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会员姓氏检索 :
                  散文
本栏所称的散文,是指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表达,不讲究韵律的现代散体文章、随笔等。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惜若
主编寄语:散文是融汇了作者真诚个性及深层人生意蕴的文学样式,表达方式自由洒脱,其本质特性是形散神凝。
本版顾问:
                  本版精品文章
                  文章信息
当前位置:  散文日记  >>  散文
记文学史家徐塞先生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访问量:1056        作者:古愚        发布:古愚        首发时间:2013-12-02 17:42:27
关键词:中国诗赋网
编语:

   散文

         记文学史家徐塞先生

                  古愚

在锦州师院中文系就读期间,我所敬重的现当代文学史教师有两位:一位是教我们当代文学史的王科讲师,如今早已升任教授,成了著名的学者了。另一位是本文要讲的现代文学史家、东北作家群研究的著名专家徐塞先生。

初识徐塞先生,是在大三下学期,那时我选修了徐塞先生的课——《东北作家群研究》。从徐塞先生那里,我了解到许多关于萧军、萧红、端木蕻良、舒群、罗烽、白朗等三十年代崛起于上海左翼文坛的东北作家相关资料,进而也读了不少这些作家的作品,并油然而生敬意。此前,我对东北现代作家所知甚少,也是从一些文学史书中得到的,多是受政治形势左右的不公正的评价,只有建国初王瑶著的《中国新文学史稿》和晚出的唐弢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等寥寥几本文学史著中,有几行算是客观的评介。徐塞先生的精彩讲解,让我这个来自乡下的井底之蛙,大饱耳福,大开眼界。平时,我逃课是出了名的,但徐塞先生的课,我一节也没有缺,这让许多同好友诧异不已。

记得当年曾随几位同样热爱东北作家的同学,去过徐塞先生的家,更感到徐塞先生和蔼可亲,没有一点大学者的架子。同学们的提问,根本难不住他。东北作家的点点滴滴,他都了如指掌,如数家珍。遗憾的是,在校期间,由于年少轻狂,我没有和徐塞先生走得更近。以至于萧军来校讲学时,我明明知道,都没有参加,不知天高地厚地想:别看你现在站在讲台上,以后我的文学成就恐怕要超过你。

与徐塞先生的私下交往,始于1992年春。那时,我在省城南郊一所企业子弟中学,混粉笔饭,已经八年了。一天,要了解某位作家,多半姓赵吧?我记不清了,——查阅《中国现代作家辞典》第四册,绝对没想到,竟有意外的收获,发现了“赵树全”这个名字,知其为我的前辈老乡,黑山人,1912年生于大虎山,原名赵梦园,笔名小松,当年与古丁、疑迟、爵青等人,同为东北沦陷区“艺文志派”代表作家,出版过短篇小说集《蝙蝠》、《人和人们》、《苦瓜集》,中篇小说集《野葡萄》,长篇小说《无花的蔷薇》、《北归》,诗集《木筏》。于是,又翻了翻刚刚出版的《黑山县志》,万万没想到,文艺志中,居然对这位当年在文坛上很有影响的作家只字未提。懊恼之中,忽然想到久违的徐塞先生,便给他写了一封信。徐塞先生很快答复了我,告诉我说:他对小松了解也不多,仅在公共场合见过两面,没有深入交谈,寒暄几句而已。众所周知的原因,“八.一五”光复后,才三十出头的小松在文坛上悄然消失了,很少有人知道当年东北还出过这样一位很有影响的作家。我深深为之不平,写了一篇短文《一位不该被世人遗忘的作家》,先后投寄给好几家报刊。无一例外,均石沉大海。但让我高兴的是,我跟徐塞先生又联系上了。

那年暑假,我前往锦州,拜见了久违的徐塞先生。徐塞先生向我出示了日本学者冈田英树编著的《满洲文学论集》,我快速浏览了一遍,内有很详细的关于小松的资料。上文说过,小松当年与古丁、疑迟、爵青等人,同为东北沦陷区“艺文志派”代表人物,各种文体兼备,几乎为全能作家,其中小说成就最高。临别前,徐塞先生赠我两本书:一本是由他统稿的《东北现代文学史》;一本是《东北沦陷时期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收有他的论文《梁山丁和他<绿色的谷>》,可见他对沦陷区作家也有很深的研究。几年后,张毓茂先生主编的《东北现代文学大系》出版了,最后一卷为史料索引不计,13卷为正文,是按体裁分类的作品集,每卷都收有小松的作品。那套书,我在书店里,不知翻过多少遍,因书价昂贵,无力购买,只有望“书”兴叹了。资料较几年前充实多了,但我觉得那篇短文反倒难以增改了,直到现在。

