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会员姓氏检索 :
                  散文
本栏所称的散文,是指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表达,不讲究韵律的现代散体文章、随笔等。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惜若
主编寄语:散文是融汇了作者真诚个性及深层人生意蕴的文学样式,表达方式自由洒脱,其本质特性是形散神凝。
本版顾问:
                  本版精品文章
                  文章信息
当前位置:  散文日记  >>  散文
求医记
文章来源:原创        访问量:1141        作者:路上的歌者        发布:路上的歌者        首发时间:2010-03-11 07:51:00
关键词:中药 大夫 诊所
编语:

 

    那段时间为了治我麻木的手指和剧烈的腰痛,跑了市内好几家医院,医生们用很先进的的仪器为我诊治,有时候觉得自己像个航天员躺着被推进太空舱,医生说那是做核磁共振检查;有时候又像古代那个打瞌睡的书生头悬梁,医生说那是做牵引。手段用尽,苦头吃尽,手指却越发地麻木,“腰”怪也没有离体,有朋友便问我何不看看中医?死马当成活马医吧,那天,我当真去看了中医。

    诊所开在一个幽深的巷子里,老远地就有一股草药味儿扑鼻而来,陪我一道的朋友煞有介事地咻咻鼻子,做闭目思考状良久,然后郑重其事地对我说,你闻闻,有黄芪、党参的味道,还有甘草,对了,这是大黄。我怀疑地看他一眼,朋友便显出一脸的不屑,我估计当年阿Q瞧不起小D时,就是这种神色。

    其实,对我来说,这是一种再亲切不过的味道了。记得我小时候,身体虚弱,没少和药罐子打交道,那时不管你走到多么僻远的小镇,总能邂逅这股气味。我直到现在还能依稀想起中药店那窄小的抽屉,古铜的拉手,高旧的药架。掌柜的戴着老花镜,却从眼镜上面看人,又用枯枝一般的手颤巍巍地抓药,然后用毛笔蘸了墨在发黄的纸上写明服法。

    我从读《红楼梦》开始,受了林妹妹的魅惑,一直迷恋古代那些略带忧郁而又纤弱的女子,遥想着她们倚窗听雨,弹琴遣兴,看残叶飘零,落红满地,听雨打芭蕉,匝地有声,还有满屋子的药气与茶香。或许那样的女子总能引起男人的爱怜吧,所以许多人都乐意去玩味“侍儿扶起娇无力”的场景,正如鲁迅先生在《病后杂谈》一文中写的那样:“许多人,都怀着一个大愿。愿秋天薄暮,吐半口血,两个侍儿扶着,恹恹的到阶前去看秋海棠。”中国文化中蕴涵了一股微苦的药气,我私下认为是茶气、酒气、药气熏染了中国文化,谱写出一种类似秋雨秋风秋情秋怨的旋律,穿透漫漫的历史长河,悠扬地飘洒在中国的每一寸土地上,更飘进了无数人的内心。

    我记得草药一般熬两遍,之后也就没什么药效了。按照我家乡的风俗,药渣照例要倒在三岔路口,说这样病人能痊愈得快些。所以只要见到路口的药渣,就知道有邻居病了。这几年随着西医的普及,中药渐成黄花,扁鹊李时珍的后代们越发地式微,走在乡村小道上,已很少能见到零碎的药渣,许多年前那微苦的药气也早已随着时间的流失挥发得无从寻觅。今天突兀地在小巷闻到这久违的气味,真让我欣喜异常,不禁想起那烧得通红的火炉子,想起那立在火炉上的黑色药罐,心里对治好左手平添了几分信心。

    诊所的主人四十几岁,像个文弱的书生,穿着月白色中式对襟长袖衬衫,头发一丝不乱地梳向脑后,白净的脸颊露出温和的笑容。朋友叫他孙先生,我怀疑是否孙思邈的后人,正自胡思乱想,孙先生慢声细语地要我坐下,并要我伸出左手,将自己右手轻轻搭在我左腕上,这就是“望闻问切”里的“切”吧,趁先生眯起眼睛给我号脉,我仔细打量起他那只手。

    说实话,我从来没见过那么干净的手,而且是男人的手。手指修长,腻白如玉,皮肤下青色的经络隐约可见,指甲修剪的十分平滑,外观上,这只手完美无缺,无论是抚琴弦,执画笔,抑或敲击键盘,捉手术刀,都能庖丁解牛,举重若轻,随意挥洒,婉转自如。古人用“柔荑”形容女子纤纤玉手的美丽,孙先生这只手完全当得“柔荑”一词。相比之下,自然会转念想到自己完全麻木的手,心里凄苦可想而知。

    一番望闻问切,孙先生说我体内寒气淤塞郁积,须用针灸疏通经络。犹记读书时学过的《扁鹊见蔡桓公》里的句子:“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上古名医如是说,看来我的病还没到无奈何的地步,心里隐然多了一丝安慰。

