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会员姓氏检索 :
                  散文
本栏所称的散文,是指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表达,不讲究韵律的现代散体文章、随笔等。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惜若
主编寄语:散文是融汇了作者真诚个性及深层人生意蕴的文学样式,表达方式自由洒脱,其本质特性是形散神凝。
本版顾问:
                  本版精品文章
                  文章信息
当前位置:  散文日记  >>  散文
老照片背后的故事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访问量:604        作者:云木欣欣        发布:云木欣欣        首发时间:2018-01-18 15:03:26
关键词:中国诗赋网
编语:
       
     (上图为我父亲与我爷爷奶奶的合影照

   在一处旧式居民楼里,一位面容消瘦的耄耋老人步履蹒跚地挪到靠床的一张老式桌子前,他坐下后定了定神,打开抽屉,从最里面的一本旧笔记本里摸出了一张老照片。照片上一位年轻英俊的军官站在两位面目慈祥的老人身后,他仔细端详着,忽然一行滚烫的老泪滴落在照片上,就在一片模糊的泪光中,记忆的闸门渐渐打开,封尘了多年的往事一一浮现在眼前,清晰如昨。

   1931年,他出生于河南西平县城东十五里的杨新村,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乡村。他在家排行老二,上有一位比他大十岁的兄长,下有一个弟弟,两个妹妹。他爷爷早年当过私塾先生,从小受到他爷爷的影响,他的父亲自小苦读诗书,写得一手十里八乡都称道的小楷字,成家后在县政府谋得了一份做文书官的差事,专门负责抄写、誊录之类的工作。虽然当时文书官的薪水并不高,但能进入政府部门工作在村里也多少算得上是一个有脸面的人了,家境因此也得以改善,自兄长读师范之后,他也有幸能够跟随父亲上县城念书,从七岁一直读到初二。
    然而轰隆隆的炮火声打破了平静的校园,1946年国民党悍然发动内战,此后的河南成为共产党与国民党争夺的要地,刘邓大军和陈谢兵团不断挺进河南,而国民党为了保住中原,也不断派重兵参战。在这战火纷飞的年代,他所就读的西平县中学也随之解散,虽然中间又开过两次学,但每次都是半途而废,他的中学生涯也不得不结束了。
    转眼到了1949年初,他刚满十八岁,已经长成身高一米七三的小伙子,比同龄人高出了一截。虽然此时离解放已为时不远,但黎明前的黑暗往往是最难熬的,由于战乱,他父亲早已失去了县政府文书官的工作,一家八九口人靠着仅有的几分薄田勉强度日。头年又逢天灾,收成更是少得可怜。春节过后,眼看连最基本的生活都难以维持下去了,为了不给家里增加负担,也为了给自己寻求一份活路,他和村里十几位和他抱着同样想法的年轻人打算离开家乡,到南边去闯荡闯荡。当时北边的许多地方都已经解放了,但受当时国名党反动宣传的影响,他们和许多不明真相的老百姓一样以为共产党来了就要大祸临头了,于是萌生了去南方求生存的想法。
    他的父母和其他年轻人的父母一样,心里都十分矛盾,万分舍不得孩子离开却又不忍心看着孩子继续在家挨饿甚至饿死。就这样,十几个从小在一起玩大的年轻人一起告别了家乡的亲人们,挥别了他们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家乡,一路朝南而来。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家里已经穷得揭不开锅,因此随身并没有盘缠可带,坐不起火车,去哪里都要靠两条腿走路。沿途所见与他们的家乡相差无几,到处都是一片衰败萧条的景象,他们根本找不到任何的谋生之路,就这样一路辗转到了武汉,靠打零工在街头勉强度日。他和他的伙伴们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回到家乡虽然得以与家人团聚,却要继续忍饥挨饿,而留在武汉也看不到任何出路。当时处于困境中的他并没有意识到,他将迎来人生的一个最大转折点,十八岁将成为他人生的分水岭。
    1949年7月,他和滞留在武汉的七八个老乡一起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湖北军区独立一师,光荣地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员,从此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参军时他离开家乡已经有好几个月时间了,他多么想给远在家乡的父母报一声平安,可同来的老乡要么和他一样参军了,要么已经离开了武汉,连一个可以回去报信的人都找不到。实在没有办法,他只好满怀着对家乡,对亲人们的思念踏上了征程,跟随部队转战南北。
    一次在行军途中,他走着走着忽然感到全身无力并且开始发抖,用手摸头感觉烫得厉害,这时他才意识到老毛病犯了,但他仍然咬紧牙关,随部队到达了当天的目的地。当时部队根本谈不上什么医疗条件,他只能用过去在家使用的土办法来治病:在发病之前猛烈运动,全身出汗,使病无法有发作的机会,三天后竟然好了。部队的生活十分艰苦,能有一碗开水喝就算不错了,发病的时候他是多么想念远方的家乡,想念家乡的父母亲人们啊!
