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会员姓氏检索 :
                  散文
本栏所称的散文,是指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表达,不讲究韵律的现代散体文章、随笔等。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惜若
主编寄语:散文是融汇了作者真诚个性及深层人生意蕴的文学样式,表达方式自由洒脱,其本质特性是形散神凝。
本版顾问:
                  本版精品文章
                  文章信息
当前位置:  散文日记  >>  散文
古韵柳树意丰富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访问量:587        作者:庞思梦        发布:庞思梦        首发时间:2014-03-20 13:51:02
关键词:中国诗赋网
编语:

      古韵柳树意丰富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采薇》里有一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从此,杨柳就成了我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含义宽泛意象丰富的代名词,备受文人墨客的青睐。

      春光的象征

      柳是报春的使者之一,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在《宫中行乐八首》中曾写道,“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把柳作为报春使者的形象借助笔端刻画得生动而美好。

       王维的《田园乐》中“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一句,淡浓相间的色彩,不仅让人耳目一新,更唤起了人们的直观感官,彰显了柳绿花红的和谐画面,让读者看到一片色彩斑斓的美好春光。

       欧阳修的《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杨柳如烟,绿茵萋萋,尽显了春天亮丽的风采。

       这些由“柳”带来的深远的意境的诗词,不仅是描写春天的佳句,更表达了人们对美好春光的喜爱之情!

       离别的代言

      柳在古代是寄托别情的信物,是离别的代言。古人离别多折柳相送,因为“柳”与“留”谐音,故有挽留之意,而柳枝细软,则是表达了离人绵绵的情谊。

     《史书》记载:“汉人送客至霸州,往往折柳送别。”更有诗以“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来表达依依惜别的离情。折柳的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王之涣在《送别》中写道:“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体现了离别之人折柳表达情感的方式。施肩吾的《折杨柳》“伤见路旁杨柳春,一重折尽一重新。今年还折去年处,不送去年离别人”中,把折柳送别的情思表达得淋漓尽致。

       怀乡的寄语

       柳树多种于房前屋后,也成为古代诗人怀念家乡的寄语。

      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一句,道出了柳笛引发出诗人对故乡的牵挂之情。唐代诗人许浑在《咸阳城西楼晚眺》中写道:“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摇曳的柳枝使作者借景怀乡,抒发离愁。

      品质的化身

      柳的生命力顽强,柔中带刚,是美好品质的化身。唐代诗人白居易曾用“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样的诗句赞扬柳树顽强的生命力。陶渊明“不以五斗米折腰”弃官归隐田园,在自家庭院种五棵柳树,自号“五柳先生”,他用柳来明志,表达了自己不与官场同流合污,不屈服官场黑暗势力的高贵品质和铮铮的傲然铁骨。

      古人笔下的柳,或柔媚多姿,或依依惜别,或怀乡念远,或明志高洁。那摇曳多姿的柳条,不仅赢得了诗人的芳心,更俘获了一批又一批的读者。

【收藏此页】    【关闭】    【本有评论 0   条】
文章评论
目 前 还 没 有 此 文 章 的 相 关 评 论 信 息 !
在线评论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