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八大山人梅湖景区(1... [云木欣欣]
- 对联PK (扬帆--... [扬帆]
- 参山黄氏家庙对联... [易金切]
- 家居日子... [三秋树]
- 励志联... [郭廷瑜]
- 题寒溪书院牌楼... [东方明月]
- 一组题图联... [扬帆]
- 朱复戡艺术研究会成立十... [mpg5]
- 2010年自选十联... [海岳(开]
- 征集清水岩牌楼楹帖业已... [易 岂]
-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韦志远]
- 闲联三副... [海岳]
- 太湖石... [海岳]
- “瑞家杯”全国对联征集... [zgsh]
- 题庄河冰峪沟... [庄河教师]
- 对联格律.对联谱... [余德泉]
- 上海世博会对联集... [月颜]
- 对联 联友同台唱大戏(... [大家一起]
- “德珍杯”评选结果... [切偲]
- 嵌名联103副... [草色青青]
试评:南竹
出句1:一雁穿秋暮【南竹】 共60句
点评:一只大雁,穿行在暮秋的傍晚;秋日黄昏,秋山正瘦,秋叶凋零,天高云淡,落日流金,如此远阔的天空,一只孤零零的大雁,向南飞去。或许寒风瑟瑟,远山凄清,或是秋水漓漓,波光冷冷。几字之间给读者展现一幅美丽而清冷的秋景图。该句中“穿”字动感十足,串起雁与秋的宁静,而正是一个“穿”字,让画面显得更加宁静,这是以动写静的手法,读来象王维的诗一样。
对句1:千帆贯春潮【扬帆】
点评:格律:春字失替。场景宏大,千帆竞过,春潮滚滚; 贯:穿过;贯通, 经过。贯字虽然用得没问题,但总缺乏美感,显得生硬了些。
对句1:万蝉唱夏曦【松云客】
点评:格律合。蝉声噪杂,起些彼伏,鸣唱在夏天的早晨。取景不错,对字工整,然“万”字用得过实了,显得生硬了。有些东西还是含蓄点好,比如诗词联,这样会给读者更多想象空间。
对句1:双莺唱夏熹【寒江孤篷】
点评:格律合。熹:本义:烤炙,炽热的意思。两只黄莺,鸣唱在炎热的夏天。对句工整,用字精当,果然很平衡。
对句1:千林染叶丹【王淼琛】
点评:格律合;丹即红色,赤色的意思。千山层林尽染,象火一样的通红,这正是秋天的景象。对句考虑到了出句的场景,从另一角度书写秋景,从细节上补充了出句的粗线条。很好的对句。
对句1:双燕逗夏晨【阿浩】
点评:格律:燕字失替。两只燕子,在夏天的早晨相互嬉戏游玩。逗字不错,不仅是燕逗,更把整个景色都逗起来了。惜律失,且燕与上句的雁同音,除了机巧联专中特意的谐音用法外,最好莫要多用同音字,更不要在同一位置使用。
对句1:双眉展春晖(丑小鸭)
点评:格律:春字失替。眉展春晖,倒是少有此用法,是从“喜上眉梢”而引来的吧,很有想象力,展示出了春天的美好带给人们的喜气。如果用“双眸”呢?但毕竟律失了。
对句1: 残烛曳晚风【红袖添香】
点评:格律:依古声,烛字为仄,律失;依今声律合。在晚风中,一支燃残的蜡烛摇摇曳曳,闪烁不定。取景,用字都很出色。只是出句悠远,对句悲凉,若作诗句甚好,对句感觉尚欠。
对句1:孤枭待晚晴【五味散人】
点评:格律合。枭:本义指一种恶鸟;相传枭为食母恶鸟,獍为食父恶兽。也指猫头鹰。该句看起来很好,一去一留,一动一静,但总觉得与出句不够协调。
对句1:百花发岁初。【李存梅】
点评:律合。发,发生,开放的意思。百花在年初的时候开放。对句工整,然而与出句两境相离,感觉难成一体;象是画画一样,一个是写意画法,一个是工笔画法,不是一类的。
对句1:双蝶戏夏荷【夜之星泪】
点评:蝶字古仄,今声平,依今声律合。意境优美,字面干净,语句流畅,对句工整。不错的对句。但跟出句比,一个淡雅,一个活泼,情性迥异。
