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会员姓氏检索 :
                  佳博文摘
对网络博客中的佳作选择转发,转发时须标明文章作者。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诗人雪珂
主编寄语:
本版顾问:
本版副主编:
                  本版精品文章
                  文章信息
当前位置:  佳作诗话  >>  佳博文摘
远方的净土,诗样的伊犁——著名作家伊犁行
文章来源:李犁博客        访问量:1692        作者:毕亮卢钟陈雁萍邹懿        发布:寒江雪        首发时间:2010-11-22 01:52:57
关键词:著名作家伊犁行
编语:
前言:8月20日至24日,应伊宁市委、市政府邀请,著名作家、中国作协副主席蒋子龙以及贺捷生、艾克拜尔·米吉提、韩小蕙、王玉芳、邱华栋、王山、杨志学、施晓宇、张艳茜、周占林、李犁、苗莉、宗永平等作家来伊犁采风创作。这也是近年来伊犁州难得一见的文学盛事,作为伊犁州覆盖面最广的主流媒体——《伊犁晚报》,特派了多名记者对来伊作家进行了逐一专访,以留下他们对塞外江南、西域新天府伊犁的感受,同时他们在此期间的生活痕迹也将在本报得以寻觅。

天山网讯(记者毕亮卢钟陈雁萍邹懿 实习生蒋贝贝摄影报道)

远方的净土,诗样的伊犁鈥斺斨骷乙晾缧

蒋子龙:我们对伊犁充满期待

蒋子龙属于那种走到哪儿都会被“包围”着要求合影留念。这些“粉丝”见到他,无一例外的一句话都是:我们都是看着您的作品长大的。而事实也是如此,他以一篇《乔厂长上任记》影响了几代人,以后也将继续影响下去,现在已被公认为新时期中国文学的一个里程碑。每每此时,蒋子龙总是微笑着合影、签名。此次,在伊犁也不例外。

在伊犁,无论走到哪里,他永远都在观察,他曾经幽默地坦言:“连头发梢和脚后跟都在观察。”试看,在伊宁市俄罗斯风味列巴,蒋子龙详细地询问着俄罗斯列巴的制作过程,并饶有兴味地参观了烤炉,而在亚历山大手风琴收藏室,他对在地处偏远的伊宁市还有人对手风琴如此感兴趣并大规模地收藏,感到十分意外和好奇。当老板用一个已经一百多年历史的手风琴弹起了《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时,蒋子龙跟着乐曲哼唱了起来,那种陶醉让我们有理由相信,一篇以此为题材的小说或散文或许即将诞生呢!而伊犁,对他的触动何止这些。蒋子龙说,到了伊犁刚下飞机,就被触动着,这该是怎样一种安静?街巷里生活的居民,安静、安逸,与世无争。到了伊犁才知道什么叫生活。小桥流水,渠水悠悠,居民有庭院,院子里有葡萄架和各种花草、果实,门前坐着闲适的聊天的各民族妇女,这是一种天府之城的怡然生活。传统的文学创作有灵魂写作和俗世写作这两种,而生活在伊犁的作家,是离灵魂最近的,对此我们有理由充满着期待。

蒋子龙简介:1941年生于沧州。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天津作家协会主席,中国改革文学的奠基人。1976年以短篇小说《机电局长的一天》引起强烈社会反响。1979年以《乔厂长上任记》再次轰动社会,并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第一名;次年又以《一个工厂的秘书日记》再获此奖;1982年的《拜年》,又一次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第一名。著有长篇小说《蛇神》、《子午流注》、《人气》、《空洞》、《农民帝国》,以及中短篇小说集和散文集共90余种。1996年出版了八卷本的《蒋子龙文集》。

远方的净土,诗样的伊犁鈥斺斨骷乙晾缧

艾克拜尔·米吉提:伊犁人民的生活就像甜美的葡萄

已经是第N次回伊犁了,艾克拜尔·米吉提对自己的家乡仍是充满着无尽的眷念,“很亲切,很幸福。”

