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暂 无
主编寄语:朋友,欢迎关注本频道,还犹豫什么?请让你的键盘,借助你的才华,在这里倾诉你的心灵吧!
本版顾问:
本版副主编:
本版编辑:
                  文章信息
当前位置:  网站公告  >>  网站公告
总值日记三《画是一种无声的诗,诗则是一种有声的画》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访问量:933        作者:轻柔的霞        发布:轻柔的霞        首发时间:2011-02-13 23:00:39
关键词:轻柔的霞
编语:
简约是中国诗歌最根本的语言传统,是第一要义的诗美元素,也是中国文化及一切艺术的精义所在。


     
        这次总值,我比较系统的看了一些作者的诗歌,大部分存在的不足是:“语言繁琐拖沓,类似分行文字;语言平淡无奇,类似记录性文字;意象散,一会写东,一会又跑到了西,弄得读者在阅读时找不到北;意象乱,意象之间的过渡上没有承转好而导致了比喻夸张的指向不清,含混不清,造成诗意断层、断裂;意境不够开阔或者没有意境可言,留给读者阅读思考的空间窄小,读来干巴不能给读者带来回味和审美愉悦……等等,根据这一系列问题,特撰此文,主要谈诗歌语言的简约性和画面感。咱们网站也有很多书画家和书画作品,诗书画是一家,可以相互借鉴。希望能对歌者有所启悟。
  我的诗歌我自己不满意,所以属于眼高手低。这篇长文不一定很精道,定有不足和疏漏以及贻笑大方之处,敬请方家海涵。但是真诚,如果对您在写诗上有点滴受益,那我就安慰了。
  ——题记
  
  《辞约意丰,汲古润今》
  
  如今的诗歌,越写越长,越写越水,弯子越绕越远,由简成繁,由含纳成铺陈,由精微成粗糙,由跨跳成爬行,由灵动成呆板,不但松散冗长,且体胖臃肿,以至散漫无羁而致乏味。
  简约是中国诗歌最根本的语言传统,是第一要义的诗美元素,也是中国文化及一切艺术的精义所在。简约本身就具有一种特别的直击人心的亲和力。像闪电短而有力,像萤火虫微而晶莹,像小宇宙精巧而饱满。尽量以最少的字来聚敛并表现最多的含义与韵味,以有限浓缩无限,才是汉语诗歌的正根。
  简约不仅指词语的浅近,还应该包括字数的节省,言简意赅,辞约意丰。简约的技巧把握,主要在于语言的精炼性,尽量少用连接词,重暗示,忌说明,言有尽而意无穷。做到意象丰富而紧密,线条、色彩层叠而疏密浓淡入微,这该是诗歌简约的根性。
  在此,举个例子,供大家品赏,女诗人夏宇有一首精短的情诗《甜蜜的复仇》:“把你的影子加点盐/腌起来/风干//老的时候/下酒。”只短短五行,十九个字,就已写尽了岁月的沧桑,爱之永恒和深切。
  越纯粹的东西越简洁,诗歌要兼顾形式和意义。在此次诗赛中,也不乏轻灵优美的小诗,但要轻的是一只飞鸟,而非一片羽毛。鸟之空灵,却熔铸了生命的关照,温暖明丽,在妙姿神韵中彰显禅境、意蕴、遐思、内涵、审美、领悟和昭示等等,否则就流于单薄、肤浅、空泛、乏味了,读后如风过无痕。
  通过这次短诗赛,希望能够引起大家对小诗创作的重视,提高语言的控制能力和表现强度,或可改善某些困境,弥补某些缺陷,增强我们的诗体意识,摈弃诗歌写作中常常出现的散漫无羁,忽略根本,为越写越长越松散的诗歌“消肿、减肥”,(尤其这个“快餐式”的时代,冗长的诗歌会令读者失去阅读的兴趣和耐心以及产生审美疲劳)重新找回并确立诗歌语言简约、精微的本质特性。
  汉字是珠贝,诗思是水晶。以珠贝的精巧、润泽的肌理结合水晶的自主、自明的光芒营造出独特的艺术魅力,进而增进与扩展现代人对诗歌的关注与热爱。
  