对句1:双鸳犁夏晨【蔚然】
点评:格律合。选景挺好,犁字用得别致,然以鸳喻,过偏了些。剑走偏锋,是个险招,用好则出奇,否则,则突兀。
对句1:双鸥逐海晨 【唯伊】
点评:格律合。该句对仗工整,景致宽宏,是个不错的对句。但总觉得是两个空间的事,一是一二是二的,果真是两重天地,哈哈。
对句1:双眸泛泪花【天涯】
点评:格律合。此泪是从出句的雁而来吧,见雁南迁而思乡,因乡愁而至悲泪。该句对出句关联紧密,考虑周全,可见作者视野开阔。果然是很协配的。只是悲伤了些。
对句1:数蝉唱早窗【儒生】
点评:格律合。数蝉较前面的万蝉比,自是要自然流畅,不至过于呆板。清晨窗外,几只蝉渐轻渐重地自由鸣唱;生活小景,写好了也是一种诗境,如此句同。可见儒生对联功夫了得。
对句1:千山近岁寒【秋天的云】
点评:格律合。雁过秋深,可不是寒意见厚么。单句看该句似是平常,但与上联相配,确实关联紧密,丝丝入扣呀。
对句1:万花迎春晓【醇觚浪人】
点评:格律:花字失替,晓当平而仄,犯同声收尾。春晓万花开,果真生机盎然。也许这是大多人的贯性思维吧,秋用春夏来对,这是没错的,但要看出句是何内容,哲理、立志、议论类联可以,写景类的则最好莫用,否则难以协配。
对句1:千峰驻晚晖【素描】
点评:格律合。千峰顶上,傍晚的余晖在峰间小驻,或是霞光,或是云影,没有言明,留有宽大的相像空间。驻字用得好,依旧是以动写静的好手笔。好句,惜晚与出句暮稍意重。
对句1:群鸭戏水帘(叶)
点评:鸭字古仄,今声平,今声律合。一群鸭子,在水帘前嬉戏,水花跳跃,群鸭欢快,戏字使整句活跃灵动,点睛之妙呀。
对句1:千枝落叶黄【幻云子】
点评:格律合。出句秋暮,对句落叶黄,自是秋色更进一步细化了。只是,既然落叶,用千枝似有不妥。莫如千山来得贴切。终归是直白了些,余韵欠缺。
对句1:百花入陌尘(寒塘渡鹤影)
点评:格律合。百花落入阡陌,皆化为尘土,万物都是如此,寒塘感悟颇深呀。对句用字灵动,单个句子我很喜欢。与出句放到一起,深感是两种美,即然各有其美,那就别强求吧。
对句1:两鹂鸣春光(空灵)
点评:春字失替,四平尾。春光可见,却用听觉的鸣来表达,很别致,更展现出一幅美丽的春色。空灵是被春色陶醉了吧,居然忘了平仄。哈哈
对句1:孤鸿叫黄昏(一兰)
点评:黄字失替。叫字直白了些,鸿是雁属中的一种,多指大雁。所以,孤鸿对一雁,则合掌了。我怎么看都跟出句这么地象呢?可能是英雄所见略同吧,哈哈。
对句1:群蝶舞春临(雁南飞)
点评:蝶字古仄,今声平,春字失替。蝶盛时分春早至,所以,临字感觉不好,也未对稳。可再练。
对句1:千江沐晚风(楚天)
点评:格律合。千江?够多的,果真千江,未必共沐。沐,暮同音,原本字就少,重音一字都觉得语感上重叠。
对句1:两蝶戏夏花(逝水)
点评:蝶字古仄,今声平,今声律合。两蝶虽少,却简单的画面也生别致。对仗工整,我很喜欢。
对句1:孤莺过晚霞【梦飘云雾】
点评:律合。单句看似也没什么问题,但总觉得孤莺不妥。而该句与出句几乎是姊妹般,只是换了个主角,穿了件衣裳,没有脱离出句的束缚。
对句1:孤帆寄水云【虚竹】
点评:律合。寄:寄托,依附。一片孤帆在云水间漂流;出句高空景,对句低平景,一上一下,一高一远,相得益彰。对得好。
对句1:千枝落夏装【问诗倾城人】
点评:格律合。落夏装,即秋天来了,树木绿叶转黄渐落,不复夏日的绿色,犹如换了衣裳。极富想象力,落字虽明确了叶的形态方向,用于装不贴切。莫如直接用“换”或“脱”字来得稳妥。脱字古仄,可用。
对句1:乱山隔野烟【燕不归】
点评:格律合。隔:隔断,阴隔,分开;野旷烟云横卧,连绵不绝,突起的高山把野烟隔断分开。本句显示出完阔的景致,隔字用得形象,很好的句子。惜乱山对得稍宽了些,千山也是不错的选择。不过,乱山较千山来得更形象真实,也是可取的。这句我喜欢。
