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会员姓氏检索 :
                  其它征集
开展不包含在“征文天地”其它栏目内的文学征集活动。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暂 无
主编寄语:朋友,欢迎关注本频道,还犹豫什么?请让你的键盘,借助你的才华,在这里倾诉你的心灵吧!
本版顾问:
本版副主编:
本版编辑:
                  本版精品文章
                  文章信息
当前位置:  征文天地  >>  其它征集
征集惠州学院金山光耀亭碑文评选结果公告
文章来源:http//news.hzu.edu.cn/n8154c174.shtml        访问量:1640        作者:古昊        发布:古昊        首发时间:2009-10-27 23:15:00
关键词:惠州学院 金山光耀亭 碑文 评选
编语:
征集惠州学院金山光耀亭碑文评选结果公告

 

  [日期:2009-10-23]   

 

我院在征集金山光耀亭碑文工作中,得到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共收到19份作品。经过网上投票评选,专家评审团提出意见,经光耀集团公司研究决定,现将评选结果公布如下:

一等奖    韩邦亭

入围奖    曾小云  赵云翔  杨子怡  王庆位  钟子昊

 

       惠州学院工会

                          2009年10月23日

附:获奖、入围作品。


光耀亭记

惠州属岭南之名区,金山揽粤东之胜概。登山延瞰,学府尽收眼底。崇楼纳俊才以拔俗,尧圃因桃李而增色。自丰湖书院嬗至惠州学院,已八百年矣。堂宇为之大壮,文脉自兹蔓延。
  戊子佳岁,筑光耀亭于金山之上。静品芸香,名校得倚山之利;闲分水韵,画亭尽望湖之情。浴丹霞而缉熙,雕檐列彩;接瑞露之沾洽,伟柱当风。行曲径而飘袂,览英华于芳丛。生紫荆之浓丽,赏画眉之清声。闲观日月晦明,真东江流域之妙境也。
  千载以降,冠盖无寻,帝王何在?而万世之才永著,三家之诗可读。慕先哲以建祠,赵汝驭之远见;承旧制而更号,刘可刚之嘉声。追邹鲁而继功,名居四大;树轨模而启后,惠布千春。至于学院集思广益,添器象于逸景,种琼蕤于山阿,亦利泽群伦之举也。
  校友郭君赞明,光耀集团董事长也。纵巧思于经营,蜚儒雅之誉望。鼎力而襄盛举,捐资以建后山。遂有斯亭之名也。亭以业名,业以亭显。今值昭代,惟愿人文与湖山并传于久远。乃作记刊于石上,以俟登临者识焉。

作者:韩邦亭是山东省枣庄市中区齐村中学教师,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华辞赋家联合会副主席、山东省陶然诗社社长

  

金山光耀亭碑铭

东江之阴,鹅郡之南,有金山焉。西襟榜山之耸翠,北望象岭之飞云。东浴扶桑之霞日,南穷浩瀚之沧溟。翠峰耸峙,锦云四垂。四表八荒,恍乎目前;奇峰叠,拱手胸次。山麓之陬,黉楼林立。惠州学院,依偎其怀。每至暇日,陟岭登山者,不绝于途也。然坡有塞途之荆棘,巅无息之凉亭。游者莫不有憾焉。某日,登山协会诸君游焉,感苍翠满山却无丹亭相缀也,遂倡筑亭之议。工会为慰莘莘,立行之。奔走呼号,四寻馈建。殚精竭虑,终乃有成。校友光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君赞明先生,宅心仁厚,爱校心切,反哺情殷,慨然允喏,捐帑兴建,其应如响。于是焉,亲董其役,不殚辛劳,陟山采点,设计筹谋。鸠工庀材,卜日肇工,劈棘开山。先筑路后修亭。自戊子暮春庀工迄孟秋告竣,不经年而成焉。径吐白龙,曲体穿林而卧石;亭餐霞日,横丹竖翠而凭风。吁!郭君之德,泽被千秋矣。思召伯则爱甘棠,过岘岭则怀羊祜,登金山则沐光耀也,故以名亭。亭分二层,疏林掩映,翼然骞飞。扶梯而上,浴霞沐日,喧虹走霓;凭栏以俯,市廛村墟,尽收眼底。天迥楼高,欣纳清风盈两袖;亭闲蝉闹,醉邀明月伴三更。老人高卧,枕支身学鸟语;佳人斜倚,托腮顾眄送秋波。履险穷幽,何必谢公之木屐;餐红醉绿,居然太白之诗思。雨雾晴烟,各擅风流;朝霞暮霭,变态殊胜。山之幽幽,可以忘忧;亭之卓卓,可以观妙。东坡觅句,潇然杖履必矣。芷湾寻诗,咳唾成珠必然。山之灵、亭之美不可备述矣。陟斯山也,绿肥红瘦,则有穷通一理、履险如夷之兴矣;歇斯亭也,清风徐来,则有宠辱不惊,游鱼脱钩之乐矣。亭之成,举校学子陶陶然。吾欣然命笔,记之以彰功德焉。

作者:杨子怡是惠州学院中文系教授

  

