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会员姓氏检索 :
                  散文
本栏所称的散文,是指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表达,不讲究韵律的现代散体文章、随笔等。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惜若
主编寄语:散文是融汇了作者真诚个性及深层人生意蕴的文学样式,表达方式自由洒脱,其本质特性是形散神凝。
本版顾问:
                  本版精品文章
                  文章信息
当前位置:  散文日记  >>  散文
李寨往事
文章来源:原创        访问量:1058        作者:和继乡        发布:广林山人        首发时间:2010-08-30 20:45:00
关键词:老家的往事永记在我的脑子里
编语:

李寨往事

我的五伯父和文聚在小时非常爱玩燕子,走到那里腰里都挂着燕子笼。他1946年参加了刘邓大军。当时李寨有兵站,各处的大车都给这里送小米,然后在发给各地的军队吃。由于他接触多了就与本村的阎秋望、小四妮和继存、二孬人一同参加了解放军。他被分到了刘邓大军司令部警卫营,给刘伯成、邓小平当警卫。军队过了黄河后,转战在大别山里。有一次司令部被国民党军队袭击了,警卫营全力进行抵抗,掩护首长撤退,大部分人都牺牲了,他夺了敌人两停机枪向敌人扫射,打退了敌人。为此他立了大功,还当上了连长,军队还给家里送来了喜报。1949年转业到洪湖工作。现在他已去世了,享年70岁。过了不长时间,他的二儿子和继勇因在洪湖里救人牺牲了,大儿子和继跃也病死了。

二孬人叫和文目,跟着刘邓大军过了黄河。后来他转业到了四平,组织让他当干部他干不了,只好去珲春的打稻机厂当了工人。他十多年没有回家也没有给家里邮一封信。他娘很想念他,在他回家时,他娘就很生气的打了他一个耳光,他就离开了家永远再也没有回来。二孬人的娘是东平州罗成庙附近的人。

在困难时期,五大爷曾给我的爷爷奶奶办了迁往洪湖的户口迁移证,让他小舅子往山东给办。但他小舅子不给办,假称户口迁移证丢了,使爷爷奶奶没有去上洪湖。

和景松的小名叫二木,他的儿子叫和文星,是爹的同学。他的爷爷叫和方正,是晚清时的文秀才,家前边有一根旗杆。二木以后去外地谋生,家里听说他让火车压死了,全家都带上了孝以示悼念,但没有几天他又回来了。

和文星的头上有一个大旋,他爹常说:“俺文星头上天生有顶子,长大肯定能当大官”。但他很笨,学习不好,长大后当了一辈子农民。

村西头有一个姓樊的人叫老虎,是大伯父和文亮的石匠师傅。他下关东一去几年没有信,家里人听说他死了,就到路口给他烧纸,正在烧时,他突然回来了。

代成下关东几年后回家探望,大家去看望他,问:“你什么时候回来的”?他说:“我是昨晚上回来的”。有个人就说:“坐在碗上回来的,还不如坐在盆上呢,净瞎说”。原来在我们那里把昨晚上说成是“夜来哼吭”。还有把吃晚饭叫“喝汤”、把昨天叫“夜来”等等。

由于贫穷,人们吃香油一顿只能用铜钱沾一下,一斤香油能吃一年多。听人说蒋介石、宋美龄一顿要吃二两香油,大家都说:“这也太败家了,这一年得吃多少,谁能供的起,怪不得跑到台湾去了”。

村里有一个看病先生叫腊月,大名叫李凤林,是李兆臣的大爷。他说话结巴,一说话就“载载栽….”,吐字不太清楚,把“伤风”说成是“桑风”。他当先生没正式学过,是亲戚给了几个药方,他就成了看病先生。他常说:“扎针拔罐子,病去一半子”。刚开始有一次给人拔罐子起不下来了,他就把罐子砸烂了才拿下来。但有时也很灵,有一次给一个人治吊死猴(鼻子里长瘤),他一针就扎好了。经过多年实践他也积累了许多经验。如治吊死猴就用针扎鼻子下边;肚子疼就用针扎胳膊弯;小孩得了咳嗽就用铜勺子烧香油炸蜘蛛喝;种牛豆就用苇子根熬水喝;长疮了就用煮青抹;出血了就用锅底灰抹等。

有一个人背着小孩找先生看病,先生一看说“这个小孩不行了”。这个人只得失望的抱着往家走。走到半路小孩渴了,只见路车沟里有雨水,他想反正小孩也要死了,就给他喝吧。但又没有东西盛水,见路边有一个死人头骨,就用头骨盛水让小孩喝了。回到了家过了一天,小孩不但没死,病反倒好了。