从小在大草原长大,对新疆有着非同寻常的深厚感情,这也是此后不断地用笔歌颂这片土地和人民的原因。而此次受“2010伊宁市金秋文化节”之邀重游故地,更觉责任在肩。“市内既有宽敞的街道和现代建筑群,又有小巷深处绿荫流水的少数民族人家,喀赞其民俗旅游区、汉家公主纪念馆、林则徐纪念馆、维吾尔民居一条街……伊宁市是一个既有着现代气息,又充满文化底蕴的地方。”

艾克拜尔·米吉提特别提到,去年回伊犁时,在伊宁市南市区喀赞其的百年民居内,品尝到了这里甜美的葡萄,真希望伊犁人民的生活就像这葡萄一样愈发甘甜醇美。这次来又去了六星街,真的是感触很深。“伊犁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太让人吃惊了,伊犁人民的生活真的是蒸蒸日上,这要感谢中央、自治区对伊犁各项政策的倾斜和扶持。”而此次文化节的适时举办,更是为文学创作者搭建了一个沟通和交流的平台,对伊宁市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提升必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回去后,我更愿意用手中的笔,继续歌颂这片美丽的土地,流水深处的人家,还有深厚底蕴的民俗文化。”艾克拜尔·米吉提说,是该再为伊犁的文化事业做点儿贡献的时候了。

艾克拜尔·米吉提简介:新疆霍城县人,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管委会副主任、《中国作家》主编,中央民族大学、伊犁师范学院客座教授。短篇小说《努尔曼老汉和猎狗巴力斯》获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荣誉奖,短篇小说《哦,十五岁的哈丽黛哟……》获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短篇小说集《存留在夫人箱底的名单》获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作品并获多种其他文学奖项。

远方的净土,诗样的伊犁鈥斺斨骷乙晾缧

韩小惠:诗一样的伊犁

作为著名资深记者、韬奋新闻奖获得者的韩小惠,在采风的时候以一双新闻人的眼光发现着,并不时地问这问那或在心中默默记着什么;而作为著名作家的韩小惠,始终带着一双欣赏的眼光,欣赏着、陶醉着,并不时地点头称赞……

韩小惠已经第三次来新疆了,但前两次都没有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此次应伊宁市邀请前来参加文化节,从一下飞机就喜欢上了这个地方。从住进伊犁宾馆,就让她深深震撼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韩小惠说,她走遍全国各地,除了在原始森林,从来没有见过伊犁宾馆里的那些那么老、那么大的树,沧桑却又茂密,是名副其实的参天大树,而且伊宁市的很多民居非常漂亮也很有特色。很多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盲目地跟风、随大流,渐渐地就失去了自己的特点,从目前看,伊宁市这方面做得很不错,希望能够一如既往地保持下去。

韩小惠说,没来伊犁之前,伊犁河是诗一样的,这次我们实地看了,果然如诗如画,而且很广阔,就像新边塞诗一般粗犷却又不失细腻;还有喀赞其里的百年民居以及门前潺潺流动的小渠水……伊犁之美,很多时候都说不上来,我想等我酝酿后,会写一批以伊犁为描写对象的作品的。

韩小蕙简介:女,文化记者,文学编辑,散文家。上世纪五十年代生于北京,八十年代南开大学中文系毕业。现为光明日报《文荟》副刊主编,中国女记协理事,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已出版《悠悠心会》、《自嘲》等七部散文、随笔、报告文学、新闻作品集。编著《新时期散文名家自选》、《新散文12家代表作》等十余种书籍。

多次荣获文学奖和新闻奖,其中有首届“中华文学选刊奖”、《女友》杂志读者推选的“全国十佳散文家”称号、“首届中国当代女性文学奖”等。

远方的净土,诗样的伊犁鈥斺斨骷乙晾缧

王玉芳:远方的净土

早就听说“不到新疆,不知中国之大,不到伊犁,不知新疆之美”。然而,上一次到新疆之时,却与伊犁擦肩而过,甚为遗憾。这次,借伊宁市委、市政府、伊犁州文联共同主办“写伊宁、画伊宁、唱伊宁——2010金秋文化节”活动之机,可以说终于了却了这段遗憾。

