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本栏所称的杂文,主要指现代散文中以议论和批评为主而又具有文学意味的杂体文章。包括随感、短评、杂说、闲话、漫谈、讽刺小品、幽默小品、知识小品、文艺政论等短小的文艺性社会评论。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精品文章
- 踏访红崖,寻访掉龙湾... [绿染秋情]
- 让我好好陪着你... [史春培]
- 晚安,旧时光... [惜若]
- 紫玉生烟... [莫小仙]
- 再梳妆... [莫小仙]
- 闲话大维... [史春培]
- 蓦然回首间... [云木欣欣]
- 明朝一哥王阳明(续)... [蓝色小妖]
- 年少不识爱滋味... [徐姜清]
- 浅析甲午战争期间一封日... [云木欣欣]
人气排行
- 广西浦北县恢复建县45... [韦志远]
- 《白鹿原》读书笔记--... [谭长征]
- 《白鹿原》读书笔记--... [谭长征]
- 《白鹿原》读书笔记--... [谭长征]
- 人性的丑陋没有底线... [醉玉如雪]
- 《白鹿原》读书笔记--... [谭长征]
- 戏剧人生如梦诗(2)... [韦志远]
- 圆锁庆典家长祝词... [气自华]
- 月窗探骊---文集... [郭有生]
- 试拟长篇小说《平凡的世... [谭长征]
再谈“性别教育”
文章来源:原创 访问量:1178 作者:褦襶子 发布:褦襶子 首发时间:2019-12-31 08:49:39
关键词:诗赋网
编语:
性别秩序混乱的社会,人类难以正常繁衍!
曾经中小学生早恋的话题近年来日渐淡漠。可是整个社会都没有注意到一个比中小学生早恋更严峻的问题正在戕害成长中的青少年的心灵,那就是性别意识的模糊,继而导致大学里同性恋现象的泛滥。
由于ZC问题,在全世界都对爱滋病树起壁垒时,这片古老的土地却向这种灭绝性的疾病敞开大门。敞开国门的古老国度,不仅拥抱了死神,自身的“免疫力”也因观念的堕落在急剧下降。倘若继续任其泛滥下去,这个古老的民族难免不生灭种之虞!
有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大陆的大学里爱滋病暴发的态势冠绝全球。其中感染爱滋病者百分之七十左右属于同性感染。爱滋病传染是体液感染,除非身体发生过度亲昵的行为,是难以发生相互传染的。所以大学里同性恋,准同性恋现象已经成为一个无法再忽视的问题。这种爱滋病的泛滥方式,还反映出一个比爱滋病更可怕的问题“性别观念的异化”。
这种“异化”虽然反映在大学里,可是问题却出在中小学基础教育阶段甚至幼教上,根源在于基础教育(幼教、中小学)的缺陷。如果说基础教育阶段性别教育的缺失,已经到了威胁种族存续的地步,也绝非危言耸听。读者朋友若觉得此说言过其实,不妨上网查阅一下近几年人口增长的变化与育龄妇女年龄的变化。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人口增长率在逐年剧降,育龄妇女平均年龄在逐年走高。也就是说年轻人不结婚不生孩子的现象越来越多。本来应该成为生育主力的30岁以下的年轻女性,拒绝结婚拒绝生孩子比例稳步提升。虽然这种现象有生活压力的原因,可性别观念的异化也是一个毋容忽视的因素。
在现代人权理念下,同性恋婚姻正在被某些国家接受为合法现象,可争议仍然非常大。从人类文明延续的角度,同性恋应该属于严重的心理疾病,与现代人权观念没有必然联系。许多“文明”的极端化,往往与愚昧甚至邪恶无异。当同性恋制约人类生育率,威胁人类种群繁衍,还能算上“文明”吗?人类若消失,人类文明又何在?
