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会员姓氏检索 :
                  日记
本栏所称的日记,是指作者对某天发生与处理的事务或观察的东西写下来的记录,一般为能体现个人活动、思考或感觉的文字。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惜若
主编寄语:散文是融汇了作者真诚个性及深层人生意蕴的文学样式,表达方式自由洒脱,其本质特性是形散神凝。
本版顾问:
                  本版精品文章
                  文章信息
当前位置:  散文日记  >>  日记
编辑邓晓白老师为我写的三篇博文
文章来源:转载        访问量:641        作者:邓晓白        发布:赵凯        首发时间:2009-09-04 05:48:00
关键词:出版
编语:

 

请把这些文字留在天堂
 

邓晓白


        看到赵凯的稿子,是因为出版社的一个公益活动,为农民作者出书。
        我看到的稿子不能构成一本较满意的书,于是按书稿上留下的电话打过去,辗转听到了作者的声音,我顺便请他寄来简历和照片。
        邮件发了过来,稿件,照片,还有辽宁作协主席刘兆林为这位普通的农民青年写的序。
我能为这样一个作者写些什么来介绍他呢?我选一段刘兆林的序文吧:
        赵凯实在是太不幸了!认识了他之后,我才明白,我青年时的不幸,真是算不了什么的。大前年,退休了的人民文学出版社著名编辑家何启治先生电话里跟我说,辽宁沈阳的辽中县老观坨乡后老薄村有个残疾小伙子,与他联系多年,写了许多稿子,虽未发表过,但已有了希望,嘱我能给他点帮助。一位退休老先生出于人性,毫无私心的话,我若不当回事儿,自己会良心不安的,几经寻找见到他时,我们都被惊呆了。原来我只是一般地想象了他的不幸,以为他只是能起能居能走的肢体残缺罢了,哪想到他只能僵直地仰躺在炕上,不能坐,不能走,只有一双手臂可以活动,能够把书和稿纸捧在胸口仰脸读和写,有时由人帮助他挣扎着下炕来,也就是直直地站着,像直直地躺着一样。他读,他写,用各种各样的纸写下了几十万字的小说。难以想象,那些五花的纸上浸透了怎样的心血啊。更惨不忍睹的是,一间小屋子里,常年陪伴他这个只能直僵僵躺在炕上的残疾男人的,竟是另一个残疾男人,他的严重鸡胸罗锅上不了炕只能睡在一张矮床上的哥哥!还有挂在墙上画里面的几个女人!那画里的女人都是绝色美女,但都是纸的啊!这强烈的反差刺得我心剧烈疼痛,至今那疼感仿佛还在心头。我当时就透彻地明白了,这个叫赵凯的魁梧英俊却除了躺着什么也不能干的小伙子,不学写作就啥也不能干了!那挂在纸上的美女还告诉我,也只有文学之美能拯救赵凯了!
        就是这样一位作者,为我发来了这么多年来他创作的三十来万字的稿子。
        在艰难地看完稿件后,我用整整两天的时间,编辑出近十六万的文字,结集成《我的乡园》一书。
        在我的心中,这本书,是赵凯体会,寻找并借由他安放自己心灵的“乡园”。
        完成了最后的编辑,我为这本书写下了这样的编辑感言:
        我的乡园——第十九层是什么样
        那些打动了我的文字,一定是作者心中的北方乡园吧,那一派天真的美丽,一点辛酸中的温暖,苦难开头喜剧结尾的婚事,还有奇妙的传说和隐秘的梦想。直到我辗转接通乡村的电话找到他,直到我看到作者的简历和照片。类风湿引发的十几年强直性瘫痪,天地是小小的炕和目光所及的天花板。刹那无语,突然明白了作者为什么在给我的邮箱名字是:来自第十九层。震撼不能形容我当时的感受。因为我不曾在文字中嗅到一丝生命的怨尤和苦难的气息。这便是作者在第十九层的生命体验吗。我是否该感谢上苍,他仍把超越苦难的心灵和力量留在了人间。
        赵凯还告诉我说:如果文字能帮助我表达对文学艺术近乎生命本能的热爱,表达我对家庭与社会所给予的关爱的感恩心情,那么文字是上天给我的最好礼物。
        今天这礼物以书的形式得以出版,而我相信,文字的美好却会永远的留在天堂,陪伴我们每一个人,在寻找“乡园”的路上。

                               ——此文发表在《社区·读书》杂志上。

 

苦难不是我们拷问生命的筹码

       上面的两张照片,是<我的乡园>一书的作者赵凯在图书出版前给我发来的两张作者照.