    他随所属的湖北独立一师参加了多次战斗,一次次经受着受生与死的考验,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中锻炼成长。1949年9月,当时国民党的一个团扼守在兴山县离长江不远的几个山头上,企图阻止我军西进,然而不过是螳臂当车,自不量力。他所在的三营奉命歼灭敌人,天擦黑时战斗开始打响,在我军的猛烈追击下敌人步步退缩,退到一个无名高地后就开始修筑工事,准备在此抵抗一阵,以拖延我军前进的步伐。大约在深夜十二点的时候,三营发动了对无名高地的进攻,左右皆无路可走,必须从正面进攻,正当战士们向前奔跑的时候,敌人突然发起猛烈射击,他和战友们毫无畏惧地冒着枪林弹雨冲向敌人阵地,好在是在夜里,敌人看不太清,只是没有目标地乱射一气,待天亮三营占领了高地后他才知道在昨夜的这场战斗牺牲了好几名战士!
    同年10月,在解放鄂西南重镇建始城的战斗中,山头上几个敌人的碉堡发出了猛烈的炮火,企图封锁我军必须通过的一段公路。他所在的机枪班共有三组,每组二人,他分在第二组。在排长的带领下,第一、二组通过时无一伤亡,第三组通过时,敌人突然加大了火力,两位战友当场就牺牲了!
    当时我人民解放军势如破竹,锐不可当,而国民党则大势已去,兵败如山倒,尽管如此,每一场战斗的胜利都是战士们奋力拼搏得来的,往往要付出鲜血甚至生命的代价!他随李先念领导的湖北独立一师转战南北,每解放一个地方,老百姓无不敲锣打鼓,鞭炮齐鸣,热烈欢迎人民解放军的到来,也热烈庆祝新生活的到来。每当看见当地老乡们憨厚朴实的笑容时,他都会想起家乡的父老乡亲们,也不知现在家乡解放了没有?父母亲人们过得怎样?他多么渴望能写一封信,那怕只传一句话,给父母报个平安,然而处于战事状态下的部队根本不能与外界有任何联系,他们的行踪要绝对保密。
    全中国解放后,他又随所在的独立一师一团奔赴鄂西南恩施地区,协助二师在崇山峻岭中剿灭作恶多端的土匪。一次,一伙有七八十人之众的土匪在他们的一路追击下逃窜到了山顶,通往山顶只有一条狭窄的羊肠小道,每次只能通一人,土匪们妄想仗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天险负隅顽抗。战斗打响后,冲上去的第一名战士被土匪击中,顿时从上面滚了下来,第一名战士倒下了,第二名战士紧接着又冲了上去!结果又被土匪击中,又从上面滚了下来!在双方的激战中,他忽然感觉左边的脖子刺痛了一下,好像是被什么东西狠狠蛰了一下似的,原来土匪的一粒子弹击中了他的脖子,好在当时子弹已经穿颈而出,他再一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1951年初剿匪结束之后,他被部队派往位于武汉的湖北军政干校学习。故地重游,在武汉街头,他徘徊在两年前与家乡伙伴们一起打零工的地方,不禁心潮彭拜,感慨万端!此时他才终于得以与远在家乡的父母取得了联系,这时候距离他离开家乡已整整两年时间了!  
    在寄给父母的信件里他绝口不提他在战场上遭遇过的种种险境,自打他离开家乡后音信皆无,父母根本不知他身在何妨,甚至不知他是生是死,可以想见他们内心经受了怎样的煎熬,他又怎忍心再让父母为他担心后怕呢!父母在信中问起打仗的事情时,他只是轻描淡写说几句,比如说部队每到一处,他因为粗通文墨上级交给了他一项特殊任务:用大毛刷写宣传标语,不少墙上都曾留下过他的笔迹呢!读着他的来信,他的父亲欣慰地笑了,在父亲眼里他依旧是当年那个文绉绉的孩子,全然不知他在残酷的战场上是如何奋勇无惧。
    虽然他与父母联系上了,但却无法与父母见面,部队有极为严格的探亲制度,除非有很特殊的原因才能批假。第一次他写的探亲假没获批准,虽然心里渴望着与父母见面,但他再也没有勇气写第二次,在那个为了祖国为了人民大家都舍身忘我、奋不顾身的年代,个人的小家庭根本不值一提,何况部队本来就有为大家舍小家的光荣传统。而父母虽然得知他的下落,但也无钱去千里之外的部队看望他,就这样,他与父母彼此日思夜想却无法相见。
    转眼到了1953年开春,当时他在向塘空军场站工作。一天他收到了父母从家乡寄来的信,得知家里一头能耕地的驴病死了,这给即将开始的春耕带来了困难。当时他很犯愁,因为当时一头驴至少价值50万(一万等于现在一元),而他当时的津贴只不过数万而已。正在他愁眉不展之际,他科里的李助理把50万元交给了他,并叮嘱他赶紧寄回去,解决家中遇到的暂时困难,面对战友的关心他内心是多么感动,把钱寄出去后,他猜想父母收到这笔为数不少的钱时一定会很激动,可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父母在收到这笔钱后,既没买驴,也没买粮食安度春荒,而是拿钱作为路费千里迢迢从河南西平来到江西向塘,到部队来看望儿子了!他的父母亲还是第一次出远门,第一次坐火车,他们宁愿不买关系到一家人生计的驴子,甚至就是不吃不喝饿着肚皮,也要跑到部队亲眼看看朝思暮想的儿子,从这可以看出他们是多么想念儿子呀!
