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会员姓氏检索 :
                  散文
本栏所称的散文,是指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表达,不讲究韵律的现代散体文章、随笔等。
                  本版编辑团队
本版主编:惜若
主编寄语:散文是融汇了作者真诚个性及深层人生意蕴的文学样式,表达方式自由洒脱,其本质特性是形散神凝。
本版顾问:
                  本版精品文章
                  文章信息
当前位置:  散文日记  >>  散文
​赠诗勉励再寻求
文章来源:原创        访问量:772        作者:一刀也        发布:一刀也        首发时间:2021-09-07 17:19:20
关键词:诗赋网
编语:
赠诗勉励再寻求
  在耕读的岁月里,文学是我的精神家园。我常在田间挥汗劳作之余,望着渐去渐远的飞鸟,闻着风中飘来的阵阵稻香,构思我的诗作。夜里,伴着屋外此起彼伏的蛙声,我每每看着自己刚写出的诗句,好像又回到了收完庄稼的情景,那是一种难以言状的快乐啊!
  直面生活,这也是一种勇气。我知道,随遇而安并非庸俗消沉,自暴自弃才是致命的苦药。点亮暗夜的那盏明灯,让逝去的岁月化为滴注在心灵上的点点春雨,让它催生出生活的绿树。
  符林(即湛江知名作家符骐驿)是我的乡友和文友,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加入广东作家协会,出版个人著作《窗外的月》等多种,他曾写下这样记述我当年生活的文字:
  “李日兴是早我一年高中毕业的。就在他早我高中毕业的这一年里,他不甘寂寞,一个人在乡下搞起了文学。那时,我对文学还很朦胧,根本不知道往哪里去爱。李日兴就是在这个时候闯进我的生活的。他常常夹着文学书籍从我的村口走过,他的这些书是从河头镇的一个租书铺里借来的。他那时很受人爱。有时他会停下脚步,跟我说一声他又借到哪些书,然后‘引诱’我的兴趣;有时还会把那故事说给我听,让我分享他的读书乐趣。渐渐地,我们熟络起来,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虽然那时我们夹着文学书籍走过村口的身影遭到了一些人的嘲笑,但这一切并没有影响我们迈向文学之门的脚步。文学对我们的吸引就象流水对飞鸟的吸引那样永久、绵长。文学使我们的思想远离尘埃。文学就象我们生命里的一片云彩。不久,李日兴的一首小诗在《湛江日报》‘百花’版中发表了,虽然只是短短的十来句,但却大大的把我们鼓舞了一番。从此,我们写作更加勤奋了。”
  符林高中毕业回乡后,我与他对文学的爱好而走到了一起。之后,经他提议发起,我们成立了未名文学社,社址就设在他的家里。他居住的村子叫田园村,与我所居的村子坡心村一溪相望。在雷州半岛家喻户晓的雷歌“芒冬鸟仔叫呼呼,篱界书房好读书。龙眼树下好乘凉,纪家后塘好饲牛。”就是该村村民符大南所作(生于清咸丰年间)。符林、符马活兄弟还编辑出版了《中国田园村雷歌集》。“后塘”是该村古名。晚饭后,我常常踏着溶溶月色,沐着悠悠清风,涉过蓝蓝的牛力湾溪,沿着蜿蜒的田野小道,到他家或就文学创作相互切磋,或讨论、研究社刊的组稿和出版工作。我后来为此写过一首《赠田园诗友》的新诗,发表在《湛江日报》副刊《百花》上。全诗短短八行:
             沿着田野沿着乡道走来,
             随手将星星关在门外。
             坐在一起朗诵得意的诗篇,
             诗句都是从庄稼地里采来。
             哦,年轻的心永远打不碎,
             看我们的诗情与乡情同在。
             窗外的夜莺也来唱和,
             遐思已随笑语飞向天外。
  那时,我和符林常为拜师学习而苦恼,我俩相邀一起到遂溪拜访戴师明光先生去。1981年初冬的一天,我俩从河头镇坐班车到了遂溪第一中学,戴师安排我俩吃了午饭后,找来了一位文科男教师,给我俩批阅文稿。记得我这次带上的是一篇小说稿《赵松老汉与村里的年青人》,全篇有数千字。符林带上的也是一篇小说稿。这位热情的男教师对我俩的习作提了很中肯的意见。
  夜里,戴师明光先生与我俩就写作一起坐谈,勉励我们多读书、多练笔,不断提高写作水平。他还聊到了学生时代的一些往事。夜深了,他腾出自己的床铺,让我俩歇宿,他到同事家借宿去。
  窗外不远处,校园路灯在夜色里闪闪烁烁;一阵阵冷风吹来,屋旁的树木瑟瑟作响。这一夜,我与符林大被同盖暖一床,不知什么时候进入了梦乡。
  我与符林从戴师明光先生处回来后,写作更勤奋了。我经常给他寄上习作,他都及时批改后给我寄回。有时,我也在信上向他诉说自己在生活上的苦恼,他也及时对我引导,让我坚定正确的人生方向。
  未名文学社成立后,主要社员有我、符林(符骐驿)、符马活、郭海云等。为加强与全国各地文学社团的学习与交流,我们还办了社刊《未名湖》,不定期油印出版,该刊刊登社员的习作,还设立栏目,转载戴师明光先生的诗作,供社员学习。戴师接到我们寄上的样报后,复信肯定我们的做法。社员的作品先后在《湛江日报》、《湛江文艺》、《粤西农垦报》、《春笋报》等报刊发表。
  顺便说一下:我与符林参加由著名诗人、诗评家阿红创办的《鸭绿江》文学创作函授中心学习后,向阿红先生赠阅《未名湖》,阿红先生热情给我们题词勉励,并对《未名湖》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其著有短篇小说集、诗集、诗歌评论集等著作30余部。曾任中国作家协会辽宁分会书记处书记、副主席,《当代诗歌》主编等,他曾以《当代诗歌》杂志社的名义于1984年编辑出版了我与诗友的微型诗合集《太阳雨》。
  1982年仲夏的一天,戴师明光先生给我寄来了一首赠诗,题为《读李日兴同学来函赋以寄赠》:
        数年耕读写春秋,莫让韶华付水流。
        珍惜三余勤不辍,草成百稿乐忘忧。
        屡经挫折心仍奋,实已提高子勿羞。
        诵罢来笺深有感,冀沿原路再寻求!
  我手捧赠诗,感激之情一时难于言表。有师如此,夫复何求!
  他在信上附言:“三国时学者董遇有关于惜时的“读书三余说”,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者时之余”,意在勉励学子们抓紧冬日农闲季节、夜间及阴雨天读书学习。他对后辈的关爱之情,由此可见。
  希望,给人以生活的的热爱,未来的向往;希望,促人奋勇前行,积极向上。希望,促人坚定,增人韧性,强人毅力。只要心中有希望,生活就有了信心。
【收藏此页】    【关闭】    【本有评论 0   条】
文章评论
目 前 还 没 有 此 文 章 的 相 关 评 论 信 息 !
在线评论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诗赋绽芳蕊 今来觅知音
关于我们  |  走近诗赋  |  入网须知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诗赋网    Copyright 2008-2016   zgshi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8006388号
诗赋杂志投稿邮箱:sunwulang@163.com
联系人:轻盈     QQ:418193847、1969288009、466968777     QQ群号(点击链接)     电话:15609834167     E-mail:sttsty@sina.com