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会员姓氏检索 :
                  杂文
本栏所称的杂文,主要指现代散文中以议论和批评为主而又具有文学意味的杂体文章。包括随感、短评、杂说、闲话、漫谈、讽刺小品、幽默小品、知识小品、文艺政论等短小的文艺性社会评论。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惜若
主编寄语:散文是融汇了作者真诚个性及深层人生意蕴的文学样式,表达方式自由洒脱,其本质特性是形散神凝。
本版顾问:
                  本版精品文章
                  文章信息
当前位置:  散文日记  >>  杂文
满纸怪诞语 一颗疗世心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访问量:622        作者:秦池        发布:秦池        首发时间:2011-01-07 21:10:41
关键词:杂文 端方正直 荒诞离奇 刀光剑气 疗世之心
编语:
此文为一篇有关杂文的评论。

满纸怪诞语,一颗疗世心

品读杂文中的荒诞

秦池

 

没有一定学养的人是很难读懂杂文的,在他们的眼中,这类文章怪怪的,满纸尽皆怪诞语,不伦不类,既非散文,又非小品文,更不是寻常正儿八经摆谱论理的那种议论文。若硬要他们说出此类文章为何物,他们恐怕只有茫然瞪着双眼摇晃脑袋了。那些跳宕不定、令人惊悸、鲜亮刺眼的文字实在有点让人难以捉摸!不过在有学养的思想者的眼中,此类文章才是最斩截最痛快淋漓的,一如一场豪饮,辣呛得够味;又或如携着一位挚友,其面目虽有几分不可饶人的咄咄逼人之势,然其气度是无可置疑的端方正直,是大可信赖,以心换心的。

较一般人而言,杂文之难懂,正在于它荒诞手法的运用,使说理的对象在具象化的同时又带上了难以捉摸的抽象的表征。而杂文之妙,也正在这荒诞上,言有尽而意无穷,给人以无尽的想象空间,而意趣、情味尽在其中。庄子当是中国第一个荒诞派大师,他以惊人的想象力释了他的人生哲学,后世效法者不可计数,散布于各种哲学和文学流派之中,杂文便是其中之一。不过后世杂文去掉了庄子那种恢宏的天马行空般的取譬说理之法,所言之物切近现实,然似真又非真,这方面的代表当首推韩非。韩非所著之文,我们今天叫做寓言。现代以来,鲁迅力推杂文,使这一文体再度发散出夺目的光辉,它直接搔现实的痒,扣现实的痛,由小事生发议论,运用看似荒诞离奇的故事、比喻等说理,言近而旨远,活活泼泼的幽默笑谈中闪烁着刀光剑气。

归结起来,荒诞手法在杂文中有如下几种表现。

第一,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象,使深奥的道理附着在具体的形象中。

杂文中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象的手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通常采用这一手法,一般议论文道理便可由深而转浅,明白晓畅了,然而于杂文来说,却由此披上了一层诡谲神秘的外衣,让人难以捉摸。其根源就是它所使用的具象化手法不留斧凿之痕,与前后紧密勾连,让你几乎看不出哪里是本体,那里是喻体,妙则妙矣,却让不少读者不免望“文”兴叹。这是杂文中特有的荒诞因素之一,不然就愧为杂文了。若面目太过清晰,自然就减了几分魅力。这就是所谓模糊美使然吧。

此种手法,在鲁迅的《拿来主义》一文中俯拾即是。一开始,文章便把偌大一个中国,通过“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打破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等寥寥数语,删繁就简,活化成一个对弱者专横暴戾对强者屈膝谄的可恨又可悲的懦夫形象。还譬如,该文将穷青年对待一所大宅子的态度用来类比当时国人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非常形象,然而又是颇令人费解的,没有一定的历史的和哲学的修养,一定很难说出个所以然来,只能似懂而非懂。其后对拿来主义者的正确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沿袭此法,依葫芦画瓢,然而仍旧使人懵懵懂懂的,不依靠注释和讲解,要探知作者意图,何其难哉!

第二,运用夸张,化宏大为微小,或化微小为宏大。

大凡荒诞,一定离不开夸张,或用“显微镜”放大,或用“聚焦镜”缩小。不管是放大或缩小,都是为了好看,看得清楚明白,看到问题的实质。杂文中运用夸张之处比比皆是,不如此就会减了一份幽默滑稽,少了一份犀利,兴味不那么浓烈醇厚了。

聂绀弩的《我若为王》从“我”的假想这个小口子切入,先通过想象“我”若为王后“我”的妻子、儿女、亲戚所受到的特殊“礼遇”,然后想象“我”自己为王后为所欲为的巅狂情景,最后以一个“王者”的视角俯视、批判那些所有抬举“我”的人们,挖掘这种现象背后深刻的根源,给人以当头棒喝。全文紧紧围绕着“我若为王”这条思路展开,酣畅淋漓地对“我”以及身边所有的人们进行了放大镜式的  描摹,夸张至极。

子的《剃光头发微》将一农民被城里理发工人剃光头之事也进行了放大处理,揭示了特权思想在国人心头已是根深蒂固这一事实,于是到结尾处给了官场中享有特权并拥有特权思想的人以狠狠一击。买水本是寻常小事,毋庸忧虑,但在刘征的《庄周买水》中却成了最令人焦灼的头等大事。