    在见到父母的一瞬间他一下子愣住了,他发现父母比以前苍老了很多,远不是他记忆中的模样,四十多岁的母亲不但额上的皱纹添了好几道,且鬓角已经有几绺白发了。父亲的眼光有些呆滞,远没有以前灵活,才五十出头却过早呈现出一副老态,可想而知整整四年的时间父母是怎样熬过来的,他的鼻子一酸,却在双亲面前强忍着泪水。
    当时正值部队筹建不久,新的任务还没有具体下达,所以他的工作并不十分忙,还请了一天假陪双亲到南昌城里转了转。回来时向塘场站正好从武汉方向飞来了一架运输机,他父母兴致勃勃地仰起脸观看着,这是他们生平第一次见到飞机,当时的高兴样至今令他难忘。
    回到驻地,他从抽屉里取出了一本立功证书以及笔记本,在头一年修建向塘空军机场的任务中,他被分配到调配处,负责计划运算、调拨修建机场所用的数十万立方米的大小石块、沙子、水泥等。每当火车运来这些材料时,他和另外两名调配处的同事就分赴现场,指挥调动卸车,每段地方需堆放多少,必须调配得当,不多不少,恰如其分,否则会给工程带来重复的劳动,会劳民伤财,由于调度有方,夜以继日地带病工作他荣立了三等功。他把红灿灿的立功证书连同当时获赠的,上面写着他的大名并盖有部队印章的一本笔记本呈到他父母面前,他的双亲接过来,双手微微有些颤抖,看了又看,摸了又摸,母亲的眼角闪着泪光,对他说道,仿佛又是喃喃自语:“俺就知道俺的儿在部队一定会有出息的!”
    因为要忙于春耕,他的父母在部队只住了一个星期就不得不回家了。这一次和父母相见,中间相隔了四年多,而这一别还不知道下次什么时候才能再次相见,一想到这他心里就泛起一股说不出的滋味。在送父母上火车之前,他和父母照了一张合影照,当时年仅二十二岁的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这竟然是此生他与父母的唯一一张合影。
  1956年夏他即将从向塘空军场站调到福州场站司令部工作。在去福州工作之前,正好有点空闲时间,此时他离开家乡已经有七年多了,他多想趁着这点难得的空闲时间回家乡看看父母,多想早一天踏上那一片令他魂牵梦绕的故土啊!7月初,他的请假终于获得上级批准后,他欣喜若狂,那时正值炎热的夏季,他怀着激动的心情踏上了返乡归家的路程。
    时隔多年,故乡该有多大的变化啊,终于要和阔别多年的父老乡亲们见面了,想到这他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火车终于到达了河南西平车站,下车后他就急速往回家的方向奔去,回家的路他整整走了七年,二千多个日日夜夜啊!半路他正好碰上赶集卖草席回家的同村人毛眼,路上帮着他拿东西,他一路向毛眼打听家中、村中的情况,说着就到了村里。
    这一年家乡收成不好,村民收的是被大水淹没后的小麦,正好他们家大部分人都在打麦场打麦子,看到他回来,大家都感到异常的惊喜,他的父母亲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更是高兴得不得了。他和在场的每一个人一一握手,热情问候,简短地说了他离家参军后的情况。在场的很多人都留下了眼泪,他自己也是一边说话,一边流着眼泪,激动得不知说什么才好。在剿匪战役中他被土匪击伤血流不止时他没有流过一滴泪,在修建向塘飞机场过程中他高烧不退依然坚守岗位时他没有流过一滴泪,可当他经历了整整七年的日思夜想,终于回到了家乡的温暖怀抱时,他再也控制不住自己,在家乡的父老乡亲们面前任泪水肆意地流淌!他的母亲也终于控制不住激动的心情,忍不住放声大哭起来!