来伊之前,对伊犁一直了解甚少,只知道这是一个多民族聚居之地,然而,真的踏上这片土地,却自然而然地被它所吸引。看着那整洁的庭院,看着那姹紫嫣红的花花草草,看着那安详的人们,让我忘却了尘世间的喧嚣。我想,这本应是生活的本质,然而,我们却很少再有机会去细细地解读它,去珍惜这最美好的生活。因此,驻足于这片“人间净土”,你的心也会变得安静与平和,这绝对是凡尘俗世中很难找到的一份宁静和安逸!我想,这或许正是伊犁最大的魅力所在。

王玉芳简介:笔名王眉,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散文集《泥土的声音》、《走遍名刹》等,散文《紧锁大怒江》获《人民日报》好稿二等奖,《乌镇之恋》获全国报纸副刊好稿一等奖,《书香草原育英雄》获《人民日报》好稿二等奖。

远方的净土,诗样的伊犁鈥斺斨骷乙晾缧

王山:我是伊犁人有义务为当地文化做点事

在王山身上,有太多其父亲王蒙的风骨,这是他留给记者的最深刻印象!谈及文学、谈及伊犁,王山很是深情,也有很多话要说。“父亲22岁拿起了笔,写了50年。他在新疆待了十几年,他的脾气、心理都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维吾尔文化伴随了他一生。他把维吾尔文化和汉族文化加以对比,从中获取了新营养。”王山说,父亲把像阳光一样温暖的维吾尔文化向世人作了介绍,自己本就是一个伊犁人,更有义务和责任把伊犁文化、把父亲对伊犁的情结继续加以传承和发扬。

在这个多情的秋天,王山又一次来到伊犁采风,感觉和其他任何一次都不同。“我是回家,也是来看伊犁的亲朋好友的,更是来为伊犁做点儿什么的。”从文字的角度讲,伊宁市是个多民族聚居区,各民族文化互相融合,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文化风俗互相影响、互相吸收,但又各自保持了鲜明浓郁的民族特色,这些都为这座小城增添了无穷魅力。“父亲写的与伊犁相关的小说总字数达100万字之多,占了小说创作总量的差不多四分之一。”王山说,从这点说,他这个做儿子的更要在今后的创作中把“伊犁”努力渗透到作品中,借着这次伊宁市举办文化节的机会,把一个“父亲笔下像天堂一样美丽的小城伊犁”宣传、推介出去!

王山简介:河北南皮人。1982年后历任《民族文学》杂志社编辑,《文艺报》专题部主任。200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编辑文集《王蒙文集》、《王蒙精选集》,长篇小说《尴尬风流》,小说集《末路狂花——世纪末小说系列》及散文集等。编辑的《王蒙文集》于1994年获共青团中央、文化部、广电部、新闻出版总署联合颁发的中国优秀青年图书奖。

远方的净土,诗样的伊犁鈥斺斨骷乙晾缧

杨志学:我还会第三次来伊犁的

我是第二次来伊犁。第一次是在三年前,那次主要感受到伊犁的自然山川之美。伊犁的风光是奇特的,伊犁的草原是最美的。那次不仅看了那拉提草原,而且浏览了喀拉峻草原的美景。这次来伊犁,进一步感受到了伊犁的人情风俗之美,感受到了不同民族的风俗、性格、生活习惯。尽管这种接触还是很有限的表面的,但已经开始接触这里独特的人群。少数民族的热情、豪放、善良,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这次伊宁市举办文化节,我觉得气势很大,安排的内容也很丰富,分批进行,持续时间长,体现了当地领导对文化事业的高度重视,虽然搞的是文化活动,是文学采访交流活动,但其意义不限于文学、文化,它对伊宁整体建设、发展应该会起到积极影响的,我看到,伊宁的文化节的活动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以后还会产生更大的成效。

