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会员姓氏检索 :
                  散文
本栏所称的散文,是指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表达,不讲究韵律的现代散体文章、随笔等。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惜若
主编寄语:散文是融汇了作者真诚个性及深层人生意蕴的文学样式,表达方式自由洒脱,其本质特性是形散神凝。
本版顾问:
                  本版精品文章
                  文章信息
当前位置:  散文日记  >>  散文
小毡帽家大宅院
文章来源:红旗渠        访问量:2087        作者:张振海        发布:浓浓        首发时间:2014-02-14 12:37:19
关键词:中国诗赋网
编语:
名人故居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资源,因主人对社会对文化的特殊影响,让历史记住主人的同时,也记住了它。林州市五龙镇石阵村“小毡帽”和他家的大宅院,便是林州这样一张颇具特色的金色名片。小毡帽刘际昌,字春熙,清咸丰二年(1852年)举人,曾出任山西省汾州知府,其父刘震峰曾经做过候补知府。父子虽出身名门,但做人低调,在家乡身穿布衣,常头戴一顶毡帽,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老毡帽”和“小毡帽”。大宅院的主要建筑大多是他们在世时修建的。

名人故居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资源,因主人对社会对文化的特殊影响,让历史记住主人的同时,也记住了它。名人远去了,名人的魂魄却因故居这一遗物的长存而长存。林州市五龙镇石阵村“小毡帽”和他家的大宅院,便是林州这样一张颇具特色的金色名片。

小毡帽刘际昌,字春熙,清咸丰二年(1852年)举人,曾出任山西省汾州知府,其父刘震峰曾经做过候补知府。父子虽出身名门,但做人低调,在家乡身穿布衣,常头戴一顶毡帽,因此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老毡帽”和“小毡帽”。大宅院的主要建筑大多是他们在世时修建的。

明清时期,不少晋商、豫商发展成为地主——商人——官僚三位一体的阶层,而不是单纯经商。这时候的刘家靠自家的努力,置办田地、造纸经商,在彰德、卫辉及山东菏泽、济南等府做贸易。在人口繁衍和经商发展的同时,又自办私塾,培养子弟,开始步入了读书入仕的道路,渐渐成为“以商贾兴,以官宦显”的林州一大望族。很明显,这种三位一体的结合与深化,实质上是与“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分不开的。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有文化和专业技术,就业的机会就多一些。

清朝咸丰年间的刘家已是“商者逐利湖海”、“士者经史传家”。家族中读书入仕、受封各种官爵显者出过26位太学生,5位廪贡生,6位举人,1名知府,4位知县,3位州同,1位内阁中书。

大宅院是清乾隆、嘉庆、道光时期建的。占地面积约2万多平方米,现存古色古香的民居房屋260余间。一个套一个的四合院三座,即西院、中院和东院,每套院落从前到后分为前院、中院(客厅)、后院(楼院),东侧花园的建筑已多坍塌毁坏。南北、东西皆9门相照,风格与格局各具特色。

东院和中院的结构相似,房屋由南向北依此为门庭、过厅(垂花门)、东西厢房、上房(后罩房)和高耸的楼房(后罩楼)。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是东院的5间3层堂楼(也有人称其为绣楼),东西长约15米,南北宽7米,基石至屋脊高18米,五脊六兽,别具一格。二层前面有5个小窗,后面有三个小窗,三层正面为敞开式,后有三个八角窗。大宅院把历史溶解于四合院,营造了韵味悠长的古居意境。虽经200多年风雨却依然挺立,激发着人们深深的思古幽情。

大宅院建筑材料有木构、石砌、砖雕等,灰砖蓝瓦,青阶丹楹,色彩或艳丽或肃穆。墙体磨砖对缝,工艺考究。辅之于木雕、柱饰、砖雕、石兽等细部装饰,更增加了宅门的严肃魅力。各级厢房、正房等组成的四合院外观因宅而异,高度、形制、细部各不相同,错落有致。四合院在山花、脊兽等细节的塑造也独具特色,灰色的墙面为细部的背景和衬托。小巧的垂花门楼和它前面配置的三联式抱鼓石垂带、围栏等,构成了一幅有趣的庭院图景。正院中,堂屋南向是正房,房屋的开间(面阔)、进深都较大,台基较高,多为长辈居住,东西开间进深较小,台基也较矮,常为晚辈居住。围绕一个规整的院落构成整个四合院的核心空间。

大宅院里面的街道(马道)、小巷或夹道全是直的,横向为正东西,纵向是正南北。无论是西院、中院,还是东院,三套四合院大小不等,却一律为方正端庄的四合院式。每个四合院均采取南北中轴线,左右对称、主次分明等一整套的汉族传统建筑布局章法。其间不同等级、不同用途的建筑空间定位于组合,首先遵从的是宗法礼制秩序。以家族观念为纽带的宗法礼制长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之一。清朝提倡大家族,褒奖四代同堂、五代同堂,完全继承了明朝盛行的大家族礼制。尊祖敬宗、长幼有序、男女有别、尊卑有等、内外有差等,这些封建大家庭的伦理道德方面的礼制规范,不但是“修身”、“齐家”必须贯彻的,同时也成了家宅建设所遵循的准则。很多在外地经商或做官的人,一旦有钱有势有名之后,总要不惜巨资在家乡大兴土木,修建豪宅,以实现夙愿。什么夙愿?是不忘水源木本,落叶归根,以光宗耀祖、炫耀门庭的夙愿。

当人们来到石阵村里的小毡帽家大宅院,会感到它在林州现存的同类古民居大院中的文化品位是出类拔萃的。无论院落与建筑的等级形制及艺术水平,内外装饰的内容、手法与风格等,还是整体环境形象与气势的塑造,均表现为官宦之家的建筑风貌与气质——官气、文气多于商气。在富丽中不但见质朴,而且含有一些书卷之气。中国古代民居建筑,主人的参与意识十分重要,常常是“三方匠师,七分主人”(也就是俗话说的“拙匠人,巧主家”)。

大宅院的东北山坡居高临下,堪称是一片理想的宅基宝地。一是朝向好,合乎“负阴抱阳”的选址原则,即背阴可阻挡北风,向阳能使阳光照射充足。二是保证这片宅居用地“高牟近旱而水用足”(《管子》),就是说既无水灾之患,又不担心生活用水缺少,将传统的久住艺术与传统的“风水理论”相结合,布局独特,文化内涵丰富。三是居高可以望远,周围的群山,夏天层峦叠翠,冬天银装素裹,一幅幅自然山水画,尽入眼底。大院的建筑环境融在大自然广阔的美景之当中。

      大宅院中现多已没有居民,显得空落落的,甚至有些寂寞和凄凉。这里的四合院没有北京东城官宦人家四合院那样的官气和霸气,也没有北京老城墙根大杂院那种四合院那样的混杂无序,有的是紧凑、整齐,朴实、精美,有的是民俗、治家、风尚和文化;可能是由于建筑的木构架的缘故,所有住宅的面阔和进深都比较小,这些建筑突出的特点是注重装饰,木雕、石雕、砖雕,举目皆是。那些琳琅满目的浮雕、阴雕、阳雕;人物、鸟兽、花草、静物都令人对过去工匠的技艺叹为观止。
【收藏此页】    【关闭】    【本有评论 0   条】
此文章已经被修改 2 次         最后一次的修改时间为:2014-02-16 09:13:29
文章评论
目 前 还 没 有 此 文 章 的 相 关 评 论 信 息 !
在线评论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