    旁边有人提醒他母亲说,孩子总算回来了,赶紧回家吧。一句话提醒了他家里人,于是他在父母亲人们的簇拥下向家中走去,家中他还有一位年事已高的奶奶,她老人家听到这个喜讯后也在急切地等待亲眼看一看阔别整整七年的二孙子。一连几天,他家里都非常热闹,乡亲们收工后就拥到他家里,问长问短,他向父老乡亲们详细讲述了自己这些年在部队的生活,虽然他与乡亲们多年未见,彼此竟没有半点生疏感,可见家乡有多么大的凝聚力啊! 
    自他1949年参军这些年来,他和家乡的父母亲人们远隔千里,总是聚少离多,有时候甚至要隔上好几年才有机会见上一面。时间定
格在1962年的11月,那一次他和夫人带着大女儿小敏回家探亲时,他父亲看到四岁的孙女心里格外开心,临走时老父亲一直把他们一家三口送上火车。随着一阵鸣笛声,火车渐渐开动了,老人竟跟着火车向前跑了十多米,望着老父亲追着火车奔跑的身影,他的泪眼早已模糊不清,父亲啊父亲,儿陪伴您的时间实在太少太少,亏欠您的实在太多太多了!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一次送别竟成了诀别!  
    1963年他在江西樟树空军基地工作时,是司令部战勤科的一名战勤参谋。当时的樟树空军基地是我国大陆对台湾当局的重要战略机场,也是我国空军在我国东南部的重要的大型军用机场,机场主要是进行中程战略部署。那时他作为基地司令部战勤科的一名战勤参谋,平时的工作忙碌而辛苦,既要制定连队的军事五项训练计划,又要到部队检查落实情况,有时还要到地下指挥所去值班,那儿任务比较杂乱,大小事情都要亲自处理。这一年9月,又轮到他去地下指挥所值班了,一去就是数个月,任务一直十分紧张,恰恰在这时候他六十三岁的父亲在家乡病故了,而部队竟未能批准他回家祭奠父亲的请假报告,令他抱憾终身!
   
村里的一些乡亲不理解他,甚至对他产生了误解:“什么请假没批准,完全是在找借口,都是父母生爹娘养的,俺不相信部队连奔丧都不准!”“好狠心,平时见不到他半个影子,就连爹临走都不来送一程,这样的儿子养了跟没养一样!”风言风语传到他的耳中,他没有为自己申辩一句,他可以承受乡亲们对他的误解,却无法承受内心对父母深深的愧疚。自己远在千里之外的部队,无法在跟前尽孝,即使父母亲在病榻上也不能端汤送水报答养育之恩,甚至父亲临走都不能送上一程,每当回想起这些事情,心里的酸楚难过就像虫子一般跳出来无情地撕咬着他,令他无处可逃,无法安神。
    虽然他在部队呆了整整三十年,留下了很多照片,有好几本影集,但他却唯独把这张与父母的合影照连同立功证书一起夹在一本旧笔记本里,那本与立功证书一起获赠的笔记本,又与立功证书一起见证了他与父母相见的笔记本。这些年来,他一直珍藏着与父母的唯一一张合影,每当他翻开那本早已泛黄的笔记本,抚摸着父母曾经抚摸过的立功证书,端详着照片上父母慈祥的面容,仿佛又看到了母亲眼角噙泪的笑容,还有老父亲拼命追赶火车的身影,泪水再一次模糊了他的视线。
   
这位今年已经八十七岁高龄的老人正是我敬爱的老父亲,不仅仅是那本立功证书与旧笔记本,这些年来,我也成了我父亲与我爷爷奶奶之间感情的一个见证者。我敬爱的父亲,我想对您说自古忠孝难两全,您无须自责,正是由于您以及千千万万个像您一样的革命军人们无私奉献,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才铸就了我们钢铁般坚不可摧的人民军队,才让祖国人民得以享受幸福安宁的和平生活!作为您的亲人我们理解您,敬重您,如果在天有灵,我相信您的父母——我九泉之下的爷爷奶奶也一定会理解您作为军人的选择,并以您为荣!
【收藏此页】    【关闭】    【本有评论 4   条】
文章评论
云木欣欣 评论 (评论时间2018-02-16 20:06:14)  
谢谢兰蔻妹妹一直的关注与鼓励,心里倍受感动!祝福兰蔻妹妹及全家新春快乐,吉祥如意!
云木欣欣 评论 (评论时间2018-02-16 20:05:19)  
谢谢一丁老师莅临指导,祝您新春吉祥如意!
兰蔻侬心 评论 (评论时间2018-02-07 14:36:00)  
我是含着泪看完这篇感人肺腑的文章,向老父亲,向爷爷奶奶致敬!正是因为他们舍小家为大家的无私奉献精神,才换得我们今天的太平安乐,他们是永远的英雄,我们的榜样为师姐有这样英雄的父亲而骄傲自傲师姐,春节将临,提前祝您们全家新年快乐,安康幸福,吉祥如意!
一丁 评论 (评论时间2018-01-19 11:25:17)  
致敬老父亲!
在线评论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