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会员姓氏检索 :
                  散文
本栏所称的散文,是指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表达,不讲究韵律的现代散体文章、随笔等。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惜若
主编寄语:散文是融汇了作者真诚个性及深层人生意蕴的文学样式,表达方式自由洒脱,其本质特性是形散神凝。
本版顾问:
                  本版精品文章
                  文章信息
当前位置:  散文日记  >>  散文
第十四章 “合流”的 硕果:《柔姿纱下》、《窗外不是梦》、《风骚人生》
文章来源:原创        访问量:1217        作者:纪有志        发布:纪有志        首发时间:2015-08-20 15:33:08
关键词:中国诗赋网
编语:

                 第十四章   “合流”的硕果:《柔姿纱下》、《窗外不是梦》、《风骚人生》


                   1, “合流”的硕果之一
                               --------《柔姿纱下》介绍
     阿红《柔姿纱下》(诗集)1988年1月由百花出版出版。
     诗人孙泱在《结构,善变的阿红》一文中,写了读阿红《柔姿纱下》(诗集)的感受:
     在阿红新近出版的诗集《柔姿纱下》中,对短诗的建筑美,他已达到很高境界。整本集子83首诗,几乎没有任何一对形式的重复。切勿将此仅仅看作是形式,由于形式的不单一,必定带来节奏的多变、风格的丰富和审美的多元。
     比如他写《阴影》:
                   耸立的树                                    有阴影
                   8000米高空的航机                        有阴影
                   风帆和万吨轮                              有阴影
                   挺绿于沙漠的红柳                        有阴影
                  大地                                    没有阴影
                                                          但   有地震
                   大海                                   没有阴影
                      但   有海啸                 有魔鬼百慕大
   诗中的空白就是阴影;诗句的后截对前截就是阴影;诗段的下阕于上阕就是阴影,配上内容的宏观与具象的巧妙融合,便给人传递一种满世界阴森神秘的感觉。我太喜欢这首诗了。 (见《阿红。海内外评论卷》58页)
   作家单复在《把心灵举向社会--序<柔姿纱下>》一文中 ,为我们分析了收在阿红《柔姿纱下》(诗集)中的下列几首诗:《我就是我》、《原来》、《总有一个声音》、《雪水河》、《给我的小莺》。
   我们现在看作家单复分析阿红《我就是我》这首诗,单复写道:
   《我就是我》也许写的就是诗人自己的心态,是“走入人的内心世界,挖掘自我”的诗篇。
   “我就是我/一个木讷的书生却又擅长经营的人....../一个熊猫般有趣却象木柴般寡味的人;/一个象包心菜那么内向却又象剑麻那么开放的人....../一个如虎扑那么决断却又如鼠那般谨慎的人......”这样一个既内向又外向,既决断而又谨慎,既象岩石又似泥团性格复杂的人。 这个人的头脑偏偏又多几道褶,眼睛一转就能出个新鲜道儿;;这个人很不“安分”,总想开拓什么,干点什么。他总是想:“我们是赤条条来到人世,总不能就那么化成一股青烟离去,该留些什么,物质的,或者精神的。”他是想给社会留点什么。他看准了,认定了,就能象虎扑那样决断,八匹骏马也别想也别想把他拉回;正因为这样,这个人往往被卷入“拧着旋涡向前流  里,碰击,冲撞,心灵雷鸣闪电,溅起逆反火花。他慨然了,愤愤然了,
说自己是“一个能够拥抱着工作死去却又不耐嫉怨的人;/一个用心血灌溉树林却又被腐木砸伤的人/一个敢于开拓却又总被流言烧灼的人......”内心风暴过后,他镇定自若了:“我就是我,祁连一朵雪/长白一棵树/镜泊一块熔岩/我就是我!”
   这是他在生活的旋流里感受到大海风浪时的凝思,是他经验过的心态,思索中的世态的真情实感,是一个被压缩了的世态人心,为不少有心人和开拓者所经历过的。写的是“我”
,反映的却不仅仅是我。诗人呼唤的是人们美妙的感情,嫉恶如仇的感情。凝结着他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形象的艺术概括,是一首真挚,坦诚,充满愤概之情的诗篇。
                          (见《阿红。海内外评论卷》48页)
   诗人王玉树 在《  精美。深邃。可读性--——试评阿红<柔姿纱下>》一文中,分析了《柔姿纱下》中几首诗后,写道:
   再举一首精美别致的诗《别故土》,其风格颇有代表性:
                把这家乡的绿水缕成柔姿纱
                把这家乡的青山缩成积木快
                把这鸡蛋大的小城画成上河图
                把这滚过童年的土摄入塑料袋
                把这乡亲的声存储录音盒
                把这乡亲的容摄进柯达卷
                       都装进牛津包
                       都推上旅游车
                       狠狠扎几道绳子
                       我要去了
                ......
