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会员姓氏检索 :
                  散文
本栏所称的散文,是指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表达,不讲究韵律的现代散体文章、随笔等。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惜若
主编寄语:散文是融汇了作者真诚个性及深层人生意蕴的文学样式,表达方式自由洒脱,其本质特性是形散神凝。
本版顾问:
                  本版精品文章
                  文章信息
当前位置:  散文日记  >>  散文
永不退色的记忆-----小时候的春节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访问量:669        作者:山鹰        发布:山鹰        首发时间:2013-02-16 11:29:50
关键词:中国诗赋网
编语:

永不退色的记忆-----小时候的春节

山鹰

2013年2月6日星期三

 

飘飘大雪又迎来喜庆欢乐的一年。回想起自己小时候过年,那些令人难忘的事,至今记忆犹新。记忆中的年,有好多要说的故事,每个故事里都有一个欢乐的童年。

 

一、娘和新袄

进了腊月,大人们就各自忙年了。最忙最累的是娘,娘要给全家人准备至少十天左右的饭。另外,拆洗被褥。给大人、孩子做衣服,也是娘必须做的。尽管有的是做新的,也有的是翻新的,但不是每人都有份。

娘忙起来总是通宵达旦。晚上,屋里温度很低。那时,农村里没有几家能生得起煤炉子的,我们家也不例外。娘就盘坐在自己的身边,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做针线活。自己就在被窝里,直到听着她那说了几十遍得“古”睡熟。腊月的冬夜,自己就是这样在娘的身边幸福的度过的。

小时候,自己很少能有件新衣服穿,即便是新做的,也是哥哥们不能穿的,娘给翻拆的。过年能穿上这样的新衣服,比起那些穿着破棉袄,袖子和拐肘露着棉絮的同龄人,已经很知足了。

玩,是孩子们的天性。记得有一年,十岁左右的我,大年初一跟小伙伴们在马壕玩捉迷藏。一会儿,藏在喂牲口的料草垛里,一会儿爬到料草垛上,一会儿,藏到盛料草的马棚里。在料草垛上,雪水把袄弄湿了也顾不得停手。玩疯了的我们爬上盛满料草的房梁上,等下来时,个个袄上都粘满了灰尘。回到家里,也少不了挨娘的一顿责骂。尽管每个人都很沮丧,但,都被当时的兴奋所淹没。

 

二、推碾

放假了,每天都盼年。一早起来,就数还有几天过年。做饭是一家人的大事,需要摊几大盆煎饼,娘需要早早准备好。那时候,是用地瓜干面掺些玉米面摊煎饼。另外,各家过年大都蒸年糕。这样,地瓜干、玉米、黍米,就必须上碾压。

我们的村子虽然不大,但石碾也不多。进入腊月,来推碾的人很多。家家户户需要排队等候。排队的大都是些小孩子。孩子们都不例外的是,拿一把小笤帚,再用瓢子舀上半瓢不好的碎地瓜干或是秕谷,放在碾房的一边摆着。轮到谁家的了,就把瓢子里的东西撒在碾盘上,这叫占碾。然后,这孩子就快跑回家叫娘来推碾。否则就不知道,挨到什么时候了。

因此,小时候碾房边,就成了小伙伴们玩耍最多的地方。在那里玩捉迷藏,时常扰得推碾的大人们的责骂,甚至追打。但小伙伴们仍就乐此不彼。

推碾是最不乐意的事情,一是不能跟伙伴们玩耍。再一个原因是很累。娘在后面边推碾,自己就在前边推。两个人要一起用力,配合好才省力。推碾时,遇到好压的的粮食,如玉米、高粱、谷子、黍子还好。若遇到难碾压的地瓜干,那可就累死人了。推碾用的棍,是插在碾梁上的,没有固定。用力小了,推不动,用力大了,闪一下子,弄不好会摔倒。每碾压一边至少转六七十圈,开始还有力气,到后来就没力气了。一边推,一边不停的说:“行了吧,娘?还不行啊?”当听到娘说:“行了!”自己会不顾一切的冲出去跟小伙伴们玩。娘就把碾压的粮食扫成一堆,再用细箩筛。筛下的收起来,剩下的再碾压。“来啊!推碾。”娘的呼喊声,这是命令,不管你跟小伙伴的游戏完了没有,就此结束。