金山光耀亭碑文

人文古邹鲁,山水小蓬瀛,此惠州之美誉也。学师千古惠,院范八荒州,此惠州学院之宏图也。学院者,绍书院之流绪,开粤学之先河。山环水抱,天光云影,绿树红墙,雕梁画栋,日迎西子明眸,夜交东坡慧心。近接洙沂,四面春宜风浴;前承灯火,千秋名共湖山。此乐何极!今海晏河清,鸢飞鱼跃。公元二OO七年,学院金山校区辟后山之胜景,拓学子之乐土。蒙校友郭赞明之解囊,逾一年而初竣。郭赞明者,光耀集团董事长也。光耀集团,堪称地产之旗舰;郭君赞明,不愧惠州之典范。尤为难能者,郭君饮水不忘思源,致富不忘反哺,热心捐助,造福社会,尤以教育为最。此即为郭君捐资教育、报恩母校之一大手笔也。诚乃盛举与义举齐光,学子并巨子同耀。漫步其中,尽可游目骋怀,舒筋张骨。何妨吟啸,有月有花还有酒;且共流连,观山观水更观人。感念西子、东坡之余,当不忘郭赞明先生之厚泽并立志师法之也。故为赞襄助之光,明恩德之耀,特建光耀亭,立碑铭文以传。

作者:曾小云是江西瑞金市教育局教师

  

光耀亭碑文

盛世中华,丰韵南国。惠州学院扬名,教化泽远芳播。天地厚德,山水分外灵秀;历史交仪,人文自是荟萃。
  若夫青山环拥,仁者临也;碧水涟映,智者来矣。芳树笼落霞,馆阁幻晨曦。学院欤?花园欤?八百年辈出英才,三千里金山丰湖。层楼隐于美景,为师道仪尊;甬石秩而渐进,是学子心踪。十四部系,五十专业,格物致知,习书晓义。一山一水,物物关天下之情,层楼明室,处处蕴俊彦之志。如此佳境,又飞来一亭。
斯亭也,承光耀集团郭公赞明之资,恩哺之举,致敬学院。故应六合之瑞,收四极之祥。落金山之脚,荫学院之身。飞檐挂月,斗角连云,栏聚风岳,柱擎天宇,辑熙辑祉,载道载常。精微而见大美,玲珑而见大象;淡澹而见大雅,奇巧而见大方。吁唏,是乃阴阳存哲,筌意相生,根在校园,情系东江,而心怀天下也。
  自此春馨夏绚,秋实冬尚,居亭览物,其心则平。观四季而明世,通时令以知仪。以学以研,切磋相进;宜游宜乐,协谐共赢。亭之意勉师者臻业;亭之晖励学子图治。故亭之可习憩之、可颐怡之、可勉志怀史、可观光健身,皆有模范质材之冀;兴惠振邦之象也。
是有颂曰:
  教化天下,寄心社稷,庠有亭思,普德及恩,大道为常,大业为宏。
简要说明:以光耀亭广而赞美学院优美独特的学习生活环境,以激发师生对学院的热爱之情,进而精教重学。段一总写学院的风景、历史之形神;段二写学院风景与教学;段三写光耀亭形胜与寄意;段四写光耀亭的功用与征象,尾段括写学院之重任。

作者:赵云翔是中国古典文学专栏撰稿,《环渤海作家》专栏作家,《中华辞赋报》特聘主编,中华辞赋家联合会常务委员

 

金山光耀亭碑文

南宋惠州,“聚贤堂”建;银冈岭上,丰湖书院。
唐宋大师,“十二先生”,陈
、苏轼,唐庚、尧佐、
鹏飞、成之、宋卿、留正;许申、苏过、陈
、陈奂。
人文齐鲁,山水蓬瀛;底蕴深厚,风光潋滟。
“从者云集,人竞向学”;素雅幽深,亭、榭、台、苑。
名士辈出,诗妙文奇;金石书画,石刻匾联。
牌坊古朴,松柏吐翠;西湖半岛,百花斗艳。
翔鱼游隼,水池假山;明清建筑,画栋飞檐。
“六君子堂”,南辟四斋;“如沂亭”建,景定二年。
澄观楼妙,乐群堂美;夕照亭中,浴风阁前。
重岗复岭,隐映岩谷,湖光相照,长溪带蟠。
探幽赏异,一郡之绝;几经兴废,数百年间。
水媚山晖,平湖聚秀;秋实春华,储英阆苑。
伊公秉绶,扬州四贤;扬善除恶,鼎盛再现。
民国中学,续建师范;文革遭劫,复改师专。
九三大学,两千学院;最高学府,惠州名片。
国家兴衰,人世更替;岁月沧桑,桃李争妍。
光耀中华,赞明碑建;勒石存照,永铭金山。

作者:王庆位是河北科技大学文法学院教师,中国楹联学会会员

 

金山光耀亭碑文

郭赞明校友资助,此金山光耀亭,经一载余,戊子年冬,终建成,立碑纪之。
   
造亭目的有三:为景、为境、为人。此亭立于后山金山之上,曲径相连,绿荫环抱,远观之,雅致非凡,添诗情,增画意,点缀山色之美,此为景也。我校湖山丽影,引人赞叹,处此亭,居高临下,眼前开阔,校区之美,尽收眼底,此为境也。最重要者,为人也,景丽而意悦,境美而怀开,其目的更在于,众师生在此校园,能得山水之灵秀,百慧顿生,学问日增,处地灵而出人杰。所光所耀者何也?光本校前辈校友之努力成才、报效社会之传统,耀后继学子之远大美好前程。

作者:钟子昊是今博网编辑

【收藏此页】    【关闭】    【本有评论 2   条】
文章评论
春暖鹿鸣 评论 (评论时间2009-10-27 23:56:00)  
好啊,祝贺!![鼓掌]
儒子驴 评论 (评论时间2009-10-27 23:25:00)  
不错啊!祝贺韩邦亭、古昊两位本站会员获奖![欢迎]
在线评论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