   使用六个“把”字这种连珠式的句子,写尽游子对故乡的一掬深情,表达了又要离去的瞬间内心骚动,斩不断的依恋。这种诗的构思、设喻和艺术的透示力均为上乘,因为有诗人全心灵的体验,投出全主观的一切心力。(见《阿红。海内外评论卷》64页)
   作家高寒 在《 画自己的风景————读诗集<柔姿纱下>》一文写道: 
   “读《柔姿纱下》你总有这样的意念跳出来:这是地地道道的植根在中国优秀诗歌传统土壤之上的诗。与此同时,你的另一种感受也随之而生:这也不是时时透出一股陈腐之气的传统诗,这些诗的手法意识技巧等都是崭新的,读这些诗使你时时有一种茅塞顿开的审美快感。”
   “灵秀之美与蕴藉之美,在这部诗集中表现鲜明。阿红的诗多数写得漂亮清爽,无论视觉上的感受或心理上的感受。都是如此。例如《那夜那灯那呼喊》、《月浴》等。诗美的产生自然首先是心灵的,然后视觉美感和心灵美感相互融合,分不出彼此先后。这应该看成是诗人的艺术意识完全成熟的标志,而决不是什么艺术上的有意雕琢。(见《阿红。海内外评论卷》221---222页)
   湖南诗人乔光福,笔名佛光,在《金色的阳光向我涌来——读,〈柔姿纱下〉有感》一文中 激动地写道:          ......
  《柔姿纱下》棒极了!在黄昏,在黎明,我爱不释手。
   我经常听见有人说:良心,良心值几个钱?在精神有所滑坡的而今,我们的诗人。说:“我不能失去她/失去她/须连同我的呼吸”。可见,诗人的追求是多么执着,诗人的品德是多么崇高。
   “暴雨浸泡了远行的路程/冰雹击落了含苞的希望”,此时,豁达的诗人“只淡然一笑”。这是怎样的一笑呀!诗人深深地知道:“因为生活不是宴会”,“天地人都是复杂的/意外常伴随着期望。”哀,莫大于心死。诗人的诗句,总是给人一种奋发向上的力量。诗人对生活对人生对社会的严肃思考,给读者以巨大的启迪。
   《那夜那灯那呼喊》:“我/没命的/奔去”。读到此处,我颤栗了!为什么啊为什么?因为,“那灯亮/系着/生”啊!呜呼!“生路常有暗夜时/能得几回见此灯”!我,一介凡夫俗子,与诗人的感情发生了共鸣。
   我理解《理解》。是的,“人心与人心之间的鸿沟/哪能没有桥/哪能只有古旧的桥/不,需要现代立交桥”。我佩服诗人相当奇特的想象,然而,我更佩服诗人发自肺腑的大胆的深切的呼唤。
  “半个世纪不过一条沟渠/撑根长竿/就一跃而去”。在诗人眼前耸立的小学教师“恍如雾里蛾眉”,是这位恩重如山的老师“搅醒了我的艺术细胞/惹起半生热恋”,诗人愿献给老师一摞书,并请他批改,“倘使污秽了眼/就赏我几戒尺/把手心敲肿”你听,这些诗句说得多么机智,多么幽默。字里行间既洋溢着师生之间的深情厚谊,又洋溢着诗人毕竟有了一摞书敬赠老师的自豪之情。
   读罢这本诗集,我深深地感觉到:在中国宏阔的改革背景下,《柔姿纱下》摆脱了题材的拘囿,将审美触角伸向了人们广阔的内心世界,大手笔地开掘了美好的情愫,淋漓尽致地鞭挞了假恶丑,作品在讴歌祖国的山川时,也能从物情物态极好地反映人情人态。独树一帜的《柔姿纱下》清清楚楚地告诉我们:诗人在开拓,在一往无前!
   写到这里,我还要说:阿红的诗,清水出芙蓉。那些虹彩闪烁的意象凝聚着博大精深的内容,奇巧多变的诗歌技巧令人耳目一新,形式与内容达到了比较完美的统一。
   阿红是一位坦诚的有血有肉的真正的诗人。
   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诗人,伟大的时代呼唤着真正的诗人。阿红的回声热情奔放,激荡在永恒的天宇。
   我又一次翻开阿红的诗集,金色的阳光向我涌来,碧绿的波浪向我涌来。
       1989年9月25日
        ( 原载《跋涉诗报》1992年第3期, 又见《阿红。海内外评论卷》103---105页)
      阿红在《信谈〈柔姿纱下〉》一文中写道:
   又接几封关于《柔姿纱下》的回信。冯至老人: 说真话,近来有一部分诗我实在读不下去,但是你这本诗集,放在我的书桌上,将及一个月了,没有把它【上架】,总是随时翻一翻读几首,有些诗句写得那样细致而又深刻,又像海曾经赠纶你那样,也赠给我!! 半握浪花\几声鸥影\一捧哲思,此外,《一个癌患者的终前心愿》都是家常话,可是太感动人了。
   屠岸先生:《柔姿纱下》的诗已拜读一过,不乏绝妙的佳作。如第一篇《良心》就以平淡的语言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十分耐人寻味。我尤其欣赏《阴影》,这首诗够人思索一辈子的。其它好诗还很多。
   青勃先生:=冱部诗集,除内文纸张稍次外,均赶上国际水平,是一本美丽的书,吾兄的诗,更是心态、世态、美态和生态的灿烂合金,这是在你诗抡的花丛旁边开放的又一奇葩。
   高洪波同志: 我佩服你的机敏,借大年纪,超常机敏,极右超前意识,你有文化人的符点,又有文化人所不具备的另一种本领,可谓熊掌舆鱼兼得,怎不让人生艳羡之心。新时期十年来,你对诗歌的贡献是不可等闲视之的。