石碾继续转,这家走了,那家来,一直转到年除夕。那时候,石碾,记载了每家每户食用粮食的艰辛,“吱呦吱呦”的叫声,也成了村庄里独有的乡村奏鸣曲。几十年过去了,至今仍难以忘怀。

 

三、帮父亲写对联

爷年年写对联。过了腊月十五,村里来请爷写对联的人少则七八家,多则十几家。每当看到有人送对联来,自己心里就有些不乐意。因为,爷每次给人写对联,就不让自己出去玩了,要帮他写对联。爷写的时候,自己就在一边给他按着,爷写好后,就帮他拿到一边晾起来。但一定要小心,别让墨汁淌了。晾好后要立即收起来。那时候屋小,一会儿地上就满了。家里忙年的人,不管是谁,千万不要踩了。否则,就拿自家的纸给人家补上,因为人家的纸是正卡紧的。不多也不少。要是自家没有多余的纸,那可就麻烦了。在爷身边帮忙,虽然记住了好多对联佳句,至今不忘。但那时,心里总是提心吊胆,生怕出差错。人家的孩子在外边玩耍,自己绕不着去,心里那个难受劲就别提了。

当连续几天帮爷写完对联后,自己就像打开笼子的小鸟,一下子出去了。爷娘在后面叮嘱的什么话,不管听到没听到,一个劲的答应就是。目的只有一个,快跟小伙伴们玩去。那时候,不用担心安全问题,因为村村没有汽车,就连自行车也很少有。

 

四、赶集买鞭炮

腊月二十七,是邻村大集。吃过早饭不多时,就听到集市上陆续传来“噼噼!啪啪,咚!咚!”的鞭炮声。村里的人们就开始赶集去了。自己也一遍遍催促父亲赶集买鞭。与其说是买鞭,不如说是去看人家放鞭。整个一上午,有时顶风冒雪,冻得瑟瑟发抖;有时在人海中挤来挤去,直挤得戴着棉帽子的头上冒汗。但是,一阵阵的鞭炮声,吸引着赶集的大人、孩子,谁也不想离开。直到过晌,个个被震耳欲聋后,人们才舍得掏钱买鞭。

看到人家的孩子一个个手里拿着鞭炮,这时的自己早已急不可待,一遍遍催促,爷才跟人家讨价还价的买上几支鞭,然后再买上二三十个几分钱一个的小爆竹。这是过年用的,鞭大,自己不敢放。自己想要的,是到供销社里,买上一支四十一个头的“干草谷桔子”,高兴的拿回家,放在自己的抽屉匣里。然后,把人家用机器编好的“干草谷桔子” 都拆开。等到大年初一,拿到大街上,跟小伙伴们比试着,一个一个的扔着放。那个高兴劲难以言表。

 

五、拜年

大年初一早上,给长辈拜年。那时候就有两个目的:一是想得到长辈们给的糖果,顺便赞扬一下自己又长高了多少等等。另一个是到他们家里争抢掉在地上未炸响的鞭炮。

在大人们的带领下,十几个人,甚至更多的人挨户到长辈家去拜年。一进院子,问好声一片:“过年好!大爷,婶婶。”“过年好!爷爷,奶奶。”前边的人在屋里给长辈跪下磕头,我们这些小孩子就在院子里,学着大人跪下磕头。当然,还会得到几块糖和几个酒酝的枣子。接下来就是满院子里找寻,地下尚未炸响的鞭炮。假如能找到几个未炸响的鞭炮,那可是高兴一阵子了。有时为争抢一个未炸响的鞭炮,几个小伙伴会挣得面红耳赤,但也乐此不彼。

想想过去,看看现在。几十年过去了,人们的生活提高了这么多,想也不敢想。那时,吃着有肉、有豆腐(谐音---都有福)的年夜饭,人们大都撑的肚子痛,只是大人们不说罢了。一家人一边吃,还一边说:“毛主席大概就是天天吃包子吧?”现在想想,着实好笑。

时代在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了小康社会。那些难以褪色的记忆,时刻提醒我们,要好好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我们再不为吃不饱,穿不暖犯愁了。过去小煤油灯的社会一去不复返了。现在,社会和谐,物质生活丰富,医有所保,老有所养。人们生活在康乐、幸福中。让我们大家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一起欢呼,为来年的新生活,一起歌唱吧!

 

【收藏此页】    【关闭】    【本有评论 1   条】
文章评论
mpg5307 评论 (评论时间2013-02-16 15:40:47)  
那些难忘的时光,时时温暖着我们。
在线评论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