  《画写物外形,诗传画中意》
  
  在画的空白处,由画家本人或他人题上一首诗。诗的内容或抒发作者的情感,或对艺术的见解,或观画面的咏叹,或描绘画面具象,再现画镜,将绘画美转化成诗意美。如清•方薰所云“高情逸思,画之不足,题以发之”。也就是对绘画题材、内容、思想的评定,对作品格调的艺术总结。可即兴,可酝酿;可自题,可他题;可题画内,可题画外。这种题在画上的诗,就叫题画诗。读画的人站在诗搭建的桥梁上,细品着画境之美、词艺之美,以及诗画融会、渗透后形成的独特审美效果。题画诗的特点:以诗为魂、以书为骨,以唐宋的遗风为神韵。展现淡而雅、静而远的艺术境界。其中,诗词及书法对于题画诗的涵养与高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俗话说:“诗工而书,书工而画,以诗为魂”。无诗的书法,脱不了匠气与俗浮,无诗的画亦然。只有书中有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使诗、书、画三者之美,极为巧妙地结合起来,相互映发、丰富多姿,既是画龙点睛,又是锦上添花。
  诗画联姻,画不能尽其意,藉诗以名其意;诗不能着其形,泼墨以绘其形。诗画互相补充、互相阐述。使其产生一种诗绘并工、附丽成观的艺术效果。可谓妙合而凝,契合无间。在画面上题诗,于诗意中作画。诗是才子,画是佳人,诗情画意,“两情相悦,两情相吸”互映成趣。犹如爱情不老,这是一种独特的相互托衬融合的艺术形式,一直传承至今。
  任何一种艺术,都有着各自独特的法理,题诗画也不例外,清代孔衍拭在《石村画诀》中说:“画上题款诗,各有定位,非可冒昧,盖补画之空处也。如左有高山右边宜虚,款诗即在右。右边亦然,不可侵画位”。
  画家为题画诗创作所发生的美感,也在探索与研究之中。有的在一幅画画成之后,再考虑诗句的长短与题诗位置的搭配;有的则在一幅画的落笔前,就将诗的位置同时酝酿在内;也有的为诗预先留出空白;还有的读诗后,“索骥绘图”。于是,中国画即披上了浓厚的文学色彩,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也成了赏析中国画的一种创作追求或审美理想,不仅能起到开阔视野的作用,而且能起到丰富画面的意念和启发观赏中国画的想象作用。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是一首妇孺皆知的名诗,但很少有人知道,此为苏轼题好友慧崇和尚画《春江晓景》诗。细致逼真地抓住大自然中的节气变化特点,生动形象地勾出一幅江南早春的秀丽景色。如今慧崇的画已不传,而这首题画诗却流传千古,成为脍炙人口的艺术品。
  题画诗得之不易,欲工尤难,贵在诗传画外意,借画咏志,使画面更具生命力。如唐寅的代表作《纨扇仕女图》题:“秋来纨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伤,请把无情仔细看,大都谁不逐炎凉”。如实坦白与自况,足以自警、警人。
  这次比赛的程序是:先有小诗,后绘制相契合的画面。也就是要求作者在诗歌的内在肌理,水晶性的造型上,领会诗歌的立意、思想、意境、画面等,根据诗歌内容的个体所感、所思、所悟而作画配图,可取整首诗意作画,也可取一句、数句诗意作画,将诗意、诗境转化为画意、画镜,绘成一幅富有意蕴的诗画作品。使诗情增添画意,画意映衬诗境,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叫诗意画。
  那么这类诗在写作上,相对就有了很大的局限性。也就是诗歌需要具备基本的一个条件:能让读者将诗歌绘成画。
  让读者将诗歌绘成画。就需要诗歌作者在诗歌语言、意境、构思等方面,着重注意视角、色彩、线条、场景、节奏、韵律、形态等方面合理的构架和布局,让画者运用“通感”的方法,布景构图。比如诗歌的:(1)轻灵性——简括、冲淡、空疏,重形轻神;(2)含蓄性——少铺陈,不繁冗,重妙语,重兴味,语近意邈;(3)意境美——尺纸之中、视野宽广,取象不惑、隐迹立形,超越具体,进入无限(4)画面美——如飞如动,高低晕淡,品物浅深,文采自然,气韵生动。其次更要注意诗歌语言的形象化,摈弃抽象与概念化,有情有景,情可感,景可观,神形相依、彼此交融,吸引画者“按诗索图”。或恬静肃穆,深沉厚重;或烟霞缥缈,新颖奇特;或古朴典雅,空灵神秘。
  