   李丽中同志: 我一口气敞了十余篇,我被汲引到诗境中,觉得十分愉快。我很喜欢《眩惑》、《意外》、《访肖红故居》、《爱情》、《我就是我》、《事业》、《爱》等,清新、自然,饱含着对人生的复杂体验::你写的是开放的自由体,既有现代意识,又有现代手法,但谈之又不似青年人所写的现代诗那么费劲。
   我面红耳热。就《柔姿纱下》说,只前半部分是我 合流 追求的初步试验。有几首尚可,余皆粗陋。我今天连重翻的勇气都失却丁。比之遣本,《窗外不是梦》我喜欢些,都是新作,写起来也顺手些,但,我从来没有满意过自己,深觉越写越难。吃了遣碗饭,立了逭份业,就得在艺术上拼搏,吊起头,不停地向前扑奔。不争什么,只望实现我作为一个人的存在价值。我是咬着我的心过日子的,师友们对我鼓励太多,我很希望有人兜头浇一盆冰水,使我发现问题,作新的突破,虽然我是清醒的。 (见一九八八年十二月十六日《阿红日记》20页)
      阿红《照镜》一文中,记一个中学生宋正伟对《柔姿纱下》的评价
  《柔姿纱下》出版后,有许多朋友来信。今天,接到一位中学生来信谈读后感想,以为难得。信上说,“《摄影背景》,一个强者的形象跃然纸上;《我在举重》, 运用了一个完美的意象 ,还说, 含蓄而明快的《爱情》,两段相同,读来却不觉重复的《爱》,粗犷《我就是我》,富有哲理的《阴影》和《眩惑》,小鸟般跳跃、活泼的《给我的小莺》,真挚细腻的《家乡常常入梦》::都是我非常喜欢的诗 。”对有些诗,他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说《我不是......》 缺腿少胳膊,《帆》 朦胧得让人无法知其意 。
   我想说这位中学生是富有审美感觉的。他喜欢的一些也是许多诗人朋友表示喜欢的。如《给我的小莺》,徐慎贵同志信告外文版《中国文学》将转载。有趣,他喜欢的那些都是我实验现实主义舆现代主义合流的作品。合流的诗能在中学生中有读者,我很高兴。
   有的诗费解,是由总体象微手法的运用而产生。或因象微体不甚贴切,或因生活经验差异。费解,不妨存疑。我读诗也不乏迷茫的时候,我就存疑。来信者是浙江青田县船寮中学高二生、宋正伟。(见一九八九年四月二十二日《阿红日记》112页)
                  2,      “合流”的硕果之二
                                -------《窗外不是梦》介绍
     《窗外不是梦》(诗集)1988年12月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
                读《窗外不是梦》
                                               陈俊岗
      似柳笛吹出的扶苏
      似涧水奔流的清澈
      似枫叶透出的血红
      似雪峰覆盖着凝重
      这一切
      浓缩成一个迷宫
      一个好奇的孩子推开了迷宫
      我就是那孩子
1998年11月24日
   《窗外不是梦》是诗人阿红诗路上的第四个集子。该诗集收录诗人1987年和1988年创作的120篇诗歌。他在《窗外不是梦》的后记中写道:“从1986年以来,我想有一些变化,内容开阔些,写自己在人生途程上种种:
       经验了的心态;
       思索了的世态;
       欣赏了的美态;
       观察了的生态;
       艺术上也拓展些,
       重视当代各方面语汇的采纳;
       重视现代逐主义诗歌技艺的消化;
       重视意象的营造;
       重视语言的节奏感;
       重视内涵的深密度;
       重视运筹的创造性;
       或者说,我在实验现实主义和现代注主义的合流。......+
      也就是说,《窗外不是梦》是阿红”合流“的一种实验。所以,他兴奋地说:”从我来说,我喜欢这个集子“(阿红《窗外不是梦》207页)
   在阿红《迟到的回答》一文里,阿红更明确地说:《窗外不是梦》
是他诗集的代表作:“ 在诗歌方面,可说诗集《窗外不是梦》
是代表作,海内外有五篇文章评论,评价颇高。在诗论方面,......{西窗诗话},可说是代表作,在青年诗人中有广泛影响。”(见《阿红日记》215页)所以,诗人阿红很看重诗集《窗外不是梦》

  诗集《窗外不是梦》出版后,受到诗友强烈反响,纷纷给诗人阿红写信:
   屠岸先生于病中写来长达千字的信,谈到这本诗作时说:“仍是你上一本诗集《柔姿纱下》的类似风格。正如你自己说的,你的诗体现了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合流“----------我想,用”结合“或”熔合(熔字富于形象)更恰当。总的感觉,是一个”新“字。你的诗中有一种特殊的,别人诗中所没有的”新“--------新鲜、新颖、新奇、新锐。形式新,内容也新。新的大胆,新的炫丽。浓郁时代的气息和新的表现手法在你的诗里得到了和谐的统一。从你的诗,可以看出,新诗可以不断创新,诗歌创新的天地将是无穷的。但没有对生活---------新生活的深入了解和对诗艺的不断探求,创新将是不可能的。你的探求十分可贵。谢谢你给予我的如此浓郁的诗美的享受。“