同时,伊犁有一个庞大的诗人群体。我与伊犁的一些诗人都有接触、交往,我为结识这样的朋友而感到自豪、荣幸。伊犁不仅有优越的自然环境,而且有较浓厚的文化氛围,这与伊犁诗人的努力分不开。伊犁的诗人在坚守文学阵地,伊犁的新诗、旧体诗、散文诗创作都取得了突出成就,伊犁有不少传播诗歌的报纸、刊物。《伊犁晚报》的“天马散文诗专页”已经引起了全国范围的关注。不少诗人的作品在全国各大文学刊物发表。这次文化节,必将对伊犁的诗歌写作,文学创作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我想,我还会第三次再来伊犁的。伊犁的前景也会更加诱人。

杨志学简介:笔名杨墅、梦阳,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文学博士,主要从事现代诗歌及文艺美学研究兼及散文、诗歌写作,中国作协会员,现为《诗刊》编辑部主任,著有诗歌理论著作《诗歌:研究与品鉴》、诗集《心有灵犀》,主编有《新中国颂:中外朗诵诗精选》、《唐宋诗词鉴赏》(合作)。

远方的净土,诗样的伊犁鈥斺斨骷乙晾缧

施晓宇:伊犁,一个宁静之地

这是我第一次造访伊犁,给我的印象很深。我出生于福建,这次也是冲着福建老乡林则徐先贤而来,因此,到达伊宁后首先拜谒了林则徐纪念馆。看到伊犁人民为纪念这位伟大的历史人物,为纪念他在新疆3年的时间中,积极捐办皇渠龙口工程、推广先进生产技术、关心边防和少数民族疾苦,特意筹建了伊犁林则徐纪念馆,心中甚感欣慰,在此也向伊犁淳朴的百姓给予林则徐如此之高的礼遇表示我的一份感激之情。

来到伊犁后,最让我感到诧异的是,走在胜利路、喀什街上,无论走进哪一个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乡亲的家中,在绿荫浓密的葡萄架下,都可以感受到当地百姓的安详、宁静和平和,无论在老人还是孩子的脸上,你看不到东南沿海一带人们那种急功近利、渴望一夜暴富的那种焦虑和浮躁,这一点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在此,我也希望伊犁的人民能够永远保有这种美好的心态,不为金钱、俗念和贪欲所诱惑。

施晓宇简介:男,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福建省杂文学会理事、福建省阅读学会副会长、国家一级作家。现为福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1982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迄今发表200多万字。出版小说集《四鸡图》、散文集《洞门心开》、《都市鸽哨》、《思索的芦苇》、《直立的行走》、杂文集《坊间人语》、摄影长篇散文《大美不言寿山石》等。作品先后被《小说月报》、《小说选刊》、《小小说选刊》、《散文选刊》等转载。部分作品收入《福建文学创作40年选》、《福建文学创作50年选》等。

远方的净土,诗样的伊犁鈥斺斨骷乙晾缧

张艳茜:支持伊犁文学发展是《延河》义不容辞的义务

我非常感谢伊犁方面的盛情邀请,尤其是伊犁晚报社的精心安排,在伊犁的五天时间里,我领略了昭苏大草原和喀拉峻大草原的壮美与辽阔,感受到了伊宁市各民族百姓之间的和谐与融洽,伊宁人友善祥和、安宁的表情与发自内心的欢歌笑语,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同时,伊宁市领导花大力气举办此次文化节,可以看出文化在当地领导心中的分量,以及本地文化的繁荣。作为地处西北的陕西的文学期刊《延河》,有义务为西北最边远的伊犁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成长的作家提供版面和园地,为伊犁文化、文学的发展垫一块砖、递一块瓦。

张艳茜简介:生于1963年,198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分配到陕西省作协《延河》杂志社工作至今,历任编辑、副主编、常务副主编,编审。西北大学现代学院兼职教授。