  写到此本该停笔,但仍感到意犹未尽,不如,摘几首名人题画诗:赏趣。既陶冶性情,又愉悦身心。
  宋诗人杨娃《题马远画梅.绿萼玉蝶》:“浑如冷蝶宿花房,拥抱檀心忆旧香,开到寒梢尤可爱,此般必是汉宫妆。”未曾相见尽关情,将画更衬得多了几分冷香。
  宋女诗人曹希蕴,题《墨竹诗》:“记得小轩岑寂夜,月移疏影上东墙。”极为工整,不漏声色地传达出墨竹画的艺术效果,再现竹画的神采。
  元诗人王冕自题《墨梅》诗:“吾家池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诗人淡泊名利、一身正气自见。
  元书画家管道升尝画墨竹及设色图进奉,得赐内府上尊酒。皇太后予以很高的礼遇,命坐赐食,奉旨画梅,并命题诗其上“雪后琼枝懒,雪中玉蕊寒,前村留不得,移入月中看”。太后称羡不已。另有《写诗寄外君》:“夫君去日竹新栽,竹子成林夫未来,容貌一衰难再好,不如花落又花开”。
  爱新觉罗氏安郡王岳乐女孙,幼承家学,工写花卉,其《题自画牡丹》:“风风雨雨惜春残,为爱名花倚画栏,淡著胭脂浓著墨,一枝图向画中看。”
  明画家李士达描绘三个驼背老者在一起的《三陀图》,经三人题诗,其意各异。钱允治诗:“张陀提盒去探亲,李陀遇见问原因,赵陀拍手哈哈笑,世人原来无直人。”陆士仁题:“可怜同病转相亲,一笑风前薄世因,莫道此翁无傲骨,素心清澈胜他人。”文谦光诗:“形模相肖更相亲,会聚三陀似有因,却羡渊明思归早,世途只见折腰人。”
  明人徐渭在传世名作《墨葡萄》中自题:“笔底明珠无人买,闲抛闲掷野藤中”。伟岸不羁的气息中弥漫着一种怀才不遇的无奈和对人生的感慨。
  北宋著名花卉画家赵昌画了一幅《寒菊》,文豪苏东坡为其作了一首题画诗“轻肌弱骨散幽葩,真是青裙两髻丫。便有佳名配黄菊,应缘霜后苦无花。”苏东坡在诗中通过对菊花的外形、色泽和品质的赞颂,使赵昌所画的《寒菊》有了更深一层的内涵。
  清代画家黄媛介善山水,工诗词,其《为渔洋山人画山水》云:“懒登小阁望青山,愧我年来学闭关,淡墨遥传缥缈意,孤峰只在有无间”。
  清代画家金农独爱画梅,他的一幅《梅花》,画中寒梅疏影横斜,古干虬枝,欺霜傲雪,他自题诗云“东邻满座管弦闹,西舍终朝车马喧。只有老夫贪午睡,梅花开后不开门。”画家借梅抒情,以梅花独立寒霜的风姿,来抒发自己不随流俗的高洁志向,从而增强了情景相辉的艺术效果。
  清代扬州画派李鲜画的《鸡冠花》,从其画面看,并无独特之处,可他却在画中题诗:“笑君博带峨冠立,俯首秋风不肯啼。”借助诗的想象,给画面注入了活力,不仅使鸡冠花人格化了,还隐喻了画家孤芳自赏的心境,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善画竹。他在一幅《墨竹图》中题诗云:“衙宅卧厅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题画诗不仅丰富了画面的意境,也倾吐了画家对群众生活关心,读来感人至深。清郑板桥在自家画册页上题:“国破家亡鬓总皤,一囊诗画作头陀,横涂竖抹千千幅,墨点无多泪点多。”该诗道出自己作为一个文人,不满清朝社会现实,但又不愿攀贵媚上,于是借题发挥,内涵深刻,令人咀味无穷。
  古今画师的题画诗摇曳多姿,嬉笑怒骂,亦庄亦谐皆成趣。诗词和绘画作为民族艺术的两种形式,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构成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风景!
  