对句1:千江落野霞【笨石头】
点评:合律。霞光洒落江面,泛出美丽的景致,对句工整,很好。霞本非家种,何来谓野生?哈哈,野霞有意思。应是指旷野的霓霞。
对句1:千帆近水云【书生无用】
点评:格律合。该句与前面虚竹句有异曲同工之妙。近字用得好,渐行渐远,几与天云齐。只是千帆稍多了,与出句的清远淡幽略显反差,倒是孤帆或更好些。
对句1:层枫映岭红【醉心人】
点评:格律合。层峦枫染,满岭映红。对句工整,用字精准,关联出句的景致,从另一面相映和。对得好。
对句1:百花闹春情【无为】
点评:春字失替。百花争艳,戏闹于春。“红杏枝头春意闹”句中以闹字点活该句,本对句当是有此用意。不错,惜律有失。
对句1:百舸竞水流【沐浴灵魂】
点评:舸字失替。舸:仄声,指大船。这句让我想到毛主席词中有一句“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与其几近相同。动态,活跃。
对句1:满楼落花词【紫衣】
点评:花字失替。落花词,很细腻,婉约;落花似解人,凋零瑟瑟声;似与人语,写得妙,字句幽美,当作诗句佳。
对句1:片云透晚风【竹影扫阶】
点评:格律合。透字未准,或可再练;
对句1:数梅赋雪魂【文静静】
点评:格律合。本句虽好,对仗工整,意境优美,用字准确;然景致与出句稍隔,找不到有什么共同点,关联性欠缺。
对句1:孤云入晚凉【笨石头】
点评:格律合。用字精当,写景清幽。虽晚与暮有重,仍是一个不错的对句。
对句1:千山入梦迟【心境/笔墨留香】
点评:格律合。山未入梦,即不静,是月色故?是虫鸣声?还是流水闹,夜雨暄?留有广阔的想象空间。与出句基调一致,挺好的句子。
对句1:幺弦断客肠【叶落】
点评:格律合。跳出了出句的束缚,很好,幺弦:指琵琶的第四弦,亦有借指琵琶。于是想到了那首<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音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琵琶总是与离愁别恨相关。弹琴而客伤肠断,相思之情,跃然纸上。对得好。
对句1:千山着赤装【蠡 】
点评:格律合。千山尽着红衣,当是枫红吧,要么是夕照。接应了秋景,但太平直了些。
对句1:重霜染菊香【把书丢了】
点评:菊古仄,今声平,古声律合。重霜:一层层重叠的寒霜。这是个写菊的好句子呢,霜愈重,菊越香,傲骨可见。
对句1:千帆逐浪高【江天】
点评:格律合。千帆竞逝,波浪淘天;好热闹的一个句子,与出句比,一动一静,一个乖孩子,一个调皮鬼,倒也是一对。哈哈
对句1:几菊瘦晚亭【秋韵紫荷】
点评:菊古仄,今声平,今声律合。这句好,清幽淡雅,意境,基调,用词上面,都很协配。几朵菊花,在傍晚的凉亭边,静静地开放;花开未必需人赏,独自芳菲亦盎然。本句填充了出句不足部分,呈现了一幅清幽淡雅的秋景图。
对句1:漫山醉晚霞【周末愉快】
点评:格律合。晚霞红透,漫山层染,山林象个喝醉酒的人绯红的脸。可见晚霞的美丽。
对句1:千山醉晚晴【兵临城下】
点评:对句工整,格律无误。千里江山沉醉在美丽的晚霞当中。“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尽折腰。”由此可见。
对句1:孤蟾沐桂香【化外流民】
点评:格律合。流民朋友取景自是不同,用字精练。蟾:本意指癞哈蟆,传说中月有蟾蜍。所以称月为蟾。孤月高挂在树梢,沐浴在浓浓的桂花香里。如此良宵,真是幽美呀。
对句1:残月锁玲珑【问落花】
点评:这个呀,我倒要问问落花,这个玲珑所指为何?月光?似是而非,不敢妄解。还有一点是,这个格律跟出句一般,只联忘对了?
