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会员姓氏检索 :
                  散文
本栏所称的散文,是指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表达,不讲究韵律的现代散体文章、随笔等。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惜若
主编寄语:散文是融汇了作者真诚个性及深层人生意蕴的文学样式,表达方式自由洒脱,其本质特性是形散神凝。
本版顾问:
                  本版精品文章
                  文章信息
当前位置:  散文日记  >>  散文
母亲
文章来源:原创        访问量:538        作者:张克刚        发布:张克刚        首发时间:2013-07-15 22:33:14
关键词:中国诗赋网
编语:
 

      

            

前些年,母亲说什么也不愿意到油田来,非要一个人住,后来从邻居阿姨处得知,是怕给我们添麻烦。

父亲被害那年,母亲还不到40岁,她不但要供我们姊妹四个上学。还要伺候已是70多岁的奶奶。她白天在生产队干活,晚上还要在家里用缝纫机给别人做衣服挣工分。一家六口人,靠母亲一个人在生产队挣工分。在我的记忆里,都是母亲忙碌的身影。

回想起那年月,我心中现在还有点隐隐的作痛。说起来,你可能还有点不相信,当时才8岁的我,为了能够吃上一顿大米饭,哭着闹着也要跟村里的大人们一起上山去拾柴。来回四五十里的山路,别说是拾柴,就是空手也够跑的了。那时,日子之苦,也就可想而知了。

母亲是一个好强的人,在生产队里干活时,也是有说有笑的。在没有人的时候,曾好多次看到,母亲在偷偷的流泪。我忘不了,母亲在吃饭的时候,总是把稠的好吃的分给我们,说我们都是在长身体的时候,需要营养,可她自己却喝的几乎是能够照见人影的稀汤。母亲还总是咬着牙,坚持到队里干重体力的活,为的是能够多挣一点工分,少掏一点缺粮的钱。

那时,村里有不少人劝母亲:“别让你的孩子们上学了,回来给生产队放个牛,也能够挣几分,少掏点钱,还能够多分一点粮食。”

母亲总是说:“孩子们的父亲死的早,他们也够可怜的。再说了,以后还要实行机械化,没有文化不行。现在,我们的日子是苦一些,我们咬咬牙,还可以坚持,没有钱,我们还可以想法的去借,等到孩子们长大了,没有文化知道艰难时,文化可就借不来了……。”

现在,我们姊妹四个,最低的也是个高中毕业,并都参加了工作。村庄上的人都佩服母亲有眼光,说母亲在解放前上过两年师范,看问题就是不一样。

在农村时,村里在推荐上学、分粮等方面,给我们不少的刁难。母亲总是劝我们不要记仇。常说:人啊!谁敢保证一生不办一点违心的错事,说一点违心的话,特别是在那样的年月。就你们上学的事,一边是他的侄子,一边是你们,只一个指标。要是当时你处在他的位子上,你怎么办。凡事要与人为善,要多想想别人的好处。不论怎么说,我们毕竟在一个村里共同生活了十几年。有时间了,要回去看看他们。这时,我突然明白了,明白了,母亲为什么有那么好的人缘。

2006年,我发现,母亲的生活也有点凑合起来。我做了许多工作,才把80岁的母亲接到了油田。

母亲说:“还是轮着住吧。”

是的,在母亲的眼里,男孩女孩都一样。1980年接父亲班的时候,母亲从不发表自己的意见,让我给姐姐商量,最后是姐姐接班,我招工到了河南油田。

母亲吃穿从不挑刺,她自己能够干的事,总是坚持自己做。也从不过问每个家庭之间的事,总怕家庭因为她而产生不和睦。

每当我想起白发苍苍老母亲的时候,心里总有种愧疚感,总有一种说不出来的痛。前些年,母亲在家,我打电话时,母亲总是说没有什么事,你们工作忙,就别来回的跑了。后来,母亲轮着住时,又总认为母亲身边有哥姐们照顾,也就很少去看望母亲。是的,上班时间紧张,要是挤,总还是能够挤出时间的。

常回去看看,那怕陪母亲坐上一会,母亲也是高兴的。

 

【收藏此页】    【关闭】    【本有评论 0   条】
文章评论
目 前 还 没 有 此 文 章 的 相 关 评 论 信 息 !
在线评论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