一晃又是几年过去了。2002年春天,从一本作家传记后面的新书预告得知:《萧军评传》已再版,徐塞 王科合著。跑了几家书店,溜细了腿,徒劳无功,只好求助于老师了。考虑到徐塞先生早已过了退休年龄,便给本文开头提到的王科老师了一封信,说明了有关情况。不久,王科老师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回信,告诉我:徐塞先生也是他的老师,退休好几年了,现在沈阳居住,并给了我徐塞先生的电话号码。于是,我就又和徐塞先生联系上了。

时值寒假,春节刚刚过后的一天上午,我去了徐塞先生家。徐塞先生已年过古稀,身子骨结实,精神矍铄,高兴异常,拿出珍藏多年的国宴酒招待我。这让我感到受宠若惊,一时不知说什么好了。那次,徐塞先生给了我一本初版的《萧军评传》,校对不精,书里有不少错别字,徐塞先生也都一字一字地认真改了。

以后,去徐塞先生家的次数多起来。多次长谈,了解到徐塞先生一生命运多舛,坎坷不平,受了不少委屈。

徐塞先生,浙江宁波人。1928年生1948年毕业于上海新闻专科学校。刚刚步入社会,便怀着满腔热忱,去了东北解放区。在哈尔滨,徐塞先生读到了萧军的书,听到了萧军激昂慷慨的演说,从此徐塞先生就迷上了萧军。突如其来的“文化报事件”,让当时还是青年的徐塞先生无比困惑,百思不得其解:作为鲁迅先生的得意弟子,写过《八月的乡村》的萧军,应该是个正直的、有民族气节的作家,怎么会“反苏、反共、反人民”呢?就萧军的作品和言行看,无论如何也不认可当时看来是板上钉钉的政治结论,徐塞先生照旧读他的书。遗憾的是,刚刚喜欢上了萧军,却突然来了这样一场政治风暴。从此,文坛上不见了他的踪影。根本想不到,三十年之后,徐塞先生才能与他仰慕已久的大作家面对面地进行交流。

  萧军落难的同时,万万没想到,年轻的徐塞先生也遇到了麻烦,无端受到怀疑,审查,甄别,长达21个月之久。随后,徐塞先生被指派到沈阳市第四中学教书,后到文教局,任文化科负责人,编辑刊物。六十年代初,调入锦州师院中文系任教,“文革”中挨整,被造反派打得鼻口穿血。每当谈到此处,徐塞先生的眼里,便噙满了晶莹的泪花。那时,他所敬爱的萧军的处境就更惨了。

直到1979年的春天,徐塞先生受命研究萧军,一位好心的老领导提醒他:研究萧军,你得小心一点。用徐老的话说,他“如履薄冰似的,开始走上了探索的道路”。于是,就有了第一次拜访萧军的北京之行,以学者的身份,前往拜访这位以“出土文物”著称的作家,徐塞先生可以说是第一位。

这以后,徐塞先生从研究萧军开始,进而扩大到对“东北作家群”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先后发表了数十篇论文,在八十岁那年,即20089月,汇编成册《萧军的文学世界》,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除了上文提到的《萧军评传》外,徐塞先生还著有《驰过天边的星群——对东北流亡作家群的整体研究》,199810月远方出版社出版发行。

20076月,萧军百年诞辰前夕,徐塞先生给我打来电话,问我能否前往凌海市参加纪念会,因为没有什么研究成果,届时尴尬,我便婉言谢绝了先生的美意。

最后一次见到徐塞先生,是在200953日。此前,徐塞先生和我多次提到他的得意门生柴歌。柴歌是我的学长,因为同好文学,在校时有过多次长谈,只是毕业后没有见过面,不久前,碰巧联系上了。知他现在沈阳工作,也在到处打听徐塞先生的下落,一直不得要领。我和他通了电话,他喜出望外,特地屈尊,来到我家畅饮,并约好“五一”期间,在徐塞先生家见面。我们一家三口先到的。妻子和师母闲谈,女儿不时插上几句,聊得挺开心。徐塞先生出示我一部近作——长篇回忆录《北奔》,打印稿,约有六七十页。中午开饭时分,百忙中的柴歌才得以抽身,到了徐老先生家。一桌丰盛的午餐过后,我们又一起合影留念。

鉴于徐塞先生已步入耄耋之年,此后除了通过几次电话,长时间没打扰过,后来就联系不上了。如今,徐塞先生恐怕不在沈阳住了,想徐先生的《北奔》早已脱稿了吧?……

          此文刊于《侨园》杂志2013年12期

【收藏此页】    【关闭】    【本有评论 0   条】
文章评论
目 前 还 没 有 此 文 章 的 相 关 评 论 信 息 !
在线评论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