诸如此类,均采用了以小窥大、见微知著之法,化微小为宏大,言近而旨远。

然而有时,杂文写作的由头并非小事,乃举国所知的大事。既为大事,且是政府行为,按国人的常式思维推理,就没有不正确的。而鲁迅偏不这么看,偏要将其拿来批判指摘,这是需要大无畏的勇气的。譬如《拿来主义》中,鲁迅首先是拿当时文艺界的盛事和名流们开涮的。这就需要用聚焦缩影的手法,才能将因被仰慕而看不清脸相的名人们或因权威而持有绝对正确信誉的政府的真实面孔看个一清二楚。鲁迅做到了。他将当时国民党政府在巴黎举办的古典艺术展览誉为“送一批古董”,将其在西欧各国举办的中国绘画展览言其为“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这样,颇具规模的展览被鲁迅语言的盐水一浸泡即刻便缩水打皱了,只剩了薄薄的一件可怜外套了。诚如此,则被嘲讽对象的自我吹嘘、自欺欺人的面孔才能显露无疑。从中亦可瞥见鲁迅先生举重若轻的笔力。

第三,运用想象,联类引申,使描写对象扭曲变形。

没有想象就不能成其为艺术。但所有的想象都必须从现实出发,不然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庄子的想象尽管天马行空,仍旧基于现实,对现实社会人生给予无情的鞭挞嘲讽。杂文是艺术,自然离不开想象。而它又以针砭时弊为目的,自然也离不开活生生的现实。这就决定了杂文之想象很多为联类引申。此法是一般议论文很少采用的手法,它有使文本扭曲变形的荒诞效果,看起来不那么正经,离奇而乖张。

例如,鲁迅《拿来主义》一文中的第三段,由大师们的“送出去”自然联想到对作者青年时代产生过巨大影响的尼采,然后联想到中国藏量丰富的煤,接着便是使用煤的中国人“我们”,再然后是几百年后一无所有的“我们的子孙”。接下来,鲁迅还运用对比联想到了“送来”的种种物事。再如聂绀弩《我若为王》,由一个影片名“我若为王”触发了“我”的联想,由此想到“我”若为王后“我”的三亲六戚和“我”的为所欲为的荒淫无耻的生活,将“我”及亲眷们来一番彻底的变形扭曲处理。何满子的《剃光头发微》从清初汉人剃发成辫谈起,然后想起鲁迅的《头发的故事》,由此联想到古代的理发工人,进而引出石达开称赞理发工人的对联,然后将历史和现实对接,在现实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更加广泛的联想,推动思辨朝前发展,最后将批判的矛头直指玩弄权柄的官员。直到这时,作者真实的意图才浮出了水面。

至于刘征的《庄周买水》,同样使用了联类引申手法,造成一种似曾相识的迷离错觉。譬如庄周由不想化蝶到想下海,其著作《南华经》在图书市场上遭遇惨败。而庄周的买水也是由不想化蝶对比引申而来。其中心故事庄周买水亦由《庄子》著作中的典故“涸辙之鲋”变化生发而来。此外文中还有濠梁之地、河伯其人等,无一不见于《庄子》。最后接尾用《庄子●秋水》的开篇作结,巧妙收尾。然文中庄子亦不是《庄子》中狂放不羁、汪洋恣肆的庄子了,乃现代社会中一个不谙世故到处碰壁的灰头土脸的迂阔知识分子。为何如此差距?原来作者在叙述中对庄子进行了联类引申的变形处理。

第四,采用时空错位,铸成离奇荒诞。

杂文中时空错位手法,始于鲁迅的《故事新编》。但鲁迅当初是把《故事新编》当作小说的,而后世杂文家干脆藉此作为自己的一种杂文创作手法。从形式上看,此种手法接近寓言,但故事中的人物却往往出自古今真实的人物或文艺作品中,有似曾相识之感,比一般寓言更能扣人心扉,促思考。古今传统寓言我们很少认为是运用了荒诞手法的,原因在于它们的故事没有大的时代跨越,乃一时一地的瞬间故事演绎。而现代杂文则借用小说笔法,将时空大胆进行错位移植,进而形成了一种最离奇的荒诞特征,然而却又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和尖锐泼辣的讽刺性。

刘征的《庄周买水》就是这样一篇颇具代表性的杂文。文中的庄周生活在现代社会,他身上既有“历史”的烙印,又有现代生活的影响,如他不再写书,不再逍遥,而想下海养鱼致富;他性情忠耿,于是被当权者玩弄,四处碰壁;然他到底又是聪明的,最后在路遇涸辙之鲋时,终于参透世界,彻悟了,击桶而歌。全文采用时空错位之法,铸成一种离奇荒诞的真实,对主题的开掘实在高妙之至。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荒诞手法在杂文中运用之广。而在其表面的荒诞之中,蕴蓄着一颗跳宕着的、急切的疗世之心。

                                                       2010年11月1晚完稿

 

【收藏此页】    【关闭】    【本有评论 4   条】
此文章已经被修改 2 次         最后一次的修改时间为:2011-04-05 09:32:23
文章评论
秦池 评论 (评论时间2011-01-11 22:35:19)  

今天我将先前发错的《生存之困》改版为《满纸怪诞语  一颗疗世心》。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秦池 评论 (评论时间2011-01-10 10:52:00)  

此文先发在本站散文日记的游记栏目里,我以为发错了,故又在其杂文栏目里发了。望见谅。

秋子 评论 (评论时间2011-01-09 14:45:17)  
是呀,如赵凯所说,此文已经发过了,秋子有印象。
赵凯 评论 (评论时间2011-01-08 13:00:43)  
此文已经发过了
在线评论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