    孙先生针灸的手段是极高明的,那些长短粗细不一的银针被修长腻白的手指捏住,仿佛手指的主人成了例无虚发的飞刀小李,凝神思考的瞬间,一脸的肃穆,于是空气开始凝固,一丝冰冷的杀气浸入我的肌肤。须臾,就见先生指捻兰花,手挥五弦,像一个武功绝高的暗器名家,瞬间,我的身体便插满银针。

    朋友向先生请教针灸的学问,先生说,针灸是一门古老而神奇的科学。有据可查,“针灸疗法”的 起源,可能在石器时代。《山海经》和《内经》有用“石篯”刺破痈肿的记载,《盂子》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说法。它是一种“从外治内”的治疗方法,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手法,来治疗全身疾病。在临床上按中医的诊疗方法诊断出病因,找出疾病的关键,辨别疾病的性质,确定病变属于哪一经脉,哪一脏腑,辨明它是属于表里、寒热、虚实中那一类型,然后进行相应的配穴治疗,以通经脉,调气血,使阴阳归于相对平衡,使脏腑功能趋于调和,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孙先生不疾不徐一番说辞,让我朋友两个黄鹂鸣翠柳——张口结舌,一行白鹭上青天——不知所云。我不好意思窃笑,默默感叹遇到高人了。

    我向先生询问坊间拔火罐功效。孙先生说,拔火罐俗称“拔罐子”、“吸筒”,在《本草纲目拾遗》中叫作“火罐气”,《外科正宗》中又叫“拔筒法”。古代多用于外科痈肿,起初并不是使罐,而是用磨有小孔的牛角筒,罩在患部排吸脓血,所以一些古籍中又取名为“角法”。关于拔火罐治疗疾病最早的文字记载,是公元281~361年间,晋代葛洪著的《肘后方》。后来,牛角筒逐渐被竹罐、陶罐、玻璃罐所代替,治病范围也从早期的外科痈肿扩大到风湿痛、腰背肌肉劳损、头痛、哮喘、腹痛、外伤淤血、一般风湿感冒及一切酸痛诸证。

    我想起以前看过一部电影,梁家辉和朱旭主演,名字好像叫《刮痧》,说的是旅居美国的华人给生病的孩子刮痧,被美国人认作侵犯人权虐待儿童而起诉,反映了中西文化的差异和冲突,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诊所的生意不错,不断有新的患者入内,孙先生便让他的夫人为我按摩,自己忙着诊治去了。夫人看上去比先生小很多,面容姣好,动作轻缓,可惜我大多时间是爬在按摩床上,无法仔细打量,恍惚中,那是个很古典的女子。如果说孙先生儒雅,那么他夫人就是端庄了,闹市中还藏有这么一对夫妻,我不仅暗暗称奇。

    这一番诊治,用去两个多时辰,自觉遍体舒泰,麻木的左手似乎有了些知觉,是否心理作用也未可知。孙先生告诉我手指麻木是颈椎的病变引起,治疗需一段时间,不可心急;至于腰痛,那是寒毒纠集,却了寒气就能见效。我点头称是。

    和先生约了下次治疗的时间,便使眼色给朋友,想约请先生夫妻出去吃顿饭。先生婉言拒绝了朋友代我的邀请,我也不以为甚,反正还要治疗一段时间,感谢的机会总是有的,而且硬是拉着先生这样的世外高人入俗,无异于焚琴煮鹤,大煞风景。一笑作罢,拱手出门。

    路上,朋友没忘记卖弄他的中医学识,我听得哑然失笑。

 

【收藏此页】    【关闭】    【本有评论 5   条】
文章评论
幸福群岛 评论 (评论时间2010-10-22 16:25:44)  

我从2006年无意间阅读中医普及书籍,后来专门看了曲黎敏讲解《黄帝内经》等,对中医有些痴迷了。我也向同事建议养生习惯和中医书籍,他们感觉不错,自觉规范自己的作息时间,我也感觉很欣慰。有了长期的好习惯、好心情,以前莫名其妙的一些小病也不知不觉不见了。你说,这是不是中医的奇效?

鼓风女儿 评论 (评论时间2010-03-14 20:56:00)  
喜读![咖啡]
雨晴 评论 (评论时间2010-03-11 18:58:00)  
人们常说,久病成医。如果每次看医生都这样详细咨询并记录,那么路上歌者就会成为一名好医生了。欣赏医生的医技,赞赏作者的勤奋。问好!
洒家无戒 评论 (评论时间2010-03-11 14:04:00)  
看了前文,笑!看了后文,赞!为文笔,为中医[开心啊]
轻盈 评论 (评论时间2010-03-11 08:00:00)  
求医记写的这样丰富,也是个有趣的人哦[开心啊]学习啦~
在线评论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