张艳茜1986年开始发表作品。200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散文集《城墙根下》、《远去的时光》。1999年获陕西省首届炎黄优秀编辑奖。

远方的净土,诗样的伊犁鈥斺斨骷乙晾缧

周占林 :美景胜江南

在此之前,对伊犁知之甚少,只是从课本上了解一些大概。几年前,又因为行程的安排,只是到南疆匆匆一行,未至伊犁便又匆匆而归。这次,借伊宁市人民政府、伊犁州文联共同主办“写伊宁、画伊宁、唱伊宁——2010金秋文化节”,终于了却了这个心愿,心中甚是欣喜。

或许是因为有了一次南疆之行,在来时的路上,我也以为,伊犁也应是大漠孤烟。然而,呈现在面前的却是一幅江南美景,令人不得不叹服大自然为我们创造一个个神奇。来到这里后,我还了解到,伊犁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文化融汇与撞击的交会点,各种文化在这里汇集、碰撞,散射出耀眼的光芒,使这里的文化具有东西方文化融合的鲜明特色,独具异彩。在几日的走访中,我也亲身感受到这一点。遗憾的是,对于新疆之外的人们而言,伊犁对于他们还是过于陌生,了解甚少。此次,伊宁市人民政府、伊犁州文联共同主办“写伊宁、画伊宁、唱伊宁——2010金秋文化节”,是一次很好的开始,在此,我也希望伊犁今后能够多多举办一些此类的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伊犁,走进伊犁。

周占林简介:男,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网站主编、“中国诗歌万里行”组委会委员。出版诗集《夫妻树》、《你坐在我的对面》、《周占林诗选》、《周占林抒情诗选》及纪实文学集《弄潮》、长篇小说《一夜芙蓉》等。

远方的净土,诗样的伊犁鈥斺斨骷乙晾缧

李犁 :写诗是一条回家的路

到了伊犁,想起海德格尔的话:诗人的天职是还乡,我给引申为写诗是一条回家的路。家代表真实、宁静、完整和自由。这也是诗歌所追求的境界。伊犁由于远而避免被异化,而使自己独特的文化品质保存得相对完整,这也就使伊犁充满诗意和灵性,也让我的心灵有了皈依的感觉也就是回家的感觉。而诗歌最终皈依的就是自然、童年、宗教。自然是天地的完整,童年是人性的完整,宗教是信仰的完整。在伊犁,我感受到了这种品质的沐浴,这是天性灵性与人性的统一,所以让一年多不写诗的我也产生了写诗的冲动,诗意的伊犁让李犁的灵感重新复活!

李犁简介:男,北京师范大学文艺美学硕士。上世纪八十年开始写作诗歌和评论,出版诗集《黑罂粟》、《一座村庄的二十四首歌》、文学评论集《拒绝永恒》、诗人研究集《天堂无门——世界自杀诗人的心理分析》。2001年获中国诗歌学会举办的“首届美岛杯中国网络诗歌大奖赛”一等奖。

 

远方的净土,诗样的伊犁鈥斺斨骷乙晾缧

邱华栋:伊犁更应成为一种符号

生于新疆、就读于武汉、发展在北京,从边疆一步步向首都靠拢的邱华栋,肯定有着道不清的故乡情结。“在我的写作生涯中,故乡给了我很大的影响,生活在天山脚下,美丽的大自然赋予了我写作的欲望。同时在新疆这样一个多民族文化交融的世界里,让我有了更充足的写作空间。是大自然和许多民族文化融合的环境谱写了我写作的前奏。”

邱华栋说,有别于少年时代来伊犁的是,这次回来感觉树更多了,花更美了!伊犁是个多民族聚居地,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彼此交融,形成多元文化。所以我们要找到这种多元文化共生的力量,沐浴着多元文化的光芒,从丰富的多元文化入手找到新的文学亮点。伊犁这样一个多元文化的地方一定会造就更多的作家。通过这次文化节活动,伊宁市更应该把这种文化符号加以提炼,并把自己的文化品牌打造出来,把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传播出去。“不难推测,伊犁的多元文化肯定会成为一种趋势,为文学艺术界所推崇并加以传扬。我是从新疆走出去的,对于家乡,我更希望在经济腾飞的同时,借助多元文化交融、汇聚这一体现软实力的无形资产,使人们的生活富足、美好!”

