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会员姓氏检索 :
                  藏经阁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思齐
主编寄语:平仄无奇,几字之中藏万象;楹联虽小,两行之外证千秋。
本版编辑:
                  本版精品文章
                  人气排行
                  文章信息
当前位置:  楹联天地  >>  藏经阁
联格撷珠(12——14)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访问量:772        作者:恶人谷珠楼        发布:思齐        首发时间:2016-03-22 11:47:16
关键词:中国诗赋网
编语:
之十二 设问

     以设问的方式来代替平铺直叙的写作,是作联的一种重要方法,这种方法或上联提出问题,下联做答;或上下联均为设问,不与回答,便于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形象地表达出来。同时,用“问”与“答”的形式作联,更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思考,便于表达联意和创作主旨。常见的设问法有如下几种形式:
 
1.设问作答
 
    请看下联:
 
    你求名利,他卜吉凶,可怜我全无心肝,怎出得什么主意?
     殿遏烟云,堂列钟鼎,堪笑人供此泥木,空费了多少钱财!

    上联以自怨自艾、自嗟自叹的形式,入木三分地揭露封建迷信的本质,嘲笑了信神信鬼的愚昧行为,发人深省,耐人寻味,妙趣横生。很显然,这样的写作方式比平铺直叙的宣传效果要好得多。
 
2.设问求答
 
     请看梁启超答对张之洞联:
 
     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先生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
      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后,小子本儒人,何敢在前,何敢在后!

     梁启超在武昌讲学时,坐镇武昌的湖广总督张之洞以“礼贤下士”的客套话出上联设问求答,锋芒显露,咄咄逼人。对此,梁启超不卑不亢,避其锋芒,含蓄作答,以柔克刚,真不愧联坛高手。
 
3.设问不答
 
     请看下联:
 
     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几许?
      及锋而试,看老子手段如何?

     该联相传为石达开所作,上下联全是反诘语气,诙谐风趣,虽没有明确作答,然其乐观豪迈、气势凛然的联语本身就寓答案于其中了。
 
     再看董其昌题杭州西飞来峰联:
 
    泉自几时冷起;
     峰从何处飞来。

    作者以西湖景物落笔,全盘提出疑问。这种方式常给人以朦胧神秘的色彩,把答案留给读者,使人们产生无尽的悬念。


之十三 反问

     为强调某一观念或结论的正确,故意以反问的形式把本意托出,令人注意,使读者从句中找到答案,这种制联方法叫反问法。反问的目的在于给读者以艺术的感染。
   
      请看邓小平同志为士兵所撰联:
   
      列为无产者;
       宁不革命乎。

     此联采用流水对,仅十字,并在联中嵌“列宁”二字,充分表现了作者远大的胸怀和坚定的信念。作者运用了否定句询问的形式表示肯定的答案,为反问句式的另一种。
   
     再看下联:
   
     不受几番磨炼;
      怎成一段锋芒。
   
     下面这副对联也属此种形式:
   
     经忏可超生,难道阎王怕和尚?
      纸钱能赎命,分明菩萨是赃官!
   
     另一种形式则是用肯定的询问式,表示否定的答案。如:
   
     除却诗书何所癖;
      独于山水不能廉。
   
     许德衍挽陶行知联:
   
     教育做合一,若干年来,倡导生活教育,身体力行,论功岂止武训第二;
      智仁勇兼备,胜利前后,呼号和平民主,赴汤蹈火,说死实与李闻为三。

     此联紧扣逝者事迹,所引对比人物十分贴切。此句联属反对,增加了被答者的份量和位置。
      反问法与设问法有相通之处,不同的是一为正面提问,一为反问,故也有人将二法合为一法,通称“设问法”。


之十四 双关

    双关法是利用汉字的特点,巧用汉字的字、音、义的相同相异之差别而组成字面与字音,形成言此而及彼的语言效果,两者在形式上虽然平行,但在意义上却有主次之分。双关的形式主要有谐音、借义两种。用好双关,可增加对联的趣味和深度。
   
1.谐音
   
    谐音法就是利用汉字中同音字词较多的特点,使联语语意双关,一联多意,既可以从字面上理解,又可以联想出更深层意思的制联方法。用谐音法制作的楹联,联谜兼备,别具情趣。如:
   
     普天同庆,当庆当庆当当庆;
      举国若狂,且狂且狂且且狂。

    此联以“当庆、且狂”谐锣鼓之声,使人在吟诵之时,有如身临锣鼓喧天的欢乐气氛之中。欣赏这样的楹联,谐趣无穷。再如:
 
     因荷而得藕;
      有杏不须梅。

     据传,这是明代宰相李贤在招婿前与陈敏政的一次测试应答对。李贤指着桌上的果品出上句,陈敏政马上领会其意,随口答出下联。此联以“荷、藕、杏、梅”与“何、偶、幸、媒”谐音的特点,隐含另一层意思是“因何而得偶?有幸不须媒”。一谈蔬果花卉,一谈人事姻缘,联意隽永,引人入胜。又如:
   
     莲子心中苦;
      梨儿腹内酸。

     该联相传为金圣叹在刑场离别子女时所作。联语表面意思是写莲心之苦、梨核之酸,实际上是以“莲”谐音“怜”和“连”,寓含“可怜”、“连累”之意;以“梨”谐音“离”,寓含“离别”之意,全联意为“怜子心中苦,离儿腹内酸”。准确、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父子刑场离别时的心情,确为对偶精工、文辞优美的佳联。
   
2.借义
   
     利用汉语中一个字或词语有不种含义的特点制联,同时表示两种事物的制联方法乃借义法。用这种方法制成的联语,一般用在某些特定的场,一词二意,启人联想,发人深思。如:
   
     虚心成大器;
      劲节见奇才。

     这是在竹器店中常见到的一副联语。联中的“虚心”、“劲节”既言竹器,也喻人的品格德行,联语简洁却富于哲理。又如:
   
     龙井泉多奇味;
      武夷茶发异香。

     这是一副茶叶店联,其中的“龙井”、“武夷”既是地名又是茶名,既描绘了龙井、武夷两地的特点,又指明了店中名茶,使人见而思饮。再如:
   
     稻粱菽,麦黍稷,许多杂种,不知谁是先生?
      诗书易,礼春秋,皆是正经,何必问及老子!

     这是一副应答联,有人出上联讽刺老师,联中“杂种”、“先生”语意双关,问得可谓尖酸刻薄;但“先生”不急不恼,以“正经”、“老子”的双层语意,堂而皇之地回敬了讽刺者,可谓妙语天成。
【收藏此页】    【关闭】    【本有评论 0   条】
文章评论
目 前 还 没 有 此 文 章 的 相 关 评 论 信 息 !
在线评论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