生,那样强烈的反衬,使我屏息凝神,幼小的心灵,仿佛在大自然这位巨人的如椽画笔下匍匐,而不由得深深地膜拜,但我说不出任何赞美也道不出任何感慨 ,只在心底异样地感觉着尽收眼底的美图。晚风吹拂,土丘如杯,仿佛整个宇宙里只有我一个小孩在人类昏黑的意识里凝望天外理想的美景!------这样独自饮酌,这样如痴如醉!及至父母焦急地唤我几遍,方才惊觉。这样的境遇,在劳生碌碌之中,绝无仅有,可谓可遇而不可求了 。

 

        村人与我从小相处,也无不善良 。日常相见,点头含笑;饭后闲步,互相问饱;你来我往,其乐融融。印象最深者,尤是月下清谈。晚上闲来无事,纷纷搬了短凳竹床,横七竖八而搁,就那凉风而坐。满天云羽缓泛,月光清澈,耳际虫吟唧唧,彼此之间既无官职贵贱之分别,也无财银厚薄之计较,无拘无碍,絮叨家常,闲扯过往,不觉间月至中天,夜也深凉,乃散去------这样的月下清谈图,在乡下也许仍有,但在现在的城市中,差不多也完全绝版了!关于那段闲散的时光,我在后来的一首诗中也有如下表述:

        月儿由低而高

        虫儿弹着琴

        小河边留下一天的遐想

         夜凉了    大家安稳睡去

         再不会有谁叩响门

         不会有谁聆听你心思

         任凭     月儿对琴声说

         明日不会有别离

         任凭      散乱的脚步说今夜有雾

         忘却残月向西去

         星儿在清晨中消失

 

        这样的成长境遇,父母的精心呵护,古典的武侠打斗场面,迷离惝恍的梦里的寻找,自然风光的沉深浸染,幼小心灵的寂寞滋味,人情风味的熏陶,共同构成一幅绵邈绸缪的早年诗意图。使日后读书之余的我,一旦熟悉了文章句法,自然要借文字以作抒发。这也是时至今日,在谋生营运之余,仍不免时时舞文弄墨的缘故。这样一篇“早年的诗意”,信手写来,只是一些琐碎的回忆而已。

 

【收藏此页】    【关闭】    【本有评论 1   条】
文章评论
疏景晚香 评论 (评论时间2012-09-22 11:58:48)  
作者虽是70后,对人生的见地却丰厚深刻。年仅35既为自己做书立传似有过早之嫌!但是文章写来,也是对人生的记忆,在一点一滴中把人生的过往,顺手复制在文字里,留待回忆,真的不错,文笔练达,叙中夹议携诗,情景交融。耐读,生活场景历历再现。欣赏拜读!
在线评论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