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会员姓氏检索 :
                  散文
本栏所称的散文,是指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表达,不讲究韵律的现代散体文章、随笔等。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惜若
主编寄语:散文是融汇了作者真诚个性及深层人生意蕴的文学样式,表达方式自由洒脱,其本质特性是形散神凝。
本版顾问:
                  本版精品文章
                  文章信息
当前位置:  散文日记  >>  散文
杨驸马家的青花瓷锈墩
文章来源:红旗渠        访问量:1178        作者:张振海        发布:浓浓        首发时间:2014-02-14 12:29:48
关键词:中国诗赋网
编语:
青花瓷绣墩,综合研究,本器实乃嘉靖年间景德镇窑生产的瓷中佳器。驸马杨春元,明代河北省固安县人,祖籍林州市任村杨耳庄村。先祖杨亨曾因奋勇保境有功,被元朝授予敦武校尉、彰德路同知林州事,分别为从七品和从六品的职位。朱元璋反元之时,杨亨后代杨景和参加了明朝大军,并在明建都北京后因军功带兵驻守固安县一带。杨景和七世孙杨春元因贤俊被选为驸马都尉,后曾累任荣禄大夫、上柱国,曾携荣昌公主回杨耳庄祭祖,至今留有许多逸闻趣事。其子扬光夔亦官至右军都督,明末因王事而卒。光夔子杨润携家复归林县原籍居住。

 村里至今仍保留有明代的街、明代石券门、明代四合院(现已被河南省古建筑专家组认定为河南省明代四合院民居第二座)、明代驸马像、明代石狮、明代家具。这个村便是以明代杨驸马闻名于世的林州市任村镇杨耳庄。而至为难得的是在杨驸马后裔家族中,还保留一件明代青花瓷锈墩,实属罕见。

 驸马杨春元,明代河北省固安县人,祖籍我市任村杨耳庄村。先祖杨亨曾因奋勇保境有功,被元朝授予敦武校尉、彰德路同知林州事,分别为从七品和从六品的职位。朱元璋反元之时,杨亨后代杨景和参加了明朝大军,并在明建都北京后因军功带兵驻守固安县一带。杨景和七世孙杨春元因贤俊被选为驸马都尉,后曾累任荣禄大夫、上柱国,曾携荣昌公主回杨耳庄祭祖,至今留有许多逸闻趣事。其子扬光夔亦官至右军都督,明末因王事而卒。光夔子杨润携家复归林县原籍居住。

 这件青花瓷绣墩,高48厘米,面径与底径同大,均为24.5厘米,腹径35厘米。墩呈鼓式,中空,墩面平整微凸,腹部外凸若鼓,墩体上下沿各堆塑一周乳突状鼓钉,圈足无釉露胎,胎骨细密洁白(底足下部因使用久远磨损,呈现赭褐色),坚致厚重。内外施白釉,釉色白中泛青,釉质匀润。通体以青花为饰,墩面中以粗细线(亦称文武线)勾圆作界线,把画面分作两区,圆中心饰一牡丹花,与周围枝叶相映成趣,寓意富贵繁盛。圆心外围饰两组双狮戏绣球纹铺陈为衬,装饰精美雅致。墩体纹饰以鼓钉为界,自上而下可分为三层。上层饰以10个如意云肩纹,云肩头朝下,云肩纹开光内以青花装饰折枝莲纹,美观大方,俨然若古时墩上加绣帕所垂之流苏,从中亦可见工匠在瓷器创作时的独具匠心。中层为墩体主要纹饰,墩腹正中偏上堆塑两个对称狮首形铺首,铺首以青花勾勒出狮子双耳、螺旋状鬣毛、眼睛、鼻子、胡须等,威严之风跃然器上,别有一番韵味;铺首之间各绘一云龙赶珠纹,下部装饰寓意“福海寿山”的太湖石、水波纹,使得布局繁密却不失规矩,达到繁中有序之功效。下层纹饰有麒麟、海浪纹,整体布局严谨,繁中有序,匠心独到。青花浓重处有少量铁锈斑,深陷胎骨。青花是用进口的回青料。综合观之,本器实乃嘉靖年间景德镇窑生产的瓷中佳器。

