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会员姓氏检索 :
                  散文
本栏所称的散文,是指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表达,不讲究韵律的现代散体文章、随笔等。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惜若
主编寄语:散文是融汇了作者真诚个性及深层人生意蕴的文学样式,表达方式自由洒脱,其本质特性是形散神凝。
本版顾问:
                  本版精品文章
                  文章信息
当前位置:  散文日记  >>  散文
辘轳和井
文章来源:原创        访问量:691        作者:李学军        发布:真心汉子        首发时间:2019-12-25 09:15:58
关键词:诗赋网
编语:
辘轳和井
辘轳和井,现在已经很少见了,在广袤的农村也是如此。城市里是不会有的。
在邯郸城西三十里我的老家,村西还留着仅有的一口水井和辘轳。辘轳上的铁箍和把手绣迹斑斑,仿佛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吱吱呀呀诉说着从前的故事。
我村不大,人口不足千,东西方向一前一后有两条主街,从东头走到西头用不了一支烟的功夫,南北距离更短。从我记事起,在前街偏西、后街偏东有两口水井,井深三十多米,井口大小如农村常用的方桌,整个井台长宽各是三米,这两口井是全村人的吃水井,清澈的井水是生命的原浆,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村民。井架、辘轳、井绳是公用的。村民打水只需要带上自己的水桶就行了。以前,村民打水大部分集中在早中晚三个时间段,谁先来谁后到,水桶排得整整齐齐,没人想过加塞。倒是有人把绞上来的水让给老人和孩子,
“哗”的一声,倒出的是对老人的尊重,对孩子的关爱。可能是井水含氟的缘故,加上以前贫困,大部分村民没有刷牙的习惯,全村人几乎都是一口黄牙。这两口井,过几年也得淘一次。据老人们说,井底都是岩石,就这也能淘出不少泥沙、杂物。这两口水井旁也常常是村民的饭市,该吃饭了,男女老少男人和孩子居多,都端着粗瓷大碗,手捏一截萝卜咸菜和玉米面窝头,从家里涌到水井旁,谁家的饭好谁家的饭孬一清二楚,不过也差不了多少,那时贫富差距很小,不像现在如天上地下之隔。饭市是交流感情、分派农活的地方,也是小道消息集散地。东家长李家短,正事谣言,出你口入我耳,加油添醋再发布出去,引发长舌妇(夫)们的口水大战,乃至肢体冲突,给平庸寂寞的生活平添一抹色彩、一丝笑料。
我村更多的井在村南的菜地。村南有一条小河,河沟两岸就是村民的菜地,总共有五十多亩,高高低低明显分出五个层次。在这五十亩的菜地上,分布着约二十口井,井口有方的,也有圆的,井深则不同,地势较高的井要深一点,靠近河沟的相对而言稍浅一点。井口都用石条或者砖头绉得整整齐齐。蹲在井边往下看,黑黝黝的,只在中心有一个圆圆的光亮,光亮中映着自己的影子。投一个小石子进去,溅起小小的水花,瀫纹荡漾开去,影子也幻化无数。平时,石头或木头的井架子就寂寞地矗立在井口边上,等待村民们隔三差五的光临。井架由两部分组成,仿佛默默对视的恋爱中的农村青年男女,粗壮朴实。后架如男,矗立在离井口约两米的地方,是宽约三十公分、长约两米、厚约十公分的石条,竖埋入地下约五十公分。靠近上端张开一个长十公分、宽八公分的口子,向前架倾诉着甜言蜜语。前架似女,如果是石条的话,和后架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在上端有一凹槽。前架的凹槽和后架的口子高低基本相同,大约和成人的胸部一样高。