  这里提到郑板桥,令此文不得不偏离主题了,索性多介绍几句这位清代诗、书、画“三绝”的著名诗人和艺术家。
  郑板桥工诗、词,善书、画。其诗词不屑作熟语。其绘画长于花卉木石,而尤以体貌疏朗、风格劲健的兰、竹为最。其所画之兰,多为山野之兰。兰叶之妙,以重墨草书之笔,尽写兰之烂漫天性。其所画之竹,以草书之中坚长撇法运之,收到了多不乱,少不疏,脱尽时俗,秀劲绝伦的艺术效果。其书法别具一格,以隶、楷参半,而自称其为“六分半书”。其为人疏放不羁,以进士选县令,日事诗酒,及调潍县,因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罢归,居扬州,恣情山水,与骚人、野衲作醉乡游。
  竹,劲节常青,宁折不屈。人们常以竹为题,或吟咏赋诗,或泼墨作画。借物言志,咏物抒情。郑板桥尤爱竹,一生画竹最多,其所画之竹气韵生动,形神兼备,意在笔先,趣在画外,葳蕤葱茏,兀傲挺拔;其咏竹之诗极赞竹之种种美德,意境清新高远。其中,尤以郑板桥的竹题画诗弥为珍贵,被后人视之为绝世之精品。
  郑板桥的竹题画诗之所以为世人所珍视,除了因其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鉴赏价值之外,关键还在于他的作品蕴含了非常深刻的哲理和丰富的感情。譬如:他在任山东潍县知县时,曾画竹并题诗呈上司包中丞。其诗曰:“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其忧国忧民之情思,和对上司直言不讳的劝讽,跃然纸上。即使柔弱的竹枝,由于郑板桥对它寄予深情,也变得胜于高柯古木,敢斗秋风,能傲霜雪:“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唯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这些诗句哪里是在写竹?这分明是在表达作者所祟尚的坚韧不拔的顽强斗志。千姿百态,随风飘曳的竹枝,在郑板桥的笔下,却不是随风变幻的“风派”,而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这种对竹赋以人格化的描写,不仅是作者本人内心世界的写照,同时也是对世俗之徒的辛辣嘲讽。郑板桥的竹题画诗,不仅寓意深邃,而且涉猎的范围广博。譬如:他为了寄希望于未来和新人,曾写下了这样的诗句:“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万龙孙绕凤池”。新竹冲天而起,全靠老竹的扶持,在老竹的扶持下,将有无数的新竹长满池塘的周围。如此富有深刻内含的诗句,的确发人深省、令人玩味。郑板桥一生酷爱写竹、画竹。他曾以诗自诩:“我有胸中十万竿,一时飞作淋漓墨,为凤为龙上九天,染遍云霞看新绿”。这是何等的气势,何等的胸怀!”(郑板桥的资料摘自网络)


  当今的诗坛画坛,可谓进入了“百花争艳,百家争鸣”多姿多彩的时代。而另一方面,也呈现出了“鱼目混杂,鱼龙俱下”的混乱局面。人生的体验、启悟、哲思,以诗歌、画意的形式来表现传承,因此有了“文如其人”、“画亦有然”的本质灵魂性情的体现。清代诗人王士禛曾讲过“予尝谓诗文书画皆以人重”,诗者画者,要怀有一颗“平常心”。“平常心”可以令人“入静”,免于“浮躁”。越是变化最剧烈的时代,越要保持住自我的存在,为诗作画如此,为人行事亦如此。

【收藏此页】    【关闭】    【本有评论 13   条】
此文章已经被修改 3 次         最后一次的修改时间为:2011-07-18 01:19:17
文章评论
尤俊峰 评论 (评论时间2011-02-16 09:47:50)  
欣赏轻霞总值的清晰、流畅的美文,佩服其才,受益、学习了!并祝元宵节快乐!
秋子 评论 (评论时间2011-02-15 12:54:54)  
到柔霞这里弥补诗歌理论上的不足!
七巧 评论 (评论时间2011-02-15 11:44:35)  
受益匪浅!问候总值辛苦了~~
惜若 评论 (评论时间2011-02-15 11:01:05)  
柔霞老师的文读来受益匪浅,俺的很多不足都能在文中找到指导的方向,谢谢!
花影 评论 (评论时间2011-02-15 09:21:40)  
霞辛苦了~·这么细腻的阐述,对于学习散文的诗友来说,算是一个好的资料~
在线评论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