       我最后选用了第一张,他微笑着的照片.

        其实这张照片,也是一张他与辽宁作协主席刘兆林的合影里裁剪下来的.现实中的他,在手术后,身体只能弯45度.但在照片里的他,健康而灿烂的笑着.看不出生命的残酷,除了这张合影,他没能提供一张同样的单人照了.

       而我的心中,是希望他能以这样的笑容面对生活吧.

       还因为,我在他的文字中,看到过很多温暖的描写.那些文字,有笑容的美丽.

       对于生命,他其实是有权力怨尤的,这是我看到上面第二张照片时的感受.

       然而没有,至少我在他的文字里没有看到.

       对于一个上帝赋予了他敏感和书写能力的人来说,做到这一点,很难.

        健全如我,亦难免抱怨生命里的跌宕起伏.

        记得看他给我的第一批稿件时,因为不满意和他沟通,在谈到一篇乡村婚事的小说时,赵凯在电话里笑着说:姐,我有20年没走出过家门,没有参加过别人的婚礼,我没有看过穿婚纱的新娘.

        后来他又给我发来了他称为没有文学技巧的文字.那些文字却让我十分喜欢,最后都收录进了<我的乡园>一书.记得我是微笑着看完其中名为《香喷喷爆米花》的一篇短文的,写的是姐姐和一个爆米花的小伙子的相识相爱。

        这样的感知和描写生活,需要心中藏有一份温暖的.而读他们的我,因为知道这背后的故事,会有酸楚和难过.

        我当然可以选用下面的第二张照片,因为我最初就是被这张照片感动.还因为,这照片更易煽情吧.

        但我相信,从赵凯拿起笔来,写出第一行文字开始,文字便是他面对世界的面孔,如果选择做一个把阳光留在笔端的作者,苦难永远不是我们的筹码.

        而作为编者,书用它自己的方式与读者对话.无需煽情.

        小凯,将这篇文章送给你,如果你偶然看到.我们共勉.

 

 

心存敬意

         关于这本<咱女人这辈子>的书,还有一个背后的故事.

         在看完这本书后,我很想请一位专业的女作家看看,这样的作品是否能打动她.

        我想到了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说实话,我不认识她,也没有把握真的能听到她的意见,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在几十年的艰难琐碎生活中记下的点滴,会不会引起她的兴趣,还有,我知道她的繁忙.

         抱着试一试的心理,我把书稿送到了中国作协.

         让我没有想到的是,不久之后,我收到了铁凝主席为这本书写下的前言:

 

         这位70岁的农村妇女,在忙碌了一辈子之后,拿起笔来,把自己的艰难经历,乡间风俗和农人的喜怒哀乐一笔一划地写了下来。十年之间,几十万字,写满几大摞各式各样的纸。读者通过这些大实话似的简朴文字,看到的是当代晋南农村的生活图景:历史掌故,生产生活,风土人情,民间智慧……用作者的话说,“是想让下一代人看看老一辈农民是怎么个活法,因而更加珍惜生活,创造新的幸福”。由此,我们还感受到她心中的人生滋味,感受到日子的艰辛与美好,以及一颗诚朴、向善、热爱土地和劳动的心。这一切都令人心存敬意。

                                                       铁 凝

        如果说铁凝主席的这一段前言在我看到的当时,有一份感激和欣喜话,接下来我遇到的事情,却让我对铁凝这样一位作家有了很深的感动和认识.