邱华栋简介:父母系支边青年,1969年生于新疆昌吉市。16岁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并因出版小说集《别了,十七岁》而被免试保送进入武汉大学中文系学习。迄今已出版长篇小说《夜晚的诺言》、《白昼的消息》、《正午的供词》、《刺客行》等4部,中短篇小说集《哭泣游戏》、《都市新人类》、《黑暗河流上的闪光》等11部,诗集《岩石与花朵》、随笔集《私人笔记本》、《城市漫步》等7部,合计300余万字。被誉为九十年代“新生代”作家群代表作家之一和“活跃的实力派作家”之一,部分作品被译为英、日、德、韩等多种文字。

远方的净土,诗样的伊犁鈥斺斨骷乙晾缧

苗莉:生活在伊犁是一种幸福

应伊宁市的邀请,我第一次来到伊犁,伊犁给我留下了非常美丽的印象,下飞机的时候,将近夜里十二点,在机场遥望浩淼的星空,月亮离我是那么近,仿佛伸手可及,闪闪烁烁的星星,一颗颗非常明亮,给我一种非常纯净的感受。走在伊犁的土地上,依然是纯净和美好的感受,充满着异域风情的文化非常有吸引力。自然风光和气候也很怡人,不愧为西域新天府和十大宜居小城之一。伊犁丰富的瓜果和美食,给了我极大的魅惑。

伊犁的居民素质非常高,他们过得安逸、闲适,这种纯净安详的生活品质和状态,是在喧嚣的大城市难以寻觅的。生活在伊犁是一种幸福。《散文百家》创刊于1988年,是一本专门刊发散文的刊物,我们很乐意在《散文百家》这块园地上,刊发更多有关伊犁的文章,将伊犁的美丽展诸于世,让更多的人了解伊犁、来到伊犁、喜欢伊犁。也欢迎伊犁本地的散文作家向我们杂志赐稿,支持我们的《散文百家》。

苗莉简介:女,山东阳谷人,现为河北省邢台市文联副主席、市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河北省作协理事,《散文百家》杂志常务副主编。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发表作品。200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出版散文集《风中的飞翔》等。编著作品有《世界著名散文精选》、《烛窗心影》。作品曾多次获奖,其中《梅为谁开放》获2008年第三届冰心散文奖。

【收藏此页】    【关闭】    【本有评论 7   条】
文章评论
寒江雪 评论 (评论时间2010-12-22 23:42:15)  

额滴神呀~~~~怡情养性老师太够哥们儿啦!(原谅俺高攀了一辈儿)“从来寰宇留佳韵,谁可更其洁雅名?”羞煞奴家也!不过,还是得高兴三天再说!狂谢!

寒江雪 评论 (评论时间2010-12-22 23:39:04)  

感谢轻盈姐、胡跃荣老师、薄暮姐的支持与夸奖!

薄暮 评论 (评论时间2010-12-05 19:59:47)  
喜欢奴家清丽的模样,和清秀的文字。
怡情养性 评论 (评论时间2010-12-01 09:30:18)  

特赠送寒江雪一首诗,恳望笑纳!
七律·赏雪

凝望风光一色清,梨花绽树触诗情。

尔携冽气呈娴静,我上高坡赏净明。

素淡衣装纯美质,晶莹面貌坦诚形。

从来寰宇留佳韵,谁可更其洁雅名?

胡跃荣 评论 (评论时间2010-11-28 09:53:58)  
阅读,学习!
印象最深的是那个“奴家”稚气未脱呢!哈哈!周日快乐!
在线评论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