对句1:孤舟剪月帷【彧尨】
点评:格律合。别致。这样的想像,真亏得想出来。洒落的月光如片片维幔,孤舟似剪,缓行缓裁。作者确是一个好手呀。
对句1:双眸望月明【今朝图醉】
点评:格律合。本句极象李白的诗句,举头望明月。既然双眼只顾望着明月,只怕是雁过秋暮也是无心顾及了吧。
对句1:数荷映水寒【寒梅著花未】
点评:格律合。几支残荷,倒映在寒冷水里。这方小景,清冷淡幽,象幅小写意,很喜欢。
对句1:几滴霜泪寒【远方】
点评:滴字古仄,今声平。今声律合。几滴对一雁,失妥;霜对穿失当。且不说联意,对仗方面,还有待改进。
对句1:孤帆渡水寒【红雨】
点评:格律合。渡:即横过水面。与舟船,水有关的对句,这个算是更为工稳了。
对句1:悲鸿照影空【玄机子】
点评:格律合。悲鸣的鸿雁在天空中留下长长的身影。累死我,都不知这样解,是不是作者的意思。如果这样,照字我就不知道如何去安放它。得,先这么着吧,看作者怎么说。
对句1:鲫鲤跃龙门【梦晨】
点评:格律全失。好现成的句子。倒是旧句重配了,不是对句,哈哈。这句怕是与出句隔得最远的一句了吧。
对句1:两小过春晨【瀚墨客】
点评:格律不对。两小是什么?两小无猜中的意思么?确实没想明白。
对句1:三江过月帆【樵柯】
点评:我试解下:三江是江河的统称?月帆是指月船?还是弯月象帆?我还是不解了吧。反正意思大家都还是明白的。
对句1:三山隐叶红【楼上观景】
点评:格律合。山林中若隐或现的红叶,点染秋色。大部分人都说层林尽染,唯独楼上朋友用了隐字。可见是个现实派,相信凡事无绝对,也很清醒,表达准确。谁说清醒无好句,这句就不错的。哈哈。
对句1:漫天起别声【阿珂】
点评:别古仄,古声律合。这个别声不好解。应当是指出句中雁鸣之声了,抑或还有空中的落叶声,寒风声等等。是一雁而过,漫天皆鸣;这是对出句的延续,象诗句一样,很有想象。
对句1:千山慕夜深【心静了无痕】
点评:格律无误。慕:依恋;向往;思念;这句让我没太明白。不妄解了。
经过与作者沟通,方知句意是:山影重重,羡慕夜的黑暗。唔,好深沉呀,让我没法理解。汗一个。
注:哈哈,好嘛,眼都绿了。对句太多,很多意境相近,就稍减化解读了,请各位联友谅解。也因近来忙,时间紧迫,难免很多地方说得不到处,还望各位联友包涵。有什么不同意见,请跟我联系,谢谢各位联友的支持。请期待后续其他句子的点评。
王淼琛 评论 (评论时间2010-10-29 08:48:49) | ||
品赏。学习。 |
南竹 评论 (评论时间2010-10-28 10:28:29) | ||
谢谢几位欣赏。第四期活动尽量做到出句作者点评所征对句。是为了更好把握出句者的心态和搭配理想的对句。十联中有九联将会是出句作者点评。精彩非常,请各位继续关注。 |
花影 评论 (评论时间2010-10-26 15:33:57) | ||
问好南竹,。这么多联一一点评,辛苦辛苦,上茶~ |
庄河教师 评论 (评论时间2010-10-26 14:25:55) | ||
问好南竹老弟!对联含蕴很大,能做精辟注解绝非容易,可以看出老弟非常精通,其实哥曾是以对联古典诗词为主的,二十年前,每年快到春节,《大连日报》副刊都给我发三幅春联,后来就不写了!写对联有意思,尤其趣联! |
峰玮蔚 评论 (评论时间2010-10-26 11:10:22) | ||
点评精当!竹子辛苦了! |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