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会员姓氏检索 :
                  散文
本栏所称的散文,是指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表达,不讲究韵律的现代散体文章、随笔等。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惜若
主编寄语:散文是融汇了作者真诚个性及深层人生意蕴的文学样式,表达方式自由洒脱,其本质特性是形散神凝。
本版顾问:
                  本版精品文章
                  文章信息
当前位置:  散文日记  >>  散文
郭巨埋儿雕砖
文章来源:红旗渠        访问量:1162        作者:张振海        发布:浓浓        首发时间:2014-02-15 18:52:20
关键词:中国诗赋网
编语:
“二十四孝”作为中国传统儒家孝道文化的典型,备受历代统治者的提倡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崇敬。2004年7月,河南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将我市城西幼儿园西宋墓出土的一套“二十四孝”雕砖定为国家二级藏品。其中就有林州籍孝子郭巨雕砖。《 重修林县志》载郭巨“在林县有庄、有墓、有祠、有碑,县志、郡志各有传。”


“二十四孝”作为中国传统儒家孝道文化的典型,备受历代统治者的提倡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崇敬。史书中有大量孝子、孝女传,墓葬中有雕、绘精美华丽的孝子故事图。敦煌遗书中有不少孝子变文(唐代兴起的一种说唱文学),佛教经典中也有歌颂孝子德行的写经,这一切构成了儒家文化的核心——孝道。20047月,河南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将我市城西幼儿园西宋墓出土的一套“二十四孝”雕砖定为国家二级藏品。其中就有林州籍孝子郭巨雕砖。

郭巨,字文举,东汉隆虑(今林州市)人。以“埋子孝母”而闻名,为“二十四孝”之一。《林县志》记载:郭巨因家贫给人帮佣度日,生活十分艰难,郭巨有一老母和一子,老母疼爱孙子,有饭舍不得吃,都留给孙子。郭巨对妻子说:“本来能让母亲吃上饭就难,再有儿子分她的饭食,老人恐怕就会饿死了。”夫妻为孝敬老人忍痛抱着孩子来到野外,准备挖土埋掉儿子。谁知挖到三尺多深,竟挖出一罐子黄金。郭巨抱着孩子和一罐黄金回了家。从此一家人不再为衣食发愁,而且郭巨的孝名也传遍了天下。

这块郭巨埋儿孝行砖雕,高、宽均30.5厘米,浮雕高出底面2厘米—2.5厘米。左侧为郭巨妻子,头梳高髻,上穿交领红衫,下系长裙,双手抱幼童,幼童前额饰刘海,穿交领衫。右侧郭巨头束髻,穿黄色交领长衫。下穿袴(裤),着靴,两腿叉立,身向左弯,双手扶锨下插作挖土姿。二人头上饰一束流云,云下有墨书郭巨二字。同墓所出有墨书榜题的孝行砖雕还有:舜子、老莱子、睒子、曾参、闵子骞、董永、丁兰、蔡顺、陆绩、孟宗、王祥、杨香、韩伯俞、元觉、田真、姜诗、鲁义姑、刘明达、曹娥、刘殷、鲍山、王武子妻、王卜二(王褒)等。

关于孝行的画像最早见于山东嘉祥武梁祠,在其线刻画中有舜、老莱子等孝子形象。在登封东汉熹平四年(公元175年)启母阙上也有“郭巨埋儿”画像刻石。其后又发现洛阳北魏宁懋石室和孝子石棺上也有此类故事线刻画,其中有舜、郭巨、董永、老莱子、眉间尺、闵子骞、丁兰、陆绩、孟宗、孝孙原谷、蔡顺等的线刻画。至宋金时期,孝行图大量出现在这时期的墓葬雕砖或绘画中,并已形成24幅。在林州已发现宋金时期的11座有彩绘砖雕或绘画孝行图的墓葬中,除3座因残损不全或未报道外,其余7座二十四孝行图可分为4种组合,多与山西晋东南同时期墓葬孝行组合相同。除上述孝行图外,还有赵孝宗、任子、柳刚奴等不同孝行人物的组合。