   西部诗人肖川兄说:“这类写法,可以说是兄开了大陆先河,诗写到今天,似已走到无路了,而兄的探索与实践,似又柳暗花明了。“
   李丽中是诗评论家,出过两本论述新生代诗歌的书。他在信上说:”一口气读了两个钟头。从流动的诗情中,我看到一颗燃烧的心,一双深邃的眼睛,我尝到了心与心沟通的喜悦。诗行将我引入梦与非梦相交织的境界。那一首首短诗吸引我的是各色各样的梦以及梦新醒后的酸甜苦辣。你的探求是有个性的“合流”,悠远韵味的古典美,使诗不流于浅薄;现代节奏的野性美,使诗情眺荡,富有刺激性。“合流”后产生陌生化效果,正是这个时代读者能够接受的诗美。“
   青年诗人西篱:”这本诗集漂亮极了,里面的内容也很特别,充满了现代意识。你的心灵那么苍老又那么年轻,那么忧伤由那么单纯。“
   青勃兄:”窗子打开了,窗里窗外,内宇宙外宇宙都是既深又辽远辉煌空间。一收到书,我和晓杰就一页一页地翻阅着这一美丽的诗集,就朗诵您的诗集,沉醉在欢乐之中。”
   一信兄来信说:“读你的集子如赴人生的盛宴,丰富、多彩、有嚼头,耐回味。虽然不一定每首诗都合鄙人口味,但通览下来,实在是有赴盛宴归来之欢快感。”
  范源君说:“美与真,自然与技巧溶合得那么浑涵一体,且又给人以深沉的思考,如《鹤伤》、《观照被文革削首的石雕》、《练瑜珈功》、《牛》、《猫狼》、《一枝海棠》等等,不胜枚举。你的评论深刻就在于你是诗人,并且不拘泥于传统而又溶传统与现代于一炉的吸收了台湾诗之真髓的具有生气勃勃地创造力的诗人,”
                                  (  引自《阿红日记》102页,有删节)。
   香港著名诗论家丁平在《第三诗界的探索着阿红》长文中,认为阿红“诗的理论,因为吸收了不少西方的养分而放到中国转统诗论里酿成一种既有现实主义的本质,又有现代主义的感性,因而产生一种比现存的理论都所不同的新理念,”
   台湾诗论家评论阿红诗集《窗外不是梦》,从形式的塑造与绘画美、语言的重叠与节奏美、结构的经营与意象美等三角度给予剖析,并认为阿红的作品提供我们下列认知:一、用视觉美塑造现代诗的形式是可行的。二、诗语的节奏能带来音乐美,并能依诗的主题呈现乐章形式。三、结构可以假设式,用语言构筑并组合完成之。
   台湾诗人麦穗在《窗外的确不是梦》中,认为阿红将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合流“是一种大胆的尝试,但成绩令人满意的,尤其是诗人坚持符合中华国情、民情和诗情的创作理念,令人激赏,”
   台湾诗人张朗在评析阿红诗作以后说:“感激他给新诗指出了一条光明坦途:用高度的技巧,来表达诗人在现实生活的感受,使诗与人生结合。”
                                            (见阿红《迟到的回答》,载《阿红日记》216页)
   香港诗人犁青来信:“你的赠书《窗外不是梦》已全部看完了。“
   ”很敬佩你对诗的挚爱和诗艺的追求,希望你能闯出一条路,一条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结合的路。你的诗------你的实践将会获得成功。
                          (载阿红《当代诗歌大趋势》延边大学出版社1989年12月319页)
   台湾《葡萄园》主编、诗人吴明兴于1989年8月16日来函,
    ”至如尊著《窗外不是梦》,我已遂缘作兴,把它传阅给朋侪,就中惊疑者有之,那是因为这部书的现代观所粲发的咏叹。目眩着有之,那是宛如罗门之于我岛的似曾相识的发现,神迷者有之,那是因差别环境所派生的相应诗思的好奇。而你写诗三十年,依旧能在面临新形态时保持高度颖锐的自觉,它使这些后生小子明白意识到,要活泼创作生命,得随时绝处逢生,以便自我超越。只是美中不足,因他们未曾看到过你1987年之前的作品,故不能确知你的蜕变轨迹,究系如何转捩“
                           (载阿红《当代诗歌大趋势》(延边大学出版社1989年12月)346)
   笔者觉得四川诗人余薇野对《窗外不是梦》的评论更全面、更完整、更准确、更深入:
   余薇野认为----
   《窗外不是梦》 正是他的创作实践和他的艺术主张 的统一所取得的一个可喜可贺的成果。
       ......
      阿红的诗,感情真实,强烈,多样。
      ......
      他的感情是侵潤性的,......
      他的诗常给人以冷峻之感。......