所以以个人管见,同性恋关系不被法律禁止就已经体现尊重人权,接受同性婚姻的合法化属于“人权”极端化的愚昧。在这个前提下,人类应该通过教育引导年轻人建立健康的性别观念。可观念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导致大学里同性恋现象的“性别观念异化”,绝不是孩子们上了大学才形成的观念。追本溯源,甚至可以追溯到幼儿教育。基础教育阶段性别教育的缺失,才是如今社会“性别观念异化”的最主要因素。中国大陆基础教育的发展,严重滞后网络信息带来的东西文化的碰撞。因此衍生出来的社会问题还不仅“性别观念异化”。
如今的青少年,性别界限越来越模糊。性别责任与义务意识也越来越淡漠。不仅生活性别界限、责任、义务意识模糊,职业性别界限、责任、义务意识也日渐模糊。整个社会性别秩序混乱已露端倪。
年轻妇女生育积极性淡漠,与这种社会性别秩序混乱不无关联。低工薪的血汗发展模式,使年轻的夫妇必须面对“贫贱夫妻百事哀”的残酷现实。生孩子或许就意为着失业,意为着家庭的不稳定,意为着生活质量的剧降,意为着人生走向低谷。面对这种残酷的现实,独生子女结成的家庭生育意愿消极,是独生子女成长过程导致的人性必然。
同类现象,世界发达国家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可人家的解决模式是将生育负担社会化,由“社保”为生育妇女提供物质生活保障。不仅孩子的实际成长费用由“社保”承担绝大部分甚至全部,育儿妇女生活费用也由“社保”承担。生育孩子的妇女,不必为孩子成长费用与自身生活费用发愁,其所享受的社会保障标准。高于社会平均工薪水平。
教育影响社会发展,社会发展影响教育走向。天朝时下的独生子女们成人后须要承担双性别生活角色。如果象传统的性别意识那样,男孩子做男孩子的事,女孩子做女孩子的事,那么在社会保障形同虚设的“天朝”社会还能有几个家庭能够维系正常生活?因此,学校性别教育只有从改善社会性别秩序开始,才能让奏效。
社会必须保障妇女经济上的独立,才能使育龄妇女有质量地生育。有质量地履行女性的生活角色与社会角色。妇女的社会性别角色与生活性别角色,是学校性别教育的取向。脱离这个取向,性别教育就是南辕北辙。不仅难以奏效,还会误导受教育者,增加其未来生活的艰难程度。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妻子能够履行生活性别角色与社会性别角色,丈夫才能具备履行(男性)生活性别角色与社会性别角色的条件,职业性别秩序才能回归正常。可是在时下的天朝,社会财富分配严重失衡,贫富分化频频刷新世界纪录。根本无法为妇女提供履行生活性别角色与社会性别角色的条件。此等社会条件下,基础教育阶段的性别教育存在极大的局限性,无法有效地影响整个社会的性别秩序。甚至还会持续加重爱情屈从于生活压力堕落,加速“性别意识的异化”,直接的社会反映就是生育率的继续走低。
性别教育迫在眉睫,可只有社会财富分配合理化,使“社会保障”与劳动收入占GDP的比例接近世界平均水平(世界平均水平为52%——56%),能够为女性提供履行生活性别角色与社会性别角色物质保障,性别教育才能奏效,才能影响社会性别秩序回归正常。
由于ZC问题,在全世界都对爱滋病树起壁垒时,这片古老的土地却向这种灭绝性的疾病敞开大门。敞开国门的古老国度,不仅拥抱了死神,自身的“免疫力”也因观念的堕落在急剧下降。倘若继续任其泛滥下去,这个古老的民族难免不生灭种之虞!
有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大陆的大学里爱滋病暴发的态势冠绝全球。其中感染爱滋病者百分之七十左右属于同性感染。爱滋病传染是体液感染,除非身体发生过度亲昵的行为,是难以发生相互传染的。所以大学里同性恋,准同性恋现象已经成为一个无法再忽视的问题。这种爱滋病的泛滥方式,还反映出一个比爱滋病更可怕的问题“性别观念的异化”。
这种“异化”虽然反映在大学里,可是问题却出在中小学基础教育阶段甚至幼教上,根源在于基础教育(幼教、中小学)的缺陷。如果说基础教育阶段性别教育的缺失,已经到了威胁种族存续的地步,也绝非危言耸听。读者朋友若觉得此说言过其实,不妨上网查阅一下近几年人口增长的变化与育龄妇女年龄的变化。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人口增长率在逐年剧降,育龄妇女平均年龄在逐年走高。也就是说年轻人不结婚不生孩子的现象越来越多。本来应该成为生育主力的30岁以下的年轻女性,拒绝结婚拒绝生孩子比例稳步提升。虽然这种现象有生活压力的原因,可性别观念的异化也是一个毋容忽视的因素。
在现代人权理念下,同性恋婚姻正在被某些国家接受为合法现象,可争议仍然非常大。从人类文明延续的角度,同性恋应该属于严重的心理疾病,与现代人权观念没有必然联系。许多“文明”的极端化,往往与愚昧甚至邪恶无异。当同性恋制约人类生育率,威胁人类种群繁衍,还能算上“文明”吗?人类若消失,人类文明又何在?