村里有个麻怀增的,他爹的外甥是阎锡山的翻译官。他是独生子,小时就没有了爹。他娘对他很是娇惯,每到吃饭时他就到处乱跑,他娘就端着碗追,边追边喊:“小来喝一口,小来喝一口….。”等到他娘老了时,他竟用农药差一点把他娘药死。村里要把他抓走,他娘就给干部磕头把他保了下来。等麻坏增老了后,他的儿子也不给他打水,他只好用一个小罐子去提水。真是“老猫梁上睡,一辈传一辈。”

有一个女人由于不堪忍受虐待,跳到了水坑里想寻死,被人捞了上来放到了坑边上。他的男人不但不救,还站在水里用鞋底子打。我见那个女人好像是死了,但这个男人还像机器一样在打个不停。

李寨村有一个叫瞎四孬的,我看到过他用板凳把老婆打的鲜血直流。他的女儿桂香被我姥爷带到了蛟河找了一个对相,后来她弟弟也到了蛟河并找了工作。

村里有一个姓范的人,天下雨了他不高兴,就大骂老天爷。人都叫他“四天爷爷”,他生了七个女孩,万分盼望下一个是男孩,但生了第八个又是女孩,气得他用铁锹把小女孩剁碎了。

村里有一个姓樊的人,外好叫“三洋狗”,他同儿媳妇乱搞,后来儿媳妇疯了,就让他儿媳妇吃死孩子肉,据说能治疗疯病。

有一个姓李的人叫麻妮,是特务排长,后被八路军活埋了。在埋他的时候,他一声没吭,自己跳到了坑里躺在了席子上,被大家埋了起来。

村西有一个叫付八的人,满脸是麻子。他会拉弦子,在西台头拉弦子时找了一个媳妇。

辛怀成的爹是汉奸队长,其妹妹淹死了。

旧社会村里有一贯道,村东头有一个叫英嘴的人是头,和文礼、李铁蛋、李兆臣的叔叔、赵同恩的弟弟等都参加了。

张存的爹和文明因有50亩地,被村子里拉了滑车,边拉边问:“家里有元宝吗”?他说:“没有”。就再拉,差一点要了命。有一次来了架户的老缺,抓住了张存,他娘就扔土炸弹,把老缺吓走了。

和贵忠的爷爷同我爷爷是堂叔伯兄弟,从小给了高庙王一个姓朱的人家姓了朱。待他长大了以后,老朱家的人也没了,他就又把姓改回了姓和。和贵忠在空军地勤同父亲一个部队,一接触才知道是一家的。为此他转业也到了抚顺,在抚顺铁路工务段干到了退休。

58年我在李寨的关帝庙里上学时的老师叫于柱,大名叫赵同恩,还编了一个唱村西面转盘窑的歌:转盘窑托托坯,各庄上的三轮都送到那里去,小学生有志气,年龄小也能举起三面红旗…。

于柱的女婿叫和文成,小名叫钢锁,在二十三岁时被弹棉花的弓磨破了手,得了破伤风病死了。于拄的闺女就改嫁了,留下了不满一岁的小男孩由奶奶带着(同我一般大),起名叫要田,还吃过我娘的奶。他家地多被分了,他奶奶就给他起了小名叫“要田”,梦想要把被分的田地要回来。这给以后舔了麻烦,要田成了阶级异己分子,村里开会不许他参加。

于柱的弟弟英嘴很有才,会讲《水浒》《三国演义》等故事,一讲就是半夜。有一次与别人打赌,别人让他抗着一个大木头在场院转了三圈,累得吐了血,过了几天就死了。

大呆的儿子学义会唱柳琴调,每到农闲时就给大家唱,有一段词很有意思:“说南乡道南乡,南乡有个王家庄。王家庄有个王员外,王员外有个大姑娘,一石麦子吃顿饭,五斗小米喝顿汤。眼看姑娘要出嫁,急坏了他的爹和娘。请了八百木匠砍鞋底,五百裁缝纳鞋帮。一双绣鞋做完毕,一试穿到了脚尖上,她娘帮她去提鞋,累的病了一大场。许愿泰山去烧香,别人走了半个月,她一步迈到了山顶上。姑娘拉了一次屎,装了大车三十辆,上了百亩好高粱。剩了一点被水冲,被山西的笊子喝了汤,弄的全都牙根黄”。

和文月是瞎子但很聪明,他自己挑水,走到了井边上就站住,打完了水后就挑回了家。他还学会了算卦,但本村的人都不相信他,他就经常去外村或集上去算。他算卦挣了很多钱,日子过的很好,还给五个儿子娶上了媳妇。

