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会员姓氏检索 :
                  散文
本栏所称的散文,是指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表达,不讲究韵律的现代散体文章、随笔等。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惜若
主编寄语:散文是融汇了作者真诚个性及深层人生意蕴的文学样式,表达方式自由洒脱,其本质特性是形散神凝。
本版顾问:
                  本版精品文章
                  文章信息
当前位置:  散文日记  >>  散文
代价--观洛阳石窟感怀
文章来源:原创        访问量:446        作者:佚名        发布:牧壑        首发时间:2010-07-22 17:40:00
关键词:代价
编语:
观洛阳石窟感怀

      徜徉洛阳城南12公里处,驻足伊河西岸边,怀着仰慕之心,观瞻龙门石窟。看到窟龛2100多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3600余品,数量之多位于中国各大石窟之首,深深为其称谓世界文化遗产、中国三大石刻艺术宝库之一而感慨万千。
     洛阳龙门石窟经过雕凿四百余年,形成了伊阙窟龛的别样风光。凝聚了自北魏至北宋鲜卑雕刻汉化的演进过程,是中华文化艺术瑰宝的一颗璀璨明珠。它掩映在绿水青山的旖旎风光之中,辉映在蓝天白云之下,让人叹为观止,流连忘返。
      伊水北流缓缓,多在伊水西岸的造像已逐带锈斑。望着面带微笑佛雕,我仿佛看到了岁月的金戈铁马,历史的沧桑巨变。
      在感慨艺术伟大的时刻,我颇有些逆向的思考和微词欲言。当初增加赋税,倾其国力,搜刮民脂民膏膏,用人民的血和泪以及国家的元气修建的石窟,几百年流传下来却成了令人津津乐道的艺术了。
      历史的确这般地难以照顾全面,在文明悠悠云烟的长河中,当初的强盗三代后便成了贵族,血腥的原始积累经过洗白,年久过后便成了对社会的贡献。可叹啊!
      也许,文明的发展是需要代价的,就像战争年代造就将军一样,“一将功成万骨枯”。所以我们更应该珍惜今天的文明生活,更应该珍惜古代留下的文化遗产,更应该以适应经济基础的方式来发展现代的文明!
【收藏此页】    【关闭】    【本有评论 2   条】
文章评论
天云之骨 评论 (评论时间2010-07-25 14:53:00)  
洛阳龙门石窟,20年前俺去过,我想该有修缮和变化了,对面的白园,四处的风景,历历在目。作者倘若写得再细腻些,好让俺再旅游一次哦。
赵凯 评论 (评论时间2010-07-22 20:50:00)  
历史的铭刻!民间石匠画工的伟大创造。
在线评论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