      读阿红的诗,舌尖时觉苦涩。......
   冷峻也罢
, 苦涩也罢 , 阿红的诗虽有沉重的分量却并不带给读者以沉重的压抑 , 这里也我们便看见了幽默的力量。阿红的诗 , 冷峻苦涩总伴随着幽默。这里,幽默对于假恶丑是居高临下不屑一顾的轻蔑 , 对真善美是含情脉脉长相厮守的依恋 , 它带给诗和诗的读者一种尊严和超越。
   读阿红的诗
, 往往先是默默一震 , 继是深深一想 , 最后是爽爽一笑。既受感情的熏陶,又获思想的启迪 , 也得到美的享受。这大约就是冷峻、苦涩、幽默交融而成的特色 , 也许这就是《窗外不是梦》的艺术魅力所展现的一个重要方面 ?
  《窗外不是梦》显示出作者的艺术修养是相当高的。尽管他熟悉各种诗歌艺术手法并写过这方面的专书 , 若去考察其创作实践 , 立即发现他是不固守成法 , 是相信诗无定法的。
   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就是他的 " 法 ":
   不违真实、不离时代、不远生活、不忘自我、就是他的 " 法
"。
   象一具聪明的蜜蜂 , 飞翔手中外古今的花丛 ,姿意采集花粉 , 用以酿造自巨的蜂蜜 , 学古而不泥
, 学洋而不媚 , 就是他的
" 法 " 。
   ......
   阿红对待语言是实行拿来主义的 , ......
   ......  
   阿红的诗
, 诱发我这么多想象 , 给予我如此广阔的再创造的空间 , 那些人们常见的假诗和半假诗办得到吗 ? 只有好诗才办得到。这是诗人的功力 ,这是诗集的魅力。
   坚持现实主义 , 兼容现代主义 , 提倡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合流 , 这是《当代诗歌》的艺术主张 , 也是诗人评论家阿红的艺术主张。《窗外不是梦》 正是他的创作实践和他的艺术主张的统一所取得的一个可喜可贺的成果。
   诗人有老中青之分 , 诗情无老中青之分。年龄绝不是、绝不应是也绝不能是判断诗人成就大小诗艺高低的 ! 有未老先衰的诗人 , 有老当益壮的诗人。《窗外不是梦》使我对此理深信不疑。不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吗 ?
   好一个窗外不是梦 ! 好一本《窗外不是梦》!吾爱诗 , 吾爱阿红。为《窗外不是梦》干杯 !                                
                              1988
年 5 月 9 日深夜于重庆文联
                            -----余薇野:吾爱诗吾爱阿红----序《窗外不是梦》
                   (原载阿红诗集《窗外不是梦》,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年12月出版)
下面我们结合作品的具体分析,来体会阿红“合流”的艺术特点及其魅力:
                      以微笑对微笑
                             ---------品评阿红《他总向我微笑》
                        他总向我微笑。  
                               我看见这笑,
                               就想起他提着黑笔,
                               对我诬告。
                         他总向我微笑。    
                                我看见这笑,
                                就想起他扬着大棒,
                                向我嚎叫。
                        他总向我微笑。    
                               过去的过去,
                               他向我微笑,
                               比今天还要美妙。
                          他总向我微笑。
                                 我不愿多想
                                 也眯起眼睛
                                 向他微笑。
                                               1980,12
                                   (见《窗外不是梦》12页)
   这是一首颇有风趣、含蓄、幽默的小诗,也是一首辛辣、嘲讽的小诗。这首十六行小诗所写,是我们经过“十年动乱”后并不不少见的脸谱。
   诗人阿红《他总向我微笑》一诗,从笑的这一角度切入,,幽默隽永地表现某类人的多变面孔,从而使人窥见世态百相之一斑。
   狂笑、大笑、浅笑、微笑是表明笑的程度;而欢笑、讥笑、冷笑、奸笑、假小是指笑的性质。
   而诗人只写《他总向我微笑》,读者光凭这一句,无法确定,“他”笑的内涵,于是出于善心,以为“他”是个和蔼可亲的好心人,。可是,诗人笔锋一转,诗人揭露“他”在假笑时,便在脑海里浮现出那笑的背后的黑笔诬告和扬棒嚎叫好的丑行。这真出乎读者的意料。读者的期待与实际描写形成极大的反差,形成了幽默的讽刺的效果。
   在第三节,诗人不再说“他”的坏话,而是说“他”的好话,表面上是称赞“他”微笑的美妙,但联系上面两节来看,过去“他”那凶神恶和变色龙的嘴脸,正好与“”过去的过去的美妙微笑形成了前列的反差,于是产生又一层讽刺效果。
   诗的结尾,也是颇有风趣的。本来,诗人可以直言揭露,也可怒目而视,但是诗人却以微笑对微笑。诗人的笑是高度藐视对方的微笑,这是洞察一切的会心的笑,是看穿对方的胜利的笑。诗人虚与周旋,意在让他自己戴着人皆看穿的假面具,到处去自我暴露、自我展览,遭到更多人的无情嘲笑吧。
   读完这首诗,你会深深体会到诗人阿红诗歌的冷峻、苦涩、幽默交融的艺术特色。
   诗歌理论家吕进在《迷人的阿红》一文中谈到对阿红《暗箭和靶像》一诗的感受:            
一位朋友到家里来向我倾吐积愫,概叹世味日薄与人心已险。我指着他,笑了笑,说了下面一番话:“老兄,对暗箭不要总是这样忍辱负耻的,忍,就是把刀插在你的心上,怎么会好受呢?既然一身都被射满暗箭, 你就应当是支刺猥了!‘朋友拍手叫好,愁云顿退,对我说:”你终究是个搞诗的,你这段话不就是一首极妙的诗吗?“
   我洋洋自得。
   因为的确有一首这样的诗。它当然不会出自我这愚笨的人之手,而是阿红新近捧出的诗集《窗外不是梦》中的一首。我实在为自己的朋友佳篇而陶醉呢!