和文江的大爷去周口贩牛赔了本,把地卖了只剩下了五亩坟地,无法生活,就与全家十几口人闯了关东。他们从烟台上船到了大连,然后走到了吉林省磐石县富太乡三河顶子。同闯关东的有和文江兄弟四个(文河、文湖、文海)。他们第一年租地,第二年就有了自己的地,第三年又买了马栓了马车。过了几年,和文江在关外娶了媳妇,生了一个女儿叫月珍。土改时他们家被定为地主,没有办法就带着媳妇女儿回到老家。文江媳妇因不适应山东生活就生病了,在要死的时候就喊:“月珍的爹你过来”。等文江过来,就打了文江一个嘴巴子,然后就死了。

村里有一个人叫叫苗占元,在村里是有文化的人,会写信算帐,后来去世了。他的儿子苗五妮在1960年带着全家闯关动到了本溪。后来苗五妮的娘去世了,苗五妮就把他娘的骨灰送回了老家与他的爹进行了合葬,待合葬完毕才发现弄错了,合葬的不是他爹的坟,而是别人的坟,苗五妮窝囊的三天没起床。

村西头有个人叫范兆贤的,小名叫小月。在土改前买了80亩地,到土改时被定为地主,地全被分了。

有一个叫阎福民的人,外号叫二扁头,不爱干活,打了一辈子光棍。把20亩地全租出去吃租子。一辈子没有看过病,啥活不干,成天坐在关帝庙前喂一种叫电科的小鸟。他在死前准备了棺材,怕死后没有吃的,就在棺材里装了许多白菜、粉条等食物。

1958年人们吃不上饭,许多人都饿死了。钢蛋的媳妇在快饿死时,喝了一碗老母猪肉汤就活了。

那时的老妈妈(老太太)都是小脚,岁数大了就要拄棍子。在街上讲起来自己的闺女就用棍子画圈,讲到了儿媳妇就用棍子使劲往在地上捣。

以前人们都穷,有钱的人就觉得了不起。有的人牙本来没有毛病,为表示有钱,就镶上金牙,见人就故意裂开嘴,以显示富贵。所以就有“镶金牙大裂嘴,穿皮鞋高抬腿”的歌谣。人们都很羡慕有钱人,有歌谣唱道:“闺女闺女快子长,长大了当连长,骑洋车披大氅,穿着皮鞋卡卡响”。

那时用说汽车就是自行车都很少,自行车叫洋车,骑洋车的人都是有头有脸的人。偶尔有骑洋车的在街上过,小孩就喊:“一间房子两根梁,上面坐个兔子王,看到爹不下车,看到爷爷晃铃铛”。

村里有一家靠卖长果(花生)为生但很穷,连盖体(被子)都没有,每天睡觉就把棉袄棉裤对上盖在身上。一天他刚睡下就有人来敲门要买长果。他边起边说:“我们刚对上,你就来了”。

旧社会有许多要饭的,但经常吃不饱,于是就有人手拿着刀子去要饭。如主人不给就用刀割破自己的头,主人见鲜血直淌就只好给了。也有的到了集上见吃的去抢,抢到后就往地上一扔,用脚踩还吐吐沫,这样就没法要了。

在人们拉瓜时经常听到一些民谣谚语如:一进门乐呵呵,坐下张良与肖何。喝酒桃园三结义,要帐难过聘诸葛。门前骡马栓一群,不是亲戚也认亲;门前立着要饭棍,明是亲戚也不认。等等。

从李寨村往南30里地的黄河边有一个村庄叫孙口,村里有一个张氏宗祠,楹联上写道:兵书三卷桥边授;忍字百篇家内藏。此联上联讲的是西汉张良桥上接收黄石公兵书的典故。下联讲的是张良的第二十六代孙张公艺住在孙口村,他已经102岁了,九代同堂,且非常和气。一次唐高宗路过问他:“如何能够做到这样?”张公艺在纸上写下一百多个”忍”字作为回答。此后,号为“百忍堂”。堂内还有一个楹联,上联是:国士无双双国士;下联是:忠臣不二二忠臣。上联指的是张良和张飞,两人皆为开国元勋,一文一武,一智一勇可谓双国士;下联指的是安史之乱时死守睢阳的张巡和宋末抗金英雄张世杰,两人皆为国捐躯,可谓忠臣。并取“国士无双”和“忠臣不二意”的歧义来叠文,加强了语气,对仗工整。

过去李寨村东南有一个小村庄叫东小庙,爹在小时候还去过。听村里人讲:有一个人去外村走亲戚回来抗着镐头,天黑了又赶上下雨,突然对面来了一个大方头鬼,他句起镐头就往大方头鬼劈了下去,只听卡嚓一声把大方头鬼的头劈了一半下来,大头鬼不但没反而跑了。这个人吓坏了,回到家就吓病了。被他劈的大方头鬼原来本村的人,见下雨了就顶着一个斗,在路上走突然被劈了一半,以为是被鬼劈的,跑回家也病了。以后都说了才恍然大悟,他两人的病都好了。东小庙村以后因为有几个人被杀,吓的人都搬走了,村子也就没有了。

