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会员姓氏检索 :
                  狼眼看诗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隔岸听箫
主编寄语:
本版顾问:
本版副主编:
本版编辑:
                  本版精品文章
                  文章信息
当前位置:  诗赋文论  >>  狼眼看诗
雾掩一峰峻 鹂鸣百野香——漫话张弛诗作《接吻》
文章来源:自创        访问量:1945        作者:郭有生        发布:郭有生        首发时间:2019-09-19 15:22:21
关键词:雾掩一峰峻 鹂鸣百野香 张弛 《接吻》 郭有生
编语:

           雾掩一峰峻 鹂鸣百野香
              
                    ——漫话张弛诗作《接吻》


                   文/郭有生

      
      早就认识了女诗人张弛。

      第一次见面,是在一个楹联撰写活动中。记得她看到我提着一袋物品,来来往往不方便,就接过来放在她的小车后备箱。活动结束后,又开车把我送到家。同车的作家王建霞在路上,介绍了她的情况,说她写作很勤奋,擦地做饭也在构思,睡下突发灵感想起一句好诗,也要开灯起来记下来。这让我忽然想起李商隐《李贺小传》中的一段文字“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她写诗,居然也有这个劲头!
      原来我俩也算不远不近的邻居,所以之后时常相逢。一次,我问她,现在为止创作了多少诗歌了,她说六千多首,我当时感到很是惊讶,文思如泉啊!
      认识了,自然会更多的关注她的作品。她每天都会创作几首,而且不时会有佳作,记得其中有一首《接吻》,更是让我反复吟咏,细细品味,并触发了我对一些诗歌有关的问题深入思考。
      比如诗歌是写得鲜明些好呢,还是朦胧些好呢?鲜明是一种美的境界,朦胧也是一种美的境界,各有其艺术趣味。鲜明能让读者直抵诗人创造的审美意境中,而朦胧却像月下看美人,雨中赏远山一样,亦真亦幻,给我们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因此连主题都扑朔迷离,为读者多样解读提供了条件。倘若这诗是一首朗诵诗,那一定鲜明更好;如果案头雅赏,朦胧是一种不错的选择。面对大众读者群,你自然该选择鲜明;而面对文人骚客,不妨写的扑朔迷离。激情澎湃,要豪放些,鲜明更合适;情感深沉,要婉约写,朦胧更贴切。情景题旨,是决定如何确定语言风格最重要的前提,比如你写的是歌词那一定要鲜明;如果是文人独抒己意,写得朦胧,倒更见高雅。如果再继续斟酌,还会让人觉得写得鲜明更有亲切感,写得朦胧却更有蕴藉的诗味。女诗人张弛的这首诗就如这后者。你读起来,思维总要绕过好几个弯,才能明白。
      我一看她诗的题目《接吻》,就觉得很有意思,刚一接触,还以为是一首火辣辣的爱情诗呢,谁曾料想一看具体内容,中心意象却是“梦”,与读者在欣赏过程中所产生的心理期待,有巨大的落差,这就撩起了读者的审美欲望,一种艺术探索的情趣在心里随即熊熊燃起。何为“梦”,自然是指愿望、追求、理想,这是全诗解读的切入点,但她的“梦”是什么,却“月朦胧,鸟朦胧”,没有在语境中或明示或暗指出来,这就使全诗有了一种泛化性的意义,或许大梦,也或许是小梦,或许是自己的事业之梦,也或许是自己的创作之梦。这“梦”用“相逢”二字人格化了,倒有“一见钟情”的意味,于是作者接着委婉的表达了自己对“梦”的态度,她不说一心扑在圆自己的梦上,而说“万事皆休”,放弃一切和自己的梦无关的琐事上,语言之巧,值得玩味。
      而以“梦”为思维立脚点,那么“与一场风接吻/不需要任何理由”,其中的“风”又指什么?这也云遮雾罩,但结合诗的整体内语境,似乎是指传统意象“风雨”之“风”,它是前行的一种障碍,一种危难,一种险恶的处境,这是有“梦”的人不可回避的现实。但作者用“接吻”一词,表现了喜爱与一切艰难险阻拼搏的胸怀,而这种胸怀是骨子里的,是潜意识里的,是天生的气质里本来具有的,所以说“不需要任何理由”。而先说“梦”,再说“风”,语言倒装也耐人寻味,增加了语言曲折的美,解读有回环往复的乐趣。