      这诗的题目叫《暗箭和靶像》:
             射手一支暗箭
             靶像长一根刺
             射手无数暗箭
             靶像变成刺猬
             然而在灵视的窥镜上
             靶像依然是巍峨的人光彩的人
             射手竟成
             刺
             猬
   阿红的诗不属于不懂人生、不懂艺术的浅薄着,也不属于游戏人生,游戏艺术的轻薄者,他的诗看似轻松,实则冷峻;看似甜美,实则苦涩。他的诗来自真实的人生,饱含曾经沧桑者的深思,交织着爱与鄙视、愿望与忧虑。《暗箭和靶像》是诗化的人生体验。阿红曾经谈到过一九五七年:“我象一只鸟正向云天冲刺, 一阵乱箭,落在尘埃。虽未中箭,却好久好久,不敢起翅。”(《诗人的自白》)这是诗人初次领略“箭”的滋味,在其后的岁月,他大概有幸重温过这滋味。三十余年的悲欢才酿造出这九行诗,这诗怎能不深沉,怎能不深厚,怎能不深刻?
   蚌病成珠。诗人的苦难是他的财富---------如果他善于审视苦难的话。
读这样的诗,就要求读者有相应的人生经验,否则,就会不解诗中味了。我就在对这首短章的反复吟哦中得到了莫大的慰籍和净化,因为我也中国箭,时或也见到一些别人中箭的悲剧。
                   (载阿红《当代诗歌大趋势》(延边大学出版社1989年12月出版)446页,
                   又见《阿红。海内外评论卷》92页)
   诗人袁盅岳在1988年10月16日致阿红的信中写道:
   我最欣赏《在湖里在湖岸》,从内容和形式都无懈可击。诗分三段,首尾两段是反向重复,意思相同,与中间一段形成对比的两部分。一在湖里,一在湖岸。在湖里的是即将被吞没的生命,在湖岸的那些旁观的人,在湖里的是动,水动,波动、人动,在湖岸是静,岸静、树静、人静;在湖里的是热烈的生与死的博斗,在湖岸的是冷漠的生与死的融洽;在湖里虽将死而表现出生命的活力;在湖岸,虽活着但与丝何异;你写那些旁观者是树,是石雕。是长颈鹿,讽刺意味是很浓的。如果说这是内容对比的话,那么在形式上对比也是非常强烈的。首尾段的重复而又有变化的的句式,那俳句式的短语、修饰语就象那一阵阵泼来的水泡,有强烈的动感。而中间那段语句形式给人的感觉也恰如凝固了似的。如果首尾段写岸、中间写湖、也是这样句式,给人一种视觉上的两岸夹一湖的形象,就更好了,达到了内容、音响、视觉之结合。
                                       ( 见《阿红。海内外评论卷》555页)
   通过以上的体验,我们都会赞同诗人余薇野对诗集《窗外不是梦》的评论:
   这本诗集,这本薄薄的短诗集,真是一本优秀的诗集,用我们四川话来说,是一本大有读头大有想头大有嚼头大有学头的诗集,盖其自有独特的芬芳,独特的韵味,一句话,盖其自有不可代替的个性化的艺术特色故也。
                 3,      “合流”的硕果之三
--------------<风骚人生>介绍
      <风骚人生>(诗集)1991年由亚洲出版社出版。
   阿红在 《编〈风骚人生〉》一文中,谈到《风骚人生》的成书过程及其个体化的特点:
   《窗外不是梦》之后,又得一批诗,想合成一个集子。
   书名。又劳上帝费心。把可能用的许多词分别写在纸头上,搅得乱乱的,目不看字,随手去摸,组成短语。就这样,摸出来一百多个。反复审视,选[风骚人生]作名,我人生了,只是很不风骚。
   我谨慎如鼠,有那么一点男子气,也没敢用于人际。我没任何仗恃,没任何依偎,我怕。只把这点勇气去唐突我的缪斯。这几年试验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合流,试验就是唐突。《风骚人生》是我试验的第三个成果。在艺术试验上,我无所畏惧。
   拟收进这本集子的诗,有一些我可以给七十、八十分。朋友们评论也较好。我看这些东西,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个体化,很个体化。如《走了许多路》、《在医疗进行中》、《事路》、《有一个包袱》、《黄叶在飘落》、《堵在胸口》、《山门内外》.......等等。越是个体化,越是拥有社会共鸣量。即,越是易于被人发现,被人感觉。人读时,才是跟着感觉走的。