条件筒陋的,前架由两根粗木棍十字交叉钢丝拧紧而成。菜地该浇水了,人们扛上横杆、辘轳、井绳、栲栳、垫布等来了。横杆如一条小龙,人们把龙尾插入后架口,木塞钉死,前架凹槽铺上垫布担上小龙的胸部。龙头叫轴,由于和辘轳的摩擦,有了深深的痕迹,用的时间长了,就得抹一点废机油来润滑。辘轳插入前轴,井绳套入辘轳把手一圈一圈绕上辘轳,井绳另一头拴死栲栳,栲栳入井口,井绳一圈一圈放下去入水。如何让栲栳灌满水是个技术活。得下腰抓紧井绳左右摆动,带动栲栳也左右晃动,让栲栳口入水才能灌满井水。一圈一圈绞上栲栳,抓住把手把水倒入井簸箕,井水顺着领口流入菜畦,滋润干渴的土地、干渴的蔬菜。人渴了,就着栲栳或者双手捧着喝上几口井水,能感觉到丝丝冰凉慢慢渗入全身每一处毛细血管,爽到酣畅淋漓。
我小时候,常常和爷爷、父亲一同去浇菜。我四、五岁时的任务是看畦头,看着水快到地头了,喊一声,爷爷或父亲拿铁锨改流下一畦蔬菜,稍长以后学改畦头、帮着爷爷或父亲往上绞栲栳,后来逐渐长到十四、五岁自己就能能绞水了。刚开始,胆子小、动作不熟练,只能手抓着把手一圈一圈慢慢放下去,熟练后就学着爷爷、父亲的样子,两只手或者一只手掐住井绳哗哗哗快速放下去,那样子感觉很潇洒,但是也要注意安全,人站得太靠井口,胳膊太往外,辘轳上的把手就会伤及胳膊等人体。
村民们都喜欢在水井旁边种一颗枣树,也有种柿树的。夏秋两季,茂盛的枣树、柿树给浇菜的人送来一片阴凉。枣花、柿子花盛开,浇菜时闻着淡淡的花香,是十分浪漫而惬意的事。等到大枣、柿子成熟时去浇菜是最畅快的,饿或者不饿,拽几个红枣、一只软柿入口,香甜醉人,浇菜的累伴着那香甜一起化入腹中。在不放寒暑假的时候,浇菜要么顶着星星去要么看着月亮归,又累又饿之时,顺手摘一个青椒、圆茄,乃至白萝卜,吃起来清脆爽口,鲜美无比。只有凝聚了自己汗水结出来的果实品味起来才格外香甜,现在的蔬菜再也吃不出以前的味道了。
那个时候,菜地春割嫩韭,夏摘青椒、豆角,秋收丝瓜、萝卜,冬储大白菜,这些蔬菜丰富了村民们的餐桌,为一代又一代的村民提供了“绿色”的营养,但仅仅是自供尚有不足,更别说卖菜挣钱了。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村南水库修了一条泄洪道,从菜地旁边经过,部分菜地直接引用泄洪道的水来浇,省去不少力气。再后来,菜地旁边又建起了砖厂,随着规模的扩大,占地越来越多,菜地上建起了厂房,井架子连同那些枣树、柿树自然也就和水井一样从大地上一并消失了。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村里安上了自来水,两口水井也逐渐废弃了。村民们过上了不用打水不用浇菜的日子,但是生活中总觉得缺少点什么。村民们在村北的地里又种起了蔬菜,不过浇菜是用机器抽水的。村民们种菜不为果腹不为省钱,只为寻找从前的味道,调节稍显单调的生活。
近两年,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我村也不甘落后。村里修建了公园广场,村西栽竹,村东种荷,一年四季有绿有花。做完不多的农活之后,或者打工回来,村民们在广场跳舞、健身。村西的井台平整扩建,井口南边架设了大磨盘、石凳。春晒暖阳,夏秋乘凉,有不少的村民聚集在村西的水井旁。他们仿佛也和辘轳一样,絮絮叨叨诉说着生动的故事。他们说的有从前的记忆,更多的是对美好生活的满足和憧憬。
2019、8、26
【收藏此页】    【关闭】    【本有评论 0   条】
此文章已经被修改 1 次         最后一次的修改时间为:2019-12-28 08:54:12
文章评论
目 前 还 没 有 此 文 章 的 相 关 评 论 信 息 !
在线评论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