      读这首诗,还让我想到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情思问题,也即情感与思想在诗歌中终究是什么样的关系。对这个问题,我想先谈谈一个老话题“诗言志”。这“志”是“志向”的意思吗?从训诂学中的文训来看,也即依据文献中对“志”的实际应用来判定其含义,这个理解显然是错误的。举例来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这里的“志”,显然是“情感”的意思。再如《诗·大序》中有这么一段文字“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里,你仔细推敲,“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是对“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承接性的阐释,不然前后语意就不能连贯,也即文脉不贯通了,所以这里的“志”也是“情”的意思。或者解释为“情志”,这“志”也类似于后世所说的“意志”,而绝不是什么“志向”。所以据此,我们知道古人早已认识到抒情是诗歌第一要义,而这“情”又必然蕴含着人的意志。
      现代人认为,知情意(认知、情感与意志)是相互联系的三位一体。那么诗歌抒情,必然要以某种思想为支撑,才能使情感厚重;思想要以某种形象为寄托,才能使情感动人。而人的意志性行为又是情感的最好表现。这样才能达到全方位共鸣——感受共鸣、思想共鸣、情感共鸣和审美共鸣。没有其它共鸣,就不会有“情感共鸣”,“情感共鸣”从来就不会孤立诞生。我们看女诗人张弛《接吻》的第二节诗。“飞沙走石穿越时空/撕扯渐渐沉落的夕阳”,这是在写“风”,而这“风”好大,是“飞沙走石”之风。这风又穿越了时空,表现了一种现实,一种思想,即历代的仁人志士为圆自己的“梦”,都会经历这样的“风”。“撕扯”二字更是突出了风的狰狞,不仅剽悍,而且贯穿人们奋斗的每一天,直到夕阳渐渐沉落,还不停止。“路旁的白杨/把影子一再拉长”,是写时光正在渐渐流逝,夕阳正在渐渐移动,也在半藏半露中告诉人们,风在继续狂吼,人在继续拼搏,其意志也使其情感得到了延伸与验证。接着作者写道“纵使尘土飞扬/也奈何不了/岁月的沧桑”,这形象的表达了一种观念,不论风再怎样“尘土飞扬”的肆虐,沧海变桑田的美好之梦,终会实现。这样的观念,给人以自信,而自信又会赋予人勇气。言有尽而意无穷,这是多么美的精神审美状态。形、思、情、美,可谓完美的结合。
      宋代画家在《林泉高致》中曾说:“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水欲远,尽出之则不远,掩映断其流则远矣。”对于写诗来说,我们也和这绘画一样,没必要把什么都写尽,也要懂得“锁腰”、“掩映”的妙处。比如古代诗人写“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就没必要把诗人对此的审美感受、情感反应和绵绵思绪,一一写出来,可以在某个环节截断,其余让读者结合着语境来自己体会。这是一种增添诗歌蕴含,形成丰富诗味的一种基本方法。我们看女诗人最后一节诗,就能对此有所体会:“与风接吻/与梦相逢/灿灿星河/不计晨昏”。这儿前两句,是开头诗意的回环往复,有重章叠唱的强化意义。而“灿灿星辰”在时间上,又和前面的“夕阳”自然连接,并且“灿灿”二字,既是“星辰”客观上特点,更是诗人主观上的感受,其喜爱之情寓于其中。之所以喜爱,是圆自己“梦”的又一个时间节点。而且在满天星斗时,四周更静谧,人也更容易平静,没有喧嚣,也没有外事的干扰。所以作者接着说“不计晨昏”。而且还有更深一层的意味,即不论在何种条件下,都会争分夺秒的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在这里让我们也体会到,1+1远远大于2,也即一个诗句,会在其它诗句的作用下,注入更多的意味。离开了语境,我们哪能体会出这些寓意呢!
      读完这首诗,心里冒出一个对联“雾掩一峰峻 鹂鸣百野香”,就以此为题目吧。

附作者原作:


《接吻》


文/张弛


与一场风接吻

不需要任何理由
与一个梦相逢
万事皆休

飞沙走石穿越时空

撕扯渐渐沉落的夕阳
路旁的白杨
把影子一再拉长
纵使尘土飞扬
也奈何不了
岁月的沧桑

与风接吻

与梦相逢
灿灿星河
不计晨昏
【收藏此页】    【关闭】    【本有评论 0   条】
此文章已经被修改 2 次         最后一次的修改时间为:2019-09-19 15:43:13
文章评论
目 前 还 没 有 此 文 章 的 相 关 评 论 信 息 !
在线评论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