所以以个人管见,同性恋关系不被法律禁止就已经体现尊重人权,接受同性婚姻的合法化属于“人权”极端化的愚昧。在这个前提下,人类应该通过教育引导年轻人建立健康的性别观念。可观念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导致大学里同性恋现象的“性别观念异化”,绝不是孩子们上了大学才形成的观念。追本溯源,甚至可以追溯到幼儿教育。基础教育阶段性别教育的缺失,才是如今社会“性别观念异化”的最主要因素。中国大陆基础教育的发展,严重滞后网络信息带来的东西文化的碰撞。因此衍生出来的社会问题还不仅“性别观念异化”。
如今的青少年,性别界限越来越模糊。性别责任与义务意识也越来越淡漠。不仅生活性别界限、责任、义务意识模糊,职业性别界限、责任、义务意识也日渐模糊。整个社会性别秩序混乱已露端倪。
年轻妇女生育积极性淡漠,与这种社会性别秩序混乱不无关联。低工薪的血汗发展模式,使年轻的夫妇必须面对“贫贱夫妻百事哀”的残酷现实。生孩子或许就意为着失业,意为着家庭的不稳定,意为着生活质量的剧降,意为着人生走向低谷。面对这种残酷的现实,独生子女结成的家庭生育意愿消极,是独生子女成长过程导致的人性必然。
同类现象,世界发达国家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可人家的解决模式是将生育负担社会化,由“社保”为生育妇女提供物质生活保障。不仅孩子的实际成长费用由“社保”承担绝大部分甚至全部,育儿妇女生活费用也由“社保”承担。生育孩子的妇女,不必为孩子成长费用与自身生活费用发愁,其所享受的社会保障标准。高于社会平均工薪水平。
教育影响社会发展,社会发展影响教育走向。天朝时下的独生子女们成人后须要承担双性别生活角色。如果象传统的性别意识那样,男孩子做男孩子的事,女孩子做女孩子的事,那么在社会保障形同虚设的“天朝”社会还能有几个家庭能够维系正常生活?因此,学校性别教育只有从改善社会性别秩序开始,才能让奏效。
社会必须保障妇女经济上的独立,才能使育龄妇女有质量地生育。有质量地履行女性的生活角色与社会角色。妇女的社会性别角色与生活性别角色,是学校性别教育的取向。脱离这个取向,性别教育就是南辕北辙。不仅难以奏效,还会误导受教育者,增加其未来生活的艰难程度。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妻子能够履行生活性别角色与社会性别角色,丈夫才能具备履行(男性)生活性别角色与社会性别角色的条件,职业性别秩序才能回归正常。可是在时下的天朝,社会财富分配严重失衡,贫富分化频频刷新世界纪录。根本无法为妇女提供履行生活性别角色与社会性别角色的条件。此等社会条件下,基础教育阶段的性别教育存在极大的局限性,无法有效地影响整个社会的性别秩序。甚至还会持续加重爱情屈从于生活压力堕落,加速“性别意识的异化”,直接的社会反映就是生育率的继续走低。
性别教育迫在眉睫,可只有社会财富分配合理化,使“社会保障”与劳动收入占GDP的比例接近世界平均水平(世界平均水平为52%——56%),能够为女性提供履行生活性别角色与社会性别角色物质保障,性别教育才能奏效,才能影响社会性别秩序回归正常。
【收藏此页】 【关闭】 【本有评论
0
条】
文章评论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