        同样是这个活动,我还是另外两位农民作者的责编.在给<我的乡园>的作者赵凯编辑书稿时,得知他受一位当代知名作家影响很深,我很想让这位作家给初中都未完成的赵凯一点实际的帮助,我虽然是编辑,但毕竟不是作家,作家的指点当然更有帮助.我是通过这位作家非常熟悉的一位朋友介绍而去的,电话打过去,我如实的讲了赵凯的情况还有请他在百忙当中给予指点的希望.作家当时出差在外,答应回来后联系.

       我把消息告诉了赵凯,你能想象一个近二十年因瘫痪不能与社会接触的赵凯会是多么的高兴,因为那是他崇拜的作家呀.

        作家回京后,我立刻联系上了他,可稿子我发过去了,却最终石沉大海.没了回音.

         我能理解作家的忙碌,我也理解他们害怕被人利用而保护自己的心理,我可以找出一百个理由来解释这样没有回音的事情.可是,如果给你一个回望自己成长的机会,你又能为自己找一个什么样的理由呢?

        因为,任何一个出名的作家,在进入文坛之初,都会渴望有人帮助,有人指点吧,同样有许多不相识的编辑,知名的作家帮助过不知名的你吧,为什么,在一年的三百六十天,也许只需要花你三四小时时间,去帮助一个以文学为自己生命全部意义的残疾作者,是一件这么困难的事情.我在联系之初便告诉对方,我与作者素不相识,我不想借你的大名做任何宣传,只希望你能给作者一些指点.

        所谓薄有微名的作家,那一点点光辉,是多少像赵凯这样普通而爱你们的读者,是多少同样与你们不相识却无私帮助了你们的前辈作家给你们增添的.

       借得太阳一缕光,却有各种理由不去照亮他人吗?

        再看铁凝的前言,我对这位我读她的作品并不算多的作家,有了一份敬意.我们同样素不相识,铁凝,中国作协主席;我,一个普通编辑;任俊娥,一位70多岁的农村妇女.我们在素不相识的情况下完成了对这部作品的出版.

        我向来相信,对一个作者,人格的高低是衡量作品价值最持久的尺度.

       无论怎样,请还是将一点干净,留给对人性的相信,这是对自己的救赎,不是对他人的付出.

        正像铁凝对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心存敬意一样,对铁凝,我愿意告诉她一个普通读者的敬意.

 

赵凯附言:

        ——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阳光背面必然是阴影,像乐观与悲观同在一身,就看自己的眼睛如何如何去选择。昨天的我是把小快乐放大以超越痛苦,而对于今天的我来说,感恩多于报怨。我其实非常幸运了,人生中遇到了何启治老师、刘兆林老师、艾克拜尔·米吉提老师、邓晓白老师,是他们共同扶植着我努力向前走。

【收藏此页】    【关闭】    【本有评论 6   条】
文章评论
赵凯 评论 (评论时间2009-09-06 06:53:00)  
谢谢洒家无戒:那张相片,对于我也有大意义,近二十年里我没有照相,所以,前一家出版社向我要相片,我竟然拿不出来。后来,记者给我照了这张相,我才可以提供给中国社会出版社。现在,我自己有个小数码了,可以记录家园风光了,我马上发一张《绿色信息》到诗赋上来。
赵凯 评论 (评论时间2009-09-06 06:49:00)  
谢谢梦的衣裳,和您说实话,其实我心里也是有对命运的报怨的,只是,就像我的泪水不愿意让人看见一样,我把报怨也留给自己了,尽量伪装起来,这也是我“虚伪”的一面啊;我的文字只表现了面对阳光的这一面,把阴影隐藏起来了,本质上来说,我也算不“坦诚”的人了。
赵凯 评论 (评论时间2009-09-06 06:46:00)  
谢谢芊妹妹,美女如诗啊,我喜欢,而且很执著,从九五年洪水后到现在十几年了,陪伴我的还是这一批美女,我也算“专一”的人吧,呵。
洒家无戒 评论 (评论时间2009-09-05 10:38:00)  
感动在那张照片中!
梦的衣裳 评论 (评论时间2009-09-04 22:50:00)  
原来?!“对于生命,他其实是有权力怨尤的,然而没有,至少我在他的文字里没有看到”我也没有!
在线评论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