   个体化是总称,内含意绪个体化、构架个体化、意象个体化、语言个体化。所谓个体化,是说只属于我,是我独有独造。我说的我,是参与社会的,旁视旁思的,是开放的。
                                (《阿红日记》(新天出版社1993 。2)93页)
   在<风骚人生>出版后,他收到许多诗友来信,声声赞叹,,他感到温暖,他很感激.他写道:
   <风骚人生>终于出版了。由香港亚洲出版社。港版书,在内地不能发行。出书也就是心理补偿。我将书寄赠一些省、市图书馆采编部,希望能够入库,能够供读者借阅。
   寄赠许多诗友,期求指教。
   不其纷纷回信。张志民、屠岸、陈屿、白渔、钱光培、刘章、袁盅岳、丁国成、高洪波、王恩宇、朱先树、浪波、贺羡泉、谷安林......丛从火,阵阵春风。我温暖 ,我感激,我获得启示。一棵断了树椿,不禁又想拱出枝芽。
   屠岸同志说:“你的诗风,如果允许我用一字来概括。那就是:活。思想活、手法活、语言活,给读者以一片片活灵活现,一朵朵新鲜活泼,一个个活生生,一件件活脱脱。你用语言常常变换词种,把名词当动词用,把副词当名词用......而又毫不晦涩,毫不故弄玄虚,令人一看就懂,尽管说不明白(可以意会不可言传)------即是活例。”......
   钱光培同志,文章很熟悉,也见过面。他是诗界都熟悉的诗史家、诗论家 ,我出诗集都寄他,请他指教。这次,他写了那么长的信。信说:“几年前寄赠的《窗外不是梦》和最近寄赠的《风骚人生》都已拜读过几遍。还是读《窗》集时,心中就有很多感受。但提起笔来,又感到许多话都被您说了,也被余薇野说了。我还有什么新话可说呢?进读《风》仍感到这是一个清醒的智者的诗集,他很明白他在做什么,凭谁来谈他的诗,也很难超乎于他对自己的诗的理解。因而也就是多余。
   ”我现在想对你说的话只有两句。恐怕也是多余的话:
  “一句是:作为中国新诗的研究者,我横重视你的诗。因为它让我看到了中国新诗的一个新的里程。我相信,以您的切切实实的创造铺出的那一条路,会把中国新诗带到一个崭新的美的境界中去。
   ”另一句是:您以您的智慧和驾驭汉语言的超凡能力对中国新诗的语言进行了一次大胆而又卓有成效的‘革命’。我以为,其意义有如唐人绝律之于唐人以前的诗歌。因为,在您的诗和唐人绝律,语言才真正地跳跃起来,飞翔起来,显示出了它的变化万千的丰采。恐怕只有到了这个时候,才能说,诗成熟了。因此,我要为您,也为中国新诗以及我最近常说的二十世界的中国人为人类创造的那种新质的文化祝贺。“
   读来耳热。一九八六冬,我提出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合流的诗观,并认为这是我国诗歌发展大趋势。在创作上,也进行着实验。合流有许多合流法,我的实验只是其一。无奈才力欠缺,总拿不出满意的作品。但我依然认定合流是大趋势。光培同志是地道的理论家,撇开对我的诗的评议,他的观点我深深认同。
   安林同志,辽宁籍,去年因公到沈幸晤。他接到《风》后来信,说“《风骚人生》美丽、丰富、凝重、爱不释手。清词丽句,俯拾即是。种种奇妙的构思,令人如入智慧海。对人生你有冷峻的思索,亦无达观的幽默。其中《有一个包袱》,我读了不禁浮想联翩,委实写得太深刻了。“他说的这首,是象征构架。这种构架一览而过也就过去了,安林细心,乃有此语。
     ......
   《文艺报》、《辽宁日报》、《人民建材报》都为《风》出版发了消息。后者说:”有才、有识,有学,有成,有灵心慧眼的著名诗歌评论家阿红,凌九宵而俯观世事,踏黄土而扫瞄众生。多年来,他以热烘烘的感受,以冷浸浸的分析,从事诗歌理论研究工作,写出一篇篇颇有见地的诗歌评论文章。由香港新天出版社最近出版的《他们这样运用技巧》一书,荟萃了阿红近年来散发在全国各大报刊上的诗评文章,其中有不少作品曾经在读者中引起过一定反响。“
                                       ( ----见-阿红《‘风骚人生“出版后》    1992,4,5
                                       载 《阿红日记》新天出版社1993,2月初版,..295页)
        盛海耕(1996,11,2)致阿红信中说:
        ......