林州一带在宋金时期曾被金占领和统治过,这与同样被金统治的豫西地区以及山西地区发现众多“二十四孝”墓葬的情况相一致,是一个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问题,此一时期所见孝道人物故事许多表现了社会动乱,盗贼并起的情节,如鲁义姑、赵孝宗、鲍山、蔡顺、姜诗等,均是处于或经历了战争和动荡不安时代的人物,这与宋金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尤其在北宋晚期,金人南侵,北方大部分地方为金国所占领,南宋王朝偏居江南一带的社会现实有极大关系。在这种政治文化氛围下,墓葬作为反映现实生活的重要场所,大量雕绘孝子事迹图,一方面反映了墓主人生活时代的精神文化面貌,另一方面表现了墓主人生前尽孝道的生活,以及希冀后代子孙行孝积善以获福报的强烈愿望。

郭巨埋儿故事见于晋朝干宝所著《搜神记》中,也是最为常见的孝道题材。汉代刘向《孝子传·郭巨》、宋躬《孝子传》亦有载。敦煌遗书中附有孝子事迹的《父母恩重经》载有“郭巨至孝,天赐黄金”之句。另有多件写本单独记其事,较刘向所记稍详,但基本一致,并指出郭巨为东汉人。敦煌《孝子传》(乙卷)序诗云:“郭巨专行孝养心,时年饥险苦来侵,每被孩子夺母食,生埋天感似(赐)黄金。”又《古贤集》曰:“郭巨夫妻生葬儿”。至宋代林同又撰《孝诗》。

西汉时期,中国还没有科举制度,选拨人才主要依靠官吏的举荐,汉代统治者推崇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孝悌”观念一直是儒家论理道德的核心。所以,汉代把“举孝廉”作为进入仕途做官的主要途径。作为历代统治者也把提倡孝道作为立身教民之本,安邦治国之基,不断旌表褒奖,孝子大量宣扬。所以统治者利用各种表现方法,将“孝”的宣传发挥到了极致。汉画中这些孝的故事往往多有些极端的例子:如丁兰因为邻人侮辱了父亲的灵像将邻人杀死,丁兰的杀人行为未被惩处,反被官府褒扬。

郭巨只是汉代的一个小人物,而且家贫无依,但他的行为正与汉代提倡“孝为先”的思想暗合,所以受到世人的推崇。但“郭巨埋儿”宣扬的也是一种极端的“孝行表现,似与春秋宋国“穿井得一人”讹传有异曲同工之嫌。历代鸿儒多有评判。民国《重修林县志.杂记》云:“郭巨事出《搜神记》,小说家言,未足据为典要。”明张应登在为《祭郭孝子墓记》碑文中认为“埋儿奉母”的孝行有悖人之常情。清代袁枚在《随园集》中《郭巨论》中极辩埋儿之非。鲁迅在读了《二十四孝图》之后,不无讽刺地说道,不仅他自己打消了当孝子的念头,而且也害怕父亲当孝子,特别是家境日衰、祖母又健在的情况下,若父亲真的当了孝子,那么该埋的就是他了。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赡养老人、抚养儿童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对古代宣扬的孝悌故事也是今人学习传统道德的难得的生动教材。但对那些不合人情的“愚孝”也只可看作是“小说家言,未足作为典要”。

《 重修林县志》载郭巨“在林县有庄、有墓、有祠、有碑,县志、郡志各有传。”今林州姚村镇三孝村券楼门楣有明代“郭巨故里”刻石,村东原有郭巨庙、碑,原林州四中院内北部(姚村村西部)有郭巨墓。在今山东孝堂山、河北内丘金堤村也有与之相关的传说。

【收藏此页】    【关闭】    【本有评论 2   条】
此文章已经被修改 1 次         最后一次的修改时间为:2014-03-23 14:31:23
文章评论
浓浓 评论 (评论时间2014-02-16 12:57:53)  
感谢主编的点评,会继续努力研究出大众化口味之作。奉献给人民群众文化精神食粮!
疏景晚香 评论 (评论时间2014-02-15 23:10:14)  
古二十四孝,有些是典范,也有其不宜现代的践踏人性的东西,这个就是其中一个。但是做艺术的雕砖,是一种难得的艺术珍品,值得收藏。欣赏,从美文中学到另一种知识,增长见识!
在线评论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