 绣墩,又名座墩、鼓墩,因外形若鼓而得名。墩与凳同义。它是中国古董家具凳具家族中最富有个性的坐具,圆形,腹部大,上下小。绣墩的历史非常悠久,据沈从文先生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中介绍:“腰鼓形坐墩,是战国以来妇女为熏香取暖专用的坐具。”唐代以前人们一般席地而坐,家具多为低型,唐以后起居方式改为垂足而坐,家具也随之变为高型,绣墩作为垂足而坐的一种家具形式也由此而产生了。唐代受佛教莲台影响,妇女坐具多作腰鼓式,称为“基台”或“荃蹄”。这些坐具在宫廷中使用,上覆盖绣帕一块, 这也是绣墩一名的由来。宋代绣墩的使用已经较为频繁,宋人苏颂《与蒙城知县陈著作同赋吐绶鸟》便有“朱笼驯习绣墩调,珍贵不与常禽共”的诗句。郑獬《送蔡同年守四明》曰:“绣墩赐坐议大政,天子称之社稷臣。”南宋活本小说《大宋宣和遗事》提到宋徽宗召李师师入宫除了冠帔外,“仍赐绣墩,次坐于御座之侧”。 明、清二朝,作为中国传统坐具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绣墩依然受到时人好评。明人文震亨《长物志》说宫廷使用绣墩“形如小鼓,四周垂流苏”。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二十一《秘方见幸》记载嘉靖年间仓官陶仲文因献房中秘方而得宠于明世宗,见面“与上同坐绣墩”。唐寅《花降图》更有“恩情只在牙床上,闲剎香闺两绣墩”的题句。这时绣墩已成为一种坐具。为凳子中的佼佼者,不仅灵秀,而且富丽。  

 绣墩品种以材质而论,有木质、石质、景泰蓝质、腾质、瓷质等。各个材质依据其材料差别又可分为若干小类,如木质又有紫檀木、花梨木等。瓷质绣墩发源于中国坐具文化,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受到其他材质绣墩的影响,并衍生出自身特色的多个品类。就现存可见的瓷质绣墩而言,可分为素三彩、青花、色釉等,生产窑口以江西景德镇窑和浙江龙泉窑较为常见。瓷质绣墩由于体形巨大,因此烧制过程颇费人力、物力、财力,烧造难度较大。该嘉靖青花云龙纹绣墩造型规整稳重,纹饰布局规整,保存完好,实属难得。

 明清两代的绣墩,不仅在室内使用,也常在庭园、室外陈设。绣墩具有古雅之趣,它在造型艺术上更是千姿百态,座面的式样除圆形外,有海棠、梅花、瓜棱、椭圆形等。绣墩又有开光和不开光之区分,开光有五开光、六开光。不少绣墩上下两头各做出弦纹一道,雕出鼓钉,既简朴又美观。墩圈雕花精致,或海棠,或竹节,或藤蔓,栩栩如生,极富有艺术感染力。墩面的装饰也很讲究,除板外,还有镶嵌彩石影木,大理石、藤等。绣墩的制作木材非常讲究,常用紫檀、花梨、红木等。另外,明清两代瓷墩的使用极为普通,有德化、醴陵、景德镇等地的产品。 
   明清时期等级森严,五爪龙纹只许皇帝使用,四爪、三爪龙纹皇族、皇亲使用(赏赐除外),官员庶民不得随便使用。这件绣墩腹部为饰以四爪龙,应与驸马、公主身份相关。青花云龙纹绣墩是当时比较常见的一种生活用瓷器。云龙纹是青花瓷器中最为引人注目的装饰纹饰,无论是写意还是变形的画工都严整细腻,纹饰清晰,排列整齐,具有图案画的效果。由于青花花色清新典雅,所以用它装饰出来的瓷器,成为了当时人们日常生活、陈设观赏以及文房的主要用品。

【收藏此页】    【关闭】    【本有评论 0   条】
此文章已经被修改 2 次         最后一次的修改时间为:2014-02-16 09:38:58
文章评论
目 前 还 没 有 此 文 章 的 相 关 评 论 信 息 !
在线评论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