        您的诗《奇观》,发表于1990年10月号的《诗刊》。我曾引入我的教材,供学员鉴赏。
        有
        啄木闹鸟飞来
        树
        紧张的每支手
        都举起
        枪
        我的鉴赏语“是讳疾忌医在活灵活现,诗题画龙点睛,大可玩味”。
                                   -------- 见《阿红。海内外评论卷》第581页。
   盛海耕(1997,1,4)致阿红信中说:
   我有个经验,一首诗,读过一遍以后,那意境能鲜明地深刻地烙印在我的记忆里,久久不能忘怀的,往往就是好诗。反之,读后印象模糊一片,过目等于未曾寓目,合上书本就忘记了它的,往往是失败之作。前者有个性,有创造,鹤立鸡群;后者无个性,无创造,乃芸芸众鸡。叫人难以辨认,难以记住。
  《风骚人生》中“鹤”颇多,我记忆最鲜明的,觉得最完美无憾或接近完美无憾的,是《一枝海棠》、《我总感觉》、《奇观》、《并非黄昏》、《绝对》、《雪天景观》、《流言传来的时候》、《一尺诗书》
、《我怀念》、《登石门怀李杜》、《看宋少帝和陆秀夫雕像》、《一种流行色》这12首。你的诗、题材
和主题以“人生杂感”为多,占压倒多数,可称为“杂文诗”。你看,在上述12首中,杂文诗就有8首,占2/3。你抨击流言家、诽谤者、恩将仇报的小人、两面派、被豢养的可怜虫、自私自利之徒、居心叵测者、冷血动物、讳疾忌医者......你用诗为他们画了像,把他们钉在耻辱拄上,或着说提醒他们快与那些可鄙可笑的东西告别。1957年后,你的人生道路想必十分坎坷,风刀霜剑,落井下石,“见胜兆则纷纷聚集合,见败兆则纷纷逃散”(鲁迅语意)。你想必领教得很多。你默默忍受,冷眼旁观,痛如切肤,然而你又越来越看清假恶丑的人和事是如此之多,你怒不胜怒,哀不胜哀;你越来越认识到消灭假恶丑决非一朝一夕可以成功,必须长期作战,“不要急,慢慢来”,于是从你诗笔流泄的愤怒之火,经过人生智慧的冷处理,已变成寒光闪闪的手术刀和匕首,而非烈焰如瀑的喷火器,该怎样概
括《风骚人生》的诗歌风格呢?
   我初步想到“挺拔劲健,深沉峻峭”八个字。试看:《并非黄昏》:
           乌鸦何其多也
                  何其多也
           起        一片黑
           落        一片黑
          从记忆里
          读燕读鹰读鹤读火烈鸟
   这首诗连题目在内,比一首五言律诗还短,其万千感慨,却须万千文字来表达。精练异常,一字难易。诗是文学之精华,有文学中之文学之美称, 我始终认为“精练”乃诗的本特征之一,关系到诗的兴衰荣辱生死存亡,有识之士曾一再为此呼吁,然许多诗的制作者充耳不闻,洋洋洒洒,“下笔不能自休”,还自以为是“才华横溢”的表现,不亦愚乎!不亦不懂诗之常识乎!你的诗我之所以喜欢,一大原因即在此精练,这样的诗过目就能成诵。易记忆,便背诵,新诗才能在人们心中扎根被人们在谈话、演说、书信、日记、教学、作文中随处引用,新诗才能赢得群众,扎根群众,才有强大的生命力。......
        深圳诗爱着陈美群赠我一诗:
       “窗外不是梦/窗外  
有您/深沉的目光
        深夜/失眠的星星/是您的眼睛/我是一个骄枞的孩子
        放肆地/扯着您的梦襟
        品尝/风骚人生
                                  (载《阿红日记》新天出版社1993,2月初版.253页)
   在《风骚人生》出版后,受到读者喜爱,在大街上出现盗版,他很风趣地谈到这个盗版:      
   窗外不是梦,我的诗集《风骚人生》竟遭遇盗版。
   时代自选商场糖果部经营者赵贵德先生,今天下午一个偶尔机会看了复印稿《阿红文学生命痕迹》,惊讶地对我说:“《风骚人生》是你写的!啊呀!我读过,好!”
   我也很惊讶,本书是香港亚洲出版社出版,自费印刷,印量一千,一部分赠友,一部分邮购。他,一个没有诗的细胞的人,怎么能读到呢?
   “那是92年, 我在南方纺织品经贸公司驻深圳办事处工作。一天上街,从书摊上买的《风骚人生》。我看了,朋友又看。”说着说着,居然点出《几尾接吻鱼》等几首诗的名字。
  “后来,书叫朋友拿去,我又到卖书的书摊去买。头几天还一摞子,现在一本也没有了,又去别的书摊,也没有。这本书当时很畅销。”
  “有位朋友问我阿红是男是女?我说当然是女的,男的还能叫阿红?!”现在,对着我,他挺不好意思。
   我说:“封面有我照片啊!”
   他说:“哪有?有,我还能看不出来!”
   于是我向他说了本书的出版情况,并肯定他在深圳买到的是盗版书。......
                            (  阿红《“风骚人生》”竟遭遇盗版  1998,4,30,
                            载阿红《诗文岁月》白山出版社1999年7月,320页)
【收藏此页】    【关闭】    【本有评论 0   条】
此文章已经被修改 1 次         最后一次的修改时间为:2015-08-20 15:41:25
文章评论
目 前 还 没 有 此 文 章 的 相 关 评 论 信 息 !
在线评论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