从李寨往北二里路有一个村叫薛庄,出了一个国民党的师长叫薛海秀。山东省主席韩复渠让他回老家招兵。他招了兵就独立了,自己当起了小皇帝。那时薛庄的人到那里办事都很牛气,只要一说是薛庄的人就谁也不敢惹。薛海秀以后在舍利寺的大塔前,把他的兵招到一起,发给每人五块大洋就让各自回家了。他到了济南,被韩复渠枪毙了。

李寨村代成的爹和文起,他原是杀牛的,以后当薛海秀的兵,在外地被人杀了。

李寨阎成仁也是薛海秀的兵,他打死了人,把皮大衣扒下给了他爹穿。他爹到处吹虚:我这这皮大衣是我儿子成仁把人打死扒下来的。他爹也曾把一个卖货郎砸死,把货郎车及货物都推到自己家里。

解放前村西边四三里地的徐集村有一个大地主叫魏守谦,他家有一个黑砖的两层楼,这是我们方圆几十里唯一的楼房。他家吃饭分几样,老头老太太吃白面卷子,长工吃花卷子,儿媳妇与小孩吃黑面窝窝头。

离村南五里地的五台村,过去有一个人把他爹杀了,跑到了外地。过了几年他觉的没有事了,他和别人吵架说:“我连爹都杀了,还能怕你”。别人一听他是杀爹的人,就报告了官府。县令来把他抓了起来,把他点了天灯。出了如此丧尽天良的人,县令感到自己有责任,在行刑时,就在自己身上帮了铁索链子,以示赎罪。

在朝城县的姜楼村有一个豪华的墓地,里面葬着一个曾经抱着万历皇帝登基坐殿的人。万历登基做皇帝时才十岁,是他抱着万历坐殿的,后来回到了老家。万历长大了,就三次找他进京去享福,但他装病不去。最后一次万历说:“他不来,找个替头也行”。圣指传到,他听错了是“要提头也行”,于是就自杀了。来人就把头割下来送给皇帝。皇帝为报答恩情就做了一个金头给送了回来。在发丧时,他女儿哭道:“金头爹银头爹,不如我的肉头爹”。

李寨村往东北十里路有一个村叫杨寺,村里有一个大庙,里面有许多要饭的人住,经常有人死在里面,有许多狗就去吃。

在后李庄有一个很富有的女人叫依大娘,有歌谣道:“李台有个依大娘,高粱谷子随便量”。一次杨寺庙会,依大娘来了一下就坐到上席说道:“有钱人坐上席,没钱的干着急”。

古时候寿张县有一个小孩,算卦的老头说他长大了能当皇帝。他娘知道了就在灶王爷前说:“等我儿子当了皇帝,就把所有的仇人全杀了”。灶王爷把这些话告诉了玉皇大帝。结果玉皇大帝取消了这个小孩当皇帝的资格,而没当上皇帝。

临近的村有一个人去办事,饿了就要讨碗饭吃,正好这家的女主人有病,他在身上搓了一个泥丸子给病人吃了,结果病好了。病人家给他送了一个“妙手回春”的匾。

李寨村东三里路的王集村有个水坑,有人说水里面有神仙,坑水能治百病,于是许多人就去坑里取水喝,后来被区里干部取缔了。

李寨村往北八里路有一个村叫秦楼,有很多油坊卖油。李寨村往南有一个村叫岳楼,种了很多黄豆。但由于有世仇,就从不往来。岳楼的豆子不卖给秦楼的人,秦楼的豆油也不卖给岳楼的人。

阳谷城有一个人专门腌咸菜卖,号称什么咸菜都有。一个县令知道了,就找来了那个卖咸菜的人,要一条一丈二尺长的咸菜。这个人很聪明就用一条南瓜秧子腌好了给县令送去,县令一量足有一丈二尺还多,而且还挺好吃,于是县令就奖励了这个卖咸菜的人。

1958年大跃进时,国家主席刘少奇到寿张县关门口视察,还到麦地里锄了地。他用的锄头以后被展览了起来。

【收藏此页】    【关闭】    【本有评论 2   条】
文章评论
广林山人 评论 (评论时间2010-09-07 08:29:28)  
老家的事,人越老就越经常想起来。
雨晴 评论 (评论时间2010-08-31 14:04:00)  
这篇文章可称李寨纪实史。
在线评论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