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会员姓氏检索 :
                  散文
本栏所称的散文,是指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表达,不讲究韵律的现代散体文章、随笔等。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惜若
主编寄语:散文是融汇了作者真诚个性及深层人生意蕴的文学样式,表达方式自由洒脱,其本质特性是形散神凝。
本版顾问:
                  本版精品文章
                  文章信息
当前位置:  散文日记  >>  散文
永远的燕园
文章来源:原创        访问量:2255        作者:陈逸卿        发布:陈逸卿        首发时间:2008-11-26 21:13:00
关键词:燕园
编语:

永远的燕园

  一迈进秋色初染的燕园,我是直扑向未名湖的那片灵光的。夕阳已收尽了最后一缕余晖,博雅塔的倒影朦胧在树色阴阴的湖面上。
  绿柳低垂的湖岸旁,几个正襟危坐的垂钓者给这园中之湖增添了几分静谧和幽远。这垂钓者不是须发皤然的老者,而是面容白皙的青年学子。在为学之余寂寂垂钓于秋水,莘莘学子的静雅心灵似乎拉近和回转了一个百年时空。长衫萧然的蔡元培和辜鸿铭、西服革履的徐志摩和朱自清在夏秋的暮色黄昏也曾这样垂钓,抑或思想吗?尤其那个满口西洋话却戴瓜皮帽、穿凝稠马褂的辜鸿铭先生,一生难却他的青瓷盖碗茶和东方式的思维,尽管他以非正统的怪行而名世。即使高擎科学与民主大旗的蔡元培先生,也深谙“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保持国学传统和民族精神的合理性过渡。
  这种静穆的人生精神和坚持的操守应该说是一种民族魂魄的虔诚恪守。的确,燕园古旧的红楼,灌木丛生而无人刻意芟剪的蹊径,乾隆诗碑和古钟亭,以及白蜡树和千年古槐都告诉人们这里有一种精神叫“恪守”。而且是真正哲学意义上的敬慕与恪守。一位从维也纳归来的音乐学院教授曾和我这样说:西方人并不理解中国人在对待本民族传统文化上的态度。他们说一个民族怎么可以把“引进”“改革”不分时地的普及和提倡。因为他们更看重文化的恪守而不是其他。

      我凝视着未名湖的一副楹联:“画舫平临蘋岸阔,飞楼俯映柳荫多”,并深许这平临的眼界之从容与宽宏,它比眺望更本土和理智。我也不禁吟出:“一脉灵光天汉来,百年得育栋梁才。烟波依旧京华色,任是西风吹未开。”然而这吹未开的又当怎样的恪守和珍视?近百年来,我们民族之学术和人文精神日益西渐,当中国又进入一个新纪元的今天,于文化于传统于未来不能不重新思考许多东西。

      暮色渐深时我来到了燕南园。这可称是园中之园了,许多著名的学者和文学前辈在此居住过。冯友兰,翦伯赞,冰心,王力,朱光潜……一进南园,有两矗古碑,漫灭的文字还依稀能够辨认。这是乾隆二年花月二日,由天子品题的文翰华美的碑记。只记下这几个句子:“雾蕊晨开,香葩午绽。虽比洛之名园,不为过也。”可以想见这园子当年之豪华。
  而现在的园子只有幽深和静谧了。北大的风华旧影应该说都留照在这里了。几排红砖的小楼掩映在藤萝架中,短垣上挂着窝瓜和葫芦,牵牛花和黄菊也粲然地开着,偌大的南园只见一位清癯的老者在庭院中端坐。每读作家宗璞的“霞落燕园”,就想来此寻找那缕缕霞烟飘落的踪迹,而现在能够捕捉到的只有这秋色中的几片落英和静穆的人文气息了。一只小白猫在秋海棠下眯视着造访者,祥和而庸逸。人生若霞烟一缕,而能够在这里飘落也实在是一种幸福,研究了一生美学的朱光潜先生在这秋之南园也许飘落得尤为美丽和素雅吧。
  我分明看到了一种中国精神在这些步履蹀躞的老者身上传承和发扬。不管未名湖几度秋风,都未曾飘落,依旧是“夹镜光敛风四面,垂虹影界水中央”。这也许正是中国独有的魅力之所在,永恒的燕园精魂之所在。

       燕园归来又写五律一首,为这灵光永恒的未名湖和燕园,以表达对中国精神的恪守者深深的敬意。

   庭楼深锁钥,瓜豆挂墙隅。

  古木鸣幽鸟,青灯忆硕儒。

  文章秋水静,道义晓星孤。

   回首燕园外,秋风满帝都。  

【收藏此页】    【关闭】    【本有评论 4   条】
此文章已经被修改 1 次         最后一次的修改时间为:2010-11-13 16:10:54
文章评论
李宣章 评论 (评论时间2011-02-28 10:54:49)  
大手笔,清雅章!
赵日新  评论 (评论时间2008-12-05 20:04:00)  
有这样的呼吁,为文何以不兴!拜读。
匿名  评论 (评论时间2008-11-25 23:59:00)  
“在为学之余寂寂垂钓于秋水,莘莘学子的静雅心灵似乎拉近和回转了一个百年时空。长衫萧然的蔡元培和辜鸿铭、西服革履的徐志摩和朱自清在夏秋的暮色黄昏也曾这样垂钓,抑或思想吗?尤其那个满口西洋话却仍戴瓜皮帽、穿凝稠马褂的辜鸿铭先生,一生难却他的青瓷盖碗茶和东方式的思维,尽管他以非正统的怪行而名世。”这样的语言,感觉又再读朱自清的散文。通篇深邃、优美而又蕴涵哲理,读起来震颤心灵。百年燕园,风华百年,留给了人们怎样的思考?曾经心动几代人的燕园前辈,永远是燕园的风光写照。珍视“京华色”才有美的传承和燕园精神的永恒!笔者不正是用这样的美文光大了这一精神吗?有这样的呼吁,为文何以不兴!妹拜读。
匿名  评论 (评论时间2008-11-23 15:28:00)  
陈姐,看到您发的稿子了,非常好!深谢您的关注!我正抓紧时间与网络人员沟通调试,问题总是有,但估计也快出头了。您在发稿时遇到什么问题和对网站建设各方面有什么好的建议和意见可随时给我留言或电话沟通。有您的大力支持和督促,有我们的共同努力,一定会把这个网站建设好的。
在线评论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